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道德观的演变与发展及其历史根源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23 共407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道德观构建
  【引言】新时期我国人民群众道德观建设探析引言
  【第一章】近现代西方哲学史上诸种道德观
  【第二章】道德观的演变与发展及其历史根源分析
  【第三章】社会主义道德观内涵、核心及原则
  【第四章】完善社会主义道德观建设的基本路径选择
  【结语/参考文献】社会主义制度下正确的道德观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二、道德观的演变与发展及其历史根源分析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道德观不同。它主要是在思想上体现人与人的关系。我们不能忽略掉道德观对于社会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作用。因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重要的推进力就是道德观的进步。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而经济基础和下层的意识形态也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社会发展从本质上来看,也是自然历史的必然过程。也就是说,社会关系本质上也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进而影响和促进社会意识的变化。所以说,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变革等都需要生产力的推进。生产力的推进能够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设包括道德观。这样,生产力是一起实践和意识的原动力,注重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化,进而引起道德观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能够决定道德观的演进,这是一种必然结果。
  
  (一)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朴素道德观
  
  在最初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由于劳动生产工具的普遍不发达,劳动生产也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指导,社会的生产力一直处于十分低下的状态,生产者往往也处于靠天吃饭的生存现状。劳动生产所得,完全是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的生存需要,没有剩余以供商品交换,社会中当然也不存在阶级。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在从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想要得以生存并求得安全,依靠个人的力量,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于是便自觉组成了以血缘为主要依据的天然的生产单位。在这种氏族的集体中,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照应。共同面对困难并进行集体劳动,大家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如果不是这样,不仅仅是个人无法生存,甚至连集体也要灭亡。在这种氏族的集体观念中,便形成了最初的朴素的道德观念。在氏族的道德中,集体的利益是最至高无上的,服从和维护集体的利益,在他们看来,是每个氏族成员的最高义务与神圣职责。不仅如此,每个成员还应将集体劳动和团结互助当作自己最根本的任务。
  
  这种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朴素道德观,是血缘氏族基础下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同之后出现的阶级道德观等都有不同,原始道德观的基础不同,适用阶段也不同。因为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的氏族公有制决定了这一时期的道德观的性质。其体现如下:第一,公有制是道德观产生的源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第二,血缘关系也是这一道德观的有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所以说,原始性是这种道德观的最为主要的特征。
  
  (二)以人或物的依赖性为主体的阶级道德观
  
  所谓阶级道德观,是伴随着私有制而产生的。在原始的公有制“集体”中,人民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人们整体的生活还处于一个极其低下的水平。而随着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出现了对立的阶级,道德观也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就会出现朴素道德观的分化,而对立的阶级道德观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如果私有制本质不变,而形式改变就会使得阶级道德观在内容上发生变化,也会促使其实质呈现一定的变化。
  
  所以,在奴隶社会的经济条件下,道德观能够保证一致,这样就出现奴隶制度,出现了奴隶主阶级,也就出现了奴隶阶级的道德观等。奴隶社会中的奴隶主是奴隶的行为和生活的支配者,其剥夺了奴隶的人身自由和权力。而奴隶只能屈服于奴隶主。奴隶主可以将奴隶当成物品进行买卖等,还可以随意打骂,甚至屠杀等。奴隶主阶级是奴隶制下的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他们不需要劳动,只是压榨、剥削奴隶而过活。他们鄙视劳动,也不尊重劳动人民。这一时期的道德和朴素道德观不同,而是更广泛地反映阶级和制度,调节经济、政治,调节文化生活等。在调节各种关系中,逐步形成了道德规范。
  
