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

包容性增长与旅游业的本质及功能优势

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薛珠
发布于:2015-08-01 共3848字

  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内涵

  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平等、贫富差距以及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始终是主要的贯穿性词汇,这既说明了要素资源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分配所具有的低效率特征,同时也说明目前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片面性和非共赢性。在各国对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与共赢思想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包容性增长”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一般来讲,包容性增长包括三个有机构成部分,分别为公民机会平等、发展成果共享以及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见图1)。从人们产生收入差异的原因来看,内在个人勤奋程度与外在个人背景是主要影响因素,而不同的出身背景则导致了不平等的收益机会。因此,包容性增长要求消除公民获得经济收益的外在影响因素,为普通大众提供合理而均等的个人发展机会,从经济发展地域角度来说,则是使得不同地域享受同样的经济发展优惠政策。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即存在较为显着的机会不均等现象,无论是国家产业政策倾斜力度还是地方经济发展思想的转变都是包容性增长的重要着力点。

  对于发展成果共享的核心要义,以我国为例,在“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成果应惠及社会各阶层、各地区以及各个产业部门,低收入阶层、欠发达地区以及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需合理增长,全社会福利水平也要有所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包容性增长还应突破经济领域的局限,使得社会法治水平同步提升,人民权利以及尊严得到保护,弱势群体呼声与诉求得到重视。显然,包容性增长在我国尚未得到全面确立,然而,在人们对于包容性增长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由单一数量增长向涵盖因素更为多元的包容性增长转变是大势所趋。

  包容性增长与旅游业的经济本质

  (一)旅游业发展的非包容性体现本文选取我国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以及中部五个代表性城市的旅游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作为我国服务性行业的重要分支,旅游业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 GDP 总量上升和粗放式的发展特点。

  从 2012 年不同代表性城市旅行社的营业状况统计数据来看,分别以上海和青海为代表的东西部地区,以黑龙江、河南以及广东为代表的北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旅游业营业收入差距较大,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代表,旅游业历史和文化传承厚重,其全年旅游营业收入额却只分别相当于南部广东地区和东部上海地区的 1 5 % 和18%,而西部青海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旅游业利润差距超过10亿元,地区间旅游业发展差距比较明显。

  从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指标来看(见表2),旅游业发展的非包容性体现在从业人员和旅行社数量、人均实现利润以及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固定资产原值等差异方面。旅游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城市间数量差异最高超过3万人,体现了旅游经济对不同地区社会福利水平带动的较大差距;河南省与青海省人均旅游固定资产原值相差12.75万/ 人,其中体现的地方政府旅游财政实力差距和对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差异都可见一斑;而从人均旅游利润指标来看,无论是行政区划面积还是旅游资源储量都呈现出一边倒优势的青海省却与上海地区差距较大,包容增长的成果共享与关注弱势精神很难得到体现。

  另一方面,旅游产业发展的非包容性还体现在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与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方面。从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传统文化名城拆旧建新与原始自然保护区资源过度开发的事例来看,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游客都缺乏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概念,为旅游而旅游、旅游产业单一服务经济增长以及旅游资源“竭泽而渔”的色彩非常浓厚,这实际上是违背了包容性增长中的均衡、和谐与共生发展要义。2013 年4 月25 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获得全国人大通过,其中提及的“文明、健康、环保的旅游方式”以及“旅游业发展遵循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都是对于目前这种旅游业非包容性发展态势的应对。

  (二)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本质内容要消除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非包容性因素及其影响,将旅游业回归到其服务业的本质属性是重中之重。作为与交通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文化娱乐业以及零售行业等都具有交叉的行业之一,旅游业开展服务性经济活动要有旅游资源、游客、交通、餐饮、文娱以及信息资源等必要条件作为支撑,而旅游资源是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经济发展非包容性的主要物质对象载体。自然资源、文化传承、历史古迹等不可运输品均属于旅游资源范畴,因此,从旅游活动的异地属性来看,基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值的地区间经济要素转移便构成旅游产业发展的本质内容。

  2013 年10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文,再一次确立了旅游业在我国服务性行业中的基础地位,并开始赋予旅游产业文化娱乐功能以外的更多属性,包括全民体育、绿色生活、人力资源保障以及伴随上下游行业的联动发展等均被写入旅游业发展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性,使得旅游业与“生产相同产品的单个企业的集合”的制造业有了本质区分,旅游业由于非生产性而被冠以“无烟工业”称号,而对相关行业的依赖性、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受到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影响的波动性、一定程度的涉外性、资金和劳动密集性等都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征。

