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

促进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2 共6702字
  【题目】青州市乡村基础设施发展问题及完善研究
  【第一章】乡村基设施发展状况及策略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村基建的相关理论分析
  【3.1】青州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3.2】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的总体状况
  【3.3 】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情况分析
  【3.4  3.5】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模式与案例
  【第四章】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第五章】促进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对策建议
  【结束语/参考文献】乡村基础设施发展状况与策略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5、促进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对策建议
  
  5.1 提高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都把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放在了城市,农村一直属于从属地位,当然这也是由于我国过去所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决定的。在新农村建设要求下,这一体制必然会得到极大的改变,农村作为实现我国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地位与城市也将逐步实现平等。所以,国内各级政府应该更正对于农村发展的认识,改变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守旧观点。
  
  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范围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是区域跨越范围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类是小范围的农村村庄内的基础设施。
  
  一般来说,前者主要包括了大范围内农村的电力供给、电网建设、通信设施建设、垃圾废品的收集运输、污水的收集等各种敷设范围较广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学校、医疗、卫生等比较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而言,此类基础设施可以说是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方向的延伸,因为它们与城市基础设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类基础设施建设可结合城市设施现有的供给体制去确定在农村的供给制度。
  
  属于后者的小范围农村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村内供水设施建设、村庄的交通系统建设、能源建设、村内生态环境构建等公共设施系统。原则上讲这类基础设施主要对单个或几个村庄进行服务,相对来说,具有地域的独立性,因为农村的生活相对简单,人口相对较少,就导致了这类基础设施比城市的基础设施要简单,成本要低。例如农村的道路等级不一定要和城市一样高,农村的冬季取暖不一定和城市一样需要集中供暖。
  
  5.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科学完善的规划可以做大程度的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避免无端浪费,因此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工作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没有做好,不仅无法合理的利用有效的资源,还会对农村地区原有的环境造成破坏,这一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教训。青州市有关部门要立足各单位的工作本质,各负其责,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积极认真的编制和完善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要求该规划要统筹全局,具有综合的指导意义。同时各个镇、街道更要从自身的的发展情况出发结,考虑本镇的现实情况,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提出客观可行的建议和意见,还可以提供实施方案,在方案通过好,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按照编制的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实施,要保证每项建设都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同时要提高规划编制单位的业务素质,加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要研究出一套适合未来农村发展的新路子。但要从实际出发,杜绝超前规划的出现,切不可离开实际,要统筹考虑,避免工作的重复,造成资源与人力的浪费。
  
  农村规划工作对于农村地区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过去我国对农村地区的规划发展缺乏有效的指导,也是导致农村地区出现“脏、乱、差”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青州市政府已经针对开问题做了一定的改善,加强了对规划方面的引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以庙子镇为例归纳青州市村镇规划办法,可以为其他乡镇提供参考。
  
  (1)实施镇域功能科学定位。在庙子镇总体规划中将庙子镇的发展划分为科学定位为“三区一中心”,三区为工业区、有机农业区、生态旅游区。一中心为为镇区附近。“三中心”中位于镇区北部的工业区规划为现代工业区,现已建成三个中小型工业园,为庙子镇提供产业支撑;位于镇区以南到上庄村规划为现代有机农业区,主要依托大面积丘陵地形,形成以果树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现已形成了龙宫、东峪、南术店生态有机农业基地;位于镇区以南到杨集村的大片区域主要发展生态旅游,南部泰和山风景区功能日益完善。一中心主要是镇区周边,它的主要功能有商务办公、住宅、商业、文化、教育、休闲中心,该中心依托镇政府向四周分散分布,形成合理的覆盖区。
  
  (2)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在庙子镇的总体规划中,提出了“长远规划、设施共享、集中居住、共创和谐”的理念,通过合理分析,规划了10个社区,包涵了全镇68个行政村。例如,泰和社区安置楼建设是近年来重要实施的工程之一,以及西部的富旺社区旧村改造工程开始实施。辖区内已建成庙子新村、南术店新村、财富花园等7个集中居住区,小区内道路、绿化、卫生等基础设施齐全,物业管理服务规范。
  
  (3)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该镇紧紧围绕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要求,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村庄综合治理,全镇农村面貌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加强主干道沿路村庄环卫设施的建设,新建垃圾收集箱25个,与68个行政村签订了垃圾收集清运协议书,全部实行“户集、村收、镇处理”,确定了10个村为示范带头村,扎实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全镇环境实现天蓝、水清、街净、路畅。
  
  (4)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庙子镇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农村加入合作社,提高了整体土地效益。去年该镇投资800万元对李家庄村进行了土地整理和河道治理,通过整理荒滩,改造基本农田,形成了4000亩方田,同时完成水渠、机井等灌溉设施建设和路网工程。
  
  2014年将对曹家庄、南李家庄、姚家台、朱崖等村的土地进行流转,同时大力发展有机旱菜.
  
