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条件下,党的领导集体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所创立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和工作方法,而且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新的时代特征,使其更加具体化、科学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路线理论的新境界.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基本精神和时代要求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对于更好地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群众观
(一)把党的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机地统一起来
邓小平在谈到毛泽东所倡导的党的优良作风时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1],而且,"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1].他还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邓小平认为,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只有依靠群众的实践才能不断前进.邓小平主张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热情地鼓励群众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并及时概括和总结群众的创造性经验使之升华为理论,转化为政策和方法.正如他自己所提出的,改革开放中许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
邓小平有一次在接见外宾时说:"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1]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共同确定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并把党的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总之,在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看来,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是一致的.只有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题,只有深入群众实践才是最大的实事求是,只有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二)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准则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一个党员的最高准则."[2]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这是群众路线首要的、基本的一条.他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价值判断的标准",[3]一再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为人民群众着想的,必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着眼于人民.十三大以后,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改革全面铺开,但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矛盾,引起了部分群众思想上的一些疑惑.有鉴于此,邓小平适时提出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在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看来,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才能使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起来,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逐步地得到满足.
(三)提出了充分依靠群众,但一般不搞群众运动的思想
邓小平认为:我们党对于群众路线的解释,正如毛泽东讲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就是正确反映群众意见,然后正确地领导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发动群众,是走群众路线的必要前提,只有广开言路,鼓励群众讲真话、讲实话,才能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发动群众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群众运动".
邓小平认为,群众运动只是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不是一年到头运动,不是一律的这里运动什么,那里运动什么;不能照搬照抄,只能实事求是;如果一年到头运动就没劲了,就变成浮夸、形式主义了,实际上违反了群众意志,脱离了群众……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不是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邓小平的这些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对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群众观
在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新世纪的历程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群众观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将党的群众观点上升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在新时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党还提出要结合建设和改革的新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
(一)提出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强调全党要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人民的公仆.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代表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强调:"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4]
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实际上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即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兴亡.江泽民还指出,我们党有许多优势,根本的一条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源泉所在.所以,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5]
(二)把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群关系,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速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对消极腐败现象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关注的问题.江泽民对于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提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号召.他指出:"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有的情况还日趋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和领导者治党不严."[6]
为此,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6]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刻不容缓,把能否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衡量干部作风建设的试金石,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的群众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群众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群关系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执政理念;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一)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执政理念
胡锦涛上任伊始,在西柏坡考察时郑重提出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党的执政理念."权为民所用"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人民权力的本质、实现最广大人民权力的途径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它的提出有极其丰富的内涵"[7]."情为民所系"要求党的各级干部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把自己看成是群众的忠实仆人,对人民充满感情,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声音,"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地位的一致性"[8].
"利为民所谋"表明党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了党的各项工作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情意观和利益观,成为新时期指导我们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指针.
(二)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基本理念
党的各项工作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除了要全面把握新阶段群众利益的特殊性,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而且还要牢牢把握好"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基本理念."群众利益无小事"是胡锦涛在 2003 年"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论断.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8]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凡是群众的意见都要虚心听取,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当作大事来认真对待,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些观点为新时期的群众观点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三)提出"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归谁所有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包含着群众观,体现着群众观.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仅与党的群众观点本质上是一致的,更是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丰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群众观点的又一次升华.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在实践中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重点,在不同领域、不同侧面贯彻了党的群众观点,领导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骄人业绩."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将人民群众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本源,实现了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使党的群众观点在认识上得到升华.
四、以***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的群众观
党的十八大后,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群关系,紧密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群众观作出了新的贡献,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理论.
(一)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和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为了保持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党最大的政治优势,2013 年 4 月,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决定从 2013 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 年 6 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和重大意义,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论述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沿着正确轨道健康深入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把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来
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环境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领导干部遭受腐蚀的现实危险性在不断增加,如果不加强作风建设,后果不堪设想.
有鉴于此,***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9].作风反映理念,作风连着民心.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就不会心存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优越,就会放低身段,拉近距离,甘愿做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始终不忘手中的权力来自哪里、为谁服务,就能克己奉公,不谋私利,自觉抵制权力的腐蚀.以***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注重从思想源头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求按照理论武装、指导实践的原则,采取多角度、立体化的教育培训形式,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最新理论,通过深化理论武装加强党性修养.以***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还提出,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施政最高目标,就能拥有求真务实的平常心态,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干出经得起时间和人民考验的政绩.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服务基层、提升能力素质、廉洁从政和勤俭节约等层面上加强作风建设,以落实八项规定为契机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反之,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公仆,那就不配做一名领导干部,也做不好领导干部"[10].
(三)从完善制度层面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指出,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科学的积极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党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11].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制度层面对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的贡献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纪检部门和相关机构通过强有力的监督和检查,以督促各级干部落实中央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二是坚持学习联系制度,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三是坚持改进调查研究,特别是多搞一些典型调查、专题调查和系统调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走进基层听真话、察实情、解民意.四是完善民主集中制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坚持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公开办事制度,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形成以讲真话实话为荣、以讲假话空话为耻的良好氛围,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科学建议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实事工程.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邓小平文选(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刘忱.浅析邓小平的群众观[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04).
[4] 江泽民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7] 王惠玲,张乃娟.胡锦涛"三民"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J].学术论坛,2006(09).
[8]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02.
[9] 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0] ***.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J].党建研究,2007(05).
[11]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2013-06-19.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上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这些学科的设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学术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领袖与人民,领袖和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领袖和人民的正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灵魂,没有这一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法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表现为一种运动,一种过程,也表现为一种结果,没有领袖和人民这一主体...
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价值,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
瞿秋白和李达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瞿秋白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整体性.然而,由于历史环境和革命现实需求的着重点不同,瞿秋白在理论研究领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的历史局限性.李达在《社会学大...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从事的最伟大的事业之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也是千百年来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锲而不舍的重要历史使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
《共产党宣言》阐明的基本原理对于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重大。...
我们必须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历史思维,按照历史辩证法,把握历史大逻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目标导向,实现人的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社会进步;坚持实践导向,注重工作成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其次要弄清楚这样做的可能性,再次就是要考虑用什么样的现象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后则是如何用现象学去进行这一方面的具体研究。实际上,这些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比如当我们...
这些理论指导中国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刮目的成就。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可以发现,它们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鲜明特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将主要论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教条主义对中国道路造成的影响,以及坚决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这一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并结合时代背景论述这一科学态度的重大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