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

人口结构变化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分析

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作者:张丽峰
发布于:2014-12-27 共6374字
论文摘要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由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就要求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形成消费主导型经济。人口作为消费的主体,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会使人们消费偏好、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进而会影响到人们的储蓄和投资行为方式,影响商品与资产的价格,乃至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格局。旅游消费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需不振,投资拉动乏力情况下,旅游消费需求将在启动内需、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方面发挥战略性作用。2012年,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已达到9%左右。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国民旅游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国内游将持续成为拉动内需的有效抓手。同样,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必将对旅游消费产生影响。因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的旅游消费偏好存在显著差异,儿童、老年人的旅游消费不同于青壮年人的消费,女性群体的旅游消费与男性群体的旅游消费会有所不同。而国内学者较多研究城乡居民旅游、女性旅游、老年旅游等某一方面的旅游消费问题,较少学者研究了旅游人口学的特征、旅游人口与市场的关系、人口流动与旅游收入的关系,目前很少有文献研究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因此,文中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 ression,VAR),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人口结构对旅游消费的动态影响趋势,利用方差分解法揭示其相互影响程度及差异。

  1、研究方法与变量选取

  1.1研究方法

  1980年Sims首先提出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AR)。VAR模型不以严格的经济理论为依据,而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而建立的模型,它是一种非结构化的多方程模型,在模型的每一个方程中,用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项进行回归,能够对多变量的动态关系进行描述。VAR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

  yt=A1yt-1+…+Apyt-p+BXt+εt(1)
  
  式中:yt是k维内生变量向量,Xt是d维外生变量向量,p是滞后阶数,样本个数为T。k×k维矩阵A1,…,Ap和k×d维矩阵B是要被估计的系数矩阵。εt是k维扰动向量,它们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但不与自己的滞后值相关及不与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

  建立VAR模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滞后阶数的确定。在选择滞后阶数p时,一方面想使滞后数足够大,以便能完整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但是另一方面,滞后数越大,需要估计的参数也就越多,模型的自由度就减少。所以通常进行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既要有足够数目的滞后项,又要有足够数目的自由度。文中根据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和SC(Schwarz Criterion,SC)信息准则最小化并结合似然比LR(Likelihood ratio,LR)检验来确定滞后阶数。

  确定了最优滞后期后,还需要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是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前提。如果被估计的模型中所有单位根的倒数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表示模型是稳定的。如果单位根倒数大于1,在单位圆外,说明模型不稳定。

  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模型,无须对变量做任何先验性约束,因此对模型中得到的参数估计值往往难以解释,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是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一个变量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即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当期值和未来值得影响,这就是脉冲相应分析。一般利用Sim(1980)所提出的Cholcski分解方法进行计算。然而,Choleski分解法的估计结果严重地依赖于VAR系统中各个变量的排序关系,因此文中运用广义脉冲响应技术法来进行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并不能反映各变量反应程度的大小。而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内生变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度量)贡献度,评价不同内生变量冲击的重要性。因此,方差分析给出对于每一个VAR模型中的变量产生的每个随机项的相对重要的信息。

  1.2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文中的旅游消费用国内旅游总人数表示,记为TP。一般而言,人口结构是指一定地域空间、一定时期内,人口总体中不同属性或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狭义上的人口结构仅指人口的自然属性结构如年龄、性别结构等;而广义的人口结构还包括素质、空间分布、族群、职业分布等社会属性结构。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文中的人口结构选用城乡人口结构(US)、性别结构(SS)和年龄结构(AS),其中城乡人口结构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性别结构用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年龄结构用15-6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表示。在实证分析中选取1994-2012年的数据,国内旅游总人数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人口结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的计量分析运用Eviews6.0软件完成。

  2、实证结果与分析

  2.1数据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在进行VAR模型估计前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文中采用ADF法(AugmentedDickey-Fuller,ADF)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表1)。

  由表1可知,国内旅游总人数序列和三个人口结构序列的原序列都不平稳,而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可以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

  论文摘要

  2.2VAR模型的建立

  文中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最小化并结合似然比LR检验来确定滞后阶数,选择最优滞后期为3,建立了VAR(3)模型(表2)。确定了最优滞后期后,还需要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是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的前提。如果被估计的模型中所有单位特征根倒数的模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表示模型是稳定的。如果单位特征根倒数的模大于1,在单位圆外,说明模型不稳定。对所建立的VAR(3)模型进行稳定型检验,发现所有单位特征根倒数的模都在单位圆内,说明模型是稳定的,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图1)。

