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继承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本文试对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特色作一初步探析.
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为工作标准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关心群众生活,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这是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本质特色.
邓小平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要求,党在敌占区游击战争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人民利益,凡是能够保护人民利益的事,应努力赴之;凡是可以招致敌人摧残人民的事,都应谨慎从事,党要"尽一切努力保护中国人的利益"[1].在 1956 年中共八大上,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2].1980 年 12 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3].正是时刻坚持群众满意标准,保持党和群众的利益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才能够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 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4]
邓小平始终强调,关心群众生活才能使得群众满意.1956 年,在中共八大上,邓小平在讲到为什么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能够战胜在数量上和装备上都占优势的国民党军的问题时指出:因为战士替居民挑水,官长替士兵盖被子,在火线上开"诸葛亮会",保护俘虏的健康和自尊心,不搜俘虏的腰包,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一系列的伟大胜利,正是同这些小事分不开的"[5].
在日常工作中,当面对群众实际需要时,邓小平强调指出":现在有各种观点,追求这个化那个化,连共产主义化也有了,就是缺乏群众观点."[6]
为了帮助解决群众需要的问题,邓小平多次采取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方式,指出了解决方法.1957 年,就西安城市规划工作中服务性行业规划不合理、不便于群众生活的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在人多的地方多建一些简易的商店、理发馆等,交通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有群众的地方就要修学校,少建一些大型的校舍,就可以多建一些简易的学校.要注意处理好"骨头"和"肉"的关系[7].1975 年,针对钢铁工人劳动重,而蔬菜少、肉类缺的问题,在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上,邓小平指出: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可以专门划出一部分地种菜,生产的蔬菜首先供应工厂,还可以供应市民.工人有点菜吃,有点肉吃,农民也可以增加一些收入,这对于改善工农关系也有好处.现在搞重体力劳动还很艰苦,不搞好职工生活不行,党和国家"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8].1977 年,邓小平亲自指导高考制度恢复工作,他指出:"高等院校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9]
通过艰苦努力,1977 年11 月至 12 月,全国约有 570 多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个个具体事例展现了邓小平对群众生活的关心是细致入微的.
邓小平还强调,要想让群众满意,党员干部还要管好用好手中的权力.邓小平认为,我们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10]
这就告诉每位党员干部,应该做人民的勤务员,不能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官老爷,只有做好人民的勤务员,才不会背离党的宗旨,不会脱离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邓小平提出了更为严厉的要求.关于领导干部,他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11]
关于年轻干部,他指出:不只是年轻就能解决问题,不只是有了业务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还要有好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不要'做官当老爷',要反对'衙门作风'."[12]
邓小平指明了党员干部应该摆正位置,搞好服务,多干实事,少说空话,树立甘当人民勤务员意识,把群众当亲人,高度关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确保我们的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能符合人民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完成党和人民托付的历史重任.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邓小平一贯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致力于鼓励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积极探索和把握人民群众创造实践的规律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是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突出特色.
邓小平反复重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思想,首要的是确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1956 年,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的觉悟性、积极性、创造性愈是发展,工人阶级的事业就愈是发展.经过实践探索,邓小平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走出了一条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结合的道路.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明确指出了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概括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充分调动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主体能动性和积极性,大力提高了物质生产力水平.尤其在经济建设领域,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经济改革,概括一点说,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通过开放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13]."不这样,生产力发展不起来"",人民生活永远改善不了,积极性永远调动不起来"[14].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企业和劳动者成为了经济活动的主体,蕴藏在人民群众身上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出来,成为我国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综合体必不可少的条件.
邓小平总是坚定地支持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
1988 年 9 月,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邓小平谦虚地谈道:"我个人做了一点事,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15]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是邓小平支持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的一个好例子,他多次谈到,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他言语中无处不流露出对群众首创精神的尊重和创造成果的欣喜.遇到问题怎么办,邓小平带我们到群众中取经.他讲道:一搞改革和开放,一搞承包责任制,经营农业的人就减少了.剩下的人怎么办?十年的经验证明,只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在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最大的民主."[16]
邓小平对农村改革的热情赞誉和高度评价,表明了他对群众首创精神的高度认可.针对个别党员干部不尊重群众首创、自以为是的工作作风,邓小平毫不客气地指出,个别同志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者,比群众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因而他们出的主意,经常在群众中行不通;但是,他们又不从错误和失败中取得教训,以为错误和失败,只是由于群众落后和其他临时因素的影响,因而滥用党的威信,继续一意孤行,这就使他们的错误和失败愈来愈严重.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对比鲜明,发展方向和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邓小平提出,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相信依靠人民群众,同时还要注意教育引导群众前进.1956 年,邓小平指出":一个党和它的党员,只有认真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17]
但是,我们又要懂得,"群众的意见一定不会都是正确的和成熟的.我们所谓总结和集中,并不是群众意见的简单堆积,这里必须要有整理、分析、批判和概括"[18].在实际工作,如何教育和引导群众,邓小平有过很具体的阐述.1979 年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他说:"我们要向群众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我们的工作一定要跟上,包括我们的舆论工具也要跟上.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主动向群众宣传和解释,做好工作"[19].总之,邓小平认为教育引导群众是每位党员干部应有的看家本领,只有教育引导好群众,才能更好地依靠群众.党员干部要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入群众中去,多同群众商量,与群众达成共识,形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贯彻执行,以实际行动去影响群众,争取群众,推动工作.
