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

宜春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流动机制及完善策略

来源:教育观察 作者:胡定鸿,龙启文
发布于:2021-05-31 共483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教育均衡发展论文范文第五篇:宜春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流动机制及完善策略

  摘要:义务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宜春市在建立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力地推动了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教师的科学合理有序流动,宜春市需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健全物质保障机制,建立精神文化保障机制。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师流动; 流动机制;

  作者简介: 胡定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教师;; 龙启文,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涂君,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教师。;

  基金: 2020年度宜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教师流动机制研究--以宜春市为例"(ycskl-2020092);

  义务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师科学合理的有序流动有利于平衡和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在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1]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推动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建立教师流动机制指明了方向。

教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科学合理流动,有助于推动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驾护航,从而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一、宜春市义务教育及教师基本情况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下辖1个区、6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宜春市主要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总面积约占江西全省的11%,人口约604万,总人口约占江西全省的13%.宜春市存在人口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从人口密度来看,宜春市所辖的丰城市最高,约为150万,铜鼓县最低,不到14万。

  从义务教育总体情况来看,截至2019年底,宜春市现有普通高中42所(含完全中学2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8所),在校学生12.47万人,教职工9983人;普通初中21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68所),在校学生24.92万人,教职工1.60万人;小学804所、教学点1040个,在校学生49.18万人,教职工2.55万人。[2]

  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宜春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宜春市义务教育整体实力不强。近年来,虽然宜春市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义务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宜春市义务教育整体实力依然不强,教育经费投入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宜春市义务教育发展最显著的问题之一,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逐渐成为稀缺资源,义务教育领域的两极分化愈加明显。[3]因此,宜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迫在眉睫。

  从中小学实际生师比来看,2019年宜春市小学和初中的生师比分别为19.3∶1和15.5∶1.[2]根据《江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与管理的意见》,小学生师比规定的标准为19∶1,初中生师比为13∶1.[4]由此可见,宜春市中小学的生师比都存在教师超编的情况。

  从中小学班级规模来看,宜春市大班化现象也比较普遍,教师教学负担过重的问题比较突出。《江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与管理的意见》明确要求,初中班级人数不能大于50人,小学班级人数不能大于45人,超过这个人数的班级为大班额。[4]有关调查显示,宜春市除民办学校和教学点外,小学和初中都有平均班额超出66人,甚至达82人的情况。小学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的情况占小学总数的4.1%,初中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的情况占初中总数的25.1%.[5]

  从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来看,宜春市教师学科结构存在严重失衡的情况。例如,在语文和数学方面,教师实际数量明显超过了需求量,小学和初中分别超过了需求量的1.6倍和2.5倍。[6]而其他学科包括英语、音乐、思想品德、美术、科学、体育和地理课程的师资数量仅占需求量的45.7%、19.8%、32.0%、17.8%、27.3%、17.4%和8.1%.[6]

  近年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宜春市先后出台实施了《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宜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宜春市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这些文件有效地推动了教育经费、人员投入等向义务教育的倾斜,特别是向广大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的倾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7]

  二、宜春市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现状分析

  虽然宜春市的教育投入依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是,宜春市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师人才选拔培养、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并实施了多项教师奖励政策,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带来了组织上的温暖,在实现教师合理流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教师人才选拔培养方面,宜春市高度重视教师人才培养和选拔,出台实施了选拔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才实施办法,为教师队伍带来了大批人才。而且出台了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制订了教师交流轮岗的具体规定,明确了教师交流的数量和计划,在健全教师流动机制上取得了明显效果。

