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北农业产业集群问题与对策探究
【第一章】农业产业集群推进模式探析绪论
【第二章】农业产业集群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
【第三章】国内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与启示
【第四章】河北省农业产业现状分析
【第五章】河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河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第七章】河北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河北农业产业集群化建设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6 河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从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来看,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并无统一的模式。一种农业产业集群模式的形成,是受地区影响该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根据周应恒(2012)的研究有六种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特色农业主导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规模经营推动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农业科技园驱动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现代农业设施支持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休闲观光拉动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通过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实地考察及前人的成果的研究,依据农业产业集群的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式,本文认为河北省农业产业集群模式的选择要立足省情,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模式。总结河北省现在形成的模式和全国的先进经验,河北省可以发展的模式有龙头企业带动性、专业化小城镇型、农业科技园型、特色农业型、休闲观光型、市场依托型。
6.1 龙头企业带动型
龙头企业带动型以龙头企业为驱动力,发展从农产品生产到农产品加工的农业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并带动相关农户、中介组织、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
龙头企业带动型往往是自发形成的,由于某个偶然的因素,成立了一个或者一些早期农业企业,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开始原始资本积累,随后逐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型,在现有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下因地制宜的发展出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社区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在龙头企业之间,由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型发展为几个大型龙头企业互补型,企业之间在产品之间、在同一产品生产工艺之间专业分工,在市场、人力资源、技术等方面展开交流。在产业化方面可以发展成为组织最严密的垂直一体化型,对某种商品的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销售进行统一连续的经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具有较强的带动力,可以达到成本的最小化。而且单个企业的发展较为灵活,能适合各种不同的环境。可以生产出最适合市场的产品。下面以邢台临城核桃产业集群为例进行分析。
临城地处太行山东,各种地形复杂,山区约占 70%、丘陵 20%剩下的 10%为平原。邢台的地质构造多以花岗石为主,在山地丘陵稀薄的土层以下就是石头,这些石头山平时只能生长杂草,许多更是寸草不生,非常不适宜农业开荒种植。广大农户在龙头企业和当地县政府的带领下,炸山填土,发展了近 20 万亩的核桃种植基地,在县产业园区集聚了三家核桃深加工企业,创出了驰名全国的区域品牌,形成了竞争力较强的核桃产业集群。
临城能够形成富有竞争力的集群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的。绿岭集团通过多年在新疆的种植,发展了一定的规模,积累的较为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早在 1999 年进入之初,绿岭集团就依据市场信息确定了核桃种植的发展方向,随后开始布局进入临城。绿岭集团通过县农业局引进核桃品种,并与高等农业院校展开合作,培育核桃品种。在本不适宜任何农业种植的石头荒山上,开荒换土,将山上的石头爆破运走,并挖掘深达一米的水渠,运来适合种植的土壤覆盖住荒山表层,在其上种植培育核桃树。经过长达十年的培育,将万亩荒山改造成集核桃种植,树下种植苜蓿草,养鸡吃虫为一体的生态有机农业。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共建设 13 万亩合作生产基地,带动全县 8 个乡镇 100 多个行政村 8000 多户种植薄皮核桃。临城县政府依照绿岭集团的模式,经过数十年的引导,发展了有 20 万亩的机核桃林生产基地,在基地内部实行统一化生产。
在核桃林生产的基础上,临城的核桃企业就核桃产品的深加工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建成的核桃深加工生产车间占地 200 余亩,年加工核桃 3 万多吨,建成了一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大的延长了核桃生产的产业链,研发出了核桃乳液、核桃油、核桃粉等产品。目前临城的核桃深加工企业主要布局在临城省级产业园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临城规划在继续扩大现有核桃产业种植规模,延伸核桃加工产业链的基础上,丰富产业集群的功能,计划发展 6 万亩的景观基地,拓展集群承载休闲观光的能力,推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可以看到绿岭集团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发挥要素的替代作用,进行农业综合改造,优化提升本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要素,充分利用了无法使用的荒地,废地,从一开始就以市场为导向,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从全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视角去看,这类模发展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和高效率性。只是这种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投入最大,要求资金、技术等要素投入巨大,而且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建设周期长,初期效益不明显,往往需要有最坚韧的企业家、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同甘共苦的政府。
