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人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人的发展问题是一个阶段性结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个“应然”状态,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分工是劳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与人的发展密切联系。不同历史阶段的分工程度都与人的发展问题息息相关,因此,考察人的发展状况问题就不得不深入研究人类的分工历史。只有彻底的剖析分工状况,以及考察分工给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利弊,才能更好地研究人的发展问题。最终,通过分工理论研究,试图获得求取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统一。
一、分工的产生与历史演进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以群体的、共同的劳动形式进行的。这个时期不存在社会分工,而是自然分工。“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地”形成分工。”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分工具有天然性,与大自然浑然天成。同时,也更多的体现了个人的原始力量,尤其是男女之间显现出极大的差别。在此阶段,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是“人与人依赖”的阶段。人们展示出了人的平等,但是,这种平等来自于物质的均衡分配,是浑然天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们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与之相伴随的是剩余产品的出现。有了剩余劳动产品,就有部分人能够摆脱一般的劳动生产而进行更高级别的生产管理。极其少量的人作为管理者与极大部分生产者相对立存在,这时候的分工还是较少的。此时,极大多数人还是物质生产者和精神生产者的统一体。但是这种分工随着生产的发展,对立越来越明显。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能够保证更多有闲阶级的存在,因此,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数量逐渐拉大。
因此,少量的非劳动者能够占有极大多数的劳动产品。这个时候,劳动者沦落为纯粹的劳动者。在奴隶社会便暴露无遗,劳动者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劳动在此完完全全的异化。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只是为了保存劳动载体本身——维持自身及家人的存在,通过劳动获得不了乐趣,反而带来了劳作的痛苦,使其失去对自身支配的自由。然而,不从事劳作的奴隶主,则占有绝大多数的劳动产品。劳动分工,导致劳动成为一种尊卑贵贱的标志。到了封建社会,劳动者拥有一定的自由,拥有自由之身去从事劳作。因此,从原始社会后期,分工导致了阶级的产生,不平等也伴随社会分工的出现而随之产生,原始社会后期,标志着分工真正形成。“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才真正成为分工。”
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直接占有他人人身进行生产劳动逐渐成为不必要,对他人劳动成果和劳动能力的控制和占有越来越转向隐蔽和间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可以自由选择工厂,选择劳动工种,但是,不可逃避被剥削的命运。为了成为合格的工人,不得不抛弃自己其他的爱好。单向度地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人,一个填饱胃的活机器。到了资本主义时期,不仅存在社会分工,而且存在很细致的生产机构的内部分工。极为典型的是流水作业,工人只需要做好一道工序就可以了。不需要思考太多,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以机器为核心的社会化大生产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在联合开展的社会大生产内部,各个生产部门和各个生产环节的分工和协作日益精细和发达。
二、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只是简单的进行自然分工。在该阶段,每个人无论是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人们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自然属性的片面发展。由于分工更多表现在性别方面,因此此时男性与女性的差别很大。男性征服自然,女性固守家园,这种特征表现得十分明显。分工导致男性更倾向于对其特征的开发,女性则向柔和发展。在此阶段,人们针对的是自然属性的不断发展,获得的是屈服于自然之下的自由。基于对大自然的盲目崇拜,个人显得十分渺小。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存在是不自由的,更谈不上所谓的全面发展。当然,自然的分工,在一定条件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生存下来。
在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社会分工出现。有些人从事脑力劳动,有些人从事体力劳动。也即,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出现。这个时期的分工,导致两个不同阶层的出现。有闲阶级和劳动阶级。作为奴隶主和封建主,他们占有生产条件,因此可以摆脱劳动。而作为一无所有,徒具体力本身的劳动者,则只能从事艰苦的劳作。这样的分工,不是出于自觉自愿,而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此时,劳动只是赋予劳动者以生存的可能。人们出卖劳动力,并没有因此获得更高的技能。只有作为统治阶级,才有可能在空闲时间进行诗歌书画的学习,个人在一定程度下获得发展。当然,无论是作为统治者还是劳动者在这个阶段都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的意义,但是人还是不自由的,也未能全面发展。
进入资本主义时期,机器的产生,生产力水平飞速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出现了生产机构内部的分工。在这个时期,机器代替人们从事简单生产。作为劳动者只需要看管好机器,便可以从事生产。生产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降低。但是,作为劳动者,也成为了机器的附属物。人赋予的创造性与激情被泯灭,人们长时间的在一个岗位上,从事重复性劳动。人的存在意义被简单化,与冰冷的机器打交道让人更加机械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劳动时间虽然缩短,且在一定意义上拥有更多私人时间,可以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人们为了生活,不得已将自己固定在一定的企业单位上班,终其一生重复劳动。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依然难以得到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
