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 >

土壤发生学分类与系统分类之间的简单参比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9-30 共2557字
论文摘要

  1 我国土壤分类发展的主要阶段

  1.1 古代朴素的土壤分类阶段

  我国的国土面积大,气候和自然条件都比较复杂,由于地区差异等原因,造成了土壤种类较多,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的《禹贡》中按土色、质地和水文等,将九州土壤分为白壤、黑坟、赤埴、涂泥等.而在《管子·地员篇》中则根据土色、结构、空隙、质地等肥力条件,并结合其他的多种自然条件,将九州土壤分为 18 类,每类又分为 5 级,这也就是常说的"九州之土凡九十物".此为我国古代朴素的土壤分类阶段.

  1.2 我国近代的土壤发生学分类阶段

  我国近代土壤分类起步要比欧、美等西方国家晚.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在美国土壤学家梭颇(J.Thorp) 指导下,引进当时美国的马伯特土壤分类,因此我国近代受美国早期土壤分类影响较深,宋达泉(1950)在《中国土壤分类标准的商榷》中列举的中国土壤分类仍属美国马伯特土壤分类.

  而在 1954-1958 年,我国在学习苏联土壤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创建和发展了自己的土壤科学体系,并分别于 1958-1961 年、1978-1985 年在全国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土壤普查,最终确立《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此为我国近代土壤发生学分类阶段.

  1.3 定量化的土壤系统分类阶段

  为了满足农业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并适应国际土壤分类发展的新趋势,与国际土壤科学接轨,我国在 1984 年开始对我国现行的土壤系统进行 改革.经过多次的研究、讨论、修订和补充,先后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使得我国土壤分类学发展步入了定量化分类的崭新阶段.

  2 对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和系统分类进行参比的意义

  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代表我国土壤分类发展的不同阶段,但是由于发生学分类经历的时间较长,在我国土壤分类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影响甚远,另外,我国目前已有资料,也都是通过长期土壤发生学分类体系联系实践而得到的.而在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在第一次、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基础上拟定的《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1978) 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92),不但丰富了土壤发生学分类,并吸取了土壤系统分类的一些内容.因此,通过参比,可以把相关的在发生学分类基础上积累下来的土壤资料加以利用.

  此外,当前我国土壤的分类存在着定量的系统分类和定性为主的发生学分类并存的现状;而国外的情况与我国有所差异,国际土壤分类的趋势是把诊断层与诊断特性作为基础的途径,并且在 21 世纪很有可能形成一个为各国土壤学家所普遍接受的统一土壤分类.在此趋势下,把我国的发生学分类和系统分类进行参比,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3 土壤发生学分类与系统分类之间的简单参比

  由于土壤发生学分类与土壤系统分类的依据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导致了这两个分类系统很难简单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只可做近似的参比.

  3.1 两种分类系统的依据参比

  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着重分析土壤和成土因素以及当地的地理景观间的各种相互关系. 总之,土壤发生学的分类是绝对按照发生学的原则来进行的,同时以属性作为土壤分类的基础.

  而我国土壤系统分类所依据的指标是可直接感知和定量测量的土壤属性,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系统化、定量化的进行土壤类型的划分.

  3.2 两种分类系统的分类单元参比

  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从上而下共设立了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其中,对那些具有共性的土类统称为土纲,亚纲是对土纲范围内土壤群体的续分,土类是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亚类是土类的续分,土属是承上启下的意义单元,土种是是基层单元,变种是土种范围内的变化.

  而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从上而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其中,土纲是根据主要成土过程所产生的性质或影响主要成土过程的性质划分,亚纲是根据现代成土过程的控制因素所反映的性质划分,土类是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强度或次要控制因素的表现性质划分,亚类是土类划分的辅助级别,土族是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单元.

  3.3 两种分类系统的命名方式参比

  我国土壤分类系统采用连续命名与分段命名相结合的方法,土纲和亚纲为一段,以土纲命名为基本词根,加形容词或副词前缀构成亚纲名称,即亚纲名称为连续命名. 土类和亚类以下又分一段,以土类名称为基础词根,加形容词或副词前缀构成亚类,以及土属,土种和变种.例如:土类黑钙土,前缀亚类为淋溶黑钙土,土种为厚层淋溶黑钙土,变种为壤质厚层淋溶黑钙土,即壤质(变种)厚层(土种)淋溶(亚类)黑钙土(土类).

  而系统分类的名称是以土纲为基础,其前叠加反映亚纲、土类和亚类性状的术语,就分别构成了亚纲、土纲和亚类的名称.各级类别名称均选用反映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名称,部分选有发生意义的性质或诊断现象名称,复合在两个亚类形容词之间加"-".命名中亚纲、土类和亚类一级中有代表性的类型,分别称为正常、简育和普通以区别.土族命名采用土壤亚类名称前冠以土族主要分异特性的连续命名法.

  4 结语

  4.1 在对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学分类和系统分类进行参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把握特点,发生学分类中相对稳定的是土类,有部分没有土纲和亚纲,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以系统分类中的亚纲和土类进行参比;二是要占有充分的土壤资料,本文只是把两种分类系统进行了简单的参比,如果要进行更多的、更详细的参比,就需要占有更多准确翔实的资料;三是要选择典型土壤,两种分类系统中的土纲加起来就有 26 个,如果到了亚纲或亚类的话,数量就会更多,不可能对全部类型进行参比,所以要选择典型的土壤类型进行参比.

  4.2 我国两种分类系统并存的局面可能还会沿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不能完全去否定发生学分类,因为系统分类在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之中;除了进行国内两种分类系统的参比之外,我们也可以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分类系统进行参比,让我们的土壤分类方法与世界接轨,并争取早日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李天杰,等.土壤地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李立平,等.中国土壤分类体系的发展[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1-6.

  〔3〕徐咏文,等.浅析中国土壤分类的发生与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5-10.

  〔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研究协作组着.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5〕Zhang H T,Zhou Y,Birnie R V,Sibbald A,Ren Y.Analysis and Design of Soils andTerrain Digital Database (SOTER)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Object -Oriented Method. Pedosphere.2003.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基础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