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

改进中职学生就业意向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19 共753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四章 改进中职学生就业意向的对策

  中职学生的就业工作是涉及国家、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身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同心协力,才能收到显着效果。笔者认为改进中职学生的就业意向应该从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促进就业的社会环境、以及形成家校合力等方面进行。

  一、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就业实力

  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特点,主动走入企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有机整合,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必须要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满足当地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调整。中等职业学校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学校专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学校的重点专业,做好专业设置、专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以适应当地人才需求的变化。第二,按照专业设置及专业结构的调整,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学校应该主动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以适应市场的变化。第三,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重点就是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劳动技术型工人,因此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更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学校要加大对实验、实训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以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用得上,下手快,留得住".

  (二)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树立学生服务意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职学生的理想与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少学生身上滋长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因此,学校应当根据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采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倡导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任课教师也应该把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元素,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走访各行业、各岗位的毕业生,用事实来教育学生,以此来缩小学生就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校还要通过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比如请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以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就的生动事例,教育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走出择业观念的误区。

  (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要转变中职学生的就业观念,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中等职业学校就必须加强就业指导,构建完善的就业导航体系。

  一要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拓宽就业信息渠道。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指导人员,一般由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和一些兼职教师来担任。这些人员一般都没有时间深入研究如何开展就业指导,也无法给予学生全面指导,只能凭经验办事。所以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个性化的、科学的就业指导,也无法引导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意向和就业价值观。因此,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势在必行。由于没有专门的指导机构,所以对拓宽就业信息渠道也形成的一定的局限性。学校应该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组织学生有选择地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举办校内就业洽谈会,建立自己的就业网络,将用人单位请到学校参加洽谈会,让学生充分了解用人单位,让用人单位了解学生、了解学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要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系统地为学生介绍职业、职业选择的理论和技巧;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指导,使学生了解政策、吃透政策,让他们及时、准确地了解就业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以便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意向,走出就业的误区。学校还应该倡导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作职业生涯规划一般要从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职业生涯的自我认知。这个工作要在学生入学时就开始进行,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资格和职业发展前景。当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就要对他们进行职业发展理论的教育,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阶段是职业生涯环境的认知。一般会在二年级进行,这个时候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进入模拟实习,这期间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分类,使其了解企业的各种岗位。第三阶段是就业观和创业才能的形成阶段。到了三年级,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校友经验介绍、案例分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择业观念、择业心理、目标选择、求职准备、劳动法规等内容的指导。通过以上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形成正确的就业意向和就业价值观。[15]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一)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得国家对技能型实用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中职学生只有具备了优秀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谋得理想的职业和工作岗位。这就要求中职学生刻苦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围绕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恰当调配、合理组合,然后形成知识系统;要重视实践教学,使自己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要积累就业资本,在充分学好了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还要想办法参加各种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考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竞争力,为自己积累就业资本;重视德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中职学生具有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想要在形势严峻的就业市场拥有一席立足之地,还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能让人们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想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想从事什么样的岗位,了解自己所具备的素质、能力、兴趣爱好等。中职学生在行为上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在思想方面要由"我喜欢做什么"向"我可以做什么"进行转变;在心理方面要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评价,正确地做好自我定位,过于自信、过于自卑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在情感方面要懂得感恩,要对老师、家人感恩,也要对社会感恩,努力做一个自力更生的人。因此,中职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要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以达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二)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就业是一种社会行为,它被人们的价值观所支配。中职学生经过 3 到 4 年的学习,非常渴望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环境好、薪水高,又体面的工作,就业期望值过高,脱离了实际,势必会导致就业的失败,无法顺利就业。因此,中职学生应该合理、理性地分析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正确分析自己、评价自已,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树立从基层做起、从一线做起的理念,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岗位,然后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懈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就。与影响中职学生就业意向的外在因素相比较,学生的自身调整是其就业意向转变的关键所在,也更为重要。

