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

会话评价词语、含义及其结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2-08 共4059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是两类不同的交际方式。作为口语交际的会话语篇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体现口语交际的特点。

  如会话的交际双方通常不能在同一时间发话,但可以轮流发话,形成话轮替换。会话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交际双方的话语必须连贯,连贯是会话深层结构的无形网络,是话语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会话语篇连贯的方式有词汇、语法手段以及语用含义。评价是会话语篇的重要特征,出现在语言的各个层次上,并对会话连贯起着重要作用。会话中的评价资源的选择和评价意义的形成不同于书面语篇,更多地受到语用因素和语境的制约。因此有必要研究会话语篇中的评价意义及其对语篇连贯的作用。

  二、会话评价词语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发生的言语事件往往需要交际双方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因受到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制约,同时保证交流的顺畅进行,交际双方没有多少时间进行字句斟酌,往往是脱口而出。例如日常的非正式谈话,因为这种会话发生在真实时间里,而且是面对面的交流,体现会话语篇的真实性、自然性和互动性。由于是面对面交流,交际双方可以借助非语言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及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在运用书面语进行交流时,发话人往往参照想象中的受话人进行信息的传递,此时的言语交流以发话人为主。

  交际双方都不受时空限制,发话人有充分的时间措辞造句和谋篇布局。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方式的不同导致会话和书面语篇的文体特征的差异。会话语篇在词汇运用和选择上体现口语交际的特点,如非正式会话中频繁出现各种评价词语、固定表达、套语和填补词语或话语标记语,有助于话语连贯。

  (一)评价词汇重复

  在日常会话中,话题是由两人或多人磋商决定。为了达成某个话题,会话参与者通常重复某些词汇或换用形式不同但意义相近的词汇来表达。一味的原词重复在语用上并不适宜,常常可能阻碍话题的进展,从而达不到语篇交际的目的,甚至影响到会话人之间的关系。适量的重复和词汇变化是互动和合作的信号,促进话题向前推进,并能建立和加强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会话过程中听话者不是完全被动地在听,而是共同参与词汇模式的构建。在以叙述为主的会话中,说话人会对故事情节加以评论,常使用表现力强的词语,强调语,夸张词、象声词等,增强话语的效果和吸引力,使听话人感兴趣。这时,听话人较少接过话轮,只是在特定的一些地方插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体现与说话人趋同。会话趋同是听、说双方共同的责任,词汇的选择是努力趋同的重要信号。词汇的重复可以出现在话轮之中或话轮之间。会话语篇运用具有评价意义的词汇衔接手段实现话语连贯,如相同词、同义词、反义词、概括名词等。例如:

  例 1、Cecily: Certainly, Miss Prism. My little task ofreconciliation is over.

  Chasuble: You have done a beautiful action today, dearchild.

  例 2、Chasuble: These are very joyful tidings.

  Miss Prism: After we had all designed to his loss, hissudden return seems to me peculiarly distressing. (Oscar Wilde:An Ideal Husband)

  (二)评价习语

  会话交际者通常使用具有评价性的习语以表明对所述现象的评论和态度。Strassler[1]的研究发现,说话人说到跟自己或听话者无关而跟不在场的第三方或某物件有关的事情时,很有可能使用习语。这是因为习语具有评价功能,并且由于某些习语含有自贬和他贬之意而可能伤及“面子”和人际关系。当说话人针对交际对象使用习语时,在用词上会尽量避免伤及对方的面子。最为常见的日常会话活动是会话参与者分享对世界的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这种会话来自于对世界的观察以及对观察所做出的评价。不同于讲故事类语篇,这类会话活动不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说话人只是讲述事实或观察后,说话人自己或听话人一般会做出评价,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种“观察+评论”的模式在会话语篇中反复出现,习语就出现在评价部分。例如:

  例 3、A:I wouldn’t come back and live in a big town not atall. They’re dirty. They’re noisy.

  B: All this hustle and bustle.

  例 4、A: I don’t know, I feel a bit nervous now.

  B: Do you, stage fright is it?

  (三)模糊词语

  模糊词语也称模糊限制语,用于修正或限定话语的真实、肯定程度以及范围,表示说话人的主观认识、态度和推测,如 or something , just, like, sort of , somewhat, a little, tosome extent, more or less,I’m afraid, probably, seem, I suppose,hard to say。模糊限制语在会话语篇中具有缓和语气、避免过于武断等语用功能。言语交际涉及交际双方,话语也是指向一定的交际对象,因而发话者要考虑受话人的因素,在言语交际中采取有效策略,以顺利达到交际目的。会话中模糊词语的运用一方面可使发话人的话语具有稳妥性。发话人在交际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为了避免绝对化和极端化,模糊词语可以使言语行为的力度减弱,使之不易被否定。

