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

语用逻辑中“语境”和“预设”的探究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5-06-03 共4526字
摘要

  语言的定义为何?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用来指称事物与传达思想的,语言是“可说”的表达,是人类传达思想的重要渠道。语言作为现代符号理论包含得有三个部分: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形式关系的语形学(也称句法学、语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关系的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语用学。语用学起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1983 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第一个提出了“语言”这个术语。那什么是语用学呢?语用学指的是在不同语境中准确的表达和理解的基本原则及准则。

  逻辑,来源于希腊文,由英文“logic”音译而来,它的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言辞与规律性等。是一门探索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方法及其规律的学科。逻辑学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中国、古印度与古希腊。逻辑学最初的研究对象与现在的语用学有着许多相通之处,逻辑学在岁月的沉淀中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如今已成为了一门有着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模态逻辑等多分支的学科。这里我们所探讨的逻辑只是广义上的形式逻辑,也称普通逻辑,即“以逻辑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对于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逻辑学有着指导作用。逻辑是有关思维形式与其规律的基本思维方法的科学,思维是逻辑的研究对象,人与动物之所以有区别的缘由正是因为人类有着动物所没有的思维。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在此阶段,人们以感性认知为基础形成概念,并用其组成判断、推理与论证。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参与的任何重要活动都无法脱离思维的指导,思维能力是人最基本的能力。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是表达思维最主要的工具,不管是书面语言或是口头语言,我们都必不可少的使用着语言来交流。我们都潜意识的在语言交流中受到逻辑的指引,我们的思维所构建的理性认识,都储藏在语言之中。在语言表达中,逻辑的痕迹随处可见。

  以此角度来看,逻辑与语言就好似一对双胞胎,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

  语用学探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合理表述及正确的理解,试图建立一种可以使话语意义得到正确表达与理解的基本原则及准则。它兴起于上世纪 30 年代末期。“语用学”这个术语是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harles William Morris)于 1938 年首先提出的。荷兰的《语用学杂志》在 1977 开始创刊标志着语用学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 1938 年出版的《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莫里斯提出符号学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句法学探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语义学探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语用学探究“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语用学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将人们应用语言的行为视为各种社会行为,探寻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从而发现语用规律。语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六方面:语境、指示词语、会话含义、预设、言语行为及会话结构。它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纯语用学、描写语用学以及应用语用学。如果我们说逻辑是让我们能够成功交际和形成正确思维的理论,那么语用逻辑就是探究言语交际的逻辑理论。

  也即是说,语用逻辑研究说话者在某一特定交际语境中如何恰当的应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而达成自己的目标。广义的语用逻辑有关言语行为的逻辑理论,提供对言语行为话语及其推理的逻辑分析工具;而狭义的语用逻辑有所不同,它仅指言语行为动词构成的语句的逻辑特征及其推理的逻辑理论。因此,关于语用分析与语用推理的逻辑理论被称为语用逻辑。

  语用逻辑是关于正确思维的理论,也是关于成功交际的理论。

  人们的言语交际过程,也就是交际双方对语言的具体的运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提及语用学,就不得不提及语用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语境。所谓语用学,就是语言实用学,它是指号学中的实用学在语言领域的运用。语用学和语言学和哲学都紧密相关,语用学的实质问题就是语境问题。语境即人们进行交际对话的言语环境。语境的研究是随着意义研究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在人们的言语交际过程中 , 语言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自然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 , 是人类交际过程中用以传达信息的物质载体。当语言被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时,又总是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对语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而从逻辑的角度来研究语境,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言语交际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 , 只有通过对其语境的研究 ,交际双方才能在恰当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 , 准确无误的去理解和领会别人所使用的语言所表达的特定含义。在整个交际过程中 ,交际双方都是围绕某个具体的言语环境而进行的。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境如果只通过言语形式本身,说话者常常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图,而听话者也很难准确地领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因为要准确地领会说话者所说话语所传递的信息,只靠对“字面意义”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根据特定的语境推导出说话人所说话语的“言外之意”.举个例子来说,寒冷的冬季,你的一位朋友来访,进入客厅后,他说:“这家里怎么比外面还冷啊?”

  作为主人,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如果你回答“是啊。家里比较湿冷。”这明显不符于说话人的意图。你必须通过“这家里怎么比外面还冷”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依据当下的语境,推导出客人说这句话的真正意图,即打开暖气。语境不止对表达话语有着制约作用,而且对语句的理解有解释作用。具体表现在:

  1. 语境可以消除话语沟通中的歧义。

  某些脱离交际语境的抽象语句,如“我要学习文件”之类是有歧义的。然而在特定的语境中,这些所谓的歧义都不复存在,因为语境有着消除歧义的功能。

  2. 语境可以解释语句中的隐含意义。

  例如,马上就要上课了,可小张还在磨蹭着,小李碍于情面又不好直接催促,于是对小张说:“上课时间要到了。”可是小李所说这句话的含义绝非如此简单,而是通过语言告诉小张他们就快迟到了,让小张快一点儿。

  3. 语境是评判一个话语是否恰当的标准。

  例如,拥挤的公交上,一名乘客一个趔趄不小心踩了后面的小孩一脚。孩子的家长立马怒目而视,说:“怎么回事!没长眼睛呀!”乘客赶紧说:“是车没长眼睛,真不好意思。”乘客的回答还是比较恰当得体的。如果他面红耳赤的去和家长争执,可能就会有失身份,也会让别人低看。

