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多样性的诠释与内涵
生物多样性,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动、植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含三层重含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存在着区别,又有着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即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种资源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经营的主要对象,它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物质;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
2 当前农业生产的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挑战和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国情,粮食生产在农业乃至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基础地位,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粮食生产不得不追求高产再高产的目标。各粮食主产区先后运用了高产品种大面积种植和与其配套的高化肥、高农药除草剂的高产投入生产模式,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此同时,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农田生态系统日趋脆弱、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造成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作物病害发生频繁,病原菌菌系分化及其消长加速,病害周期越来越短,以致作物的严重减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可持速发展。
3 生物多样性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科技进步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动力。国内外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试验,探索出了一系列的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栽培模式,并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该技术实际操作简单易行,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等有限资源,利用生物种群间不同的病菌生理小种,以及农艺性状的差异性,达到控病防虫,减少施用农药的次数,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产量的效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1 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现代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由于使用不当,形成了农村新的污染物,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农田生态系统日趋脆弱、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造成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农药在防害虫的同时,也使有益生物特别是害虫天敌、鸟类、鱼类等遭受其害。农作物病害发生频繁,病原菌菌系分化及其消长加速,病害周期越来越短,以致作物的严重减产,严重制约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向社会提供高品质健康食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备受青睐,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食品无污染、品质高、口感好。近年来,据科学研究表明,食物中,如粮食、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直接的毒害,间接危害也很严重。根据报道说,农药在降解过程中将形成各种各样的中间体,其中某些中间体的分子结构与动物体内的雌性激素十分相似,这可能是导致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雄性退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力发展生物多样性种植,能大大降低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向社会提供高品质、农药低残留的健康农产品。
3.3 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是采用作物轮作,套种、间种等生物共生,种植绿肥作物,使用有机肥和减少耕作等生产措施,保持和促进农田及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和优化,代替增加投入和大量使用化学投入增加产量的做法,达到改善生物多样性、促进养分循环,以及协调作物、动物、土壤和其他生物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目的,强化资源保护和再生的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措施,尽可能减少购买化肥、农药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农产品。与常规农业相比,生物多样性农业显然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将其广为推广,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最佳生产方式。
3.4 能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优良品种及遗传资源
作物多样性栽培,通过不同作物、品种的科学组合,对作物品种间病虫发生蔓延起到了屏障、隔离作用,抑制了危害,降低了损失率,发挥增收效果,对延长优良品种的推广运用年限,有效利用、保护优质种质资源和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4 生物多样性在粮食生产中的运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物多样性已经从一个科学理念转化为大量的具体行动,在我国经济社会的许多层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展现出了新的风貌,特别是在粮食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的的推广应用,如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模式、小春作物多样性栽培模式、大春旱地作物如玉米套种豆类、薯类等栽培模式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丰富并发展了作物栽培学内容。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农垦区,肩负着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任。以灌溉为特征的绿洲农业是新疆的经济基础,维系着全疆95%以上人口的生计[1],在社会经济和民族和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以来绿洲土地一直面临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垦植压...
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农业得以发展的悠久传统和精华所在。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各种无机、化学肥料由于见效快、使用方便而广泛应用,直接导致有机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比例下降。据农业部农技...
针对微生物化肥对于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其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相关人员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0引言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粮食安全最基本的约束因子。开展耕地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的调查,可以了解耕地的生产性能、准确评价耕地质量,对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国内外学者都非常重视耕地土壤的质量状...
摘要农业和畜牧业在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农业废弃物大量增加,既浪费资源,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不利于农业生产。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育苗基质,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农业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还可以降低基质的生产成本。本试验以牛粪、猪粪、菇渣和锯...
基于辣椒秸秆的营养价值,对国内外辣椒秸秆的利用途径如堆肥还田、发酵饲料、培育植菌基质、制备工业材料和能源燃料等进行综述,旨在为合理开发辣椒秸秆、避免优质资源浪费,以及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第六章结论农业和畜牧业在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农业废弃物大量增加,既浪费资源,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不利于农业生产。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育苗基质,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农业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还可以降低基质的生产成本。本试验以牛粪、猪粪、菇...
农田土壤养分淋失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资源浪费,进而给经济效益造成损失,其中氮(N)、磷(P)的淋失还给水体环境带来潜在威胁。所以,如何采取措施减少土壤养分淋失、提高养分利用率,是人们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生物炭(biochar)是生物质在低氧环境下,...
冻融交替是东北地区土壤常见的温度变化现象。通过室内模拟冻融循环方法,分析秸秆生物炭输入对冻融期东北地区棕壤有效磷影响规律及机理,探讨生物炭还田对东北春季作物生长初期土壤养分供应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在0~5次冻融循环中冻融次数对有效磷含...
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量应用使土壤板结、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土壤质量严重退化,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微生物菌剂是指一类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可通过其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