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

农业产业集群推进模式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07 共592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北农业产业集群问题与对策探究 
【第一章】农业产业集群推进模式探析绪论 
【第二章】农业产业集群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 
【第三章】国内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与启示 
【第四章】河北省农业产业现状分析 
【第五章】河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河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第七章】河北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河北农业产业集群化建设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历来为政府高度重视。从 2003 到 2014 年连续十一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业发展,2014 年印发农业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农业工作的目标,就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推进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建立长效、可持续的进步机制。”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和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提升区域竞争力。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例如:荷兰威斯兰地区鲜花产业集群、勃艮地区的葡萄酒产业集群、美国的玉米产业集群。这些集群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的象征。我国的农业产业集群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显示出了强劲的带动力。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云南呈贡和天津的花卉产业集群、来宾市的甘草产业集群,这些农业产业集群增强了农产品竞争力,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河北省是农业生产大省,形成了一批农业产业集群,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不足,农产品品牌培育不足、政府公共服务有待改进、农业产业升级压力巨大等问题。本文在对河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河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运用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有机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结合前人相关文献,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同时结合实际调研的结果,进行研究,以期实现以下目标:一是,进一步规范农业产业集群的定义。二是,构建评价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准确评价河北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三是,寻找河北农业产业集群的问题;四是,总结河北省农业集群发展中的典型模式;四是,根据以上研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2.2 研究意义

  首先,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定义,提出了衡量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河北省农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几种发展模式。这些研究丰富了农业产业集群的知识.

  其次,通过对河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发展模式等内容的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转变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理念、做好农业产业集群整体规划、建设合作服务组织、优化产业链结构、培育农业集群品牌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这些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

  1.3.1 研究思路本文研究思路如下图:

  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农业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其次介绍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其次提出了评价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到河北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中;再次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总结了河北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模式;再次结合分析结果和总结的模式,发现集群发展中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

  1.3.2 研究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将相关理论、前人研究的方法、国内外经验运用到河北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去。

  (2) 案例分析法。在对河北农业集群模式进行分析时,本文以典型地区举例进行说明。

  (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运用钻石模型结合案例对产业集群进行定性分析;应用区位商法、计量模型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建模,对集群现状进行定量分析。

  1.3.3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1) 创新点。进一步规范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定义,构建了评价农业集群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农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2) 不足之处。因为掌握资料有限,本人水平有限,在以下问题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一,在指标构建中,因为数据有限,没有中介服务组织及集群网络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第二,在模型构建中只是使用了截面数据,没有应用时间序列模型.

  1.4 文献综述

    1.4.1 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

    (1)在产业集群的定义方面。产业集群概念早在十八世纪中后期,就在亚当·斯密(AdamSmith,1776)《国富论》中初现踪影,在此书中他强调了分工的效用,以及分工和合作相互作用的机制。他对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互补也是非常重视,他的理论可以认为是产业集群的雏形。第一位正式阐述产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是马歇尔。他在《经济学原理》中是通过外部影响的角度研究产业集群,马歇尔认为外部效益使得企业能够在同一个地域集聚,共享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及技术外溢。他的描述已经十分接近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产业集群。韦伯(1997)第一个提出了产业集群的规范的定义。波特(Poter,M.E)在 1998 年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 ,他首先明确了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是地理位置上公司和相关机构的集合,它们在生产中是互相联系的。在这一区域集中的产业主体,因为相互联系的关系,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它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纵向延伸到辅助服务商(包括投入原料生产商,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等。并且还包括为产业主体提供专业化教育、信息,技术研发、推广服务的政府和其它公共机构。波特同时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钻石模型”.