6.2 专业化小城镇型
专业化小城镇模式是指通过企业在小城镇的集聚,与政府引导形成合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配套产业形成集群。
专业化小城镇型通常在拥有区位、资源优势的小城镇,在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农产品种植,加工业,形成专业的农业镇。专业化城镇在最初带动的根源上,既有自发形成,也有以乡镇,村集体牵头形成的。就目前发展较好的城镇来看,多数都是由乡镇、村集体牵头,统一规划,统一发展形成的。该模式是由集体+公司+农户组成的。这种模式适合在河北省小城镇,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推行。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注重优秀集体带头人的培养。下面以邢台内丘富岗集团为例进行分析。
上个世纪 80 年代,刑台内丘县的岗底村的特色概括为一个字“穷”,全部家当就是将近 200 户人家,近千口村民,和上万亩的石头荒山,唯一能生存的就是依靠并不肥沃的几百亩薄田,人均收入非常微博,处在极端贫困的边缘。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岗底村,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企业集团化运营,形成了特色的苹果集群。
“岗底村自古就有种植苹果的传统,但是传统的种植仅仅是自给自足,岗底村的气候虽然适合种植苹果,但是本地山地以石头山为主,并不适合大规模发展苹果种植。岗底村所在的山脉都是石头山,许多都是荒山,早在 1984 年岗底村村民就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开荒运土,种植果树。并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等保持长期技术合作,引进多项林果生产高新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种植,到今天,岗底村治理 8000 亩荒山,栽植了 20 多万株果树,独创 128 道苹果标准化生产工序,生产的苹果远销海外。”
①“在苹果种植的基础上,岗底村村集体成立了的富岗集团以公司化运营方式运作,注册了富岗苹果的商标,着力打造苹果品牌。建设成 4000 吨苹果保存调气库。延伸产业链,对苹果进行深加工,生产出了苹果干等农产品,除主导产业外又发展了制酒业,房地产业。如今的岗底村已经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美丽富饶的小山村,在岗底村聚集着大量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农产品运输公司为农业生产、运输提供服务,形成了有优势竞争力的苹果产业集群。”
②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上,岗底村将苹果生产基地与农家院建设结合在一起,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苹果种植的基础上,发展杂菜种植,继续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推动集团多元化发展。在岗底村建设科技馆等休闲娱乐设施,挖掘苹果文化、发展综合农业,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的软竞争力。
“岗底村专业化小城镇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利用了本地独特的农产品生产,在此基础上通过村集体带动,发展壮大原有的农业种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相关及支持产业形成农业产业集群。从全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视角去看,这类模式非常适合在有优势农产品,资源禀赋丰富的集体所有制地区推行。依托集体,形成合力,发展特色农业。但是这种模式也仍然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循环周期,而且有些农产品生产的地区区位较为偏僻,可能不利于企业集聚,此外此种集群也需要优秀的集体带头人。”
6.3 农业科技园型
农业科技园型是指“在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上,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中介参与,政府引导,发展农业产业链,依托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农业产业集群。”
①该模式在初级阶段,是农业企业的自发的聚集,随后政府开始大力引导;在发展阶段,农业园区开始改进经营管理方式,引进科研单位,引进优秀的人才,企业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成熟阶段,农业园区成为集加工生产、农业科研、人才培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体。农业科技园型适合在河北省农业产业集群有一定基础的地区推行。农业科技园模式可以发展出专业农业产业园区和综合产业园区。
“下面以赵县淀粉加工业为例进行分析。赵县盛产小麦和玉米,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种植规模。但是小麦、玉米的种植在河北省甚至华北地区并不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一批企业开始以小麦和玉米为原材料,发展淀粉加工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淀粉及深加工企业 36 家(原为 47 家,整合后 36 家),淀粉生产能力 150 万吨,拥有 40 万吨液糖、16 万吨结晶糖、10 万吨山梨醇、600 吨阿维菌素、8万吨麦芽糊精、3 万吨变性淀粉的深加工能力。行业年销售收入 40 亿元,约占全国淀粉产量的 1/10.建成了一批享誉全国的龙头企业,其中河北兴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利民淀粉糖业有限公司为全国淀粉糖 20 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发展了运输等相关配套产业。现在的赵县淀粉加工,依托当地的产业园区,在政府的引导下,正逐步向淀粉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方向跨越。”?
