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

“不X”式结构的虚词类型与语法化研究(3)

来源:未知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1-28 共9094字
  (3)“不”与“堪”相组配 成助动 词“不堪”,一则表示不能胜任、不 能承担的 意思。如“他不堪各种媒体带来的舆论压力,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二则表示不可,不能。如《逸周书·小开》:“汝谋斯,何向非翼,维有共枳,枳亡重,大害小,不堪柯引。”朱右曾(校释):“柯,斧柄;引,取也。蔽焉而踪寻斧,虽小者犹不可。”
  
  我们对“不X”式结构成的虚词类型主要从横断面上进行了描写,探究了它在一定的语境中如何应用,根据语境来认知它的不同层面,对“不X”从共时的视点铺开一个平面,为我们的后续历时研究提供宽 广、便捷的 平 台,以便于日 后 站在全新的认识角度来切入语法化历程 的诱变机制及规律。
  
  四、语法化研究的重要性
  
  何为语法呢?目前比较科学的一种说法是: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 据的一 套 规 则。它是一种组词造句的功 能,需要具 有 句法功能 的 句法成分。而语法化指的是语言中具有实际 意义的词转化为具有一定句法功能的而无具体 意义的词的一种过程或现象。
  
  近二十多年以来,语法化理论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新型特点:一是研究内容的重点长期锁定在语法化演变诱因及机制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如 语义迁移过程中的隐喻、转喻,在语 用 因素的考 察 中涉及的 语 言主观化问题,语言 结构的重 新 厘定及结 果 类推等等;二是在运用研究方法时,由倾向历时逐步向共时倾斜,但同时 在探究的 过 程中紧抓 共 时与历时,纵向和横向交织,以解决语法化研究的重难点问题;三是由传统研究中的重描写研究逐步转向重解释研究,注重运用归纳和演 绎推理法,总结语法化个体现象背后的一般性特点、规律[11]134-136.
  
  在对语言学逐步探究的过程中,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认为语言学是 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循环畅通的系统,但是语言中出现的语法化的这一语言现象则证明了人的 主观认知能力可以赋予语言新的伸展空间。与此同时,有些语法现象离开纵向的发展演变线索,仅从共时平面考察是得不到正确的解释的,如在石毓智、李讷所着的《汉语语法化的历程》中对动词拷贝结构的解读,从它出现 的 最 早 的 资 料 先 秦 起,一 直 考 察 到 近代,从它在各个不同的阶段的外在表现形式考量出演变的一般规律,若 离开 古代的文献资料,直接从近代切入,则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导致无从下手[12]86-91.语言 的 构 成 单 位 都 是 有 自 身 的 运 作规律,从它获得语法功能的背后去引申探究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近些年来,词汇化与语法化一起构成了语言演变的两种重要方式。二者存在着诸多的相通、交叉之处,如:(1)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机制相通,包括理据性和语音形式的 弱化、以高频使用为基础、涉及重新分析的过程等等;(2)词汇化和语法化互为前提,二者均可以在对方的演变机制内以对方作为变换的载体 进行由实到虚的语法功能的获得;(3)二者的相通性与语言中各种构式是相统一的,即“话语的框架是句式,短语的框架是词,语 素 源 自 独 立 意 义 体---词,是 由 词 所塑造的 框 架 所 衍 生 的”[13]26-27.在 这 个 系 统 中,由于词汇化在共时层面上 造成的形式的规约性和符号性更强,其可以被看作是语法化的进一步深入。在语法化和词汇化理论的基础之上,大部分的虚词的进化历史已经得到了明确的剖析,语法化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然而对于“不X”式否定结构的虚词类型的研究涉入不是很深,本文想通过对“不X”构式的浅显共时分析敲开一个崭新的小缺口通向语法化的研究,使得语法化的解读进入一种更加均衡的状态[14].目前语言学界对于语法化的研究已经从单 纯的理论研究逐步向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语 言社会实践的方向过渡,本文对“不X”式组配的结构类型进行了初步的横向描写,并从古代的含 义 延伸到当代,以期为语法化提供更多的研究事实和数据,特别是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更加明确 了介词搭配、副词以及连词的分布范畴,为二语习得者明晰语法化的过程,帮助他们认知和掌握虚 词的使用路径、语用环境及成 词规则,锻 炼 他们的语 言 交际能力,如二语教学中非常棘手的问题“把字句”和“被字句”等等[15]144-145.
  
