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中国画表现语言及题材对杨柳青年画发展的借鉴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12-27 共2932字
论文摘要

  年画始于古代“门神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特殊分支,它继承了宋画工笔写真和元画意笔传神的绘画传统,在明代木刻版画工艺形式基础上,结合各地方文化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殊画种,在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被正式定名为年画。如天津杨柳青年画,它在材料工艺上很有讲究,首先选用上好的杜梨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第二步将墨印在上面,接着套印两三次单色版,最后施以彩笔填绘,逐层分染和罩染;其制作工序分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以及装裱六个部分。这种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工艺方法,使得杨柳青年画既有木刻工艺的“工艺特质”,又有手绘渲染、水晕墨章的“纯艺术特质”;且在不同的彩绘艺人笔下,其艺术风格形成了工笔画与写意画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魅力。这既不同于其它地区版画,也极大提升了杨柳青年画的国画韵味和文化品位。

  一、中国画表现形式对杨柳青年画发展的借鉴

  当今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无论在学院教学体系中还是在各种美术展览上,出现了重新解构符号、标新立异的水墨新力量,从题材到画面的构图、从设色到意境的描述,都体现了新的文化语境下对笔墨的大胆探索,诸多全新的视角与元素,比如由照相机等数码技术所带来的更丰富或更微观的视角,在西方绘画理念下综合材料以及构成形式的运用等。如今年画的发展似乎已落后于中国画在现代传媒语境下的表现形式和发展速度,不可否认,杨柳青年画在今天仍保持着广泛的收藏群体以及高额的创收利润,然而“吃老本”似乎不应是艺术的根本价值所在,更广阔的市场早已在期待新的制版,更高水平可持续的创作团队,以及新的画面元素,去丰富“怀抱鲤鱼,手拿莲花”“童颜佛身,戏姿武架”等杨柳青年画的传统典型图式,当年的码头文化可是包容着所有新鲜的事物,杨柳青年画当年也是如此,在今天更应如此。深化和提高杨柳青年画的绘画题材,比如互联网时代男女老幼生活中的状态,比如高铁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工作与生活的全新的提速等,都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审美视角去进行画面表现题材的探索。

  二、中国画表现语言及题材对杨柳青年画发展的借鉴

  中国画在文人画成为审美主流之后,文人雅士的个人创作特性使得国画成为墨客抒发个人情怀的艺术,而年画,却似乎更多是“寻常百姓家”的审美对象,年画更因其木版印刷的复制技术,使得普通民众在明清之际便对绘画艺术有了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但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今天的杨柳青年画在重复简单制作和被迅速遗弃的快餐模式下逐渐被遗弃,这使得我们必须重新深入分析杨柳青年画这种艺术形式的本体和构成元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观杨柳青年画,会发现其有着丰富的中国画笔墨基础,相比于其它地区的年画,它更容易与国画的气韵、意境等格法相对接。杨柳青年画不仅在制作工序上与中国画的创作过程相似。在画面元素的安排、构成、审美追求以及使用的纸张和颜料上也与中国画创作极其相近。而当今中国画无论在题材还是语言表现上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所以杨柳青年画在当前的发展中无疑可以恰当的借鉴中国画表现语言,以期有更大更高的发展空间。我们都知道南齐谢赫在其着作《古画品论》中提出的“六法”,其中气韵生动位列六法首位。气韵生动不仅是国画创作的最高标准,同样也是杨柳青年画创作的精华之处。

  然“生动”不仅仅体现在画面气息要有生机盎然之意,也指画面形象要有动人的内涵和神韵。因此在创作上,杨柳青年画不能墨守陈规,要顺应时代发展在年画中已有的形象里融入新的时代气息和元素,加入更贴近当代人审美并熟悉的视觉形象来打动观者,从而唤起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工艺的关注和敬畏之情。

  在中国画语言形式和笔墨外在表现上,历代画家在创作实践中也总结创造了许多用笔和用墨的审美准则,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谈到笔之四势:“筋、肉、骨、气”;近代黄宾虹先生的五笔七墨之法:“平、圆、留、重、变,浓、淡、破、泼、积、焦、宿”, 这些笔墨符号与审美规律保证了中国画“写”的趣味性和状物抒情的诗意性,无论王维之水墨渲淡,董源之淡墨轻岚,还是元人之萧淡、明人之秀润,都传递给人们这样的信息:东方古典审美的人本意识与和谐观念是作者创作时养息于天地大美之间的写照,又使观者如沐春风、淡荡悠然。在笔墨精神上恰好地体现了“中和”之大境界。杨柳青年画中的用笔体现在其创作工序中第一步在木版上刻线纹上,可见,线在其艺术形式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线这一表现语言要随时代不同而不断发展变化。那么,当代杨柳青年画在创作中可以借鉴中国画中线条这一表现语言的多样性,尽可能的寻求和探究年画在线条表现上的突破和创新,如根据物象的不同,创造出更贴近其形象特质的线描。

  除此,在杨柳青年画制作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技术含量最高的手工彩绘部分,逐层分染的方法与中国工笔画的表现技法几乎是毫无二致,所用颜料也为国画颜料,画面色彩明亮,艳丽多姿,年久色彩不褪不变。而当今国画颜料的种类已有了极大丰富,画面色彩运用也有了新的手法和技艺。杨柳青年画在色彩表现上也应在当代国画创作中借鉴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表现语言。如国画颜料中岩彩颜料的调制使用方法运用,它可以使杨柳青年画呈现出新的、更符合当代人审美的画面情境。

  综上所述,富有生机的形象、线条、色彩等这一切表现语言都是杨柳青年画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

  杨柳青年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法体系,这套体系对画面中的勾线、填色有着严格的要求,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在题材上,杨柳青年画主要表现的是与当时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娃娃、春牛、金鸡、花鸟以及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吉祥的基调与乡土气息构成浓郁的民族特色,这是人们对丰收、幸福、圆满生活的最美好的祈盼。然而历史悠久的杨柳青年画发展到当代,重复简单的色彩搭配,快速单一的制作过程已经很难表现当代文化多元的时代特征,这一切也不能成为现代社会对杨柳青年画审美的全部。因此,杨柳青年画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入新的装饰语言,创造能够展现城市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特征的新形象,深化和提高年画的绘画意境和制作空间。

  三、杨柳青年画进高校课堂

  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先生是当今天津一带着名的集勾、刻、刷、画、裱于一身的杨柳青年画“全能”艺人,这使得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在无数次历经沧桑后得以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但是由于缺少足够多的传承人,若展开大规模的全面技艺传授却显露出教学力量上的不足。随着高校美术教育的广泛开展和美术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杨柳青年画与高校美术教育的结合越来越具有可行性,利用高校专业美术教学模式对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历史与基本制作工艺进行讲授,授课方式既有高校教师的具体讲解,又有经验丰富的年画艺人的亲自示范,对强化杨柳青年画的创作队伍和拓展杨柳青年画的欣赏受众有很大意义。

  总之,在当今现代化传媒语境下,无论传统中国画还是杨柳青年画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它们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怀有着更广阔的融汇和拓展的空间,杨柳青年画作为历史进程中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和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它必然要接受新时代、新文化语境的影响与洗礼,以获得更丰厚的滋养,而它对中国画表现语言的借鉴与互补,更是它既葆有民众的感情基础,又葆有高雅的艺术品质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
  [2]王树村.《杨柳青年画资料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2.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