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

满族史诗《尼山萨满》的悲剧特点分析

来源:黑河学院学报 作者:吴越
发布于:2018-11-26 共6589字

  摘    要: 《尼山萨满》是着名的满族原生文学, 其故事行文的悲剧特性比较独特, 谈及悲剧, 人们往往会联系到“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定义, 然而从文学理论角度来看, 悲剧还不应尽止于此, 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分析《尼山萨满》的悲剧性意义, 可有效探索满族文学的魅力。

  关键词: 满族文学; 《尼山萨满》; 悲剧; 情节;

满族史诗《尼山萨满》的悲剧特点分析

  Abstract: Nishan Shaman is a famous Manchu literature with original ecology, and its narration has unique tragic characteristics. As for the tragedy, people tend to link it to the definition of “showing people the destroyed valuable things”. However, the tragedy is far from that from the angle of literary theory. This paper adopts Aristotle's theory of tragedy, analyzes the tragic significance of Nishan Shaman, which can effectively explore the charm of the Manchu literature.

  Keyword: Manchu literature; Nishan Shaman; tragedy; plot;

  被誉为满族史诗的《尼山萨满》自1961年由苏联满学家M沃尔科娃首次公开发表以来, 已征服无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 对其研究也是种类繁多, 其中涵盖了文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成为研究满族文学的经典着作[1]。虽然《尼山萨满》[2]流传的版本有很多, 但各个版本在主要情节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大都围绕着“员外丧子——尼山相助——萨满之死”这一主要线性结构进行叙事, 并通过“萨满之死”这一情节设定来达到最终的悲剧性结局, 表达了人与现实不可调和、与命运不能相抗的悲情性, 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这也是《尼山萨满》能广泛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出这样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值得认真关注的行为的描述, 行为本身具有完整性, 具有一定意义;在语言中, 通过各种适当的艺术形式, 使行为得到强化, 成为剧中的各个部分;描述的方式, 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 而不是采用叙述法;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怖, 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3]本文也正是探求该书所表现的“悲剧张力”或者说是“悲剧的魅力”。

  一、悲剧情节

  亚里士多德认为, “情节是悲剧的最基本要素, 可以说是悲剧的灵魂。”。其实这也不仅限于悲剧, 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 大多取决于情节的设计, 对人物行为的描述, 对叙述文本走向的把握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这些都是文学创作前最基本的构想, 既是灵魂也是基石。荒诞派文学作品往往打破情节的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摒弃情节上的逻辑性与连贯性, 其实这种创作手法也是对情节理论的反向延伸, 没有情节的情节也是一种情节, 加上与当时社会环境相结合, 往往会引起受众的强烈反响。同样, 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尼山萨满》在情节的设计上也非常巧妙。

  《尼山萨满》采用了复合情节, 打破通过描述单一行为的连续来展示故事的走向, 运用大量的反转, 悲喜情节相接, 使故事的发展跌宕起伏, 吸引受众。

  故事的开头, 先简介巴尔都员外中年丧子, 夫妇二人积德行善, 感动上天, 又得一子。 (由悲向喜)

  tereci enekūi jalin facihiyaxame, yuwan wai eigen saragan, damu sain be yabume, juktehen be niyeceme weileme, fucihi de kesi baime hengkixeme, enduri de jalbarime, ayan hiyan be jafafi, ba bade hiyan dabume, geli yadakūn urse de aisilame, umudu be wehiyeme, sain be yabufi yiletulere jakade, dergi abkai gosifi susai se de arkan seme emu jui.

