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资本主义国家处理危机的经验与启迪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03-23 共4335字
论文摘要

  自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来,发达资本主义世界就经常性地笼罩在危机的阴影中。无疑,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但除此之外,历史上困扰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还有政治危机、思想文化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地缘冲突危机等,为了应对这些危机,资本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自我调整,这些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拓展空间,透支未来。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资本主义在特定空间和时间内达到了其限度,而资本主义应对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的基本手段是扩张,即不断地突破原有的空间和时间界限,将自身体系和生产方式扩展到外部空间,甚至向未来拓展,力图通过这种扩张消除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首先是在空间上向外部扩张,这表明了资本主义在空间上的弹性。自从问世以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一直在扩展过程中,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可见,全球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开始了,而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局势和科技发展更是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了一大批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化,发达资本主义获取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更为廉价丰富的外部资源(如人力资源和初级产品)和释放外部化成本(如生态成本)的巨大空间,拥有了更大的作用空间、缓冲地带和回旋余地。其次是在时间上向未来扩张,这表明了资本主义在时间上的弹性。当前风行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透支消费(如分期付款、贷款消费、信用卡购物、次级房贷等)使得消费者能够预支未来收入,提前实现消费愿望。对整个资本主义体系来说,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方式向未来的扩张暂时弥补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缺口,掩盖了生产扩大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在当下爆发。

  二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在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之后,当今的发达资本主义形成了以金融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相对于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以金融业为核心的虚拟经济不仅不会直接导致生产过剩危机,而且还存在着远大于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在经济形式上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换,是资本主义应对经济危机的一种方式,表明了资本主义在实现形式上的弹性。

  三是战略退却,缓和矛盾。在全面危机到来时,为了避免遭受毁灭性打击,发达资本主义往往会进行战略性退却,通过妥协和让渡部分非核心利益来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存续。首先是在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上的妥协。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垄断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美国政府相继通过了一系列反垄断法律,防止垄断侵蚀资本主义的整个肌体。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设计了带有浓厚计划色彩的新政,并进一步引入了国家调控机制,实施了凯恩斯主义,国家作为“总资本家”使用类计划手段全面干预经济,从全面危机中拯救了资本主义。“二战”以后西方广泛兴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力图通过国有经济、财政和货币调节、行政立法等手段,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平抑经济周期。直到今天,发达资本主义仍广泛采用利率、汇率、存准率、税收及相关的干预经济法令等经济、金融杠杆来强力调控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经济波动的幅度,缓解了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其次是在分配制度上的妥协。如“二战”以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起来的福利制度,通过高额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等财税手段缩小收入差距,通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救济、家庭特别救济等社会福利形式在全社会实施底线生活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有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再次是在所有制实现形式上的妥协。如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资本主义企业所有制形式上发生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员工持股、股权社会化等变化,使资本更具有社会性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占有之间的矛盾。

  四是另辟蹊径,科技创新。在历史上,科学技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是发达资本主义抵御危机的重要依靠力量。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一度陷入“滞胀”的困顿境地,进入80年代以后,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并在21世纪进一步形成知识经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五是输出危机,嫁祸于人。转嫁和输出危机是发达资本主义应对危机的常用手段。一是向本国人民转嫁危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解雇工人、降低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是资本家最常用的渡过危机的方式。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危机的损失更多地由资本主义国家来转嫁给人民大众。例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用广大纳税人的钱救助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让普通民众为金融家疯狂投机导致的泡沫破灭买单。二是向外部输出危机。如“二战”前的日本和德国通过战争的方式向外输出国内危机。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滞胀”危机转移给第三世界国家,使第三世界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日益恶化,产生严重的债务危机,到1986年,第三世界各国积欠的外债总额已接近10000亿美元。发达资本主义输出的危机不只是经济危机,还有生态危机等。“二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高耗能、高污染的夕阳产业迁移到第三世界国家,甚至向这些国家倾倒垃圾,将生态危机转移给这些国家。更有甚者,在面临重大危机时,制造包括政变、战争、恐怖袭击等社会暴力行为灾难成了发达资本主义缓解自身危机的重要手段。因此当前的发达资本主义被称为“灾难资本主义”。

