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论文题目: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与地方高校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研究
摘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之一, 作为一项社会性工程, 如何发挥政府与社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构建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 切实为留守儿童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解决方案与实际力量支持, 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基本原则, 探讨如何充分调动地方高校这类社会力量与资源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服务体系, 为健全留守儿童的教育体系提供方法支撑.
关键词:地方高校; 社会治理体制; 留守儿童服务体系;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发展, 走出家乡务工、创业以获得更多的工作机遇与劳动报酬[1].外出务工条件下居住、教育、工作等方面存在不稳定性, 受这些客观因素的限制, 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老人或亲朋监护照料, 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2].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改善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客观上为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但也导致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 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 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儿童的受教育程度以及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 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3].国家政府高度重视这一社会现象, 于2016年明确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政府与社会应当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依法保护, 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 加大关爱保护力度, 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1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内涵
社会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行为, 仅仅依托于政府部门的权威化政策制定与执行难以对某些社会问题形成有效的监督与解决, 相反, 社会主体本身由于高度的融合性与参与度, 在社会问题的治理方面更能发挥其自我调节的作用, 以社会治社会, 通过社会公众该的自发性行为缓解社会矛盾与冲突, 增强社会的自我治理能力与团体凝聚力, 从道德、对话、协商等层面对社会行为加以约束, 在很大程度上比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更能取得成效, 对推动社会相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促进意义[4].在这一认知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逐渐脱离由政府主控的社会治理模式, 逐渐演变为社会与正点分权共治、协商合作、协同处理的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核心内涵在于转变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垄断性权限为社会与政府协同治理与管理, 通过将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类分解, 将适合由社会解决、应该由社会解决的问题交由社会主体承担负责, 而适合由政府参与、政府处理的社会问题则交由政府部门接手, 这种权责分明、边界清晰的权力统筹分配模式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在以党中央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主体为重要参与者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 我国社会治理将更加人性化、理性化、公平化、透明化[5].
2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剖析
家庭是儿童成长与发育的启蒙教师, 对儿童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父母外出务工、唯有老人与儿童留守在农村, 导致儿童在成长的关键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与教导, 其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学习成绩、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6].
2.1 智力发育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智力发育与提高的关键时段, 在这一时段内, 儿童通过与外界不断接触、了解社会与生活中的新鲜事物, 并针对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进行提问并得到解答, 以强化自身对世界的了解, 健全自身的智力体系.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儿童丧失沟通交流的对象, 更丧失外界新鲜事物的解释对象, 导致其在智力发育方面存在不足.
2.2 学习成绩问题
学习成绩的提高与保持虽然有赖于学校教育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也与父母的日常教导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在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时常常会出现无人可请教的问题, 导致留守儿童逐渐对学习丧失积极性与热情,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2.3 心理素质问题
留守儿童在年幼时就远离父母与老人或其他亲戚居住, 长期缺乏父母贴心的关怀与照顾使得其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在无人可以依靠的环境下生存, 留守儿童常常会形成自卑、害羞、内向等相对软弱无助的心理, 不利于儿童的正常心理发育.
2.4 道德品质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 缺乏父母的关照与嘱托, 久而久之其道德观念的形成越发受到外界环境与自身原生性的影响, 尤其是跟随老人一起生活的儿童, 在一味的溺爱与偏袒下, 儿童逐渐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情感的丧失使得儿童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影响留守儿童的品德培养.
2.5 行为习惯问题
在缺乏父母监管的、人口相对单一的农村中, 留守儿童的行为模式缺乏科学的指导与规章制度的约束, 导致其行为习惯不断恶化与堆积, 极易与其他留守儿童相互影响, 缺乏自我调控、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自觉性, 经常会发生无视校园纪律与违背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
3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地方高校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核心内涵对于解决农村地区大量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面对这一涉及范围较广的社会性问题, 我国政府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直接性与权威性, 可以为留守儿童关爱教育这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提供主导性的规划与统筹作用, 加强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的参与程度, 明确留守儿童关爱社会问题的任务与职责, 充分整合社会各界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 提高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水平, 是缓解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困境的重要手段.