  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宜春市创新开展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探索和尝试。为解决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下、教得好"的问题,宜春市早在2005年就率先创造性启动"三个定向"师范生教育培养的做法,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3]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市共培养2908名"三定向"师范生,到岗率达98%以上。[3]毕业后的定向师范生,大都在较为艰苦的农村和偏远学校工作,为宜春市的义务教育发展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与此同时,宜春市还大力开展"顶岗、互派、支教、轮岗"的教师交流工作,仅2018年就有累计260名校级干部以及超过1600名普通教师参与教师交流;在2017-2018学年的教师流动规划和计划中,超过134名教师进行了流动调整。[7]宜春市所采取的政策在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此外,宜春市自2012年起还率先确立了发展性督导评估机制。自2015年起,宜春市在当地学校中设立6个督学责任区,成立督学工作室,构建督学培养机制,打造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模式,并积极构建出了办、管、评分离的教育机制。宜春市不断完善监督制度,在督导前做好需求信息的准备,在督导中随时掌握政策方案的变动,并强调工作的重心在检查和督察,明晰督导制度的条例,实现对督导结果的有效追踪和落实。[3]

  三、建立健全宜春市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

  义务教育教师科学合理流动不仅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宜春市需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健全物质保障机制,并建立精神文化保障机制。

  (一)完善制度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的建立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促进教师流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健全教师流动的制度保障机制,才能为教师合理流动提供保障,以此鼓励教师投入到教育事业中。首先,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身份地位,完善义务教育教师人事交流制度。《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1]义务教育教师公职人员身份的确定,为教师的合理交流提供了依据。身份确定使教师调动的权利归属政府,使教育行政部门能够统一进行招聘,对人事工资及其待遇实施统一管理,对师资进行统一合理配置,减少教师交流中的障碍和问题。其次,在教师流动机制中,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对教师流动的服务保障相关配套工作,例如,在教师交流期间要做好教师周转房等住宿安排,解决教师孩子就近上学的安置问题,考虑教师家里父母照顾等生活问题。最后,有关部门要做好督导测评的制度完善,建立新型监测和评估模式,实行责任分担的管理模式,为教师流动提供动力。 [8]

  (二)健全物质保障机制

  教育投入是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的重要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条件比较艰苦,很少有教师愿意在农村任教。因此,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流动的专项福利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专项福利拨款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农村教师各方面的福利和待遇,吸引与留住教师在农村任教;另一方面,加大对乡镇校区专用款的投入,加强对乡镇校园的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在城乡教师流动的专项福利中,还可以设立补贴款以及激励款项等项目,对互派支教的教师,在其伙食费用和车费等方面进行补助或者报销,减少他们在教师交流中的顾虑和不便。此外,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专项补贴的报销款以及额外激励款的实施细则,加大对教师交流专项的激励力度,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师交流效果。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必须强化对教师交流培训的制度保障,有关部门不仅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还要提高教师培训的比例和频率,为偏远和基层的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提升的机会,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提升。

  (三)建立精神文化保障机制

  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关部门要重视建立精神文化保障机制。首先,有关部门要加强教师身份的认同,大力培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认同感,从"三观"入手,对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进行教育强化,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清楚认识到自身的职责,进而提升教师流动的意愿,推动教师合理交流。其次,社会各方要发挥通力作用,加强对教师流动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师流动氛围。[9]有关部门应借助新媒体等手段,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提升教师对流动机制和相关政策的认识,引导教师主动投入到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来。最后,城区学校以及教师要树立长远的眼光,积极投入新时代的挑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中来,更好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宜春市在建立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力地推动了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教师的科学合理有序流动,宜春市需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健全物质保障机制,建立精神文化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5):16-23.

  [2] 宜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宜春调查队。宜春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宜春日报,2020-04-14(02)。

  [3] 雷杰能。让均衡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宜春市教育局局长南青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江西教育,2016(10):27-29.

  [4]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等部门关于江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与管理意见的通知[J].江西政报,2002(22):14-16.

  [5] 谢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7:15-20.

  [6] 杨军,李宜萍,刘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分析与对策--基于对江西省宜春市教师队伍相关数据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2(23):125-131.

  [7] 余兆辉。均衡发展促公平多措并举创特色--宜春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教育,2016(Z2):61-63.

  [8] 杨建朝,杨树琴。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失衡及其均衡策略--以CH县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7(2):93-96.

  [9] 曾禹连。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9:106.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出处:胡定鸿,龙启文,涂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教师流动机制研究——以宜春市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11):16-1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