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土地总面积11 015km2,丘陵及中低山占陆地面积的 79%,多年平均降雨量1 700mm,土壤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为主[1].根据2012 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全市 2011 年水土流失面积为1 609. 11km2,占土地总面积14. 45%.近年来,由于开发建设项目数量多分布广,人为水土流失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每年新增人为水土流失面积在 20km2左右。2014 年,全市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143 份,大部分项目将产生新的挖填边坡。从已建和在建工程看,由于对边坡水土流失治理不够及时,以及治理方法不够合理,造成边坡水土流失现象比较普遍。边坡治理已成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重点。
1 泉州市常见边坡治理措施
1. 1 喷播植草
适用于高度在 6m 以下的边坡。边坡高度小于3m 时,采用普通植草防护如喷播植草、铺草皮、直播草籽等,草种一般选择狗牙根等; 边坡高度大于等于3m 且小于 6m 时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
1. 2 骨架综合护坡
适用于高度在6m 及以上的边坡。边坡高度大于等于 6m 且小于等于 8m 时,采用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护坡,骨架内采用客土喷播植草防护; 边坡高度大于8m 时,应进行分级设计,每级边坡间设置 2. 0m 的平台。
1. 3 锚杆框架梁防护适用于高度在 30m 以上的开挖边坡。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防护措施未能同步实施
项目业主及施工单位对边坡防护重视不够,如部分道路工程,将边坡防护安排在路面扫尾阶段实施,由于侵蚀时间历经数年,导致边坡出现侵蚀沟; 许多道路工程缺少防护措施设计,防护工程资金未纳入概算; 一些项目如工业园区未将红线外开挖边坡纳入防治责任范围。
2. 2 坡比不符合规范要求
大部分项目边坡坡比过大,有的无截水沟,导致崩塌时有发生。
2. 3 治理方法不合理
未能因地制宜地布置防治措施,如大部分采石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设计在终了边坡的安全( 清扫) 平台上修筑浆 砌 片 石 挡 土 墙 ( 高 0. 6m、上 宽 0. 2m、下 宽0. 3m) 、回填地表熟土、种植灌木等治理措施,但由于投资大、施工难度高、管护任务重等因素,导致方案难以实施,开采者放弃申请返还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3 开发建设项目边坡治理技术要点
3. 1 治理模式应因地制宜
重要公路、城镇建设、工业区等边坡治理应按规范设计,落实资金,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乡村道路边坡应控制坡比,减少陡坡,修筑边沟。地处偏僻山区的矿区开采终了石质边坡,治理重点应放在边坡稳定上,防止崩塌发生。一般土质边坡植物措施可直接种植五节芒、猪屎豆等。
3. 2 坡比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坡比取值与土壤、地质条件有关,开挖土质边坡应根据土壤质地设计坡比,一般取 1∶ 1 ~ 1∶ 1. 75 之间; 石质边坡应注意清除危石、孤石,坡比一般取1∶ 0. 5 ~ 1∶ 1. 25之间。填方边坡高度小于等于 8m 时,一般采用 1∶ 1. 5 坡比; 大于 8m 时,每 8m 高度设一个台阶,第一阶边坡采用 1∶ 1. 5 的坡比,第二阶边坡采用 1∶ 1. 75 的坡比,第三阶及以上边坡采用 1∶ 2 的坡比[2].
3. 3 修筑截水沟
减少坡面径流冲刷是确保坡面稳定的重要因素。开挖边坡较陡时,堑顶设截水沟,截水沟内边缘到堑顶距离不小于 5m,一般采用浆砌块石梯形沟,沟深、沟底宽分别为 0. 6m、0. 4m,沟壁坡比为 1∶ 0. 5.
3. 4 加强临时防护措施
许多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临时边坡,如道路的施工便道,分期开发的工业园区等均存在临时边坡,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对坡面覆盖薄膜,在开挖边坡坡脚修筑排水沟、沉沙池,排水沟一般采用土质梯形沟,底宽 0. 3,深 0. 4m,坡比 1∶ 1; 沉沙池一般采用浆砌水泥砖结构,长 2m,宽 1m,深 1. 5m.在填方边坡坡脚砌筑袋装土挡墙,高 0. 5m,顶宽0. 5m,内外坡比 1∶ 0. 3.
4 结语
挖填边坡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应高度重视其治理。做好边坡治理可以减少崩塌、滑坡的发生,还可以重塑景观和生态。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边坡治理模式、技术也不同,应在防治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泉州市水利局。 泉州市水利志( 1991 ~2008 年) [M]. 福州:海风出版社,2011: 1
[2]汤康民。 岩土工程[M].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97 ~ 19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大力推进,房地产、公路交通等建设迅猛发展,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比较突出,特别是开发建设项目集中区域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本文以敖江连江县贵安段为例,对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行政区划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调查,针对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