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 >

解决农田承保弃耕现象的策略思考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8-28 共1637字
论文摘要

  寒假有机会从事一个涉农调查,在河南省林州市在走访调查几个自然村的过程中,今年农田弃耕现象再度升温,如何解释在农业补贴政策持续,国家一号文件持续关注农业粮食安全问题,却依旧出现农田大面积弃耕,甚至弃耕面积超过出台农业补贴政策之前。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下农民收入呈现日趋多元化的趋势,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得比例越来越小。

  深究不难发现,当前农田弃耕问题只是困扰农村,农业发展综合问题的表象之一。当前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深化改革存在矛盾利益冲突与矛盾,农民对深化农业现代化改革缺乏动力。未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怎样的?如何在发展新型农业过程中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在调查的63家农户中,农业性收入在家庭经营总收入中,平均占比为2.3%,在谈到为什么农田宁可选择弃耕而不种小麦时,农民普遍表示,持续上涨的化肥,农药灌溉价格,加上小麦管理繁琐,而小麦的收购价并不高导致种植小麦几乎无利可图,辛辛苦苦管理一亩田能赚到的钱也不过500元,相对于每天近200元的外出务工,弃耕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在被问到如果有人想要承包土地,愿不愿意把地转让出去时。令人惊讶的是好多农户表示宁可土地荒废,也不愿意将土地转让出去。他们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大多农民从事的行业缺少稳定性,他们外出打工没有固定的单位,也缺少我们所谓的五险一金的各种保障,所以农民还是担心失去土地后,也失去了自己作为农民的最后保障。

  而另一种更令人担忧的现象则是城镇化过程中好的耕地被用于城市产业聚集区建设,而一些并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的田地则被重新化为耕地。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关于农村土地的流转方案后,各地对于农村土地未来的流转,发展方向有了不同的探索。

  以调查的村庄为例,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农业大户来承包土地,然而他们承包土地后的用途不由让我们担心,现在这些探索者大多倾向于做水果,林木,特色养殖等附加值高的产业。调查中没有发现承包土地者以种植粮食作物为未来发展中心。然而2014年国家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农业,强调粮食安全问题。未来高附加值农业是农业深化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这是否会威胁到粮食安全问题,是否会造成这些新型高附加值农业产业产能过剩。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为什么农民承包了土地却不愿意种植粮食作物?

  显然种植粮食作物利润低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未来如何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又不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解决。

  一是改变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当前的农业补贴政策对于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刺激乏力,农田再度弃耕升温是最好的证明,那么未来农业补贴政策该怎样?应该分程度,分种类补贴,对种植粮食作物的大户,要加大补贴力度,在粮食作物利润较低的情况下,这些种粮大户也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而对于发展非粮食作物的农业产业则可分情况,少补甚至不补。充分发挥补贴这一杠杆作用,保证未来农业改革方向仍然能保障粮食安全。

  二是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2014年国家出台的涉农一号文件,也提出要保障在此次农村土地改革中农民的利益。而未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是方向,只有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才愿意把土地转交出去。如何解决?①尝试农民可以土地为资本入股这些现代化的农业企业,每年分红,而不是一次性的将土地出让出去。②深化农业产业链,解决失地农民没有稳定工作的现象。③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让失去土地的农民能够有稳定的工作,并且失业后也能获得一定的补贴。

  三是以城镇化促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促城镇化。人多地少的现实局面决定了农民不可能从农业中获得可观的利益。而城镇化仍然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城镇化与农争地的局面难以短时间改变。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城镇化过程中可以使更多的农民迁移到有更多机会和更好的保障制度的城市中去,而农村的剩下的一部分农民则可以以农业为生。而农业现代化又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促进城镇化。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农田弃耕现象再度升温只是表象之一,如何解决,有待更多专家学者来讨论。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基础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