农业科技园型依托当地良好农业生产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大量农产品加企业、农产品配套企业,中介服务组织集聚在农业产业园区,形成集聚经济。这种模式适合在河北省许多已经具备一定农业生产基础的地区推广。但是正因为基础较好,也会形成较大的发展惯性,对原有路径的依赖会使发展较快的遇到瓶颈期,怎么突破瓶颈是政府、企业的巨大考验。
6.4 特色农业主导型
特色农业主导型是以特色农产品生产为核心,利用本地特色农业资源、农业技术,传统文化,最大限度的提高特色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模式。农业产业集群地域特征明显。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可以承载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观光、文化保护、历史教育等多个功能。河北省拥有的特色农产品品种很多,比如赵县的雪梨,沧州的大枣,这些地区往往也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农业非常适合在这些地区推广。但是传统的农业产品并不一定适合现代的市场,因此往往需要现代化的改造。特色农产品品种的培育,农产品深加工,民俗文化的改造,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下面以秦皇岛昌黎县葡萄酒产业集群为例。昌黎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北面是燕山山脉,东面是大海,西南为挟滦河。总耕地面积将近 100 万亩,总人口 50 多万,其中农业人口占 80%.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特殊气候使得该地区特别适宜葡萄生长。该地区在历史上就是着名的葡萄产区,所产的葡萄品质优越,广获赞誉。上世纪 70 年代,为了提升葡萄品质,从国外先后引进了赤珠霞、蛇龙珠、品丽珠等酿酒用的葡萄新品种。
并于同一时期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款葡萄酒,开始辉煌的发展历史。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昌黎政府在本地优越的葡萄生产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首先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发展葡萄加工产业--即酿造葡萄酒。建立葡萄种植基地,其中最大的基地种植赤霞珠等优质酿酒葡萄 5 万亩。腾笼换鸟,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国内外葡萄加工企业 20 多家,建成葡萄酿酒企业 30 多家,形成了现在年加工 15 万吨的生产能力。成立了葡萄酒业管理局和行业协会,加强对该产业的管理。
到目前为止昌黎已形成了集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酒瓶厂、橡木桶厂、瓶塞生产及包装、彩印、葡萄酒学校、葡萄酒研发中心等系列产业化集群,培育了长城、茅台、朗格斯、等一批干红葡萄酒知名品牌,和国内首创的家庭酒堡。目前昌黎干红葡萄酒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已达 30%,出口量居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酒”.昌黎当地政府为了保障昌黎葡萄酒产区持续的发展,通过推动兼并重组的方式,在扩大企业规模,提升集群质量,拓展集群服务功能,提升区域品牌,增强科技研发实力上下功夫让集群向着国际化一流的方向发展。
这类农业发展模式是建立在极具特色的农业产品基础上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结合当地的农业文化与习俗,发展农业产业链,带动相关农户,形成农业产业集群。这类集群市场基础良好,如果引导得当,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具备强劲的竞争力,产生巨大的文化、社会效应。
6.5 市场依托型
市场依托型是在农产品专业生产区域,围绕市场流通而聚集起的农业产业集群。
市场依托型是农业产业化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降低成本、方便流通而自然形成的一种农业产业集群模式。许多地区市场依托型农业集群都是先有市场,再有加工,随后再发展农业种植。一般是市场+企业+农户的组织形式。河北省的农业市场多是传统的批发市场,管理方式,竞价模式落后。要发展这种类型的农业集群要特别注重市场管理运营方面的探索。下面以安国中药材产业集群为例进行分析。
安国,古称祁州,享有“中国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座落于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中心地带。安国药业源于北宋,发展于明清,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市场。
安国药材的兴旺源于市场的拉动。安国总共有药商 3000 多家,近 5000 多个摊位集聚于中药材专业市场--东方药城和国际中药材商贸中心。到现在为止,安国拓展了 4条渠道进行药材销售:一是,将一些中药材原料进行加工,销往各个医药公司和药店。
二是,经销商作为中转商,在本地收购药材后销往其他药材市场。三是,将原材料直接销售给药品生产企业。四是,出口销往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国家。据统计资料,安国药产业集群年销售额 45 亿元,其中销往外地的约占 30%,原材料直接销售的占到 40%左右,在本地加工的药材约占 10%左右,出口的也占到 10%左右。围绕着安国的药材市场,安国发展中药材种植,年种植平均 13 万亩左右,年产商品药材 3.5 万吨,品种达 223个。发展了大量的相关配套支持产业,搭建中药材科技专家工作站和省中药材产业科技传播站等科技平台。集聚了通过 GMP 认证的饮片加工企业 27 家,制药企业有 4 家,生产剂型 10 多种、中成药 500 多种。
