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要抓手,以创新为驱动力,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提升中国农业整体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落实 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根据农业发展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生产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不同、生产的组织方式不同,把农业发展划分为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和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生产方式、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以及生产要素的配置形式,既有明显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与延续性。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上,由于现代农业生产率增长往往超过工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因此,这一时期的农业完成了从资源型产业向科学型产业的转换,成为“科学型产业”。从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出发,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如下。
1. 突出产业融合基础上的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上的农业发展,强调农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强调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功能的整体发挥,强调在产业融合基础上通过对农业资源的重新定价,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
农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后形成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也改变了原来只重视农业产中发展的组织方式,向产前和前后的组织方式融合转变,形成了新的以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组织方式,即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形成的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公司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组织方式;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形成的批发市场 + 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方式;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形成的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化组织方式。
2. 突出不同领域科技集成的融合运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上采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主要是与农业增产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很少采用与农业增产毫无关系的科学技术。但是,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上的农业生产,已经是一个跨产业、多领域集成的“社会化生产”,单一产业部门的科学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客观发展上要求实行多领域的科技集成,这是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上农业发展区别于其他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见文后图)。
3. 强调金融、保险和物流配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的保障作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上的农业发展,除了大宗农产品生产外,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更强调品牌化和个性化,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服务,如保险和金融服务,对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对接的物流与配送的依赖程度更高。总而言之,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上的农业,是一个跨产业,多部门、多学科技术集成,突出金融、保险和物流配送服务保障要求的社会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与传统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上以农产品生产供给为主的发展目标不同,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上的农业发展目标,尽管也强调农产品供给的重要性,但是,它强调的是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基础上的农产品供给,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强调不同部门科技集成和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强调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和配送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与要求,未来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建立农业全产业链供应模式,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与工业、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础,也是未来建设现代农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国际和国内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经验,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产业融合平台,并使三次产业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按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和运行的规律进行有机的融合。
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要经过生产、加工、流通三个环节,与这三个环节相对应的是农业、工业和商贸流通三个产业,因此,打造农产品为主的全产业供应链,以全产业供应链作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平台,不仅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农业生产的经济可持续、技术可持续、管理可持续、生态可持续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供应模式具有以下六个重要特征。
第一,产业融合。由于全产业链供应模式是把农业产前及产中环节、农产品加工环节和农产品流通环节有机地组合在农产品供应链条上,因此,使原来割裂的产业变成互相联系且利益相关的整体,有利于发挥产业体系的整体功能与作用。
第二,食品供应的质量和安全性。全产业链供应模式是以食品质量安全为核心的一种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供应方式,它改变了以往食品生产、加工和供应过程中,食品营养和健康,食品质量安全被分割为不同供应环节的情况,一开始就从生产源头注重食品营养和健康、注重食品质量安全,并将其贯穿整个生产和供应过程,可以有效保障农产品供应的质量与安全。
第三,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即强调用可持续的生产方法来替代石油农业和依靠无机肥料及农药投入获取产出的不可持续生产方法,倡导发展生态农业,使农业发展具有可持续保障基础。
第四,利益的公平分配,保护了农业生产者利益。处在全产业供应链条环节上的不同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通过利益分配机制,得到较为公平的利润,避免农业生产者在利益分配过程中被边缘化,保障农业生产者的合理收益。
第五,制度化的全过程管理。由于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上出现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上的脱节现象,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缺乏信心。而建立农业全产业链供应模式,突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有利于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第六,生产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农业生产领域中普遍采用的石化技术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和产生的环境污染,决定了这种技术不具有可持续性。建立全产业链供应模式,就是要用可持续性的生产技术,替代那些在不同生产环节上不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技术,使现代农业生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重点培育具有全产业链供应能力的农业生产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在打造全产业链供应模式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能力因其实力大小不同,或者因为其在产业链条上的位置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一般来说,经济实力强的生产经营主体,具有打造全产业链供应模式的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体来说,可能不具备建设全产业链供应模式的能力,也没有必要打造全产业链供应模式。因此,中国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要围绕全产业链供应模式因地制宜,因企业和生产者条件制宜来建设。具体说,就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主体,重点培育具有形成全产业链供应能力的农业生产企业。
3. 实行科技产业联盟创新,发挥科技集成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支撑作用。在全产业链供应模式基础上构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个融合了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跨部门、跨产业的产业综合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实现了对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标准和统一监督,更重要的是它对不同产业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和经营技术的集成运用要求非常高,已经超出了单一产业技术所能够承担的能力,因此,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技术支撑任务,必须进行技术研发和推广上的组织创新。应重点实行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的科技产业联盟创新,即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核心实行 1 +1 + N 的科技产业联盟创新模式,其主要内容是:由大学的相关一名科学家为科技联盟的首席科学家,并由其带领一个实验室或一个研发团队,联系 N 个相关的农业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可以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可以是农户,建立主导产品生产发展的科技产业联盟,实现科技产业联盟的生产者全覆盖。通过科技产业联盟的创新,建立以科技产业联盟为基础的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和农业技术人员培养(训)平台,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科技支撑问题。
4. 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和现代物流配送业,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现代农业发展对金融、保险和物流配送的依赖程度要超过传统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上的农业发展,这是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的,第一,现代农业发展是以全产业链供应的模式出现,是集产前、产中和产后,农业生产环节、工业生产环节和第三产业生产环节为一身,产业链条长,生产需要的周转资金较多,企业对金融信贷的依赖程度高。第二,现代农业,尤其是养殖业生产面临着投入成本高、市场和自然灾害风险大的威胁,因而需要有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来分担生产风险,因而对生产性保险有巨大需求。能否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生产风险分担机制,对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三,现代农业生产的资源配置和产品销售,对物流和配送的依赖要超过传统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上的农业发展,这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销售大都采用直销方式密切相关。
从以上三个方面看,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和物流配送对建设现代农业十分重要。因此,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三、现代农业发展六个方面关系
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处理好现代农业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协调、政府与市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与自主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与发展六个方面的关系。