  回归服务业本质的旅游产业特征可以让我们发现更多的包容性增长促进机会,例如切断“竭泽而渔”式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注重对于旅游资源的原生态保护、向弱势与相对封闭地区倾斜国家旅游产业经济政策、引导地区间游客和流通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以及发展与旅游业关联性较高的配套性产业等。总之,偏离旅游产业的经济本质而发展旅游经济是片面和不可持续的,脱离旅游产业非制造性属性而开展的大规模破坏式旅游资源开发将使得地区经济陷入无法自我修复的恶性循环,这在目前中部省份的部分旅游经济发展中已经得到验证,重新定位旅游产业的“无烟”属性是包容性增长的最高要求。

  包容性增长与旅游业的功能优势

  如图2 所示,在旅游业由粗放式增长向包容性增长转变的过程中,其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产业辐射、扶贫开发、要素集聚以及结构优化功能便可以逐渐显现,具体来说:

  (一)产业辐射功能旅游业的关联性产业部门包括餐饮、住宿、交通、文娱以及零售等多个主体,因此,与其说消费者消费的是旅游资源单项产品,不如说其消费的是一种旅游集合产品。由于包容性增长要求伴随行业的共同发展与共同进步,旅游业在包容发展过程中的综合性优势和产业辐射优势就可以得到体现,旅游经济获得增长的同时,农业、运输业、渔业、金融业、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医疗卫生业、公共服务业以及信息电子网络产业等都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包容性增长要求的低消耗、高产出比以及可持续发展特性对于偏远地区在现阶段利用自有资源发展民族经济也较为适宜,国家“中心- 边缘”经济渐落趋势有望得到改观。

  (二)扶贫开发功能旅游产业包容性增长的扶贫开发功能主要是通过地区间“经济输血”而获得实现的,据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统计,截至2013 年,我国尚有约1 亿贫困人口,而部分地区又重现“返贫”、“贫困加重”现象,这与封闭经济发展的非自我实现性有一定关系,而旅游业统筹全国游客资源、信息资源以及金融资源的特点可以内生地破除局部封闭经济的非自我实现局限,使得贫困地区的封闭性获得渐进式消除,因此可有效遏制“贫困-更加贫困”的经济发展恶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落后地区发展旅游业更像是对于经济的原生性冲击,随后的产业间连锁发展反应可以为消除贫困贡献更为广泛的力量。

  (三)要素集聚功能从我国民族地区的梯度分布来看,低梯度地区富集自然经济资源而难以外流形成现实收益,而高梯度地区具有向低梯度地区寻求服务业经济发展和精神消费的内在需求,在现实经济区位、资金、市场、制度以及风俗文化等对于不同资源要素流动形成无形壁垒的条件下,多边要素需求障碍对于宏观经济健康增长构成绝对威胁。对于旅游业而言,由于包容性增长要求抑制、削减甚至消除要素资源分布的极化特征,因此,无论是资金、劳动力以及技术要素都具有向旅游目的地流动的内在动力,而旅游资源无形观感和精神消费需求则回流到高梯度地区,实现了要素交换和要素集聚,有利于建立共赢、多赢的经济发展格局。

  (四)结构优化功能旅游经济包容增长的结构优化功能优势主要体现在重新分配三次产业 G D P 比例、改善就业结构以及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方面。我国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普遍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对于GDP 贡献较少,地区居民就业也主要集中于农业部门,虽然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但现实经济总量却较少,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因此,发展旅游业可以从第三产业角度提升非农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度,提升非农就业水平和居民非农收入,并在传统邮政、运输、零售之外获取服务业的另一支高产出比增长力量,这对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实现城镇化战略以及发展新兴产业目标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洁琼。包容性增长理念下的特困片区扶贫开发研究[ J ] . 长沙大学学报,2014(1)
  2.李进兵。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企业自愿保护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11(10)
  3.尚雪梅。基于旅游流空间结构视角的京津冀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研究[J],商业时代,2012(7)
  4.方大春。包容性增长:中国式智慧的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管理,2013(1)
  5.方百寿。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小费制度与旅游服务质量分析[ J ] . 旅游论坛,2012(7)
  6.刘爱萍。包容性增长与我国社会福利政策转型研究[J].理论探讨,2013(1)
  7.余靖华。区域旅游整合的本质内涵及实现路径[J].理论月刊,2012(5)
  8.陈焕玲。漓江风景区的旅游包容性增长研究[D].广西大学,201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