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一、 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 扎实推进水利化、 农机化、科技化、 合作化, 2011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14.1亿斤, 跃居全国第一。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1万个, 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7%.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基地面积9000万亩, 参与经营农户达到300万户。 经认证的绿色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35亿元, 增长45%. 畜牧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整体新建村屯177个, 解决了1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近2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 小城镇建设提档升级, 完成投资203亿元, 增长46%, 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财政实力稳步提升。农业基础更加稳固,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二、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1.农业现代化的应用手段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理念之间的矛盾
尽管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水利化水平, 即在农业现代化的硬件条件上我们实现了较高水平, 但产业化水平、 市场化水平较低, 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滞后, 带动能力较弱, 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匮乏, 不能用现代化的经营体系和理念引领农业的快速发展。
2.粮食生产大省与种业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生产基地。 粮食产量、 商品量、 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 但国家的粮食安全不仅体现在商品粮上, 还体现在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上, 即种子上。 我省种业品种旧、 规模小、 竞争弱、 水平低,导致了国外和省外种子的大举进入, 对我省农业尤其是粮食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 黑龙江省每年需要种子6亿公斤, 但黑龙江省目前只能提供4.4亿公斤的种子, 粮食种子严重依赖于进口,必然会造成农业产业受制于人。
3.农业资源的破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
我省水土流失以水蚀、 风蚀、 冻融侵蚀为主要侵蚀类型。 根据全国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显示, 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面积115 151平方公里, 占总土地面积的25.4%. 其中水蚀面积88 913平方公里, 风蚀面积10 167平方公里, 冻融侵蚀面积16 071平 方公里 , 所占比例分别为 77.2% 、 8.8% 、14.0%. 按 部颁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 划分 :轻度侵蚀79 466平方公里、 中度侵蚀31 958平方公里、 强度侵蚀3728平方公里。 据测算, 黑土层每年流失表土达0.3至1厘米, 如不及时治理, 再过50年大部分黑土层将流失殆尽。
4.支农资金数量的快速增长与效益的缓慢提升之间的矛盾
“十一五” 期间, 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总计840.2亿元, 年均递增85%, 可谓增长迅猛。 但是,财政支农资金作用于农田基本建设、 粮食生产、 农业科技推广、 生产资料供应、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 农民减负增收、 农村扶贫等农业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多个层面, 表面上照顾了各方需求, 但过于分散, 致使重要项目投资严重不足, 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甚至有些项目半途而废。 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 造成资金使用效益长期低位徘徊。
5.城乡一体化趋势与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的矛盾
据黑龙江省统计资料显示, 1978-2011年, 我省城乡收入差距呈现缩小-波动-扩大的趋势。1978-1990年 , 我省城乡收入差距呈较快缩小趋势; 1991-2000年, 我省城乡收入差距在波动中呈扩大趋势; 2001年至今,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导致了消费水平差距和消费结构的差异。 加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较低,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停滞阶段,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是十年前办理的。
6.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加与出口困难加剧的矛盾
自2004年以来, 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 特别是2008年出现的全球粮食安全危机, 国际市场粮食需求趋紧。 截止到2011年,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 但农产品的出口额却出现了震荡中的萎缩。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2004年为4.21亿元、 2005年为8.47亿元、 2006年为10.67亿元、2007年为11.87亿 元 , 2008年 达到14.83亿 元 、 2009年12.17亿元、 2010年6.81亿元、 2011年7.9亿元。出口金额还没有恢复到2005年的水平。
三、 破解我省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主要矛盾的建议
1.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用农业现代化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这里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与农业产业相关的管理者首先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和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该交给市场决策的一定交给市场, 该提供服务的一定做好服务工作; 二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相关产业的参与者必须树立市场观念, 学会在市场中求生存、 求发展, 避免存在依赖政府的等、靠、 要思想。 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农业企业要面向市场找到位置、 找准发展的机会。
2.建立科学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 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主要是建立必要的投入机制、 运行机制、 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 目前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主观性和人为因素较大, 政出多门, 执行无人监督、 绩效无从考核。
建议建立依托于项目的投入机制, 政府部门应编制短期、 中期、 长期项目投入规划, 在此基础上形成年度投资预算方案, 对投入的项目资金进行严格的立项审批, 建立项目审批负责制, 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无效使用; 建立资金使用的运行机制, 在保证资金归口管理的同时, 确保资金使用环节的合理运行和规范运作;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特别是对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要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 确立合理的考评标准, 资金的获取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双重考评, 且效益所占权重更大;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落实监管责任, 完善监管制度, 特别是建立信息监管平台。
3.建立国家级种子研发中心, 打造现代种子产业。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是种子产业的安全。我省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推进科技园区建设, 加快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 引进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 打造 “北方智谷”.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能够看到黑龙江省委、 省政府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决心。 但是, 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地和黑龙江省的粮食产业来说, 最重要的是建立 “国家级的种子研发中心”,选择北方寒地专项品种, 在玉米、 大豆、 水稻、 小麦和杂粮等方面实现突破。 在国际种子公司的包围之下, 在全国种子产业发展中承担起引领和突围的作用。
4.建立长效的土地资源保护制度, 保障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加速土地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市场发育的必经历程。 但土地资源的保护却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必须通过制度加以保护, 否则农业现代化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刻不容缓。 一方面, 力争加速国家黑土专项保护工程,从国家层面加速黑土地保护制度; 另一方面, 黑龙江省要建立黑土地保护制度, 力争使我省的黑土资源能够得到持续利用。
5.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确保农民利益和农地的有效流转
十八大报告指出,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环节就是解决城乡差距问题, 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 统筹谋划, 树立城乡一体化的观念, 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游离于城市的现状, 实现城乡资源共享。 做到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 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6.建立农产品出口基地, 培植专属区域和专属品类
农产品出口基地指原料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根据WTO规则, 要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提供必要的金融和技术服务, 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状况, 培植专门的出口市场专属区域和专属品类, 建立通畅的物流体系和通道。
二、农协对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一)使农民在农产品经营上取得较高纯收入农产品经营收入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提高农民在农产品经营上获得的纯收入,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决定农民在农产品经营上纯收入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农民拥有的耕...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前提条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3王府街道办事处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考察3.1王府街道办事处概况图3-1: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办事处的地理位置、结构状况图示山东省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结合地带,面积1569平方公里,人口94.04万,胶济铁路、羊...
前言(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农民合作组织,是指农民作为主要参与者,在农业生产、生活等领域实行互助、合作而结成的经济组织。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存在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如美国的农民合作社、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农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拥有与耕地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技术装备...
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价值的重要举措。...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理论分析2.1、农村基础设施的概念界定农村基础设施,是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以及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了农田水利、供水供电、交通邮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
按照党中央对农业发展的部署,结合鹤岗市实际,组建现代化农业试点,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促进了土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提升了示范带头作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推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建设。1现代农业建...
此次调研,并非是某个大型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或示范点,而是一个普通的农家,虽然只是个别的普通案例,但是对于我国很多山区、丘陵地带的农户,如何发展两型农业、农户创业增收,还是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一、案例简介此次调研的对象,是在福建省南安市洪...
鉴于对财政压力、角色定位和责任边界的考虑,在过去的30年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将村落共用设施或资源(如灌溉设施、集体森林等)的管理权转交给了当地社群。之所以发生如此转变,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村落共用设施或资源对村民生计维系和区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