  4. 语境能明确话语中索引词的含义或所指。

  例如:“经过学校的评选,张小明同学获得我校校级三好学生称号。特此祝贺。” 在这个句子里,张小明是谁?我校指的又是哪一所具体的学校?这些都唯有借助语境才能确定所指。

  5. 语境能补充话语表达中的省略信息。

  特定语境下,言语交际的经济性使得人们往往使用最少的话语符号来表达信息。例如:孩子问母亲:“妈,你在找什么?”母亲回答:“我在找自己呀。”原来母亲是在翻旧照片时翻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于是看得出神,在照片上找寻着自己年轻时代的面容。

  作为语用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语境又包含哪些性质呢?笔者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实性。所有的语境都是在与之相符的语境中进行的,脱离语境的语用交际是不存在的。任何语用交际都是语境的这种与言语行为共生的现象,反映了它的客观性以及现实性。语言外的诸语境因素,比如时间、地点、社会时代等是这种客观现实性最为突出的表现。

  (2)整体性。语境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语用要素,它自身就是一个整体,里面囊括了众多的子因素,这些子因素都有着清晰的层次与结构,而不是平面的陈列及混乱的堆积。

  (3)动态性。在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中程中,语境不是不变的外在因素的简单构成,而是不断变化,不断被创设、被选取、被延伸的动态系统。

  (4)差异性。一是语境本身对语用交际的影响有差异,不同的语境因素在具体的语用作用中的作用并不是完全相等的。二是语用交际是双向的活动,有表达和接受的主体。

  (5)规律性。在语用的作用和功能中,语境也是有规律的。

  观其内部,它的组成及结构都应该有规律,语用交际是如何被众多语境因素影响的也应有律可循。观其与语用主题、话语实体的关系,他们相互间的影响与作用也并非是毫无头绪、完全没有规律的。在语用逻辑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预设。预设,是逻辑发展到近代以后,由弗雷格引入逻辑学的研究领域。预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一语句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它又被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也就是说话者为保障句子或段落的合适性所一定要满足的前提,它是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于 1892 年提出的。预设的分类有三种,分为:

  疑问话语的预设。疑问话语的预设分为三种:1. 选择疑问话预设。选择疑问句是具有“U(?(A1 ∨ A2 ∨…∨An))”形式的话语。例如:“帮我先垫付房租的人是小张或小李还是小黄吗?”2. 是否疑问话语的预设。是否疑问话语是具有“U(?(A ∨→ A))”形式的话语。例如:“是否明天去看电影呢?”3.特指疑问话语的预设。特指疑问话语是具有“U(?(x∈B,Ax))”形式的话语,其结构中包含一个问词和一个问域(B)。例如:“谁命令话语预设。命令话语是具有”U(! A)“形式的话语。例如:”别关空调!“直陈话语预设。例如:在一个交际语境 C 中,A 对 B 说出一句直陈简单话语”小李庆幸来读了研究生“.根据预设的定义和规则,A 预设了专名”小李“的指谓存在;如果重音在”庆幸“,A 还预设了”小李来读了研究生“为真;如果重音在”来读了研究生“,A 又预设了”小李庆幸某件事情“为真,但没预设”小李来读了研究生“.

  预设的设置也常作为话语交际的策略之一来运用。例如,一位贵妇在家中丢失了自己刚买的钱包,于是便请求警察的帮助。

  警察搜查了贵妇的保姆的住房并发现钱包。可被逮住后保姆还死不承认,并坚持说是因为看见贵妇的这个钱包好看,于是自己也去买了一个。为了揭穿保姆的谎言,警察问保姆:”那个钱包上哪里破损了?“保姆一听变心慌了,开始变得语无伦次,说:”在钱包的底部。“可是实际上,贵妇的钱包根本还完好无损。警察的提问”那个钱包上哪里破损了?“预设了”钱包的某一处有损坏“,而这个并不是真实的,作为钱包的主人应该知晓,可是保姆却在此漏了馅儿,说明保姆明显的做贼心虚。

  另外,在语用逻辑的探析中。”语感“也是非常重要。它是对言语文字分析、理解、领会的精确浓缩。对语感高度的感知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便能产生准确且全面的丰富的直觉即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地捕捉语言文字所传递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还可以察觉到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语感能力较为迟钝的,在接触语言文字时应用常有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包含内容的凤毛菱角,甚至歪曲原意。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语感“,那么在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偏离轨道,导致理解失误和学习能力低下。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我们自己的语感是必不可少的。

  本质上的语用逻辑学是现代自然语言逻辑学,各种语用因素特别是语境、语感、预设和言语行为等与逻辑思维的联系是语用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语用逻辑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是语用学与逻辑学相互交叉所诞生的新的应用科学,它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来探究逻辑学,是现代逻辑学中语言逻辑的一个新分支。在中国的语言研究领域,学术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迄今已经从传统语言学发展到了现代语言学。语用逻辑目前在国际上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但其依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不断完善,这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何向东 . 逻辑学教程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8.
  [2] 索振羽 . 语用学教程 [M].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5.
  [3] 郑科红 . 语用逻辑中的语境研究 [D]. 西南大学 .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普通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