  从此员外夫妇因没有子嗣而心焦不已, 于是专行善事, 修缮庙宇, 向佛求恩, 对神祈祷, 焚烧芸香, 还到处烧香, 并且救济贫困, 扶助孤寡。因为善行卓着, 得到上天眷顾, 五十岁那年好不容易又得一子。

  紧接着描述员外夫妇对这个儿子 (费扬古) 精心抚养, 爱如珍宝, 十五岁时, 费扬古执意到山中打猎, 员外阻拦无效, 于是出现了故事的第一个大转折情节, 费扬古猎中病亡。 (由喜转悲)

  Jing ni amtangga i ablame yaburede, gaitai seregudai fiyanggūbeye gubci geceme, gaitai geli wenjeme, uju liyeliyehun ofi......geli gisureki seci angga juwame muterakū, jayan jafabufi gisureme banjinarakūoho sencehe tukiyeceme yasa hadanahai ergen jadafi.

  正在打猎打得兴起的时候, 色尔古岱费扬古突然感到全身冰冷, 接着又忽然发起烧来, 头昏脑胀地生起病来了……还要想说什么话的时, 口已不能张开, 牙关紧闭, 说不成话了, 接着下颌抬高, 眼睛直瞪, 断气死了。

  此时员外夫妇悲痛欲绝, 全家忙做一团, 这时经一位老人指点, 员外把尼山萨满请来, 故事的情节再次发生转折。 (发生转机)

  saman hendume tuktan jihebe dahame emu mudan tuwabureo gūwa niyalma oho bici ainaha seme tuwarakūbihe sefi dere yasa obufi, hiyan dere faidafi......hūlame de jilgan deyenggu be dahinjime yayame baifi weceku be beyede singgebufi.

  萨满说:“既然是初次来的, 就给你探一次吧, 如果是别人, 如何都不会给探的, 说完, 洗了脸颊眼睛, 摆设香案……接着高声反复把“德扬库”通灵变声唱着求着, 让神主附了身。

  以下这个情节是全书的最精彩的部分:尼山萨满赴往阴府, 层层斗法最后救出费扬古, 情节背后有着浓厚的满族特色神话背景, 夹杂大量萨满信仰元素, 光怪陆离, 令受众眼花缭乱。其中也涉及尼山萨满在阴界与丈夫相互纠缠, 被迫将丈夫魂魄打散的桥段, 喜中有悲, 这也为最后的“萨满之死”埋下伏笔。

  除了情节的复杂性以外, 《尼山萨满》在情节上也具有统一性, 亚里士多德对情节的统一有这样的论述:“既然是对一个行为的描述, 就把他作为一个完整的行为呈现出来。其中的各个事件要有紧密的组织, 如果把任何一部分挪动位置或者删除掉, 就会严重破坏它的完整性”。纵观整部《尼山萨满》, 既具有严肃的情节建构, 同时, 各个情节环环相扣彼此统一。从一开始就铺垫员外夫妇因早年丧子对费扬古特别珍爱, 所以很自然地到“费扬古病亡”这一情节时, 员外夫妇表现出了极大的悲恸, 通过以下唱词的渲染, 达到了第一个悲剧的高潮点, 令受众产生共情之感, 陷入一种震惊、悲伤的情绪中。

  ama i age ara, sunjai se de ara, ujihe ningge ara

  爸爸的阿哥, 阿喇!在五十岁, 阿喇!才生的你, 阿喇!

  sergudai fiyanggūara, bi simbe sabuhade ara, ambula urgunjehe ara

  色尔古岱费扬古, 阿喇!我见了你, 阿喇!多欢喜啊, 阿喇!

  ere utala morin ara, nihan honin adun ara, we salire ara

  这些马, 阿喇!牛羊牧群, 阿喇!谁来执掌, 阿喇!

  age i ambalinggūara, sure genggiyen ara, ambula akdahabihe ara

  阿哥魁梧, 阿喇!聪明, 阿喇!全指望你来着, 阿喇!

  yalure akta ara, ya age yalure ara

  骑的骟马, 阿喇!哪个阿哥来骑, 阿喇!