  5.3 逐步加大和规范财政投入
  
  在政府农业发展目标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应该严格参照青州的农业投资实际情况,分别加以归类,对于一些重要的方面立为重点可以适当加大投入,改变原来存在的资金一把抓,什么都搞不好的混乱管理局面。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框架内对资金合理调配,显现出资金的政府引导作用。本文认为,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重点考虑:(1)农业生产基础资金投入。要改变目前农业产生水平不高的问题,就必须要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在一些基础投资上,必须要由市政府投资实现,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到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因为产出效果不明显,社会资金往往不会选择,其余的包括农业科研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农业产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粮食直接补贴资金投入等等,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2)抵抗自然灾害等救灾类资金投入。现有的农业体系基础还比较脆弱,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病害虫害或者恶劣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等情况,农业生产就会出现巨大损失,但是农民却无能为力,因此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以及提高农业抵抗灾害的能力,政府必须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灾害的救援工作。这些资金投入规模往往不是特别大,但是项目比较多,比如防汛抗旱资金投入、专门化的农业病虫害防治资金投入、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专项资金投入等等。(3)生态建设或改善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生态问题是目前全国上下普遍关心的问题,继近年来几次大规模的沙尘暴、重金属污染等恶劣人为灾害后,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投入了不少财力物力,希望以此来改变目前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的问题。这些资金主要包括农区林地建设、牧区草场建设、沙漠绿洲覆盖等等项目,在青州地区主要就是水土保持方面的资金以及退耕还林等方面的资金投入。(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资金投入。农业的发展更多的应该依靠自身的产业调整或升级来实现,以往的农业生产过于粗放,产品不能做到深加工,效益不高,农业企业也较少,所以政府应该拿出专项资金引导农民进行产业升级,多建立一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促进农民就业的同时也增加了其收入,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可谓一举三得。这类资金的流向主要就是农业产业培训投入以及相应的产业扶持资金投入。
  
  (5)农村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立,不管体现在居住条件等的改善,还应该注意管理方式的提高,尤其是在公共管理问题上的进步。目前的行政管理问题依然较多,有些基层单位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维持正常运转,所以应该对基层部门多一些资金投入,改变落后的办公条件,设置培训资金,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6)促进农村地区长期发展的资金投入。农村地区要实现长久发展,必须要在行政事业和教育方面予以突破,不发达的县市往往有其特殊原因,尤其是一些交通不便或者资源匮乏的地区,应该加大力度扶持当地的教育事业,力争通过教育改变当地的落后局面。再者,比如道路修建等比较公益性的资金也应该给予支持,医疗卫生农村文化建设等基础条件的提高也要投入足够的资金。
  
  当然,仅仅依靠市委市政府的财政支出要做到这些比较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和农村存在的问题,所以下辖各乡镇应该从各自独立情况出发,将市政府投入资金作为引导,力促当地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到农村,开拓各种方式开发农村资源,具体说来,像是直补、贷款贴息、担保、政策优惠等方式都可以应用,采取灵活措施,拓宽资金来源。只要机制一旦形成,则采用奖罚结合的方式稳定和固化这一机制,使其长久运行。
  
  只要农民或者农村合作组织等意识到这个问题,自发的兴建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就会改善目前农业的落后局面。与此同时,青州市还应该积极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对社会资本投入采用合理引导的方式,坚强管理和监督力度,保证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多借鉴寿光的经验,提高资本营运的效率。
  
  5.4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
  
  政府投入的农业资金固然重要,但是政府投入资金还起着吸引其他资金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任,毕竟从长远角度来看,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仅仅依靠政府的有限资金投入是不够的。作为农业发展衍生出的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村信用社应该担负着一定的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提供借贷资金的责任。不过随着这些金融机构的相继独立,在面向市场时就难免要考虑到市场行为的影响,追求利润是公司成立的最终目的,所以在面对农村和农业这些高投资低回报的产业时大多变的阴奉阳违,在发放贷款时效率尤其低下。我们无权追责,但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从宏观角度保证足够的农业资金的投入和发放,或者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银行的积极性,或者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资金迅速发放到相关执行部门,足够的资金是农业发展的保证。
  
  首先,对农村的小额农业贷款由政府引导农村金融机构予以帮助解决,对于一些贷款大户和信用记录良好的用户可以重点扶持,或者将其作为典型进行宣传,引导农户诚信借贷,扩大规模。其次,简化和完善现有的贷款程序,规范合同手续。各乡镇可以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由镇政府出面落实详细的贷款数额和贷款计划,并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然后将指标下方落实到相关村落,加快贷款的速度,提高借还贷的效率。
  