这种模式需要良好的区位条件(尤其是便捷,发达的交通),广阔的市场腹地、现代的市场管理、运营模式、良好的资源禀赋、政策支持。怎样进一步发展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是发展的关键。
6.6 休闲观光型
休闲观光模式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利用农村设施与空间,结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等,经过整合形成农业特色集群。该类型是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该模式往往是农业集群发展的较为成熟的阶段而出现的类型。需要有良好的资源条件,自然景观,基础设施,历史文化。多布局在离大城市较近的地区。
河北省目前农业集群发展水平较低,集群的休闲观光发展水平较低,多处在规划和刚开始实施的阶段,尚没有形成享誉全国的休闲观光农业。但是河北环绕京津,交通便利,休闲观光农业集群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先在北京、天津附近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经济全球化在提高世界各国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加剧了竞争,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国际化竞争也越演越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水平很大程度影响着一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农业生...
结论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战略,对于促进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河北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合理引导就能推动集群的跨越式发展。本文经过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运用相关模型,分...
第2章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2.1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因为本文所研究的是厦门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而发展模式更是要站在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之上,在有了休闲农业的概念框架研究,才能谈其发展,有了发展以后才有模式类型的划分研究。因此本文对文献的...
4.贵州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及案例分析在第3章中,通过SWOT分析,回答了贵州能否适合发展有机农业的问题,即贵州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适合发展有机农业。下面需要考虑的是,在拥有这么多资源的条件下,贵州怎么发展有机农业?接下来...
以“贵州刺梨.维C之王”作为核心理念,持续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继续在央视、人民网、贵州卫视、广州卫视等投放刺梨公益广告,强化“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建设,扩大“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影响力。...
本文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家在有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农业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的农业经济管理论文。原标题:关于目前农业经济...
谷子是我国的特色农作物,在中国已有8700a以上的栽培历史,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由于我国高度重视玉米、小麦、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的种植,对于杂粮作物谷子的投入相对不足,致使谷子种植面积小,科研产业基础数据缺乏或不系统,限制了谷子产业的...
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农户的粮食生产能力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建立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陈锡文等,2000)。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下,2013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连续七年达到5亿吨。然而,据专家推算...
4、青州市观光农业SWOT分析4.1、优势分析(Strengths)4.1.1、青州发展区位优势明显,潜力大青州市位于北纬36度4分至36度8分,东经118度0分至118度6分,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中段,东接风筝都青州,西临工矿重镇淄博和化工基地齐...
第6章赣州市茶油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及对策6.1赣州市茶油产业发展战略选择通过对赣州市茶油产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根据该市茶油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一个矩阵分析,根据矩阵分析得出的结论再进行一个战略选择,有利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