  ……………………

  anculan giyahūn ara, bihe seme ara, ya jui alire ara

  安楚兰鹰, 阿喇!虽然有着, 阿喇!哪个孩子来架, 阿喇!

  kuri indahūn ara, bihe seme ara, ya juse kutulere ara

  虎斑纹狗, 阿喇!虽然有着, 阿喇!哪个孩子来牵, 阿喇!

  这时门外来了一位老人, 巴尔都员外通过善待老人得到回报, 经过老人的点拨, 员外请到了尼山萨满, 这个情节尤为重要, 不可缺少, 如果取消这个情节, 那么接下来的故事就无法展开。

  yasai muke be yala bira de eyebume songgoro de, dukai bade emu dara kumcuhun bucere hamika dara mehume yabure sakda mafa jifi......mafa hendume bayan agu si adarame sarakūinu, ere bici golo akūnisihai birai dalin de tehe, tenteke gebungge hehe saman bi, ere saman erdemu amba bucehe niyalma be aitubume mutembi, tere be ainu baihanakūtere saman jici, sergudai fiyanggu sere anggala uthai juwan sergudai sehe inu weijubume mutembi kai, suwe hūdun baihaname gene.

  眼泪多到流到雅喇河, 这么悲痛的时候, 门口来了一个弯腰驼背, 要死不活的老头……老者说:“巴彦老兄你怎么不知道呢?离这里不远, 住在尼西哈河岸, 有个那么有名的女萨满, 这个萨满本事很大, 能把死人救活, 为什么不去找她来呢?那个萨满要是肯来的话, 不要说是一个色尔古岱费扬古, 就是十个色尔古岱费扬古也能救活过来, 你们赶快去找吧!

  同时这一情节也体现了“反转”和“发现”这两个情节要素, “反转”是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而“发现”总是要伴随“反转”同时出现才能体现最好的效果, 从不可知到知的转变, 是故事发展的一个质变点, 引出萨满阴府斗法救得费扬古往生这一情节, 通过对众人皆大欢喜的场面描写, 全文增添了“喜”的成分。其实这个情节与下一个情节“萨满之死”是相互连接的, 没有尼山萨满在斗法过程中将丈夫的灵魂打散, 也就不会出现全文的二个悲剧高潮也是最终的高潮点——“萨满之死”。前面“喜”的成分与之后的“悲”形成鲜明对比, 增加情节的跌宕起伏。虽然尼山萨满通过自己的本领将费扬古救活, 但其善行并没有得到善终, 全文到此也戛然而止, 激发了受众的怜悯之情, 令人唏嘘不已, 使得这部悲剧充分地净化了受众的思想, 提高了其审美标准。

  二、悲剧性格

  所谓悲剧的性格, 其实就是对主人公行为的一种解释, 亚里士多德认为, 人物的性格使其成为自己, 也正是由于其行为, 使其幸福或不幸。所以, 分析悲剧性格的意义正是解读人物悲剧性的原因, 为什么不幸或什么导致其不幸。《尼山萨满》这部文学作品中主要的人物有两个, 前半段的费扬古开启了悲剧之门, 后半段的尼山萨满演绎了命运之殇。

  费扬古作为巴尔都员外的老来子, 自幼被视为掌上明珠, 富裕的员外夫妇对其精心呵护、好生教养, 加之费扬古颜貌俊美、天资聪颖, 也可以理解为费扬古一直被放置在一个“顺境”中, 未遭受过挫折与打击, 所以, 其性格特点中自信一面展现得特别多。

  tana nicuhei gese jilame yasa qi hokoburakūujime, sunja sede isinafi tuwaci ere jui sure sektu gisun getuken ojoro jakade uthai sefu solifi boode bithe tacibume geli coohai erdemu gabtan niyamniyan be urebufi

  爱如珍宝, 精心养育, 一刻也不肯离开视线, 看着这个孩子长到了5岁, 聪明伶俐, 能言善道, 员外就聘请了师傅来府授课, 并让他勤习武艺, 骑马射箭。

  在费扬古15岁时, 想一展身手去山中围猎, 员外出于担心对其阻拦并讲述其哥哥的死因。

  ama hendume sini dergide emu ahūn bihe tofohon sede heng lang?an alin de abalame genefi beye dubehebi bi gūnici genere be nakarao sere jakade.

