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普通教育论文

讨论法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州
发布于:2022-05-17 共8161字

摘 要

  为适应新形势下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模式需求的变化,从师范院校实际出发,开展了“讨论式教学法试验研究”,以培养“创新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目标为指导,针对传统“授受法”,课堂教学的弊端,采用“对比试验”和“讨论”的策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由此引发了对教育、教学观念变革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讨论 教学方法 活动

Discussion of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w situation of reform and primary education teachingpersonnel changes in the demand mode, the actual departure from the TeachersCollege, has launched the "pilot study on teaching method" to develop "innovativethinking" and "Church of students how to learn" to the goal Guidance, the traditional"giving", the shortcoming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comparative test" and"discuss" strategies,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of the pilot study, and achieved initialresults, which triggered in education, teaching concepts and changes Reflections onrelated issues.

  Key Words: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s Activities 

目 录

  第一章 讨论法的理解和应用
   1.1 讨论法的理解
    1.1.1 什么是教学方法
    1.1.2 什么是讨论法
   1.2 讨论法的应用
    1.2.1 讨论题的设计
    1.2.2 讨论的形式及讨论结果的呈现方式
  第二章 讨论法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意义及重要性
   2.1 讨论法在小学教学过程应用的意义
    2.1.1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1.2 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2 现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讨论法的重要性
  第三章 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讨论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第四章 小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应用讨论法
   4.1 促进小学教师理念进步
   4.2 分析讨论法应用的具体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 讨论法的理解和应用

  1.1 讨论法的理解

  1.1.1 什么是教学方法

  要理解什么是讨论法,我们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教学方法,因为讨论法不管怎么说是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在理解什么是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什么是讨论法。

  什么是教学方法?我国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定义,表达了不同的理解: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他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空间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国外教学论专家对这一概念也进行了不同的界说。如:——“任何教学方法都是教师一整套有目的的动作,教师通过这些动作组织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从上述各种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是一种活动,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其中教学目标包括很多方面: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等等。

  1.1.2 什么是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它是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而进行的集体争辩,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

  虽然各个学者对讨论法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从本质上看,讨论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存在的意义就是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讨论法又与其他教学方法有区别,我们可以看出讨论法是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独立阅读才是讨论的基础,如果不是独立,那么也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讨论法从形式上来看就是一种集体争辩。就是通过这种集体争辩,我们学到了知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讨论法。

小学生讨论

  1.2 讨论法的应用

  在对讨论法理解的基础上,我认为在小学过程中对讨论法的应用的重点是讨论题的设计、讨论的形式及讨论结果的呈现方式1.2.1 讨论题的设计

  (1)依据重点、难点设计

  问题有吸引力, 有讨论、研究价值,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些由教师一讲就清楚的问题, 就不必设计。在课堂时间内, 若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把一些小问题或没必要的问题用来讨论, 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因而讨论一定要依据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来设计。

  如在上《梵高传(节选)》时, 设计了这样的题目:“文中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多角度地刻画了梵高的形象, 文中的描写是否违背了传记的真实性原则? 为什么? ”在这之前我们已了解了传记的真实性原则, 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 各抒己见, 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传记有忠于事实的特点,但本文是文学传记, 是用文学化的手法来体现事实的内容, 是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的完美结合。”这样, 把握住重点、难点, 在学生理解较困难的地方设计讨论, 才能引发学生思考, 才能让学生讨论出有价值的内容来, 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2)针对意见分歧设计

  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 有时对某个问题, 学生出现了意见分歧, 彼此互不相让, 各持己见。这时, 我们宜不先做评判, 也不加以制止, 而可启发学生开展讨论, 互说理由。

  (3)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及能力范围等来确定议题。议题应既要有一定难度, 又要经过学生努力能解决的, 它诱使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从而让他们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欢乐, 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

  1.2.2 讨论的形式及讨论结果的呈现方式

  (1)分组讨论交流式

  这是合作学习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适合那种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在各小组基本意见一致的基础上,各小组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该小组在讨论过后的最终意见。

  (2)自由讨论交流式

  在各小组意见不能统一的时候或者问题比较难,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是我们建议使用自由讨论交流式,就是每个学生都能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意见。比如在上古诗《锄禾》时候,各人都有对其主旨的认识,有人认为是让大家珍惜粮食,粮食来之不易。有学生认为是劳动人民的伟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用自由讨论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对这篇古诗主旨的认识。我们要注意在讨论过程中要围绕主题。不要让讨论变成争吵。

  (3)辩论交流式

  这是讨论的最高形式,它是打破原来的小组,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来交流,让不同意见的学生重新分组,选出代表进行辩论,这种形式主要是问题要有辩论的意义,在讨论的时候各组或者学生之间出现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这是我们应采用辩论交流式。

