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甲组行常规护理,乙组于甲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主观幸福感(GWB)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乙组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 h血糖(PBG)、空腹血糖(FPG)水平分别为4.12±1.09%、8.15±1.09 mmol/L、6.11±0.33 mmol/L,均低于甲组(t=5.648、7.201、13.561,P<0.05);乙组护理后主观幸福感评分为79.99±3.96分,高于甲组(t=36.627,P<0.05);乙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分别为31.22±1.09分、30.29±1.05分,均低于甲组(t=53.699、77.496,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不良情绪,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与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 : 老年;糖尿病;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幸福感;焦虑;抑郁;血糖;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93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Nov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group B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group A, the blood glucose index,globle well-being(GWB) scale scor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Results The levels of Hemoglobin A1 c(HbAlc), blood glucose 2 h after meal(PBG)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fasting blood glucose(FPG) in group B were 4.12 ± 1.09 %, 8.15 ± 1.09 mmol/L and 6.11 ± 0.33 mmol/L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t=5.648, 7.201 and 13.561, P<0.05); the scor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group B was 79.99 ± 3.96,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t=36.627, P<0.05); the SDS and SAS scores of group B after nursing were 31.22±1.09 points and 30.29±1.05 points,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A(t=53.699, 77.496,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an reduce the bad mood,improve the effect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Keyword: elderly; diabetes; routine nur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happiness; anxiety; depression; blood glucose;
糖尿病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老年人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其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而不断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1,2]。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3]。糖尿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同时也会将其心理压力增加,降低生活质量[4]。现阶段,临床尚未出现一种特效药物用来治疗糖尿病,通常会采用抗血糖药物来控制病情,因治疗过程较长,患者极易产生抑郁、焦虑、惶恐等不良情绪,这会反过来影响血糖控制效果[5,6]。鉴于此,为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幸福感。本研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干预,并将2020年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知情同意;(2)年龄>65岁;(3)具备正常交流沟通能力。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2)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3)合并严重糖尿病并发症;(4)采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5)存在认知或精神障碍。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甲组患者共46例,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66~82岁,平均75.96±3.28岁,病程2~13年,平均5.96±1.05年。乙组患者共47例,男性37例,女性10例,年龄67~81岁,平均75.92±3.22岁,病程3~12年,平均5.89±1.03年。患者均同意,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显着,P>0.05。
1.2 、方法
甲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强健康宣教、运动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出院指导等。
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1)构建良好的护患沟通桥梁: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以真诚、亲和的态度接待,第一时间与患者加强交流与沟通,构建良好的护患沟通桥梁,对患者内心想法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并掌握患者的性格特点,与患者家属加强交流与沟通,嘱咐其多给予患者关心与爱护。(2)个体差异化心理干预: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充分尊重,心理疏导过程中也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做到耐心、细致,切实帮助患者解决问题,鼓励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治疗信心;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血糖控制效果的不良影响,通过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方式来将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3)纠正错误认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疾病错误认知,并通过口头讲解、视频讲解疾病知识等方式来将其错误认知纠正,阐述积极情绪对病情恢复的积极作用,当患者出现积极情绪时,及时给予其肯定与表扬。(4)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与表达感谢:鼓励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快乐与幸福琐事进行记录,并且在晚上睡觉之前回顾,对美好事物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以此来将自身幸福感增强。对治疗过程中来自于朋友、家人以及医护人员的帮助进行回忆,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感谢。(5)放松训练:在安静的环境下播放慢音乐,指导患者静坐10 min,然后再伴随音乐节拍行30 min自我按摩,深呼吸之后先收缩肌肉,然后再将其放松,并嘱咐患者将肌肉松弛之后的状态记住,训练1次/d。(6)转移注意力:指导患者结合自身喜好与特长,每周做一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以此来转移注意力,获取满足感与自豪感。
1.3 、观察指标
(1)血糖指标:护理前后,采用血糖测定仪测定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lc)、餐后2 h血糖(blood glucose 2 h after meal,PB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asting blood glucose,FPG/FBG)水平。(2)主观幸福感:护理前后,采用主观幸福感(globle well-being,GWB)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评价内容包括松弛与紧张、情绪与行为控制、心境、精力、健康担心、生活满足与兴趣,共6维度,18个条目,均按照0~10分计分,幸福感强度与总评分成正比。(3)不良情绪: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临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焦虑、抑郁程度与得分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两组护理前各项血糖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Hb Alc、PBG、FPG水平均降低(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护理后Hb Alc、PBG、FPG水平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注:Hb Alc为糖化血红蛋白;PBG为餐后2 h血糖;FPG为空腹血糖
