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道德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孔子伦理道德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07 共2505字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际交往中的仁爱之心

  在当代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人际交往中的仁爱之心的存在空间似乎极端有限,被限制在十分窄小的空间里。这也就折射出传统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生存空间已经被边缘化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之心,似乎只停留在口号上、天纸张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既要追求经济生活的现代化、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征途中更要最求文化生活的现代化,这里的现代化是在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地间 “我”不能独存,“人字的结构需要相互支撑”.而 “仁爱”的真谛就是尊重、理解、善待他人,与人平等交往。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应该会正确认识自我,更应该学会以开放的胸襟接纳他人,不以恶意猜测人,勿求全责备。崇人之德,扬人之善,师人之长。应该培养宽厚待人的作风,尽已为人,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那种一心只为自己的人最终会被识破并远离,只有拥有一颗仁爱的心,才能冲破个人狭小的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个人发展带来更多的条件,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当代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不应当被极端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所迷惑,在人际交往中常怀一颗仁爱之心。

  二、事父母,能竭其力---人际交往中的孝悌之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是由无数家庭的统一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每一个家庭里,亲情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主要桥梁。家和万事兴,孝悌之心是家和的根本,孔子说: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汛爱众”.人道孝为先,“孝”是建立在对父母等亲人的自然情感基础上的,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孝心和孝情。这种亲亲之爱是可以扩展和延伸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孟子·尽心上》)有这种爱心的人,必然会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当代大学生不应使自己最亲最近的人慢慢变成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会爱,又怎能会爱别人,怎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只有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才能更好地发扬扶弱济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因此当代大学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是针对家庭人际交往来谈,加强自身孝悌之心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在自己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能力提高的同时注重对家庭人际关系的培养。努力形成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孝悌之心,让父母体会到家庭和睦,子孙尽显孝悌之心的天伦之福。

  三、不知礼,无以立---人际交往中的礼让之心

  宽容礼让之心,是我们国家优良传统,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 “礼仪之邦”之称。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知礼”,是一个人自处于社会的一个行为准则。 “礼”的在内在精神是 “情”、是 “爱”、是 “敬”,是人格的 “尊严”.在人际交往中,“知礼”自然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一个 “知礼”的学生,应该为人谦恭,虚心礼让,不自满,不盛气凌人。应该有敬畏之心,遵守社会的基本规范和秩序,懂得去尊重别人。应该恰当地修饰白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下选择样式和色彩符合白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应该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内在关的协调一致,真正做到 “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当代大学在校期间因其接触面的限制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建立形成礼让之心。但是如何让这种不知礼,无以立的礼让之心持续存在下去,是学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面临的挑战。在学校,学生老师都是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相对而言礼让之心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被很好的坚持下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践行礼让之心。

  四、言必信,行必果---人际交往中的诚信之心

  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是人际交往中诚信之心的基本原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证》) 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诚信”是维持朋友关系最重要的纽带,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和从事道德修养的前提,更是大学生为学和立业的根本。讲诚信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无诚则无德,无诚则事难成。只有做到诚,才能感动他人,取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增进彼此问的团结和友爱。步入大学,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要较以前复杂很多,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新朋友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历,如何与别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人际关系,有很多客观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朋友间的相互信任。当代大学在同老师以及同学交往中事无大小,心中时刻怀有一颗诚信之心。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论在校期间还是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在人际交往中都要坚持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之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社会文明和文化建设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每一位公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对传统文化的固守,有事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体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在中国化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伟大历史目标的征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上,离不开对我过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借鉴,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是古代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包含着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态度,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着积极的调节、启导、借鉴和教育作用。当代大学生应该应该坚持 “古为今用”和批判继承的原则,从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中汲取营养,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方法,增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努力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当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加强学生的仁爱之心、孝悌之心、诚信之心、礼让之心教育,和谐人际关系、社会主义文明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传统孔子伦理道德思想。
  
  参考文献:

  [1] 兰婷,赵明伟。 墨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启示 [J]. 思想教育研究。 2014 ( 09)
  [2] 秦维红。 试论将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J]. 思想教育研究。 2014 ( 04)
  [3] 魏海苓。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高校的实证调查 [J]. 现代大学教育。 2014 ( 01)
  [4] 简占东。 试论孔子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 04)
  [5] 冯浩菲。 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 [J]. 天津社会科学。 2005 ( 0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人际交往论文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返回:伦理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