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论文答辩 >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来源:学术堂 作者:秦老师
发布于:2017-05-23 共6047字
  硕士的毕业论文答辩演讲要怎么样才能条例清晰?下面是学术堂整理提供的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范文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的硕士论文题目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本篇论文是在XX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对我这篇论文的审阅并出席本次答辩,以下是本篇论文的选题缘由,资料收集准备工作以及研究思路等。
  
  首先,我想谈谈选题的缘由:
  
  三方面的主要因素促使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进行伦理思考成为一种必要。首先,当前教育面临着被技术异化的困境,教育伦理问题不断涌现。这是技术时代存在的社会难题在教育领域中的凸显。其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着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这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实践难题,需要伦理学的人文关照。最后,技术伦理作为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新转向,使得教育技术应用成为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土壤,同时也体现了教育技术伦理研究成为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技术应用引发教育伦理问题当今时代是一个技术的时代。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占据着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改变着人们的思考方式、行为准则以及生活习惯,同时也对教育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信息化、技术化的背景下,教育领域逐渐接受了技术的合理性身份。因而,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教授指出,从当前教育领域中技术应用的现状来看,技术“进入”教学的方式,大体经历了技术“塞入”教学、技术“加入”教学、技术“嵌入”教学、技术“融入”教学这四种状态。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依次呈现出技术点缀教育、技术辅助教育、技术支撑教育、技术控制教育的特点。
  
  技术从作为局外的、边缘的工具手段来辅助或改善教育活动,逐渐转变成作为重要的、关键的理念手段来支撑或改造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在当前教育领域,技术通过被使用,逐渐由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为控制者的角色。人们从关注技术的工具性,逐渐表现出对技术的高度信任,以致出现了一些由于技术过度使用而产生的不良教育现象,使得教育表现出对技术投降的态势,出现了类似技术垄断的现象。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道德失范现象在教育领域里,有一门与技术血缘关系最近的学科--教育技术学,它是专门讨论教育与技术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如何应用技术来优化教学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中国教育技术的奠基人南国农先生一直坚持“电教(电化教育,也称教育技术,本文不对二者进行区分)以人为本,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应该关注的是如何优化教育,确保技术为教育服务,而不是使教育被机械化、技术化。如今,现代教育技术带给教育教学方法、工具、资源等方面的革新,打破了传统教育条件的限制,扩展了学习主体的自由度,使教育更趋人性化。这都是现代教育技术内蕴的积极的道德效应。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不断得到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之定位总容易被偏离,人们普遍对技术表现出推崇和乐观。在人们总是轻易对科技产生理所当然地信任,认为高科技就是权威。在涉及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时,人们尤其容易轻信,总是表现出对掌握新技术的人充满敬畏;习惯盯着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新鲜和刺激,理所当然认为技术是万能的;现代技术可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尚未清楚学习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技术将给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之前,总习惯于竞相试验新技术对学习产生的功用。
  
  (三)教育技术应用伦理成为研究热点
  
  近年来,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一度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内化于教育中的一种具体的技术形态,其必然负载技术的所有本质。
  
  从教育技术学学科哲学研究的现状可以看出,技术哲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土壤,很多教育技术理论成果都来自对技术哲学的借鉴与扩展。
  
  从马克思,到马尔库塞、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到海德格尔,到伊德,到芬伯格等哲学家,其对技术的研究从技术本质论到技术反本质论,从技术中性论到技术价值负荷说,从技术乐观主义到技术悲观主义,从技术批判主义到技术合理性解释,技术哲学研究的变化趋势,直接影响着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使其发展趋势与技术哲学保持一致。因此,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哲学层面的剖析,就必然要沿着技术哲学发展的方向而前进。
  
  其次,我想说明一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同样是世界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间题,虽然很少有以此为题的专门研究,但是,技术哲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零散、繁杂的相关资料则有待我们不断进行挖掘、归纳、批判和创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经调查发现,西班牙学者Cortes Pascual用“教育技术伦理(educational technoethics)”的概念来描述教育技术与伦理的关系,认为教育技术伦理有两层含义,分别是:技术伦理作为一种目标(objective  of technoethics)和技术伦理作为一种方法(means of technoethics)。同时,该学者呼吁,为确保教育技术与传播方式的适当应用,需要对其进行伦理审视(ethical analysis)。
  
  美国学者Jay  P.  Sivind等人于1992年在其Ethical  Use  of  Information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Important Issues for America's Schools的报告一文中指出美国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师生在不断熟练操作使用教育技术的同时,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该报告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的过分使用或误用对美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挑战,枚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的具体的伦理问题,讨论伦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呼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政策、道德规范来应对这些伦理问题。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专门成立了行业的道德委员会,详细制订教育传播技术的行业道德准则(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从Individual(个人)、Society(社会)、Profession(行业)三个具体的责任对象出发,明确规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道德规范,有25条具体的行为规定,在此不再赘述(详见附件)。
  
  2004年AECT重新修订教育技术的概念,首次将教育技术描述为ethical  practice(伦理实践),体现了对教育技术应用等实践过程中伦理道德层面的重视。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毕业论文答辩稿硕士论文答辩
返回: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