  2.3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
  
  为了准确衡量人口结构对我国旅游消费的动态影响,文中运用广义脉冲响应技术法进行脉冲相应分析。根据相关指标的比较,文中将函数的追踪期设定为20期。图2为我国城乡人口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对旅游消费的脉冲响应分析图。

  论文摘要

  图2反映出旅游消费对人口城乡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一个标准差信息冲击所产生的脉冲响应。这三个变量经过前3期的调整之后,其变化趋势基本平稳。如果给人口城乡结构一个正向冲击后,旅游消费从第6期之后开始表现出正相关,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持续缓慢上升,并且到第20期仍然没有达到冲击的峰值,说明人口城乡结构对旅游消费的冲击具有持久性并且作用力持续增加。人口性别结构对旅游消费的冲击从第3期之后始终是正向的促进作用,只不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人口年龄结构从第7期之后对旅游消费呈现正向冲击,但冲击力较小,影响不是很显著。

论文摘要

  下面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我国人口结构对旅游消费的方差分解的贡献。表3为旅游消费的方差分解。

  由表3可知,在20期内,对旅游消费贡献率最大的是自身因素的变化,但其自身贡献率呈现逐年递减趋势,第2期到第15期贡献率在90%以上,第16期以后低于90%,第20期为86.2529%,仍然起主要作用。城乡人口结构对旅游消费变化的贡献虽然在前7期很低,贡献率不到1%,但仍呈不断增长趋势,第20期已达到10.7989%;人口年龄结构对旅游消费变化的贡献略大于性别的贡献,但其贡献率呈献逐渐下降趋势,由第2期的3.5936%下降到第20期的1.888%。人口性别结构对旅游消费变化的贡献同样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相对比较平稳且缓慢,由第2期的1.8134%下降到第20期的1.0601%,下降幅度不是很明显。

论文摘要

  2.4计算结果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2年的52.6%,人口城镇化驶入快车道,这是合乎规律的。按照人口城镇化S曲线理论,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处于S曲线中部挺起上升阶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必将促进旅游消费的发展。因为城镇居民无论是旅游总花费还是人均花费、出游人数和出游率,城镇居民都要超过农村居民,如城镇居民旅游总花费由1994年的848.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7678亿元,年均增长18.3%。2012年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是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3.5倍,这意味着,把1名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就会使旅游消费扩大3.5倍,而且从2006年以来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可以说人口城镇化的推进直接带来旅游消费的扩大,适当加快人口城镇化步伐必将促进旅游消费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国外先进国家水平,因此适当加快城镇化进程还有很大空间,只是应注意适当加快不等于越快越好,应把握好速度和节奏。

  2010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74.5%,已达峰值;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为10.04亿,也接近峰值。当前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处于峰值后期、绝对数量处于峰值前期,提高这一人口组群的劳动工资率,对扩大旅游消费具有权重大、见效快的效应。而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和绝对数量峰值的到来和即将到来,也意味着其对旅游消费的长期拉动作用将逐步减弱,但也从另一侧面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步加强,其将会对我国旅游消费产生重要影响,今后应注重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

  近几年,我国女性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男性人口比重不断下降,2012年女性人口比重为48.74%,男性人口比重为51.26%。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女性不仅拥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对家庭经济的支配权也与日俱增,为女性进行旅游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

  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女性用于工作的时间相对减少;家庭小型化减少了女性照顾老人或子女的时间;科技进步带来的现代家庭生活的高度电气化、自动化,极大地降低了女性的家庭劳动强度,现代化的家政服务也进一步帮助女性从家务琐事的缠绕中摆脱出来,这些都使女性拥有更多的时间外出旅游,为女性外出旅游创造了条件。因此,随着女性人口数量的增加,女性游客数量不断增多,并呈现增长趋势,女性人均旅游花费呈不断增加趋势,根据我国旅游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我国城镇女性人均旅游花费由2006年的789.8元增加到2011年的1047.9元;去哪儿网发布的《2010女性旅游趋势报告》显示,2010年女性在旅游上的消费能力比前一年提升了近20%,并且超过65%的旅游产品决策以及旅行消费决策是由女性做出的。因此,有效地开发女性旅游市场更能促进旅游消费水平的提升。