注重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邓小平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以及对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的清醒认识,明确提出要用好的制度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注重制度建设对群众路线的保障作用,这是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路径特色.
邓小平始终强调,要用健全的制度保障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早在民主革命时期,通过党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实践,邓小平认识到:"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问题,党在领导政权工作时,必须贯彻民主的精神."[20]这种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可以使党的主张更加接近群众,可以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拥护、所信赖.
1961 年邓小平接见参加全国省、市、自治区妇联主任会议全体同志时讲道:现在党的工作、群众工作要着重把经常工作建立起来.经常工作的制度要恢复,没有制度工作搞不起来.反映了他十分重视把制度建设工作细化落实到日常的、经常性工作,通过制度化建设推动工作.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通过对"十年内乱"的认真反思,语重心长地谈道: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21]
邓小平不但看到个人的应有责任,而且站在制度的高层次上去认知和思考问题,充分说明了邓小平已将制度建设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极其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推进制度建设,通过制度解决问题,深入探索制度建设的规律性,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体系,以制度化建设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
邓小平进一步指明,只有善于"倾听"群众呼声,才能建立保障群众路线贯彻执行的各种制度机制.邓小平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在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时,我们要学会善于和人民群众沟通,真正做到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群众的意见,不外是几种情况.有合理的,合理的就接受,就去做,不做不对,不做就是官僚主义.有一部分基本合理,合理的部分就做,办不到的要解释.
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要去做工作,进行说服.总之,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协会议上,职工代表大会上,学生代表大会上,或者在各种场合,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有不同意见不要紧,各种方案可以比较.办什么事也得走群众路线.人民内部要有充分的民主,这样才能拿出好的主意来."[22]
构建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不断回应、引导、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塑造开放、平等、尊重、包容、沟通的领导风格和工作方式,是推进群众思想路线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
邓小平要求,建立贯彻群众路线执行的制度机制,必须接受民主监督.邓小平指出":我们党是执政的党,威信很高.我们大量的干部居于领导地位.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23]
同时,他又指出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因为我们如果关起门来办事,凭老资格,自以为这样就够了,对群众、对党外人士的意见不虚心去听,就很容易使自己闭塞起来,考虑问题产生片面性,这样非犯错误不可.所以,贯彻群众路线思想的制度建设一定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人民群众的监督,"只要党和党员不脱离群众,只要党和党员接受监督,只要党和党员虚心学习,只要党和党员不断地进行工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党就一定能同过去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一样,顺利地领导国家建设"[24]
.应该说,邓小平对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并付诸制度建设之中,从而保证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制度建设整体上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为工作标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制度建设的保障,这是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三个基本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析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特色,对我们有极强的现实启示意义:首先,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的衡量标准,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入群众,扎根群众,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认真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掌好用好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为群众搞好服务;其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尤其是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坚持从群众中来,尊重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集中民智的基础上,注意形成党的正确主张,教育和引导群众,坚持到群众中去[25];第三,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对贯彻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保障作用,务必通过制度把群众路线思想成果确立下来,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多倾听群众的声音,形成严密的监督机制,才能有利于制度建设的完善和保障落实,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2][5][7][10][18][24]邓小平文选(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6,218,220,267,304,219,274.
[3][8][12][19][22]邓小平文选(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27,230,229,110.
[4][11][13][14][16]邓小平文选(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2,121,135,157,252.
[6][23]邓小平年谱一九○四---一九七四(下).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2009.1355,1355-1356.
[9][20]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79,363.
[15][21]邓小平思想年编一九七五---一九九七.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2011.651,325.
[17]邓小平年谱一九○四---一九七四(中).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2009.1313.
[25]丁晓强.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研究及其前沿问题[J].晋阳学刊,2013,(5):3
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他第三次复出,进入一生事业的巅峰,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回顾邓小平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领略他战略思考、战略判断、战略设计、战略决策的战略家风采,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这不仅对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开拓的卓越贡献作出了...
实事求是哲学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思想精髓,这已成为中国所有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而且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提法。但是,在怎样理解实事求是哲学的问题上,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落后于国家民族的历史实践,忽视了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中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在结束了访问朝鲜活动后,视察了东北三省以及唐山和天津等地,走一路讲一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路煽风点火,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些谈话,后来被学术理论界称为邓小平北方谈话.这些谈话内容,已收入了《邓小平文...
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然,它本身就是国家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邓小平就提出了改革开放,提出了要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就必须...
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缅怀伟人,重温邓小平群众路线有关论述,对今天正在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有裨益.邓小平论群众路线概括而言有三方面重要内容:一是从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角度论述.1977年邓小...
在这篇长序的末尾我还要顺便告诉读者,十多年来,我本来只是担任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顾问,2013年8月18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第八届委员代表大会增选我为该学会顾问.这表明我多年来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学术成果和声望已得到学界同仁的认同。...
,我在精心统修全书的过程中尽量把我近五年来研究的新成果、思考的新问题和积累的新资料反映进来.由于本书是集体编写的教材而不是个人学术专着,所以对很多问题只是简单论及,点到为止,难以展开论述.一家之言,欢迎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