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

高职旅游类学生就业难心理问题成因与干预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30 共3595字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 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国家旅游局官网 2012 年发表的《十年发展铸辉煌——十六大以来旅游业发展述评之一》称“十一五”时期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 300 万人,带动间接就业约 1700 万人。今年 4 月 15 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国务院召开的贯彻实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发言时表示:预计到 2015 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 GDP 的比重将提高到 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 12%,每年可新增旅游直接就业 50 万人左右,旅游业对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的积极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新华网)。然而,酒店、旅行社等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受过旅游专业教育与培训的人较少,大专以上旅游专业人才更少。2012 年 12 月3 日,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在珠海举行,会议中指出旅游行业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仅占从业人员 20%。全国 90万导游中,中专以上学历只占一半。“人才饥渴”制约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这样的情形对于高职旅游类专业毕业生本应是个机遇,但信息反馈却是高职旅游类专业毕业生跨行就业、中途转行者甚多,在这些毕业学生中仍存在大量就业难问题。

  笔者就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现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学生就业渠道不畅通、高校专业设置错位、学生期望值过高等均是就业难产生的因素,但以下原因在该类学生中存在更大比重。

  一、高职旅游类学生就业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职业歧视,就业满意度低。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工资水平低是当前学生、家长乃至社会舆论对整个旅游行业的普遍认识。旅游类岗位多为服务性质,就业门槛低,无学历、无经验的人员均可进入该行业。尤其是酒店,餐厅服务员在传统观念中处于伺候人的地位,客人的挑剔、领导的指责是家常便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虽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服务行业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善,但多数人还是不愿从事旅游类行业的工作。《麦可思 2013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2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餐馆服务生职业就业满意度为 33%,位居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不满意的第三名。

  (二)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对前途没有信心。旅游行业进入、退出成本低,无论学历高低,初入职者大都从基层做起,来自同事、客人、单位、社会等各方的压力较多,不被理解、受委屈在旅游行业较常见。高职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初次进入行业中,并没有突出的竞争实力,大部分学生对旅游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其行业内涵认识不清,未产生职业认同感,还没来得及在本专业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未看到旅游行业、本单位发展潜力的时候,就轻易放弃——跳槽或转行。

  对于旅游行业,人们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认为服务业的岗位是吃“青春饭”,年龄稍长就不符合单位的用工规定,要进行二次就业,因此,高职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多数在学校安排的实习结束后,宁愿选择自己不熟悉的其他行业,少数留下的学生也大都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并没有长期从事此行业的打算,更不存在对自己在旅游行业的职业规划。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转行与频繁跳槽的就业模式既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又浪费国家在旅游教育方面的投资。

  (三)对自我认识与定位不足。旅游行业是与人交往较多的行业之一,多数工作都需要与人交流,人际交往能力、耐心细致的作风、灵活的变通性、顾全大局的合作精神都是从业者必不可少的。因为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导致客人的投诉,只有工作环环相扣,同心协力,形成共识,才能赢得客人的信任与理解。然而,我们高职的学生多数正处在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的阶段,没主见、怕吃苦、无担当、独立性差,敏感、脆弱、特立独行是他们共同的特点。综合素质较低,且对自身能力定位和认识都不够清晰,期望与现实之间差距较大,又无法调节好心态,难以适应高标准的要求,职业规划不明确,盲目从众,频繁跳槽。

  二、学校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心理干预对策。。

  对于高职学生,择校就等于择业。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是高职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应综合各方面力量投入到学生的就业工作中去,组建完善的就业咨询机构,对学生从入学、读书、毕业前及毕业后进行全方位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跟踪指导。本文仅从学校心理干预方面对解决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对策,加以科学的疏导 , 帮助学生构建起健康的就业心理 ,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一)帮助学生认清自我,调整合理预期。目前高职在校生多数为 90 后,正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他们有叛逆、有迷茫,需要呵护、教育与引导,渴望得到尊重与实现自我价值,但在遭遇高考的失败后,被动选择职业院校,委屈、不服、自卑暂时遮蔽了学生的视线,找不到自己的正确定位,看不到职业教育及所学专业的前途与希望。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入校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应该贯穿学生整个校园生活。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前提就是让学生认清自我。只有认识、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职业方向。入校后,心理咨询中心可对每位新生进行职业倾向心理测评,了解学生能力、性格、气质等类型,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理清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明确最佳就业倾向。准确的自我定位,合理的职业发展预期,能够给学生带来前进的动力和信心,指引学生向正确的职业规划目标前行。

  (二)改变学生认知,拓宽就业思路。毕业生就业普遍热衷于经济发达地区,倾向于待遇高、工作体面的行业,有一项对 3000 余名高校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 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 2%,这样势必造成人才的流失与浪费。在此过程中心理活动对学生择业、就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的未来。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改变高职学生认知模式,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思路,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是高职学校的当务之急。2011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支持我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 ;2013 年,郑州航空港项目被国家指定为中国面向国际的航空物流中心。根据专家测算,大型枢纽机场客运量每增加 100 万人次,将拉动地方经济0.5 个百分点,增加就业岗位 1 万个。照此计算,到 2020 年,郑州航空港建成后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 2900 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 50 万吨。也就是说,到 2020 年,旅客吞吐能力可以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约 9.5 个百分点,可增加 19 万个就业岗位,再加上货运吞吐量,至少可以带动 20 万的人口就业。等到旅客吞吐能力到 7000 万人次时,加上货运吞吐量,可带动近 80 万人就业。中原的地理优势,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必然会带来河南经济的飞速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多、薪资水平的提高。

  随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旅游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2012 年,郑州市共接待国内游客 6158.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3.5% ;国内旅游收入 690.1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8.93% ;接待入境游客42.2 万人次,同比增长 9.9% ;外汇收入 1.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7.05% ;实现旅游总收入 700.0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8.68%,旅游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信息来源河南旅游政务网)。与此同时,毕业生向往的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就业市场趋于饱和,岗位要求标准较高,竞争异常激烈等问题,对高职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如果省内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转变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模式,会发现河南、乃至我国的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均呈现良好态势,急需经过正规培训的专业型人才。在目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下,我们的学校更应该承担起对学生和社会的责任,通过辅导员、授课教师等讲座、谈心,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等形式,搭建学生与社会信息交流的平台,正确引导学生客观评估外界机遇,制订和修正个人职业奋斗目标和行动方案,选择和调整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道路。

  (三)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高职毕业生在求学、求职、工作过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时,遇到的挫折会比本科生多,失去自信心与积极性,出现情绪低沉、不思进取、就业恐惧的心理状态是这部分学生经常出现在问题,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增加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困难和就业途径。校园中的心理咨询可以针对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运用积极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的知识来发现和挖掘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激发学生潜能,帮助他们树立对自己、对行业的信心,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节个人情绪,正确对待挫折,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促进个人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建伟.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新校园(学习版),2012(3).
  [2] 孙香珍.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储备[EB/OL].学海网.
  [3] 齐河宁.试论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调适[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0).
  [4] 丁西省.试论职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D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大学生就业难论文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
返回: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