  六是放任物欲,消费主义。“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普遍进入了发达工业社会。为了消解人民的反抗意识,维持社会稳定,规避统治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提倡消费主义观念,使人民大众通过消费达到个体欲望的满足,进而对社会现状普遍认同。

  对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尔库塞指出:“对于晚期资本主义来说,制造虚假的需求变成了它最必要的装置之一,实施强迫性的消费是现代西方社会统治人的最新的方式,把人变成贪婪的消费机器是现代西方社会得以发展的真正秘密所在。”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大力发展文化工业,通过工业化生产、商业化运作、大规模复制的文化产品,操纵人的情感,缓解人的焦虑,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建构、渗透和传播对资本统治有利的价值观念,缓解思想文化和政治危机,实现巩固统治的目的。

  七是主动出击,先发制人。在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会在第一时间采取强硬手段甚至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应对。例如,在如下两种情形之中,美国往往以先发制人的极端方式回应危机:一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国内受到挑战时。“二战”结束后,面对着国内的恶性通货膨胀、工人运动的高涨、冷战局面的开启和苏联的上升态势,美国一方面在国际上与苏联对抗,另一方面在国内主动出击,清除所谓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打击进步势力。二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在国际上受到挑战时。2001年,伊拉克决定伊拉克央行自2002年年初开始以欧元替换美元作为外贸结算货币,这正是2003年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发达资本主义应对危机的方式还有很多,以上七种只是较为常用的方式。在应对这些危机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应对危机是整个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行为。在危机应对中,除了政府和企业,学术思想界和民间社会组织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术思想界在发达资本主义危机应对中起到的作用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看。从正面来看,每当危机到来时,总有一批学者为解决危机着书立说、出谋划策。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提出了以国家干预来消除失业和经济危机的系统理论,从理论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盛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铺平了道路。1942年英国着名学者贝弗里奇提出的《贝弗里奇报告》勾画了战后英国及整个西欧“福利国家”制度的蓝图。此后半个多世纪里,贝弗里奇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政策建议一直是西欧福利制度的指导原则。从反面来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一直都有很多学者对发达资本主义进行持续的批判和反思,对危机进行预警,并指出危机的根源所在。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异化状况、科学技术的负面后果、生态危机的成因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揭示,为发达资本主义敲响了警钟,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具体思路。

  民间社会组织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应对危机的重要力量。在现行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各种民间社会组织广泛地参与到了应对危机的过程中。1900—1917年间,美国发生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运动,统称为进步运动。它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有社会各阶层参与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目的在于消除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种种社会弊端,重建社会价值体系和经济秩序。进步运动同时在联邦、州和市三级展开,从政治上的争取妇女选举权、市政改革到经济领域的反托拉斯运动,从救济穷人和改善工人待遇的社会正义运动到自然资源保护,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举例来说,作为进步运动的一部分,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以记者、作家为主导力量的“扒粪运动”揭露了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政治腐败、经济垄断、社会安全等多方面弊端,为美国后来一系列的反垄断、反腐败和食品安全法案的出台提供了依据。

  尽管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应对危机的各种手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基本制度,未能消除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个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全面危机,甚至有些做法(如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转换和倡导消费主义)还可能将资本主义引向更为深重的危机,但从发达资本主义应对危机的具体做法中,我们仍然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一是应对危机的目的是在不发生制度更替的前提下实现体制和机制的转换,一方面消除当前的危机,另一方面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二是应对危机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这些手段应包括从总体战略到具体战术的各个层面。三是应对危机应是全社会的整体行为。应对危机的主体不应仅仅是政府,还应将企业、学术界、社会组织等都纳入到危机应对体系中,使之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力量。四是危机不单纯是危机,就具体危机而言,它存在着转换为机遇的可能性。如果应对得当,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危机可能变成契机。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