  (4)说写结合式

  如果讨论的问题有意义,有价值。在课堂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为了节省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整理,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见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第二章 讨论法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意义及重要性

  2.1 讨论法在小学教学过程应用的意义

  2.1.1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设置情景式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对感性的事物比理性的事物更能够在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谓情景式讨论,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情景,以创造条件来感染学生。例如,通过运用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节目、观看录像、展示图表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些都比理性的文字、数据更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能够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一种联系,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去。

  以学生身边发生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仔细研读课本的理论和对身边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激发了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这不但使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而且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因为学生的创造思维往往是由于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

  (2)设置对话式讨论,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是科学创造的动力点和出发点。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让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知识的太空中翱翔,并选好切入点,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但我们也认识到,小学生的模仿具有幼稚性、盲目性,丰富的想象也有许多泡沫成分,因此我们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的引导。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对话式讨论形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也是学生最欢迎的教学形式,因为这种形式不但满足了小学生渴望理解尊重的心理需求,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以及想象力的发挥,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训练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在教学中进行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4)运用咨询式讨论和调研式讨论,锻炼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而创新思维又离不开聚合思维。因此小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注意讨论法的正确应用。通过运用咨询式讨论和调研式讨论,抓好小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培养。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形成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国家的未来,我们更应该注重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1.2 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作为一种很基本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一基本能力,我们要从小培养,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各种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口头能力的培养。

  最好的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就是经常和同学、老师交流,要激发小学生进行交流,最好的方法就是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辩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让其他同学能力理解自己并接纳自己,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在交流和辩论的过程中老师要更好地引导,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还不是很全面和理性,有时对问题和事情的看待比较片面,甚至错误的。这时我们老师应该适当引导和提醒。在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注意不要产生争吵,甚至为了让其他同学接受自己的见解动用武力。所以要适当的指导和制止。

  2.2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讨论法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讨论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还能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进感情等各方面的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相处,与人为善的各种各样优秀的品质。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现实社会强调个人能力,更强调团队合作,只有更好的合作,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讨论法,同时能够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身份的转变,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动力,明白学习的道理。这比任何讲解认真学习有多重要更能为小学生所接受。

第三章 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讨论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人就开始在每一课堂上注重运用讨论法了,每提出一个问题必然要分组讨论一番,认为这就是合作了,这就是探究了,纯属牵强附会。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往往得不偿失。常见现象有如下几点:

  一是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就明白,但是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或者是,讨论的范围太广,题目太活,学生无从下手,你从东边说,我从西边扯,都找不着北。

  解决决这一问题要从教师问题的设计着手,不能为讨论而讨论,我们讨论的目的是让小学生能够更好接受和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这些问题,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问题,并且考虑到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想好解决的方法。

  当小学生讨论不着边际的时候要即使提醒和总结。

  二是讨论时间不合理。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少,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讨论只是摆设,变成了走过场。另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课堂松散,讨论成了休闲,课堂变成了茶馆。

  解决这一问题主要的还是问题的设计,还有就是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时间和节奏,不能让讨论的时间长短打乱了老师上课的节奏,毕竟讨论问题,运用各种方法最终的目标都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老师要在讨论的过程中及时地调节,起到调节剂的作用。

  三是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者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舞台,落后者永远是听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要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更好地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参与其中,良好的分工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特别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讨论的纪律,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强调课堂的纪律。

  四是老师成了旁观者。教师是课堂的主持者和引领者,是学生合作讨论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要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就应该及时进入角色,而不只是在教室里转上几圈等时间而已。 有些老师以为讨论法就是让同学讲,自己看。那样想就错了。在老师设计了良好的讨论题目后,不但在讨论的时候注意学生讨论时候的纪律,同时老师也要参与进来,必要时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才会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融洽,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只有老师和学生真正地成为朋友,那才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五是讨论的形式太单一。不管是任何课堂,任何时候,只要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兴趣与参与热情。每到讨论时候,便会看见一些学生我行我素,对讨论摆出一副与已无关的样子。老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人物分工式讨论、案例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 我们老师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讨论的方法和时间,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的良好学风。

  其实,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既要与时俱进,又要批判地继承,而不是简单、刻板地换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运用,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的。

  一堂课能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关键在于能不能把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所学的新内容以及情感态度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于能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进行学习,而不是对某种教学方式的生搬硬套。

  而且,合作讨论应该是有其前提和条件的,即讨论应该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展开。

第四章 小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应用讨论法

  4.1 促进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进步

  小学教育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关键还是看小学教师怎么教,个人认为除了少数的智商有问题的儿童外,其他小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有人曾经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说明了在小学阶段,老师的教育是关键。小学老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直接关系将来教出来是什么样的学生。