  中职学生要树立科学、先进的就业观。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选择在沿海城市和大城市工作,选择远远高出当地工资水平的薪酬标准,这说明他们的观念仍未转变。当前,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高职生都主动降低就业期望值,那么理论知识不及大学生深厚、各方面素质也低于大学生的中职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更要主动平衡甚至降低就业期望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中职学生在择业时,遇到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发展前景良好的单位,就应果断作出选择;要拓宽自己的视野,不要局限于地域或待遇等因素的选择,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去,去发展自己的事业。

  中职学生还要树立积极主动、敢于竞争的就业意识。当前我国中职学生就业制度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不再是学校包分配,而是转化为学校负责推荐、学生自主择业。在这种就业制度下的中职学生,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中职学生要勇于竞争,争取掌握择业的主动权,要敢于推销自己、善于推销自己,争取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三)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就业心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学生来说就业竞争及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的心理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困扰,严重的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正常就业。走出心理的误区,保持健康的就业心理,是中职学生成功就业的第一步。笔者认为,中职学生要保持健康的就业心理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要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中职学生就业求职十分重要的心理素质,自信心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泉。作为中职学生,自信是以充分的心理准备为基础的,要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要考虑自己的理想职业与现实是否有冲突,如何果存在冲突如何解决;要明确知道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有哪些要求,自己是否符合要求等。只有综合考虑了这些问题,才能正视现实,才能更好地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才能顺利就业,才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良好的成就。

  要正确对待挫折,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中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会出现自负、焦虑、逃避、攀比、从众、矛盾、期望值偏高等心理现象,这些都会给他们的顺利就业带来阻碍。有些学生择业失败后,感觉无法面对他人,情绪低落,一蹶不振,面对艰难、挫折不知所措。为此,中职学生要及时进行自我调适,要接受在激烈竞争中遇到的一些挫折,要能够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期望与失望之间的冲突。中职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次挫折和失败,利用好挫折和失败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是锻炼人、磨练人的好机会。中职学生在遇到挫折时,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要认真地做好总结,分析出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等待有利时机,力争取得下一次的成功。择业是中职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正确地对待挫折,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会促进自身的成熟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营造促进就业的社会环境

  (一)政府加强政策保障

  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不太乐观的态度,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越高对就业前景所持的态度越不乐观。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中职学生轻松就业的良好氛围,提高就业率,树立学生的就业信心。

  国家就业政策的保障对于中职学生能否成功就业有着重大的意义,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来引导和促进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意向,构建公平、有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使阻碍中职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得到改变或者消减。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学生之所以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资及合资企业,无疑是因为其稳定、良好的保障和高福利待遇,所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学生解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剌激经济增长的有关政策,保证就业岗位的供应。经济的发展会促进人才的需求量,人才需求的增长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就业机会会促进中职学生顺利就业,良好的就业形势会促进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就业意向。同时,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维护社会正常的运转秩序,也保障着中职学生顺利就业和就业价值观的形成。

  (二)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社会舆论是众人对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社会事件公开表达的一致意见,或者说是信息沟通后产生的一种共鸣,它反映了公众的道德水平、知识水平、价值取向、需要和期望,是社会对社会组织和个体行为的活动施加精神影响的手段。

  处在就业选择过程中的中职生们,会受到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影响。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报道应该始终是正面的、积极的,这样就可以改善和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形成正面的、和谐的舆论氛围,这样的氛围对中职学生正确的就业意向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