  这样既给听话人以考虑选择的余地,同时又减轻发话人对观点或话语所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模糊词语的运用可以使话语具有礼貌性。人们的交际行为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才能顺畅进行,如礼貌原则。礼貌是人们为了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即通过一定的言语策略达到给交际者各方都留有面子的目的。[2]

  模糊词语在口语交际中不仅对维系和改善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起到话语衔接功能。例如:

  例 5、Gwedolen: My darling Ceily, I think there must besome slight error. …Ceily: I am afraid you must be under somemisconception.…(Oscar Wilde: An Ideal Husband)Gwedolen 和 Ceily 各自的恋人冒名顶替都叫 Ernest,于是两人女孩之间发生误会,都准备让婚事见报,都以日记为证。对话中模糊词语的运用可以看出两人表面上都彬彬有礼,故作优雅,而心里却暗自较劲。

  三、会话评价含义

  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目标,交际双方都应遵守某种原则,即合作原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这样言语交际才能够有意义持续地进行。[2]

  而当说话人违反某一合作原则时,就会产生会话含义,听话人会根据语境知识进行推导,从而理解话语含义,形成话语连贯。礼貌原则指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说话不是直言不讳,而是拐弯抹角,是因为要给交际双方留有面子。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动态过程,即交际者根据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做出语境顺应的语言选择。[3]

  会话语篇中,尤其当说话人表达对听话人或与听话人有关的事情负面评价时,往往会采用一定的间接评价策略,如隐喻、反语、低调陈述、修辞设问,同义反复等,这样减弱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Martin[4]指出语篇中间接评价可以通过词汇隐喻,非核心词汇、连接词、基本词汇等标示或暗含隐性的态度意义,而且鉴赏、判断以情感为核心相互联系,三者之间也可以相互间接表达。间接评价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是交际者根据语用原则对交际语境做出的顺应性选择,以实现交际意图。例如:

  例 6、A: How do you like my painting?

  B: I don’t have an eye for beauty, I’m afraid.

  例 6 中,A 询问 B 对画的评价,B 回答说自己没有审美能力,表达“我不喜欢”的语用含义,间接地对 A 的画做出负面评价。负面评价是威胁到听话人的积极面子的行为,因而说话人会采取间接评价来表明态度,减少潜在的面子损伤。这种策略的运用也是对心智、社会语境的顺应,因为涉及对方的情感、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等。

  四、会话评价结构

  评价对语篇组织的重要性来自于自然口头叙述的研究。

  完整的叙述结构包括六个部分,即点题、指向、进展、评价、结果和回应。[5]

  其中进展是叙述结构中的核心部分,评价在叙述结构中十分重要,并渗透于整个叙事结构中。叙述者对故事发生的原因、要点、目的等以及对动作、人物进行评价。

  评价可用来表示叙述者对故事中某种情况的看法和态度,同时可用来制造悬念、提高听众的兴趣、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以叙述为主的会话中,一方面说话人会对故事情节加以评价,增强话语的表达效果,另一方面受话人在特定的地方作出回应并进行评论,交际双方共同推动会话的进展。评价词语不仅出现在对故事情节的陈述中,而是出现在故事发展的重要关口,如常出现在故事结尾,起到对主题作总结、评价,或者将人们从故事情节带回到现实生活的作用。

  会话活动不是无序进行,而是遵按照特定的模式开展,从而形成基本的特定的会话结构,如邻近对和交换结构。邻近对是常见的会话交际互动模式,如提问—回答,给予—接受/拒绝,陈述—确认等,而会话评价的邻近对是评价—同意/反对。例如:

  例 7、A: I think he’s a serious scholar, he’s got his ownlittle things.

  B: Yeah, he is very scholarly.

  例 8、A: I thought those pictures were quite interesting.

  B: I don’t know, all art is useless.

  Sinclair[6]等研究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会话特点,指出典型的课堂话语交换结构是诱发—回答—反馈,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做出反馈,而这种反馈通常是评价性的。

  Martin[7]从人际主旨角度探讨交换结构,他指出语气主旨关注交换的终点,而评价主旨则期待交换的扩展,关注会话磋商中的态度,即评价是推动会话语篇向前发展和展开的动力。由此可见,评价在会话语篇宏观结构上具有重要的组篇作用。

  参考文献:
  [1] Strassler,J. Idioms in English: a pragmatic analysis[M]. Tubingen:Gunter Nar Verlag.
  [2]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维索尔伦. 语用学诠释[M]. 钱冠连,霍永寿,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Martin,J.R.&White,P.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English [M], London an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5]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6] Sinclair , J.&Coulthard , M.Towards an Anlysis ofDiscourse[M].London:OUP,1975.
  [7] Martin , J.R.Factoring out exchange:types of structure[A]. InM.Coulthard(ed.)Working with Dialogue.Tubingen:Niemeyer.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普通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