2.2 、两组主观幸福感对比
两组护理前主观幸福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主观幸福感评分均提高(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护理后主观幸福感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主观幸福感评分对比
2.3、 两组不良情绪对比
两组护理前S D S、S A 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降低(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对比
注:SAS为焦虑自评量表;SDS为抑郁自评量表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病程较长,且多数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与损害,故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甚至会丧失治疗信心,难以直面疾病。研究显示,为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为关键所在。而血糖控制效果又和情绪波动存在密切相关性,故有效控制患者情绪利于改善预后。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存在的情绪问题为焦虑与抑郁,为了减轻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加强了心理护理,结果显示,乙组护理后Hb Alc、PBG、FPG水平分别为4.12±1.09%、8.1 5±1.0 9 m m o l/L、6.11±0.33 m m o l/L,均低于甲组(P<0.05);乙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分别为31.22±1.09分、30.29±1.05分,均低于甲组(P<0.05),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理护理利于减轻不良情绪,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张兰等[7]学者也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后Hb Alc、PBG、FPG水平分别为6.14±1.20%、8.95±2.36 mmol/L、6.14±1.20 m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分别为26.7±6.45分、16.8±8.3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本研究结果高度一致。究其原因,本研究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为其制定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通过构建交流沟通桥梁、个体差异化心理干预、纠正疾病错误认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与表达感谢、放松训练以及转移注意力等措施来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指导,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与治疗,并将其治疗过程中的生活体验提高,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其次,本研究还显示,乙组护理后的主观幸福感评分明显高于甲组,这进一步证明了心理护理的有效性,利于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这可能是因为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不良情绪得以减轻之后,患者身心压力均减轻,主观幸福感便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理护理利于减轻不良情绪,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与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赵玉荣,罗昌春邓宝凤,等基于指标导向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在老年医院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4):469-474.
[2]王斌郑桃花,黄霞,等基于奥马哈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构建老年糖尿病病人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J]护理研究,2021,35(4):685- 689.
[3]张曦基于IMPACT模式的护理管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居家休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 18(2):238-241.
[4]陈文真,王静,王倩,等.延续性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1,42(1):27-31.
[5]孙慧斌个体化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283-285.
[6]杜兆霖针对老年糖尿病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6):567-568.
[7]张兰,杜婉怡,余坷坪心理护理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5);555 556.
老年肺部感染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老年人肺实质的炎症,其中以细菌感染较多,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以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为主要表现,且可为早期症状,畏寒、寒战、高热、咳嗽、胸痛等主症可不明显,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肺痈、风温肺热...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进展, 老年病的发病率逐日增高, 积极防治老年病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随着年龄的增加, 机体组织器官机能的衰退, 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退行性改变, 是老年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0引言楔状缺损(下简称楔缺)与磨损均为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损伤,在中老年人中十分常见[1].多数中老年人的个别牙、一组牙、甚至全口牙因力负担过重,不良习惯或某些疾病等因素可造成病理性磨损。楔缺和磨损发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均可导致牙体硬组织进行性丧...
目前, 临床上很多老年疾病只能对症治疗, 疗效并不理想;而靶向干预中性粒细胞免疫衰老过程的最新治疗手段, 为老年病的防治指明了新方向, 意义重大。...
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或者相关联的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圈。本着圈员自愿、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性从事各种事物的完善活动[1].跌倒不仅使患者躯体受到伤害,更让患者心理缺乏安全感,延长...
近年来,由于现代科技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现代医疗已不仅仅是满足于疾病的防治,而是更积极地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强调: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
老年性痴呆属中医心神失常善忘呆病痴证癫证类中风郁证等范畴,是老年人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以进行性记忆力下降,尤其是近期记忆力下降、认知障碍、人格改变、智力衰退、情志障碍等为基本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
老年人随着增龄而出现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疾病,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其生活。因此,老年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药物不良反应的关注度应得到广泛提高。...
王飞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委会主任委员。王飞教授在老年病的中医药防治方面有深入研究,...
静脉留置针,因其套管柔软、对血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