  媒体是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纽带与桥梁,在中职学生就业意向和就业价值观的形成过中,如何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笔者认为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把握主流,引导积极的就业心理。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能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媒体可能通过发布一些正面的、具有正能量的新闻引导社会舆论。例如,北大才子陈生放弃条件优厚的大城市工作,进入养猪行业,并且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了近 100 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了 2 个亿,人称广州的"猪肉大王".这则报道彰显了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与自主择业的勇气,正确地引导了社会舆论。因此,新闻媒体应该加大对中职学生求职主体的关注,在对中职学生就业加以鼓励的同时,也关注对中职学生就业心理的调适和正确引导。第二,要把握政策,引导积极的就业舆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国家对就业问题的关注也是空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媒体更应该加大新闻报道的力度,拓宽报道的广度,充分尊重受众的知情权,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为中职学生的顺利就业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媒体一方面要深度挖掘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典型事例,并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投身到更需要他们的基层和一线。第三,要把握方向,引导积极的就业准备。中职学生的就业准备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就业、能否高质量地就业。近几年来,许多媒体(报纸、网络)相继开设了就业专版,但是多数是关注大学生的求职。今后,媒体也应该加大对中职学生的关注,多报道一些中职毕业生成功的案例,为中职学生做好就业准备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一份子,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的观念和意识、家庭环境都影响着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家庭因素对学生就业意向的影响,借助和发挥家庭的力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完善学生的就业意向。

  (一)家庭应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观念引导

  在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家庭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孩子自身的价值观系统中,父母对职业的评价对孩子的就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父母的期望渗透在学生的整个就业过程中,而父母的观念也始终左右着学生的就业选择。家长们都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从事一份体面、轻松、高薪的工作,孩子通过日常生活中跟父母交流接触,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父母的观点。所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做好联系和沟通,让家长们深入地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办学理念,将最新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及时传递给家长,以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帮助,促使家长观念的转变,然后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帮孩子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由于家长们的理解能力远远高于子女,并且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所以如果家长能够把握好当下的就业趋势,帮助孩子理性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合理地分析就业问题,将对孩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供极有力的帮助。

  家长应该去除惯性思维,不要按照自身的喜好和经验,盲目地灌输给孩子职业要求和职业经验。孩子与家长成长的年代、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家长仍然以自己的惯性思维强行对孩子的就业进行干预,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多的困扰,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就业。因此,家长应该去除自己的惯性思维,理性、客观地和孩子一起面对就业问题。[16]

  (二)家庭应在孩子就业路上给予情感支持

  有研究指出,在孩子就业问题上亲朋好友们起着显着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子女的就业过程中,父母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最大靠山,家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情感的支撑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及亲朋好友们丰富的阅历和人脉关系,能为孩子就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激励,他只能发挥 20%~30%的能力,但是当他获得充分且正确的激励后,就可以发挥出 80%的能力,甚至更高。因此,孩子如果得到了父母的激励,也就因此而获得了情感上的支持,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17]在子女就业过程中,父母应该多听听子女的想法,并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一些情感上的鼓励和支持,根据孩子的综合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帮助他们确定目标,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三)家庭应在孩子就业路上给予资金支持

  在调查中得知,有一部分同学期望能够自己创业,并且正在进行着相应的准备。自己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可能成为学生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就业愿望的关键问题。所以,家庭应该在孩子的就业、创业上给予资金支持,尤其是在创业的初期,大多数原始的资本是需要家庭无私的提供。[18]

  当然,对于很多来自农民家庭和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来说,家庭供养自己上学、完成学业已经花费了一笔颇大的费用,虽然国家有政策免收中职学生的学费,但日常的费用对部分学生的家庭来说仍是个不小的数目。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需要在给予资金支持的同时,教育孩子要学会在艰苦环境里面锻炼成长,艰苦创业,以促使他们树立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本研究结合了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与深入调查,对中职学生就业意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基本上按照预期的计划,完成了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但是研究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虽然查阅大量的资料,但对已有的资料搜集、归纳得不够具体和全面,研究的深度还很有限。在问卷的设计上,虽然尽可能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考了已有的相关资料,但最终设计的准确度把握得还不够,涵盖的问题也较广,容易使参与调查的师生因为题目太多失去耐性,出现思考不充分,匆忙做出答案的情况。因此,对烟台市中职学生就业意向做出的分析、影响因素的分析都还不够深入,存在一定的不足,提出的对策和建议还不够全面。

  今后,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继续关注中职学生的就业意向,继续对相关的理论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注重总结经验,力求考虑问题更加具体和客观,研究问题也力求做到更细致、更深入、更具体。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