地方高校是地方重要的教育力量, 也是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了众多的高级知识分子与高教育水平的社会力量, 同时在政府的长期投资与学校自身的不断积累下, 地方高校也逐步形成了具有非凡专业实力与教育水平的教师团队, 无论是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还是在实践能力方面相较于地方其他的单位或部门而言均有责显着的优势.
3.1 建立关爱服务长效管理体制
地方高校的管理体制相比较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更为健全与完善, 其思想政治教育团队通常会由不同梯队的教师群体构成, 包括主管学生学习的系主任, 主管学生日常生活的辅导员, 协助学校或学院管理学生工作的学工处, 提高学生党性与社会觉悟的党委、团委工作人员等.这些雄厚的师资力量可以构成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骨干队伍,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形成全方位覆盖的关爱服务管理机制.全覆盖关爱服务管理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留守儿童成长状态变化情况的实时跟踪, 针对有需要或者成长方向发生弯曲的儿童, 儿童教育管理骨干队伍可以及时对其加以辅导与纠偏, 通过对留守儿童长期持续的关注度促进儿童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成长.
3.2 注重心理咨询与扶助
地方高校大多拥有自己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在应对与处理大学生心理问题, 挖掘大学生心理矛盾方面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技巧与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 将心理咨询中心引入到留守儿童团队中, 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深入剖析留守儿童的内心, 以一对一的沟通交流服务解决留守儿童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情感问题与心理问题, 一方面可以帮助内向、自卑的儿童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真实的想法, 找回自己童真的乐趣与快乐无忧的童年, 一方面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无障碍沟通可以培养留守儿童的语言沟通交流能力, 逐渐缓解儿童在面对陌生环境时的不知措施、软弱退缩的心理状态, 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3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常常会觉得孤独, 即使留守家庭的老人对留守儿童有着百般溺爱, 也难以取代父母在留守儿童心中的影响与地位.地方高校的很多教师大多已经为人父母, 其在教育、关怀儿童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深刻的体会, 高校应当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定期通话, 了解儿童的最新物质与精神诉求, 以积极的言行举止对其加以激励与鼓舞, 以实际行动满足儿童的基本需求, 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例如地方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家庭日"活动, 由高校老师或适龄学生临时替代留守儿童的父母, 给与留守儿童所期待的情感关怀与物质诉求.
4 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当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 以政府为主导性力量, 充分发挥以地方高校为主体的社会性力量, 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与身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袁俊杰, 杨帆, 潘祥磊.关于建立对留守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支教模式的思考--以宿迁市高校志愿队为例[J/OL].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 (03) :83-87.
[2]徐洁, 马倩, 宫慧娜.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J].教师教育学报, 2017, 4 (01) :119-124.
[3]梅纳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10) :42-44.
[4]王伟清, 刘柯, 刘燕.论基于高校资源优势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呵护志愿机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5 (05) :173-177.
[5]隋建华, 孙俊超.地方高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路径探析--基于绥化学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 2011, 31 (06) :49-51.
[6]佟延春, 隋建华.发挥地方高校优势, 构建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11) :28-30.
点击查看更多:关爱留守儿童论文
目前,国家从加强农业,发展农村,放活农民入手,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对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到了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但是,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本文就以留守儿童论文为例提供几篇关于留守儿童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学习。...
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父母的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孩子都缺少关爱,本篇文章提供7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小编说一句:钱赚多赚少,多关心下孩子,多陪伴孩子,因为陪伴是永远不能弥补的。...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监护或者其他亲属监护....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关爱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主要涉及政府、学校等多个层面."[12]安徽省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制定与实施教育与关爱方案,从设施、队伍、活动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工作....
劳务输出是安徽省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民到广东、上海、江浙一带打工.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发展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