  三是促进村级金融担保体系建设。以村为单位,由基层村委负责组织,农户自愿参与的原则,分别入股形成农村担保组织,这也是下一步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
  
  要构建新型的投融资机制,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做好基础工作:
  
  一要优化投融资体制,要求将投融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责任、权力、利益优化结合、做好事权与财权的优化配套。确保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项目在运作时,都要有一个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以及资金筹集。同时要在项目建成后,由同一个公司拥有项目的各项直接与间接收益。做好这一方面的优化,对项目的开发建设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还可以减少由于事权与财权分离产生的建设低效率事件发生;逐步的构建处一套符合实际的并适应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投融资体制,充还能带动投资公司在建设和管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二要优化和完善投融资公司的经营机制。首先通过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投资机制,提高公司信誉,经营机制不符合市场无法达到融资的目的,其次,建立支付机制的平衡,国际收支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如果单靠债务依赖公司生存的话,必然不可持续的,只有建立支付系统的正常平衡,微创解决一个简单的重新运行公司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支付收入补偿服务等,以解决一个简单的重新运行的公司,公司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建立融资机制,潜在的贷款机制引入不可避免。对于公司在发展方面也逐渐主要定居在过去累积的债务,可以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资本积累,扩大经营规模,保持融资等方面的长期偿债能力。
  
  5.5 最大程度化兼顾公平,协调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公平可能目前在中国各个地方和各个领域都要面临到的问题,尤其对于村庄管理来说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
  
  ,说的正是国人长久以来所存在一这种平均主义思想,很多人会把这种消极思想和公平划归等号,实际上是完全错误的。公平是现代所有社会制度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只能做到相对公平,即便是平均主义也并不能做到绝对公平,在不加约束和引导的情况下,这种消极的思想必然会影响到农村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对于政府干预来说,尽力的做到公平公正透明,是维护乡村凝聚力、调动农民积极性必不可少的要素。
  
  以青州市许家楼村为例,在上级领导的号召下,为了更好地帮助村里的萝卜种植实现产业化,村里对部分萝卜种植土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并配套建设了相关基础设施,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有些设施修建的比较到位,有些则只建设了一部分,这就引发了很多种植户的抗议,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黑幕”
  
  ,有些领导干部借机打压部分群众,并由此酿成了部分人的上访事件,既破坏了村子的声誉,也延缓了本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对于村庄管理和经济发展来说都没有好处。同样的问题在河滩村就不一样,村委召集所有种植户进行商讨,把村里的基础设施规划原则做了简单说明,然后给大家一上午的时间,最后由种植户们自己决定了建设方案,村民们都没有什么意见。这样的结果也导致很多村级事务在进展程度上区别很大,例如同样是给村里修路,由青州市政府提供资金,用于购买所有原料,村里出人共同建设,在河滩村只要家里有青壮年,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出人出力,而在徐家楼村就很难召集其人手。
  
  公平公正化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提高村庄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就提出了“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要求“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农村和农民本来就处于社会发展的底层,因此对于利益也格外看重。前面徐家楼村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而产生的利益纠纷也直接延缓了农业改造和村庄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让农户多参与进来,并邀请村民出谋划策,以及后续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村民参与了公共事务,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了表达,被尊重感也得到了加强,就会更加热心于村庄发展,对于提升村庄的凝聚力非常有利。而农户通过公共会议中对当前社会形势的了解,可以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一定的认识,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感受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实惠,也可以保证他们的积极性。
  
  5.6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
  
  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基础设施的管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可想而知,一般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真正起作用的就是后期的管理使用,假如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和管理机制达不到其良好使用的条件,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项目所有的付出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回报,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满足不了人民的生活需要,甚至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要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
  
  (1)用市场竞争来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将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投放到市场之中。依靠市场自身的竞争机制来促使已建成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刺激相关主体的内部机构改革,推陈出新,摒弃一些陈旧的不合时宜的管理理念,与市场接轨,借由市场的外部动力来主导和调整投资者主体的认识,改变陈旧的“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维护和管理好基础设施,并将维护职贯彻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中去,保证基础设施的得以有效的为人民提供有效的需要;(2)允许使用者参与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特别是对于一些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其维护和管理可以鼓励其使用者、受益者参与到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之中。
  
  因为这些使用者首先能够了解基础设施的运作情况,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试用者的利益又和基础设施的管理密切相关,他们既有管理的经验又有管理的动力,这样才能保持基础设施的得到维护。同时政府也可以出台进行一些具体相关的改革制度,提高公民的公众服务的意识,减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破坏,还要认真听取公众的意见、接受公众的监督。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