军事思想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思想论文 >

聂荣臻建设国防科技的理论探索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5 共3726字
摘要

  聂荣臻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不仅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 而且在长期领导我国国防科技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和论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国防科技思想, 指导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 在国防科技地位作用的认识上,强调国防科技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又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战胜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强大敌人, 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必须建立一支拥有现代化装备的革命军队, 而建立这样一支军队需要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作支撑。 国防科技的发展和国防工业体系的建立是武器装备建设的关键, 能够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曾多次对我国进行核讹诈, 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对此,聂荣臻深刻指出:“帝国主义敢于欺负我们,就是因为我们落后。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我们就得尽快地前进,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 他还认为,中国人民有了核武器、火箭武器,就会发挥更大的威力,就会成为保卫社会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敌人的核讹诈就彻底地破产了。

  新中国成立后, 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聂荣臻的直接指挥下,我国积极发展国防科技事业,在较短时间内突破了“两弹一星”技术,有效维护了国家的安全,显着增强了国人的自信,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同时, 国防科技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国防现代化和国家的科技进步, 而且能够带动现代工业技术的提高,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正如聂荣臻指出的那样:“现代国防技术……不仅限于国防, 而且可以带动和促进各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2]. “国防工业的发展,对一切工业部门,特别是冶金、化工、机械等部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促进国民经济中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 实践证明,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有力带动了信息工程、系统工程、遥测遥控、复合材料、能源资源等一大批相关领域学科的崛起,极大促进了冶金、机械、能源、交通、电力、化工等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二、在国防科技的发展道路上,强调既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又要力争外援和充分利用国外科技成果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防科技工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法宝。 聂荣臻多次强调:“我们历来做任何事情, 都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在科学技术上也应该如此”[2]. 他曾经对一些搞国防科研的同志说:“谁也不可能把最先进的东西交给别人, 这一点不但应该作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而且应该成为我们制定国防科研方针、政策、任务的依据”[1].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科技发展,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把立足点放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上。 正因为如此,在苏联停止援助、撤走专家的情况下,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仍然得到较快发展, 并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 不仅成功研制了令国人扬眉吐气的尖端武器, 许多常规武器的性能也得到较大提高。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闭关自守,也不是排斥外援,而是要在强调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争取外国的支援和帮助, 吸收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发展经验。 聂荣臻在写给周恩来、彭德怀《加强我国研制导弹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对导弹的研究制造应采取自力更生为主, 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为辅的方针”[2]. 一方面,他紧紧抓住中苏关系融洽的有利时机,亲自率领代表团赴莫斯科与苏联谈判,积极争取苏联的先进技术、 关键材料和设备以及专家援助。 另一方面,要求相关部门利用各种途径,广泛搜集外国研究资料,购买技术专利、元器件和先进设备。 所有这些都对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在国防科技力量的管理上,强调既要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又要大力加强协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国防尖端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新中国来说, 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 在聂荣臻等人的建议下,中央决定组建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 成立火箭、原子能、飞机、舰艇、电子设备、各种常规武器等研究院,建设一批尖端和常规武器的试验基地,以及情报资料、计量、标准、仪器仪表、化学试剂、图书、计算机中心、风洞试验中心等服务机构[1]. 在当时导弹、原子弹、现代高性能飞机和舰艇、复杂的电子设备等完全处于空白状态的情况下, 这些机构的成立, 不仅加强了国防尖端技术的研究力量,提高了对国防科技力量的管理效率,而且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国防科研、试验和生产体系,为国防尖端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 聂荣臻指出:“国防科学技术有它的特殊性, 但它同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分不开的,不去动员使用全国的技术力量,好多技术问题都解决不了”[2]. 他还多次强调,在国家人才、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要像军事上的多兵种协同作战那样进行研究、设计、材料、工艺、试制、试验、组织生产等武器装备研发环节之间的大范围协作,并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和措施, 保证协作的顺利实现。 为此,他积极主张调整力量,改变“广种密植”的协作方法,在中国科学院和五院、二机部分别组成导弹、原子能两个核心协作网,加强尖端技术攻关。 实践证明, 在国防科技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适当集中力量,进行全国大协作,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 就能够实现许多国防关键技术的突破。

  四、在国防科技发展重点上,强调既要把国防尖端技术作为军队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又要坚持尖端与常规并举

  把国防科技发展的重点放在哪里, 事关国家科技发展的方向,对军队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根据我国国情作出战略部署, 坚持把发展国防尖端技术作为军队现代化的重中之重。60 年代初国家经济极其困难之时,有人主张只搞飞机和常规装备,不搞导弹、原子弹等尖端武器,但聂荣臻仍然力主发展“两弹”. 他认为,虽然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但是发展导弹和原子弹的决心不应改变。 “我们国家人才、物力还很困难,更需要集中力量突破一点”[2]. 针对国防尖端技术发展过程出现的战线太长、 力量分散的问题,他及时提出要以缩短战线、突出重点,并亲自领导尖端技术攻关。 在物质资源缺乏、技术基础薄弱、科研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克服重重阻碍,短短几年内,成功试射了第一枚近程导弹,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创造了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发展的奇迹。

  聂荣臻认为,在国防尖端技术尚未突破之前,“无论应付局部战争或世界大战,我们还只能靠常规装备”[2],并提出“突破尖端,加强常规,建成一个独立完整、配套齐全的国防工业体系,这是今后国防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2].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重点发展尖端武器的前提下, 大力加强常规武器装备的配套建设,坚持尖端与常规并举,不仅使尖端武器取得重大突破, 而且常规武器装备技术和战术水平也得到显着提高, 走出了一条从仿制改造到独立设计再到自行研制生产的发展道路,我军武器装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有效满足了各个时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

  五、在国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强调

  既要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又要为科技人才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环境人才是国防科技发展中最宝贵和最关键的资源。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科技素质高、 献身意识强、结构合理并充满活力的国防科技队伍,对于推动国防科技事业发展极为重要。 在长期领导我国国防科技工作过程中, 聂荣臻始终高度重视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工作, 把能不能培养出大量又红又专的优秀科技干部作为我国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的一个根本问题。 为了培养更多的国防科技骨干,他主张在当时的军事工程学院、北京航空学院、 清华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设立与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相关的急需专业, 同时选派数千名优秀学生分批送到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深造,并要求钱学森等老科学家尽可能为技术骨干授课,大力加强岗位培训。 通过这些措施,国防科技战线培养出了一批科技精英, 为攻克国防科技难关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坚持大力培养的同时,为了吸引、保留优秀国防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聂荣臻倡导要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他强调, 在政治上要把广大科技人才作为推进国防科技事业最可依赖的基本力量, 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不能干扰和影响他们的专业研究, 要保证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 在业务上要全心全意依靠他们,既要鼓励成功,更要宽容失败。 “凡有发明创造和研究成果,都要登记汇集,对于做出这些成果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奖励”[2]. 对遇到挫折的技术人员和工人, 要鼓舞他们的信心,“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支持他们继续进行新的尝试,一直到技术难题解决为止”[2]. 在生活上要时刻把科技人才的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做好业务工作。 在国防科技事业初创时期和“两弹一星”攻关阶段,正是这些政策措施激励着数以万计的顶尖科技人才响应党的号召,默默投身于戈壁沙漠、边远山区、茫茫草原,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参考文献

  [1]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2] 聂荣臻科技文选[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