  (2)在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方面。克鲁格曼(Krugman,1979)发展了韦伯关于集聚经济的理论,他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得出工业集聚将有可能导致制造业中心区的形成的结论。罗若愚(2002)将产业集群分为:原生型、嵌入型、衍生型;王缉慈, 王敬甯(2007)将集群分为非创新性集群和创新性集群两大类,并论述了创新性集群优于非创新性的原因;朱华友(2008)提出,集群形成的模式有跨国公司转移带动型、龙头企业迁移带动型、制造业中生产外包型、工业园区的建立型。

  (3)在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方面。邢志俊(2005)认为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有:资源禀赋、专业化、历史的偶然因素以及技术创新。谢贞发(2005)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来源于:地域分工、知识共享、交易、创新、协同机制、政府行为、外部竞争、政府行为、区域品牌。

  (4)从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方面。克鲁格曼(Krugman,1979)认为是边际收益递增、自我循环发展作用、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马歇尔(1991)强调外部经济的重要作用。

  韦伯(1997)出版了《工业区位论》一书,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企业的集聚能够给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这样的区位就是最优的区位,能够促进企业向这些地区集聚。共享各种要素、产品的专业市场。同时企业集聚利用共同的道路、煤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从而减少了经常性开支成本,这都是集聚带来的好处。克鲁格曼(2000)则认为是报酬递增、运输成本递减、需求交互作用的结果。中国的学者魏后凯总结为集聚经济(外部效应和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灵活专业化、创新环境、竞争合作、路径依赖。产业集群能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企业生产的增加、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增强竞争性、形成区域的品牌。Brennan and Hill(2000)提出了竞争性产业集群竞争的来源。同一部门内部及不同部门之间建立的频繁交易关系使得厂商可以运用共同的劳动力市场,从而获得比其他地区相同产业更强的竞争优势。

  1.4.2 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

  (1)农业产业集群的定义方面

  国内外关于农业产业集群定义的研究。20 世纪 50 年代,哈佛大学学者 Davis andGoldberg(1957)提出了农业关联产业的概念。此后,越来越多的农业工业化、农业一体化等相关概念被提出。总体来看,农业产业集群的内涵研究形成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视角:一种视角着重于集群内部的组成,另外一种视角着重于集群内部活动。在农业产业集群的第一种视角,农业集群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包括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与农业流通等。如美国统称农业及相关产业为食物纤维体系,而日本称其为农业--食物关联产业(Driven,2001)。WIA(2003)认为农业和食品生产集群起始于农作物如谷物、家禽等的成长,终于农产品批发零售业,此外还有相关支撑产业。经合组织(OECD)的规范定义为:在同一地域内一组以生产和加工农产品为对象的同类企业,或者相互联系的前后向企业,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周围,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的有机整体,获得集聚效益。

  郑风田(2005)认为农业产业区是在农业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立足于本地拥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形成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产业区。大量的农户、加工销售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密切联系集聚在一个区域内, 形成了特色产业群或特色企业群,这些集群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尹成杰( 2006)认为相互独立联系的农业生产户、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农业中的地区分工、区域专业化生产,产前、产中、产后部门的一体化经营等发展规律,在地域和空间上形成的高度集聚以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的现象。武云亮 ( 2007)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围绕着特定的农业产业链,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形成产业集聚区,发挥规模化的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龙头是农产品生产基地,龙身是上下游农业企业,这种企业具有互补性的,辅之各类支撑服务组织。时延鑫( 2010) 、元秀华( 2008)拓展了农业产业集群主体关系的内涵,认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及相关支撑企业形成柔性互补的联系网络,正是这种网络推动了在各个主体在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分工的基础上的紧密联系,创造出独特的竞争优势。具体来看,集群内部主体细分为农户、农产品的加工企业、配套的科研机构、金融服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景再方( 2012) 通过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不同的目的,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对农业产业集群定义进行阐述。生产共享资源和具有较强内在关联性的经济主体集聚在一定空间内,生产某一类农产品,形成具有较高集聚度的有机生产组织群落,这是广义涵义的农业产业集群;庞大数量的服务支持组织和上下游服务主体,以某一主导农产品的经营单位(企业或者农户)为主体,在一定空间范畴内高度集聚,形成相对竞争优势的有机集体,这是狭义涵义的农业产业集群。可以看出狭义与广义的区别就在于生产农产品的结构是以农产品项目为主,还是以一个项目的品种为主。姚春玲(2013)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围绕某一主导产业的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为基础,联系密切的企业、组织、协会、科研院所等组织在区域上的集中,并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的现象。