  父亲说;“在你上面原来有一个哥哥, 十五岁那年到恒朗山打猎时身亡了, 我想你就不必去了吧”。

  面对父亲的阻拦, 费扬古是这样回答的。

  sergudai fiyanggūhendume niyalma jalan de haha seme banjifi ai bade yaburakūenteheme boo be tuwakiyame bimbio bucere banjire gemu meimeni gajime jihe hesebun ci tucinderakūserede.

  色尔古岱费扬古说:“人生在世, 身为男子汉, 哪里都不可走动, 要永远呆在家里吗?生死都逃不出各自带来的命运呢。

  这段对话非常关键, 展现了费扬古悲剧性格的核心也藉由人物之口将创作者的命运观悄然植入, 性格揭示了人物的选择, 同时, 也为费扬古最终重蹈哥哥覆辙、病亡山中的结局制造了合理性, 而费扬古在遗言中愧疚无法报答父母、感慨命运不可违抗,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其纯真善良的性格, 一个涉世未深、温存重情的美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费扬古的死也为全文覆盖了一层悲剧色彩, 极大地激发了受众的怜悯惋惜之情。

  尼山萨满是全书的最核心人物, 参与的故事情节大约占了整个篇幅的三分之二, 其形象最为丰满, 性格也是别出鲜明, 作为一位法力高深的萨满, 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同时其又为人谦逊有礼, 增添受众好感。

  作为故事的主要描写人物, 尼山萨满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引着故事的发展方向, 但其最突出的性格就是正直勇敢不畏压迫, 这也是其人性的闪光点, 破解其悲剧的突破口。

  尼山萨满刚到阴府时, 受到恐吓阻拦, 其沉着应对、机智勇敢, 一个法力无边不惧恐吓敢于反抗的形象凸显而出, 这也是其正直的性格体现。

  紧接着, 随着故事的发展, 尼山萨满的悲剧之轮开始转动, 在历经磨难考验尼山带着费扬古的魂魄准备返回人间, 这时其故去的丈夫开始阻拦, 尼山念着旧情好言劝说, 其丈夫不听反而威胁, 这时尼山萨满表现出正直无畏的性格, 将其丈夫的魂魄打散, 不忘职责带着费扬古返还人间, 正是因为如此, 尼山也被其婆婆告到皇帝处, 最终悲剧地死去。

  三、悲剧人物

  亚里士多德在“过失说”中强调, 理想的悲剧人物, 不是十全十美的好人, 也不是什么道德完人, “他之所以陷入厄运, 不是由于作恶和堕落, 而是由于他犯了某些错误”, 一部理想的悲剧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展示怜悯和恐惧之情, 在人物由顺境转入逆境过程中, 一个有过失的好人往往能最大发挥悲剧效果, 使故事的发展既合乎逻辑又能激发受众的震撼之情。在分析尼山萨满和费扬古这两个悲剧人物时, 不难发现, 这两者均由各自的“过失”而陷入命运泥潭。

  费扬古的过失, 在前后的叙说中表达比较清晰, 在故事的开始, 意气风发的费扬古带领众人在山中围猎大显身手。

  sergudai fiyanggūgeren ahasi sebe gaime, ahalji bahalji sede alabume aba saraki, alin?urdeme abalaki sefi uthai aba sarafi, gabtarangge gabtambi, geli gidalarangge giiddalambi, giyahūn maktame indahūn be cukuleme amcabumbi, gurgu gasha jergi be gabtaha tome gemu baharakūningge akū.

