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年画,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包括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细小的民风民俗变迁,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民众的生活。年画不只是画,“年”决定了它是百姓俗信的外化与精神的投射。正是由于民众对年画经年累月的精神依赖,使得它在近代的政治、社会活动中才能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有着重要人文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年画,我们当然要保护、传承它,让它依循文化规律活态生存下去。
一、文化全球化语境中民间文化的生存之道
文化全球化的传播是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扩张同时进行的。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强势的经济、意识形态、文化扩张一直在进行。其中,文化霸权的目的,究其本质,“不是征服国土,也不是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心。a”在这一大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原则成为世界各国对文化霸权主义的共同回应。
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2001 年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宣言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2005 年,第 33 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多样性、文化内容、文化表现形式、文化政策和措施、保护以及文化间性等定义。中国在 2006 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通过此公约b.至此,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对各国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和文明发展成果等多样性文化的尊重观念在世界范围内被确立,这成为应对文化霸权扩张的有利堡垒。
近年来,学界常将文化形态分为三个层次: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它们各司其职,分别对应士大夫阶层、市民阶层与乡民阶层。随着工业文明降临以及文化全球化,大众文化已取代精英文化占据了当代文化形态的最大空间。大众文化在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左右逢源,同时凭借其最有利的武器--大众媒体--来“攻城拔寨”,不断蚕食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边界。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霸权所输出的主要内容恰恰是大众文化。反观中国的民间文化,由于中国社会文明形态转变所经历的特殊境况,民间文化与其文化传统也发生了断裂。这种断裂导致了当下民间文化的复杂存在样态,一方面,近一百年来,精英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大众文化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改良、改造与异化已经使大众远离了历史原貌,留给今人的多是零散和模糊的记忆碎片;另一方面,民间文化由于其内在的稳固性,即便是以零散的碎片式的形态留存,却依然保持着顽强的韧性,是民族精神的一个载体,并且无可替代。以春运为例,每年一次的超过 2 亿人的迁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绝无仅有的。
毋庸置疑,本土民间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将对文化自主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的民间文化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首先,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以牺牲民间文化传统为代价,城镇化的发展不断挤压乡土农村的文化空间,传统文化空间的消逝使许多民间文化传衍的希望彻底破灭。以杨柳青历史上着名的画乡“南乡三十六村”为例。昔时“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这片神奇土地,突然间成了城镇化的目标,将永远不复存在。传统民间文化(年画)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消失了,它该如何生存与传续呢?其次,在历史中得以幸存的民间文化经受着被现代大众文化吞噬、异化的考验。恰当地说,不仅是一种考验,更是切实的危机。大众文化、流行文化裹挟着媒体与资本,轻易地将传统民间文化挤压成平面化、庸俗化、甚至粗鄙化的文化样态,有机的民间文化几乎变成了无机的快速消费品。在此背景下,学界专家与知识分子纷纷为民间文化的健康生存献计献策,政府也相应地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以年画为例,2002 年 10 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与保护项目”,旨在对全国的年画产地展开全面、系统、科学的普查、记录、整理、出版和保护。2003 年,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发起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将河北武强年画作为首批专业性试点。同时进行的年画保护工作还有建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种种举国行动标志着年画保护措施的逐步完善,民间文化生存的社会关注度不断增强,民众的文化意识被不断唤起,这些都是民间文化(年画)得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民间文化自身的艰难生存现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如同冯骥才先生所言,“只有老百姓都保护了,我们的文化才有希望。如果只是政府、专家在那里折腾,老百姓对文化没有兴趣,文化还是传承不下去,我们再忧患也没有用,最关键是老百姓热爱,要唤起全民的文化自觉,从而达到全民保护。”可以说,如果民间文化不是百姓自娱自乐的,不是自由表达人们真实生活情感的,那么这样的民间文化即使繁荣,也是虚假的繁荣。在大众文化全球化占主导地位的当代,只有民众主动地接受和热爱民间文化,只有从民间文化创造的源头解决问题,才能让民间文化活态地、有机地传承。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动态中充分调动政府层与广大民众两方面的力量,始终在发展的视野中形成合力,民间文化由此能够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保持一种健康的生存状态,并持续焕发活力。
著名民间艺术家冯骥才考察武强年画博物馆时挥笔题词:应说年画百家好,自是武强天下雄。冯骥才的评价恰到好处地点出了武强年画在历史上的地位。而下面这首民谣则恰如其分地描绘出戏曲活动在武强地区的繁荣:山东六府半边天,比不上四川半个川,都说天津人马...
年画始于古代门神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特殊分支,它继承了宋画工笔写真和元画意笔传神的绘画传统,在明代木刻版画工艺形式基础上,结合各地方文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殊画种,在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被正式定名为年画。如天津杨柳青年画,它在材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