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论文答辩 >

由研究生论文医学专业答辩引出的几点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6-27 共1854字

  自80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象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形势喜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医学教育战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兴旺发达、蒸蒸日上的繁荣局面。就总体而言,我国培养的研究生,其质量可与“国际接轨”,有些研究领域还有独到之处。事实也证明,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了他(她)们的聪明才智,正不断地为各行各业作出新的贡献。

  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不都是尽善尽美的。在基础理论研究范畴内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其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如何评审研究生论文这件工作,看似简单,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许多重要的学问,做得好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健康发展;做的不好,论文答辩流于形式,且有着潜在的危害。

  1 剖析

  (1)研究生论文答辩会年年举行,这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辛勤研究的结果,也是研究生毕业前必须经过的一个程序:论文撰写人(研究生)概要的报告论文,接着专家提问评议,写出评语,最后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专家评审意见,宣布论文答辩获得通过,建议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年年如此,次次通过,如此而已。难道每一篇硕、博论文都是具有一定学术价值?都是合格的吗?

  (2)笔者多次参加及听过硕、博士论文答辩会,多数论文质量是好的,但确实有少数论文质量较低,更有甚者个别论文的实验设计出现一些错误,以至于实验结果和结论缺乏可信性,就连这种类型的研究论文也得到认可,答辩委员会也少不了这样几句话:选题新颖,设计合理,数据可信,结论可靠凡此种种,原因何在呢?值得深思和探讨。

  2 原因

  在各个领域基础研究范畴内的研究生论文答辩问题上,之所以存在如前所述的现象,究其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管理部门的责任,其次是情面观点。也就是说评审、答辩成员都是导师所请,应该手下留情,皆大欢喜。这次你请我,下次我请你,你来我往,礼尚往来,彼此彼此,大家方便。

  当然,除了上述的“情面观点”之外,再就是行政管理部门,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尚缺乏切实可行的总体标准,更缺乏对研究生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检查、验证和监督。因此,个别研究生认为只要我进了这个门准能过关。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一例不通过答辩的研究生。因此民间有一种说法,我们国家的研究生是“硕士出来容易进去难,博士两不难”,虽然这种说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反映了某种现象的存在,以至影响研究生(高科技人员)培养工作的严肃性。因此,有必要对研究论文质量的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探索和研究。

  3 改进

  前文提及的现象看似小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其中潜在的负面作用值得警惕,这是因为:不规范的管理给部分考取了研究生的年青人造成一种印象,即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桂冠是指日可待的,无任何风浪,是三年后必然的结局。这样容易使少数研究生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强烈的责任心,缺乏刻苦钻研、鞭策自己的动力,缺乏浓厚的研究气息。

  近几年从中央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获悉,李岚清多次强调培养研究生首先是注重质量,然后才是数量。他明确指出:目前研究生质量严重滑坡,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作者愿在此探索中浅谈一二,以供参考。

  (1)论文立题要有创新,作好实验前的开题报告工作,克服个别人到了毕业论文交上来时,再补实验报告的现象,确定立题的可行性研究。

  (2)管理部门要对研究生整个过程负责,督促其所在部门进行检查(包括实验记录等)。

  (3)管理部门不要只听汇报,只参加论文答辩会,也要到硕、博点了解情况,听听群众的反映,帮助导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关于论文评审建议设置各专业专家库,改变导师自请评审委员的现象,以求论文评审的公正性。在没有执行专家评审前,每年应有一定比例的论文进行抽查,检查其质量及整个过程。

  (5)研究生论文分函审和会审两步。第一步为函评,函评合格,才能进行第二步会审,即论文答辩会。函审不合格者(由五名外地专家函评),该研究生应根据函审要求修改、充实原来的论文直到合格为止。在函审和会审中对论文的质量(或水平)均评价很高者,给予奖励。奖励等级和金额由专家推荐,最后由“基金委员会”裁定。

  (6)某院所研究生欲进行论文评估,由所属院所向校级“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附论文若干份和申请费,再由“委员会”组织函审,函审合格者方可进行答辩会,专家组成人员由“委员会”推荐、通知。会审不合格,该研究生不准予毕业。以上建议实属粗浅,目的在于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和讨论,以使研究生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使得研究生论文质量不断提高。

  4 结语

  我们这篇短文意在说明目前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研究。至于文中提出的几点改进意见,无非抛砖引玉,以唤起更多有关人士的关心,共同促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硕士论文答辩
返回: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