  汉语属于孤立语,不同于形态发达的印欧语言,印欧 语 言 的 每 一 种 形 态 对 应 着 一 种 语 法 功能,基本可以达到“词有定类,类有定职”,如在英语中可以通过对词缀的增删来表达不同的词类。有形态变化的印欧语不仅涵容了 自动划分词的范畴的功能性,而且间接隐含了句法成分分析功能,通过词的 范 畴构建 自 己的语法 体 系,它可以通过词自身的形态标记透析语法化历程[16]94-96.而我们的母语由于缺乏形态变化,所以不同的语法成分即使在句中发生分布的变 化和不同性质的转变,也很难表征出来,它是一种内在的隐含。不同语法功能的语言成分间的界限比较模糊,重叠和跨类现象的出 现是不 可 避 免的。有人认为汉语中不 存 在 形 容 词,形 容 词 是 动 词 的 一 个 词类,不应该单 独 划分出 来;也 有人认为 应 将非谓形容词单独划分为一类[17]155-159.在汉语中词类问题的划分 一 直是个老 大 难问题,长 期以来,很多学者 争 论 不 休,自 成 派 系。站 在 语 法 化 的 角度,也根据我们人类习惯的认知思维,名、动、形是作为三种典型的词类范畴存在的,都有自己的典型功能和 典 型意义,有 自己独特 的 语域义,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交集,但是它们在句中的分布是 截然不同 的,互相也是 不 可替代的,如果认为形容词作为动词的次类 是违反我们的认知习惯和语感的,会对我们进行句法成分分析造成 一 种 更 加 模 糊 的 状 态[18]93-97.所 以,我 认为,从语法化 的 角度切 入,形 容词和动 词 都是独立存在的类。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不X”式组配成的虚词结构类型简单的横向 描 写,从中 可 以初探语 法 化理论,以及语法化理论的重 要性。它 可以帮助 我 们对母语中存在的问题从一个纵向的角 度进行符合我们认知习惯 的解剖,做 出 一个较为 合 理的判断;同时协助第二语言教学的展开,使得二语习得者对虚词在大脑中呈现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较容易的掌握虚词的分布规律,从而更好地将其应用到日常的交际语用中;汉语中存在的一些不对称现象也可以通过语 法化得 到 进 一步的 解决。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语法化 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究,我们更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进一步发掘实词虚化、形态化的规律,推动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汉语语法化研究中的历史和共时[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6)。
  [2]刘利 红,徐 佳 丽。语 法 化 的 探 讨 及 对 外 语 教 学 的 应 用[J].安徽文学,2008(5)。
  [3]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纵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4]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3)。
  [5]文旭。《语法化》简介[J].当代语言学,1998(3)。
  [6]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J].福建外语,1998(2)
  [7]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8]吴福 祥。汉 语 语 法 化 研 究 的 当 前 课 题[J].语 言 科 学,2005(2)。
  [9]刘红妮。词汇化与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2010(1)。
  [10]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11]高秀雪。语法化过程的认知解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1)。
  [12]胡壮麟。语 法 化 研 究 的 若 干 问 题[J].现 代 外 语,2003(1)。
  [13]罗主宾。贺永军 汉语研究语法化理论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12)。
  [14]饶立平。浅析语法化的单向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
  [15]翟绍辉。语 法 化 理 论 研 究 综 述[J].产 业 与 科 技 论 坛,2015(1)。
  [16]刘进。语法化理论综述[J].殷都学刊,2006(1)。
  [17]韩大伟。“路径”含义的词汇化模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18]绪可望。论认知隐喻观的理论阐释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普通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