  (2)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方面

  由于模式的地域性较强,国外的经验参考意义不大,在此不做阐述。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首先,根据产业链来划分产业集群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是尹成杰(2006),他将农业产业集群划分为:种植业集群、养殖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农产品流通业集群、农产品科技产业集群。

  其次,以成长动力不同来划分农业产业集群。刘晟( 2008)将农业产业集群为三类:

  市场引导型、大型企业带动型、农业高科技园型。元秀华( 2008) 认为现有的农业产业集群模式有专业化社区城镇型、农业高科技示范区型、外资引导型、市场导向型。洪艳( 2009) 总结湖南省农业集群下的四种发展模式:农业高科技园区模式、市场依托型模式、网络离散型模式和地理标志驱动模式。

  再次,从产业内部市场结构为标准划分农业产业集群。李加明( 2008) 将农业产业集群划分为:网络式、干线式、增长极式、大工厂式。刘宏洲( 2011)总结为:特色产业链模式,一村一品的分散布局模式,市场导向、依托园区的“山谷”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景再方( 2012)根据企业联结方式来划分集群模式,如:轮轴式农业产业集群、卫星平台式、农业产业集群、马歇尔式农业产业集群、国家力量依赖型农业产业集群。

  (3)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方面

  农业集群的影响因素主要还是以波特的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即钻石模型和GEM模型为基础。洪艳( 2009) 通过问卷分析,对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的影响因子根据重要性进行了从大到小的排序她认为科技因素是推动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龙头企业是诞生的引导力量,市场需求决定因素,资源、区位、环境是基础。周涌( 2011)认为影响集群发展的因素是当地的自然生产要素禀赋,农业投入供给和农产品需求,当地非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等)。徐本华(2012)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横向推动的发展因素是:行业内中介服务组织如商会、协会等联合制定的行规,政府及各种公共服务组织的政策;农业产业集群纵向推动发展壮大的因素是: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模化发展,农产品产业链体系的完整化,以及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应用的深化。此外,物流包装企业、金融服务业、技术创新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也驱动了农业产业集群的顺利形成。

  (4)在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方面。郑风田(2005)总结,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为:“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节约、专业化产业支持体系构建难以模仿的竞争力、发达的专业市场体系、专业化的运销服务体系、专业化产业区的产地品牌、产业区的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高效的知识扩散系统和合作创新网络。”

  1.4.3 文献评述

  从本文所收集到的相关文献来看,农业产业集群的概念、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等相关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对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定义,有的学者着重于总结集群内部的主体,有的着重于探索集群内部的关系,农业产业集群定义的边界有待进一步理清。

  围绕农业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较为杂乱,各专家基于地区和驱动力、内部结构、产业链不同,总结出了不同的模式,但是有一个统一的问题,这些集群的模式不具有普遍适应性,并不一定适合河北省。对于农业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的研究,思路来源于“钻石模型”和“GEM”模型。许多学者梳理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重要性的差别,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有的学者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提出更适合特定环境的影响因素。还有对集群内部联系网络进行了研究的,因为难度较大,所以研究较少,这是今后有待加强的地方。

  河北省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良好,农产品品种资源丰厚,适合发展农业,但到目前为止,河北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在新一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支持京津将是河北所担负的主要功能之一。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发展战略,可以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探索出适合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事关全局的意义。遗憾的是,遍查所有文献,到目前为止专门从河北省这个角度来评价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总结发展模式的研究尚未发现。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