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禅宗休闲美学思想及其对传统休闲文化的影响(3)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09-01 共9862字

  三、现代休闲美学反思及禅宗休闲美学思想的启示

  休闲美学受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并不能将其简单视为人类生活发展、富足到一定程度后对更高生命质量的追求①.实际上,它是人类下意识中对自身生命缺憾的弥补。---人们发现自己过得并不适意:既不休,也不闲,还不美。也因此,目前学界对休闲美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并充满期待。作为一门学科,休闲美学即使在国内而言都已经出现了蓬勃发展之势头。不过,当我们真正以“休闲”眼光来审视时下的休闲美学,显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反思。从禅宗休闲美学思想的视野来看,休闲美学的得失则更加清晰。而这些,刚好是现代休闲美学可有所借鉴,从而反省、完善自身之处。

  第一点,反省休闲美学对西式思维的迎合。休闲美学并不绝对界定为只能是中国式、东方式、西方式。从一门学科的理论包容性上来说,虽然要建立自己的立场、特色,但也更应吸纳人类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不能陷入某种长期的理论研究惯性中。从中国自身的休闲美学研究模式来看,主流还是不自觉地追随西方美学话语。主要表现在:首先,作为学科化的休闲美学诞生于西方,也以西方科学、哲学、美学、人性解放意识等为隐性基础。近现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迎合态度,使得近现代学术研究中充满西式思维。

  自此而产生的休闲美学研究热潮,“沿袭国外休闲学研究思路,休闲概念的美学分析成为国内休闲美学研究的重点和关键”.而且,“中国当代休闲美学研究还存在着‘言必称希腊’的现象,理论空洞,缺乏休闲实践研究,缺乏休闲产业美学研究的缺陷”.现代休闲美学研究所依据的文本材料,动辄是西方诸论。其次,是话语表达的西化,目前休闲美学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话语概念,基本上都在套用西方学术词汇。这并不是说西方学术和话语不够深刻或存在问题,而是不禁要问:作为中国文化自身的休闲美学在哪里?更深一步讲,这是国人对自家文化的认识程度和认可程度的问题,关系到自身的主体立场、存在价值。这是中国文化主体性减弱甚或消失的表现。故而,建构休闲美学理论,并不是简单的学术问题,还是一个对自身存在的认知和对更深一层生命价值的认可问题。

  第二点,某种程度上,现代休闲美学缺乏应有的生命深度和生命担当,无法立足于终极根本而真正使人安歇。在休闲美学的建构中,研究者的“本体论”思维惯性要求其建立一种深度的,甚至是终极意义上的学术本体,以保证休闲美学理论基础的正确性以及行之有效。从现代休闲美学产生的直接外因来看,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之现实。从积极方向来说,这恰好应该是现代休闲美学构成的雄厚基础和特殊保障,但情况似乎刚好相反:“大众文化时代的艺术却也失却了传统美学中对于形而上学的‘道'的追求而沦为平面化甚至庸俗化。”现代休闲美学的终极深度在哪里?有学者从宗教休闲学的角度来寻求答案:通过宗教休闲,人们能在俗世间的平凡事物中发现“道”的光辉,并因之而产生惊喜,获得诗意般的审美感受.

  毫无疑问,宗教所推崇的“道”、“神”是心灵休闲归所之一,具有终极性深度。休闲美学毕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产生并非自身拥有多么深厚的理论基础,而是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催生的现代新型研究视角。这种学科的劣势在于容易失去自己的特点,尤其是深度。理论深度要从何寻找?当然是从其理论肇始的各种文化体系中去获得。西方文化喜欢将这种深度置身于“本体论”、“神意志”,而中国人则习惯从传统文化之“道”来处理这个问题。而这种承载着生命的价值、尊严的休闲审美深度,显然可从禅宗休闲思想中去体受。现代休闲美学所应承担的,并不能局限于表层的闲适慵懒与消费享受,而应该以生命的纯化、回归为终极目标,成就一种生命终极价值的深度、厚度、担当。