  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对生产资料实现全部占据。他们剥削农民并压榨农民,地主不需要劳动而占有了农民繁重劳动所得。这一时期,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就是简单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宗法等级关系。而历史条件下自然也形成了相应的道德观,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相适应。它主要维护封建宗法等制度,强调国家领导人的最高权力和绝对权威,并且上下各级之间等级森严,君臣、夫妻、父子、主仆甚至男女,都有严格的尊卑要求。同时,封建的统治阶级也对农民极其鄙视,认为劳动是最卑贱的,劳动人民是最被看不起的。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都是依靠人的超体力劳动来实现物质的实际生产的,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阶段,为了维护统治就需要维护宗法,支持等级制度等,这样才能方便统治者的实现直接统治,让人民完全服从等。这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不同,人与人的关系不是理论上的物和物的关系。资本家剥夺了工人的生产资料,贫富差距较大。资本家压榨工人们的劳动所得。这样的社会经济就促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道德的对立和斗争。资产阶级道德的本质是利己,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认为自私才是人的本性。人们所进行的社会活动就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就是要来满足个人的欲望。在道德体系中,金钱是最为重要的。人们所进行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都是为了追逐金钱,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也是金钱和利益的关系。有了金钱,便有了一切幸福。故而,为了赚钱发财,资本家可以不择手段,欺诈勒索、坑蒙拐骗都不在话下。虽然,处于阶级道德最高阶段的资产阶级道德在历史长河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反封建专制和反宗教神学等。然而,其利己和金钱至上的思想,破坏了以往正确的道德准则,暴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腐朽。
  
  (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共产主义道德观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共产主义道德是一个崭新的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地位举足轻重。那么共产主义道德是怎样产生的呢?它既不是从地里无故钻出来的,也不是伦理学家或是政治思想家头脑里想出来的,而是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萌芽、发展和巩固而来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一贫如洗,一无所有,贫穷的他们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勉强维持生计。正如马克思所的,“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11]而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所占有,他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用尽一切所能想到的手段对可怜的工人们进行残暴的剥削和压榨。工人们做着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却拿着与他们劳动极不相称的、少得可怜的工资,他们的劳动报酬甚至不如一匹马、一头牛。资本家就像残酷无情的吸血鬼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人,连工人的“最后一滴血”都不放过。长期处于这种压迫和剥削之下的无产阶级,逐渐产生了对资本主义制度极度的仇视和厌恶的思想感情。
  
  工业革命之前,劳动者生产主要是以小的、一家一户的为单位的形式来完成的。这种生产不仅分散、而且也比较落后。随着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化大生产取代了原有的小生产户,将成千上百的工人几种在工厂中进行生产劳动。工人们分散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生产劳动,彼此配合默契。社会化大生产成为无产阶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使无产阶级成为一个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更使无产阶级逐渐抛弃了“个人”的思想,特别是在工人联合起来和资本家进行斗争时,他们认识到,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团结一致,共同战斗,才能取得斗争的最终胜利。这种在斗争中形成的团结友爱、大公无私的精神,形成了与资产阶级完全不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共产主义道德便是在这种情景中萌芽的。但此时无产阶级并没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斗争,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绝大部分还仅仅是为了争取经济利益。因此在这种自发的阶级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朴素的道德还不能称之为共产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的确立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马克思主义确立之后,无产阶级如获珍宝,从此他们便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一个懵懂、无知、不觉悟的阶级,改变成为一个讲科学、有理论、懂觉悟的阶级。这时无产阶级彻底认清资本主义的罪恶本质,掌握了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踏上胜利之路的历史规律,清楚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身上所承载的最伟大的历史使命,即彻底消灭资本主义,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至此他们的斗争也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从前是自发的、无目的的斗争,如今是自觉的、有责任的斗争,他们从争取个人眼前的小利益,转变到消灭整个剥削制度,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争取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大利益上。这时,无产阶级自发的朴素的道德才上升成为科学的共产主义道德。
  
  随后,共产主义道德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了发展。虽然在马克思主义之后,共产主义道德升级成为科学的思想理论,从而指导无产阶级进行反资本主义的斗争。可是由于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大环境之下,共产主义道德还仅主要表现在为人类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身上,带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虽然当时集体主义的原则已经提出来了,但道德要求则更多体现在对阶级敌人的斗争和对阶级同志的团结友爱方面。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共产主义道德代替资本主义道德,正式上升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观。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实现了公有制,人与人之间建立了相互帮助、合作进取的同志关系,这就为广大人民形成共同的政治认识和道德观从客观条件上奠定了基础,为共产主义道德观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条件。这时,共产主义道德不再仅仅是体现在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身上了,而是广泛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它的内容侧重于维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提高社会生产力,以及造就共产主义接班人等方面,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等都成为了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原则。
  
  共产主义道德将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得到全面的巩固。随着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共产主义道德将成为全人类的道德,他的内容也将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