  色尔古岱费扬古带领奴仆前行, 交代阿哈尔济、巴哈尔济说:“开猎, 我要围绕着山打”, 说完立刻展开行动, 射箭的射箭, 刺枪的刺枪, 抛鹰、纵狗任其追逐, 所有被射的鸟兽, 竟没有一只能够逃过追杀的。

  在故事的后半节中, 与之遥相呼应的是依托尼山萨满在通灵时所说的话:

  tofohon se ofi eikule yekule, julergi alin de eikule yekule

  十五岁时, 埃库勒耶库勒!在南山上, 埃库勒耶库勒!

  gurun be ambula eikule yekule, waha turgun de eikule yekule

  把许多野兽, 埃库勒耶库勒!杀了之故, 埃库勒耶库勒!

  ilmun han donjifi eikule yekule, hutu be takūrafi eikule yekule

  伊尔蒙汗听了, 埃库勒耶库勒!派遣鬼怪, 埃库勒耶库勒!

  fayangga be jafafi eikule yekule, gamaha bi kai eikule yekule

  抓了灵魂, 埃库勒耶库勒!带来了啊, 埃库勒耶库勒!

  到此得知, 费扬古的过错正是猎杀无度, 触怒了神灵, 在以往的满族社会中, 渔猎是主要的生产活动。在与自然万物相生相处时, 满族先民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为规范, 为了将生产利益最大化, 奉守“猎杀不绝”, 从不将猎物赶尽杀绝, 各个季节狩猎的对象也不同, 达到人和万物和谐共生, 形成良性循环。所以, 费扬古的行为无疑是不符合规范的, 触碰了禁忌, 被神灵责罚, 遭此厄运。而尼山萨满明显的“过失”就是将丈夫灵魂打散, 婆婆知晓此事后将尼山萨满告到官府, 进而将剧情推至“萨满之死”部分。在原文中, 总共有三次叙述提及“萨满杀夫”这一事件, 第一次是正叙, 第二次是通过尼山萨满带着费扬古灵魂返还人间通灵时的诉说, 第三次与婆婆对质时自己主动说出。

  其中当属第三次最耐人寻味, 当婆婆听到传闻与尼山萨满对质时, 尼山萨满主动说出了事件过程, 没有任何隐瞒。婆婆听后十分生气, 怒斥尼山萨满为何不躲开丈夫, 反而将之打入酆都城, 永世不得超生。在此之前, 读者大多不会认为“萨满杀夫”这一事件是一个“过失”, 反而觉得丈夫蛮横无理、罪有应得, 但通过婆婆的指责, 似乎尼山萨满本还有其他选择, 不必采取这样极端的手段, 从而在剧情逻辑上, “萨满杀夫”合理地成为人物的“过失”。而与此同时, 从情感上来说, 身为主人公、以正面形象博得好感的尼山萨满突然被投入井中从此绝于人世, 无疑是令人惊愕、同情甚至难于接受。于是, 理性层面剧情逻辑的合理性与感性层面的荒唐龃龉相错, 达到了强化冲突的效果。

  四、结语

  悲剧不是故事结局的不圆满, 或过程的艰辛, 也不仅限于“把美好的事物展现后打碎”, 而是展示人在宏大命运前的不可抗的、或几经抗争最终归于宏大命运安排的过程。通过比较分析, 不难看出《尼山萨满》在情节、人物、悲剧性格等方面与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悲剧理论契合。以命运悲剧为主题也恰是满族原创文学的最大特色之一, 这与满族先民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如今《尼山萨满》的创作年代还有待考证, 但作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广泛流传的满族原创文学作品, 对满通古斯诸民族的文学、语言以至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俄]K.C.雅洪托夫.《尼山萨满》研究[M].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东方学中心和瓦达列依商业出版公司, 1992.
  [2]赵志忠.《尼山萨满》全译[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4.
  [3]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 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原文出处:吴越.浅谈《尼山萨满》的悲剧性[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9):194-196+20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少数民族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