  3、讨论

  通过文中的实证分析,我国人口的城乡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对旅游消费均产生了影响,那么任何影响人口结构的政策都会影响到旅游消费,这样就会发现更多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从而为提高我国旅游消费水平提出更多有效的发展对策,更好地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提高国内消费水平。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旅游消费,但由于忽视了人口因素对旅游消费的影响,使得这些政策的有效性打了折扣。因此,研究人口结构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城镇化阶段经历了人口漂移阶段后,目前正处于农村居民身份转移阶段。身份转移是指消费者中本地市民的比例不断增加。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农民市民化的过程。而我国目前的城镇化仅实现了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的城市化,并没有真正实现人的城市化。未来城市居民的绝大多数增量来自于现有的农民,通过不断推进农民的市民化,城市市民群体才可能扩大,随之而来的对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消费的增加,及其在低保、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需求,进而也会刺激和促进旅游消费。可以说,适当加快人口城镇化步伐是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变的有力推进器。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在适度加快城镇化步伐,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同时,要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城镇养老保险、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

  建国以来,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婴儿潮",第一次婴儿潮(1949-1958年)出生的人口目前已经进入退休年龄,第二次婴儿潮(1962-1965年)出生的人口目前也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中的老年阶段,目前居于劳动年龄人口中坚力量的是第三次婴儿潮(1986-1990年)出生的人口。三次婴儿潮之后,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必将对旅游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首先,应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提倡适度的人口增长,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才能稳定地带动旅游消费。其次,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打好劳动年龄人口尤其是年轻人消费率提升的基础。年轻人具有时尚敏感,消费活跃,消费意愿强,消费可能性大,收入转化为消费的比例高的特点。但年轻人往往由于资历浅,经验不足,难以获得足够的消费资源,包括收入和其他消费基础。

  由此非常需要发展面向年轻人的消费信贷。此外,要给予年轻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通过劳动获得更多的收入,创造更多的财富。第三,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7%上升到11.8%。据预测,当峰值到来时,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将达到23%。人口老龄化在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又给旅游消费带来新的契机。老年人收入稳定、空闲时间充裕,注重保健养生,健康旅游将成新时尚。积极开拓适合老龄人口的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将老龄化积累起来的旅游消费潜能挖掘出来、释放出来,发挥人口老龄化对扩大旅游消费的积极作用,由于我国实施控制人口数量的计划生育政策,家庭对于男孩和女孩存在着特殊的偏好,因此,我国的人口性别比例在发生着变化。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中国女性已经成为了消费力量的核心,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女性消费者手中。随着女性旅游意识的增强,其出游人数正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在国内城镇居民出游的性别构成中,女性出游人数比重超过男性,始终保持在52%左右,其中不少是拥有充足时间和资金的白领女性。因此,女性旅游消费市场具有很大潜力,今后应根据女性旅游消费特点,不断完善女性旅游活动六要素,细分女性旅游消费市场,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通过建设女性旅游网站,搭建网络服务平台,提供更快捷、方便的旅游服务。如开发"温SPA、海岛休闲、美容瘦身"类的高端保健旅游产品;中医减肥与美容旅游产品、中医药膳调理旅游产品、医疗整形美容产品等将会对女性市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论文摘要

  4、结论

  文中建立了旅游消费与人口结构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人口结构对旅游消费的动态影响趋势,运用方差分解法揭示了人口结构对旅游消费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城乡结构对旅游消费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且对旅游消费变化的贡献率维持在10%左右。2)人口性别结构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其对旅游消费变化的贡献基本稳定在1%左右。3)人口年龄结构对旅游消费的影响较小,其对旅游消费变化的贡献呈现递减趋势,最终稳定在2%左右。

  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结构会相应发生变化,必将对旅游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从理论方面分析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旅游消费产生的影响趋势及影响程度,可以对不同旅游主体市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决策依据,更好地促进旅游消费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扩大内需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于萍,李炳义.中国女性旅游消费市场特征及发展路径选择[J].消费经济,2012,28(2):67-74.
  [2]范云峰.女性旅游安全需求与消费行为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8):95-97.
  [3]熊友平.中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以浙江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7(2):176-178.
  [4]刁宗广.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9,29(2):195-199.
  [5]张丽峰.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变参数模型研究[J].旅游论坛,2010,3(4):463-467.
  [6]刁宗广,张涛.中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10,25(2):158-160.
  [7]袁宇杰.基于面板模型的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实证分析[J].旅游科学,2011,25(4):28-3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