三、分工的扬弃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通过历史的考察,马克思证明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对于社会分工我们要带着批判的眼光进行思辨的考究,不能求全责备。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也会随之不断的加以完善更加适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我国的一个长远目标。只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广大人类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因此,处于现阶段,我们试图最大程度上扬弃分工,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和自主的发展,是为了人自身人格完善和促进社会进步而发展,是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而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本质的展开和丰富,指人的活动及其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等各方面从片面到全面,从畸形到完整,从贫乏到丰富,从潜在到现实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都应该为人更好地存在为目的。因此,社会生产,应该兼顾人的发展需求。生产力的发展应为了人们更好的生存而不断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使人的自由闲暇时间最大限度的增加,从而不断拓展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时间。社会分工,必须保证每个普通劳动者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一周五天的工作时间,以及八小时工作日,应该给予保证。最大程度的保证工作者的节假日,给每个劳动者属于自己的生活时间。而作为劳动者,在现阶段应该珍惜自己的选择权力。
尽力选择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固守在自己热爱的岗位,发自内心的开心工作。最大程度的熟练操作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对待,如此一来才能在工作的时候享受自由和快乐。
此外,作为劳动者,应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充分的发展自己。)如何利用好空闲时间,是在一定条件下更好发展自己的一个关键。身处一定的社会阶段,不能实现所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是,作为个人,还是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自由全面发展。
虽然,现阶段我们国家不能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任何人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
但是,在现阶段我们可以“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因此,在生产机构内部分工,不能单纯的为了实现生产效应的最大化,而把劳动者作为生产机器,常年乃至终身固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而应该人性化的对待劳动者,提供更多的流动岗位,让劳动者有选择的机会,同时也能够让劳动者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以此来扩大劳动者的交际圈,扩大劳动者的视野,丰富劳动者的劳动意义。人,在工作中享受自由,在工作中获得发展,在工作中汲取快乐!只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才能够更加的和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4.
[3][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中央编译局,1972:37-38.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与掌握到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是使其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其复杂的理论通俗化,从而被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并最终化为人民群众...
在当代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我们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是:《资本论》是运用还是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建、并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哲学,因此,研究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诉诸马克思毕生研究的伟大成果《资本论》...
第1章引论1.1《共产党宣言》中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价值《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2月为当时的一个共产主义组织而写的一篇政治纲领,是用来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行动指南,这不是一篇纯粹的哲学理论文献,这篇文献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列...
摘要现如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当人们寻找产生这一危机的根源时,不少人将矛头指向了人类中心主义。他们宣称,正是人类中心主义主导霸占自然、控制自然,超出了地球所能承受的限度,才换来这样的报复。一些学者因为看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病,因而认为应...
德国古典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哲学家对西方哲学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概括和总结,建立了一个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同时也把古典哲学推向了最高也是最后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经验论与唯理论在认识论方面的争论陷入僵局,科学理性与自由发...
摘要本文以自我意识的发现和自我意识的自由向度的张力为主线,以原子运动为切入点,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进行文本解读。马克思运用辩证法的眼光敏锐的发掘了伊壁鸠鲁原子论的深意:直线运动作为原子运动之定在,喻指自我意识的物质基础;偏斜运动作为原子...
目录摘要Abstract导言(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1.论文选题的理由2.论文选题的意义(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2.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三)论文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摘要对马克思来说,政治研究就是对资本主义这个坏世界的研究,因此,马克思直接讨论政治的着作并不多,这主要集中在他早期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论战性的文章,他主要与他的导师黑格尔和他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朋友们在思想的战场作战。这样,马克思就首先在黑...
近年,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陆续出版了应对马克思主义危机的着作,较有代表性的有《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和《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1)在两部着作中都提到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作者认为,只要有资本主义,就会有经济危机,只要有经济危机,资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其他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重视自身的实践意义,它可以从实践出发来解决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哲学基本问题。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已经表明了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是对人与世界问题的最高抽象,也就是说,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