1. 正确处理现代农业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二元经济体制下农业为工业和城市提供了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要素和资本,同时由于不能得到来自工业和城市的物质要素、资本和技术支持,农业与工业、农业与城市发展之间形成了物质要素和资本之间的单向流动关系,农业逐渐丧失了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弱势产业,成为工农、城乡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正确处理现代农业建设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站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站在重新塑造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高度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必须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束缚,建立农业与工业、农业与城市相互促进发展的要素流动平台,实现现代生产要素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机制的推动下建设和发展好现代农业。
2. 正确处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协调发展的关系。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更强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基础上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现代生产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公司 +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生产大户等四种形式。选择和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必须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关系,也必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目标。正确处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协调发展就是要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以产业链整合的生产能力为标准来构建生产关系,要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选择、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而不能以产业化规模越大越先进、越有竞争力,合作经济比家庭农场和生产大户更具有制度优势为标准,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构建生产关系和选择经营主体。
3.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各地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情况看,由于政府手中依然掌握了大量用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权力和资源,因此,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政府根据自己的偏好而不是市场规律来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现象。如用行政手段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配置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源和要素;不以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标准来选择和支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向具有政府偏好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注入政府资金,实行差异化的税收减免和奖励政策,等等。政府取代市场进行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不仅扭曲了资源和生产要素价格,直接导致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而且也降低了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摆正政府的位置,不越位替代市场做决策和选择,即市场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坚决不干预,市场不能解决需要政府履职做的,如某些带有公共、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服务,以及相关的法制建设,政府要坚决承担起责任,不推诿,更不能放任不管。
4. 正确处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竞争力形成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现代农业越来越多地依靠科学技术的集成与创新,特别是新品种研发和新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数量和农产品质量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使农产品更具有数量与品质竞争优势;二是通过新技术推广,降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投入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农产品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以往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土地、劳动力和中间投入品的低成本优势,因此在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中间投入品价格不断上升,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自主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提升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国内价格已经超过国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在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首先要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真正转向依靠新产品培育、新技术开发的发展轨道;其次是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研发的体制机制,保障农业生产自主创新的健康发展;第三是建立健全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体制机制,特别要重视市场基础上的科技产业联盟建设,以解决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第四是建立具有专业生产技能的职业化农业生产者队伍,提高农业生产者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形成具有市场基础的农产品竞争力。
5. 正确处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科学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但是如果不能正确运用这些科学技术,将会破坏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为了延长作物生长期,提高农业产出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规模推广和使用薄膜覆盖技术,结果大量塑料薄膜长期不能降解而沉积在土壤中,造成耕地的白色污染;再如为了片面追求粮食产量的增长,不断提高化肥的投入量和农药喷洒量,农产品产量虽然增加了,但土壤板结,耕地中有害化学物质严重超标,不仅污染了农产品,还使农业失去了可持续发展基础。正确处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是要牢牢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任何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生产技术和中间投入品的使用方式及使用数量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坚持在市场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任何生产组织方式和采用的技术手段都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可持续要求。
只有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才具有可持续性。
6. 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改革开放。同样,改造传统农业,尤其是在城乡二元结构格局没有得到彻底扭转的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更离不开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一要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机制,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新体制机制;二要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推动和深化生产组织方式改革,优化生产力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三要积极探索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先进生产力与耕地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搭建市场化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四要明确部分农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质,加大政府的投入,提升现代农业科技研发的基础性水平;五要大力推进市场化的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平台建设,形成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化组织和农民参加的农业科技产业联盟,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六要深化金融、保险、物流和仓储等领域的改革,为现代农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与支撑;七要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前提下,利用外商已有的资金、保险、技术、物流和仓储等渠道,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竞争力的提高,加快中国现代农业走向世界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速水佑次郎,拉坦 弗. 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郭熙保,张进铭,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37.
第2章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2.1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因为本文所研究的是厦门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而发展模式更是要站在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之上,在有了休闲农业的概念框架研究,才能谈其发展,有了发展以后才有模式类型的划分研究。因此本文对文献的...
4.贵州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及案例分析在第3章中,通过SWOT分析,回答了贵州能否适合发展有机农业的问题,即贵州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适合发展有机农业。下面需要考虑的是,在拥有这么多资源的条件下,贵州怎么发展有机农业?接下来...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这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沙湾县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率先在全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县...
3.贵州有机农业发展的必要性、现状及SWOT分析3.1贵州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分析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今天,绿色环境、绿色生态、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有机农业,既可以给社会提供高品质、好口味、富营养、安全的有机...
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定国安邦,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经济意义更加凸显。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传统的农...
1.导论1.1研究背景农业是工业、服务业的基础,更是国民经济的根本。由于现代农业和近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化肥、农药、除草剂、杀虫剂、饲料添加剂、生长素以及转基因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大量使用,使得农业生产力突飞猛进,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在...
按照党中央对农业发展的部署,结合鹤岗市实际,组建现代化农业试点,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促进了土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提升了示范带头作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推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建设。1现代农业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浙江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农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浙江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等增加值从1985年的123.8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583.04亿元,名义增长了12.78倍。然而,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农...
第三章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一、研究区域概况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北纬353420~370707,东经1023558~1043429之间,地处黄河上游,西部三大高原交汇处。兰州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约1500-1550米,属温带大陆性气...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中央连续下发关于农业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及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