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承认与赞扬,但是其在全国的推广还远远不够,尚未成为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对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理论和政策体系不完善,生态农业的绿色性与可持续性缺乏坚实的保障
我国的生态农业虽然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但自身的理论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统一的定义尚未形成,发展目标以及在整个国家农业与农村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仍然不明确。虽然 《农业法》在2002年修订时,便已将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列入其中,但是与生态农业相关的规定常见于各级政府的红头文件以及工作报告之中,至今尚未专门针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制定可操作的、强制性的法规和部门规章。生态农业的运作、监督、管理和激励机制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这些均使得生态农业的绿色性缺乏坚实的保障,一些生态农业模式中还存在不同形式的污染,并未真正提供 “绿色产品”.较低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使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缺乏引导和规范;激励机制的缺乏,阻碍了区域管理者以及农民对于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农业的推广和普及。
2.以分散化经营为主,生态农业难以充分实现循环与高效
受农业市场化水平以及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约,〔18〕长期以来分散化经营的家庭生态农业仍然是我国生态农业主导的经营模式,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较低。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农业只有在一定规模的区域范围内,其生态系统才能发挥出稳定的功能和效益。〔19〕〔20〕生态农业户受经营规模及自身知识素质的限制,通常只能在农业内部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生产链短、规模小、产出低、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21〕〔22〕以该种经营模式为主导,农业与其他行业、产业部门之间的协作难以形成,无法实现物质、能量、信息的多级转化利用,生态农业的整体效益较低,循环性作为生态农业的本质特征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日益开放以及农业生产平均成本的不断提高,分散型生态农业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产业化成为生态1〔23〕
3.生态农业的生态和文化功能未得到充分的挖掘
如上所述,生态农业具有生产、生态和文化多种功能,然而,单纯的市场机制只能实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在现行的经济核算框架下,生态农业耕作方式下的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生态农业耕作方式的综合效益受到低估。这些导致了生态农业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以追求产品数量为主,农业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4.生态农业的发展受现有认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制约
生态农业所倡导的可持续性,往往需要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目前,我国的决策者在进行短期内迅速提高农业产出的目标以及从长远的角度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权衡时,通常缺乏足够的前瞻性。与常规农业单一的种植结构相比,生态农业的复合农业系统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系统,根据某一特定区域的自然、社会状况选择发展适宜的模式,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对决策者、业务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农民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短,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外加农业技术转化推广服务体系仍不完善,无法向农户提供优质的品种、技术、信贷和信息服务,使得生态农业户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缓慢,目前使用较多的仍是一些简单、传统的生态农业技术 (如间作套种技术),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较难接受,这些均阻碍了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将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精髓的融合。
五、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问题,针对新时期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对策建议。
1.完善生态农业的理论体系
我国的生态农业与国际上 “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ARD)的概念和行动纲领有许多相近之处,但它是更具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成功模式。它与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同属于高品质农业,与它们的发展理念有许多共通之处,但是又不完全相同。其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攻目标,要求多目标综合决策,有别于单一目标的常规生产决策。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既应该明确和把握与它们的联系,同时也应该凸显出自身的特色。
2.建立生态农业的政策体系
政府部门要加快建立生态农业相关的政策体系,促进和保障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使生态农业成为真正绿色的农业。目前,我国针对有机、绿色以及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已经给出了相关的规定,如《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和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建立了较完备的标准体系。它们的标准体系从本质上来说,是有机 (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标准体系,即以产品生产为核心,针对产前、产中和产后建立的标准和规定。然而,中国的生态农业不单以高质量产品为唯一目标取向,这就决定了中国生态农业的标准体系不能简单地归同为生态型农产品生产的标准体系。〔24〕为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开发出的生态农业模式,既各具特色,又有其共性。
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应该包括共性和个性两个层面,即既包括从生态农业整体性、共同性的角度,在环境控制、组织管理、监督和评估方法以及产品质量、认证和标志管理等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也包括从过程控制的角度,对具体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针对其主要生产环节,制定生产技术规程、配套的技术方法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除此之外,生态农业的政策体系还应该包括相关的经济激励机制以及资金、信息的投入和管理机制,以提高区域管理者以及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保障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3.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为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首先应该消除现行的土地制度对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制约。其措施主要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明晰农户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权以及收益权,以促进土地的依法流转,发展农业的规模经济。其次,应该建立有利于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形式。龙头组织+农户是进行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较好的组织方式,通过股份制和合同制等形式,在龙头组织与农户之间形成分工明确、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横向规模与纵向一体化的优势,形成集信息共享、技术服务、工艺设计、生产加工、营销体系、物流网络和观光服务为一体,物质、能量、信息多级转化利用的综合经济系统,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4.以多功能的挖掘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对生态农业生态和文化功能的进一步挖掘和拓展将为新时期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生态农业生态和文化功能的拓展,可以通过生态质量附加值产品和文化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以及生态文化休闲功能的开发来实现。生态质量附加值产品的开发需要通过生态型农产品向绿色、有机以及无公害农产品之间的转化来实现。文化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使得农产品和地域文化、地理和历史实现有效的嫁接,通过 “历史商标”、“人文商标”、“地域商标”和 “文化商标”等品牌战略,充分挖掘农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多功能的挖掘,不仅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多功能的挖掘,既要靠自身在发展中来寻求,也需要借助外力来推动。对生态农业生态功能的拓展,还可以通过生态补偿的途径来实现。〔25〕在生态补偿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重视的今天,需要进一步加大呼吁,提高政策制定者对农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重视,逐渐将对其的补偿纳入到生态补偿政策和计划的制定中,以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外部激励。
5.加强能力建设、突破思想和技术障碍
目前,环境质量指标已经纳入到了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之中,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借助有利的政策环境,全面提高决策者对转变常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实现由思想到行动的转化。
积极培育农业技术推广和中介服务体系,以在政府、农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农户之间建立起坚实的纽带,促进农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应该加大生态农业知识和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得生态农业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管理技能,以及相关技术人员获得生态农业的最新技术知识。地方农业部门可以依据生态农业的标准体系编写发行简明、实用的技术手册,以促进信息向农户的送达,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公共媒体如广播、电视和报纸以及网络等对能力建设的积极作用。
六、小结
中国的生态农业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长期的实践经验,融合了传统精髓与现代的新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许多宝贵的模式,集中体现了我国农民、科技人员和领导干部的创造力,为解决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温家宝总理指出: “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中国的农业就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J].资源科学,2010,(06)。
〔2〕Shi T.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China:bridgingthe gap between rhetoric and practice of sustainability[J].Ecological Economics,2002,(03)。
〔3〕李文华。中国的生态农业与生态农业县 (村)建设 [J].水土保持研究,2001,(04)。
〔4〕黄进勇。生态农业及其模式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2005,(05)。
纵观人类1万年的农业发展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原始农业,持续约7000年;二是传统农业,持续约3000年;三是现代农业,发展至今约200年。中国当前已进入全面改造传统农业、升级石化农业,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特色生态农业之...
在经济新常态之下,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分析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出台新措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亟需认真思考和解决的新课题。以新眼光、新视角把握现实问题按照中央对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必须把握好几问题...
1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全球环境和人类社会面临着各种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问题,如生物多样性消失、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其中气候变化已成为胁迫全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之一[1].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已对全球陆地和海洋的自然...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相对有限,而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很不协调,有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土壤和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确保土壤和肥料均衡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 土壤肥料利用直接关系农作物产量及质量。基于此, 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肥料应用问题, 从施肥不科学、环境恶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