  以前我们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在小学阶段,就是认真做题,素不知玩才是儿童的天性,而且在小学阶段,不但是小学生知识的成长期,还是各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做老师的不能忽略其中的重要方面。

  基于以上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性,所以要促进小学教育的改革,必须先从教师着手,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进步,只有教师从思想上的转变,才能获得学生学习结果的转变。

  我们老师要具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呢?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文化的提高。古人就说,要成材,必须先成人。所以做人是关键,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榜样。不要和学生产生距离和隔阂,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做学生的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能力的形成特点做针对性的辅导。

  比如就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们多合作,对与人交往。在实际环境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只有教育理念的进步,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4.2 分析讨论法应用的具体案例

  案例 怎样减少雨中的含酸量

  注:讨论题目来源于小学自然课中对酸雨的了解,适合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对“怎样减少雨中含酸量”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污染、燃料、能量和酸度”等科学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2.提高对与污染问题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环境等问题的复杂性的认识。

  3.使学生学会怎样收集、整理、分析观点的方法,从而锻炼学生处理观点的能力。

  4.通过讨论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5.在讨论中学生需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甚至作出修正。锻炼学生临场发挥和应变的能力。

  组织形式与准备:

  教师事先需准备好一些有关酸雨知识及其危害的文章,一份列出有关酸雨的讨论中需用到的知识和备选观点的提要,两部介绍普通雨与酸雨的电视片。

  同时,考虑好分组方案。教学过程与控制:

  教学任务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师先简单向学生介绍一下酸雨形成的过程及其危害,接着让学生观看电视片,然后把文章和提要发给学生。把全班学生分成五六个小组,要求每一小组围绕“怎样减少雨中的含酸量”,选择有关的观点准备讨论提纲,提出相应措施。

  第二课时:

  1.开始教师先向学生宣布讨论专题与讨论规则:每组只能有一名代表发言。同学发言时要仔细倾听,不能互相议论,随便插嘴。每位代表陈述时间不超过 3分钟。讨论发言须围绕专题,有针对性。

  2.开展讨论。先由每个小组推派一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其余学生一边听,一边简单记录。结束后,全班围绕各小组提出的措施开展讨论。每位同学都可发表自己看法,可以解释自己小组的观点,也可以对其他小组提出的措施进行讨论和质疑。

  3.教师作为主持人在节奏、时间上加以控制,对违反时间限制或离题的讨论及时制止。当讨论陷入僵局时,又要及时提出一些话题把讨论引向深入。

  4.讨论结束后,教师结合有关“酸雨”的科学知识对各小组提出的“减少雨中含酸量”的措施进行评议,包括措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最终列举出“减少雨中含酸量”的若干既有科学性又有实际价值的措施,作为整节课的结论。

  结果检查与评价:

  课后,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反馈评价表,内容包括两方面:

  1.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讨论,对“怎样控制酸雨”有什么新的认识。

  2.评价自己参加讨论的能力。包括:参与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发挥,对各种观点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填写反馈表的情况作出评价结论。

  总体来说,小学生可塑性比较强,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小学生学习的特点,针对其特点采用相对的教学方法,最终能够使小学生各方面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玛丽.艾丽斯.冈特托马斯.埃斯蒂斯.教学模式[M].南京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4-34
  [2] 杨小微 主编.现代教学论[M]. 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79-83
  [3] 马超俊.“放羊式”的讨论[N]. 中国教师报,2003(4)
  [4] 常永波.活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 辽宁教育研究,2001(2)
  [5] 于秀东 赵业红 讨论法教学初探[J]. 山东教育研究,1997(2)
  [6] 阎苹 刘彩霞 浅论教学方法的价值取向[J]. 学科教育理论研究,2001(3)
  [7] 熊明 “讨论法”教学改革实验报告[J]. 科技信息,2007(16)
  [8] 唐红梅 讨论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教法新探,2007(8)
  [9] 徐亚莉 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2)
  [10] 杨光伟 浅谈讨论式教学法[J]. 教学月刊,2004(3)
  [11] 张兆庆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讨论法”[J]. 教学研究,2007(17)

致 谢

  在这次论文撰写过程中,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从论文的构思到写作过程,再到最后定稿。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与无私的帮助。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细心教导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我,在此向他表示深深地感谢与敬意。

  来到学院学习,认识了很多老师和同学,他们渊博的知识和亲切的笑容令我难以忘怀。再一次地感谢给予我帮助、辛勤教导我的老师们,他们的学者风范和人格魅力,将成为我学习的楷模。

  最后,向论文评审组的老师们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祝你们永远幸福安康!由于本人学识和经历有限,论文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普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