  第三点,是如何实现休闲之美的方法问题。毫无疑问,休闲美学是一种较为乐观的生活设想、生命理念,人如果能身处其中,则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自身的价值,饱满了自己的人生。但是从现代休闲美学的研究、发展现状来看,休闲之美并不见得能够真正贯彻于实际生活。其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对“方法”的深入探讨,更缺少一种实际运用于生活的意识与能力。我们可以大胆地试问:人们真的休闲了吗?即使是研究休闲美学者,心灵是否也能够真正休闲下来,有片刻的安顿、饱满、光明?这应该是现代休闲美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紧迫,却也最为缺失的问题。缺少这一环节,休闲美学将成为一纸空谈。现代休闲美学所尝试的休闲方法很多,如山水浏览、游戏放松、影视刺激等,都为现代人提供了很多消遣方式。现代社会生活必须有这些较为轻松闲散的方式来加以对应。但是,休闲美学的核心实际上是心灵闲适的“心闲”,而不是身体享受的消遣,没有一些能够调节心灵或彻底回归生命本来状态的实践方法,休闲美学就会流于表面。而在之前的论述中,笔者曾大量谈及禅宗如何运用各种特有方法来歇心,回归生命之本在。此处可再做引证、强调:尔一念心歇得处,唤作菩提树。尔一念心不能歇得处,唤作无明树。无明无住处,无明无始终。尔若念念心歇不得,便上他无明树,便入六道四生披毛戴角。尔若歇得,便是清净身界。尔一念不生,便是上菩提树。三界神通变化意生化身,法喜禅悦身光自照。思衣罗绮千重,思食百味具足,更无横病.这是临济义玄的观点,可代表禅宗“歇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现代休闲美学的理论建构及付诸实践,无疑可以参考禅宗之思路。

  第四点,是关于休闲美学的“伪休闲化”问题。毫无疑问,休闲美学是为了降低盲目追逐的节奏,从而最有效率地达到生命状态的饱和化、审美化。不过,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一心扑在工作上,真正喜欢某种工作而充满创造性的人,生命是光明、乐观并拥有用之不完的精力的。对他们而言,澄心于工作便是最大的“心与物合”,便是“心闲”.偶尔停歇下来,也不过是身体调节的需要。这样的人,心灵是饱满的、放松的、乐观的。而“心有所缺”者一味追求的“休闲美学节奏”,即使是放缓、停留并且一切生活资料均有富足,那颗心也充满躁动、回避、脆弱,这样的人是缺乏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纵然有大量的时间空间休闲,也不具备审美之能力和为人之魅力,是“伪休闲”.所以,休闲美学的研究和实践中确实存在“伪休闲”的问题。

  的确,休闲美学不应该只从名称来看,而应静心观照,洞穿其实质。这样一来,我们甚至可发现在“休闲美学”的名目下存在着休闲美学的“异化”.现代休闲美学从其产生而言,实际是科学理性和物质高度发达的产物,本身就带着一维性、物质性、功利性特征。也就是说,这门学科很大程度上就是现代社会心态和物质特征的外显。在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的左右下,休闲美学往往不能“闲下来”,反而常被其中的巨大力量卷着一起奔走,成为社会躁动心态的附和。故而现代休闲美学存在“人类狂心显现于休闲美学形式”之实,人们并不一定能依赖其获得真正的休闲之美。

  总述之,社会的发展,人心的需求催生了学科意义上的现代休闲美学。但总体上看,现代休闲美学尚处在理论建构阶段。休闲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直观上可视为休闲学和美学的交叉;更细致一点说,则是多种学科的融合。故而休闲美学具有现成的理论成果可资运用,却也显得并不成熟。反思其理论体系,至少在对西方休闲美学理论的依附、当前休闲美学所到达的理论深度、休闲美学实践方法的缺失、休闲美学的“伪休闲性”等几方面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从禅宗视野来建构现代休闲美学,是一种值得尝试、借鉴的思路。禅宗并不是专门化、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休闲美学”,但它牢牢抓住了几乎所有学科都试图实现的理论核心:即生命于本心层面的安顿。禅的境界,就是“歇心”、“无事”、“立处皆真”的生命安顿境界。其中包含着独特的,从审美主体到审美现象,乃至主客二元完全消融的一整套休闲美学思想。正因乎此,禅宗思想对传统休闲文化、休闲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积极作用。某种程度上,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平和心态,便是禅宗休闲美学思想融入血液的直接结果。显然,建构现代休闲美学体系并使之对人的日常生活、安身立命起到积极作用,是应该对禅宗休闲美学思想有所回应并从中汲取有效养份的。

  参考文献:

  [1]吴正荣。老庄“ 大美”思想新论[J].人民论坛,201 0( 20) .
  [2]觉岸。释氏稽古略。大正藏( 第49册) [M].
  [3]延寿。宗镜录。大正藏( 第48册) [M].
  [4] 普济。五灯会元。卍新纂续藏经( 第80册) [M].
  [5]惠能。坛经。大正藏( 第48册) [M].
  [6]心经。大正藏( 第8册) [M].
  [7]大般涅盘经。大正藏( 第1 2册) [M].
  [8]义玄。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 第47册) [M].
  [9]虚堂。虚堂和尚语录。惟俊法云编。大正藏( 第47册) [M]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