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话论文 >

中日学生对汉语鼻韵母的知觉特性比较(2)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张劲松;王祖燕
发布于:2017-06-20 共7659字
  1.3 实验过程。
  
  听辨实验的语料利用E-PRIME软件播放,呈现顺序采取随机的方式。被试对播放语料的听辨结果进行3择1强迫选择,选项为:
  
  1)前鼻音,如“ban”.
  
  2)后鼻音,如“bang”.
  
  3)无韵尾音节,如“ba”.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需尽快判断所听到的音节属于哪一类型,并在键盘上按下相应键。当被试完成一 次 选 择 后,屏 幕 上 会 出 现 星 形 图 案 并 持 续500ms,然后播放下一个声音文件。为了减少被试手误带来的实验误差,在键盘的选择键上贴上了相应的标签:前鼻音用“n”表示,后鼻音用“ng”表示,无韵尾音节用“x”表示。在正式实验开始前会有一个练习阶段,让被试学习和熟悉实验过程。
  
  2 实验结果。
  
  图4-7分别给出了中日被试关于“an/ang”、“en/eng”的听辨结果。8个柱图从左往右根据声学刺激生成方法分成4组:自然音节、“IV+t-N”、“IV-T+N”及“IV-T+n”,每组含“n”和“ng”两个柱。“n”表示被试感知为前鼻音,“ng”表示后鼻音,“x”表示无韵尾音节。
  
  2.1 “an/ang”对的感知听辨。
  
  2.1.1 汉语母语被试听辨结果。
  
  图4显示汉语母语被试对自然音节的听辨基本完全正确:“an”的正确率为99.1%,“ang”为94%.经被试反馈,在听辨选择过程中,难免还是会出现一些手误,但数量不多。因此,可以认为汉语母语被试能够正确区分鼻韵母“an/ang”对。
  
  从“IV+t-N”合成语料的听辨结果来看,汉语母语被试将“an”判断为“ang”的比例占87.9%,将“ang”判断为“an”的比例占93.6%.这个结果表明汉语母语被试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在无鼻韵尾、元音段和鼻化元音段相矛盾的场合下,汉语母语者的鼻韵母判断主要由鼻化元音段的来源决定,即鼻化元音段的作用大于元音段。
  
  “IV-T+N”的结果显示中国被试将87.9%的“an”判断为“an”,85.6%的“ang”听辨为“ang”.可见,在失去鼻化元音段线索的情况下,元音段及鼻韵尾段仍然包含较充分的鼻韵母分辨线索,中国被试仍然可以取得较高的判断准确率。
  
  “IV-T+n”的声学刺激令汉语母语者的听辨遇到了 困 难:“an”和 “ang”分 别 只 有57.8%和56.4%的正确率。这组刺激是原始音节切除鼻化元音段后交换前后鼻韵尾所得到,元音段保持原来鼻音尾信息,鼻韵尾则持有对立信息。稍高于50%的正确率提示元音段持有稍大于鼻韵尾的听辨信息。
  
  图4 中国被试“an/ang”对感知结果
  
  2.1.2日语母语被试听辨结果。
  
  图5显示即使是自然音节,日语母语被试对于“an/ang”鼻韵母的听辨仍然存在较大困难:“an”的正确率为43.3%,“ang”为57.3%.这也证实了鼻韵母的习得的确是日语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的难点问题之一。后鼻韵母“ang”的正确率要高于前鼻韵母“an”.
  
  “IV+t- N”语 料 的 听 辨 结 果 中,“an”有45.9%被判断为“ang”,而“ang”只有33.8%被判断“an”,显示日语母语者倾向于选择更多的后鼻韵母“ang”判断。在“IV-T+N”语料听辨中,“an”有50.4%的正确率,而“ang”仅有37.7%.这显示鼻化元音段的切除对于日语母语被试判断后鼻韵母造成了显着困扰。在“IV-T+n”语料听辨中,日语母语被试取得了54.1%的“an”正确率,而“ang”则进一步下降到32.6%.可见,在缺少鼻化元音段的情况下,日语母语被试的“ang”判断受到了较大干扰。
  
  从日语母语被试的听辨结果中还可以看到,无论是自然音节还是合成音节,被判断为无韵尾音节的比例都不低。自然音节被判断为无韵尾音节的比例高达20%(ang)及14.7%(an);拼接合成音节判断为无韵尾音节的比例最高达25.9%,最低也为19.6%.根据汪航的研究结果[12],日语母语者在感知一个音节是否是鼻音尾音节时对鼻韵尾有一定的依赖性,鼻韵尾时长越短,越易将听到的音节判断为无韵尾音节。日语母语被试在此次实验中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跟所用语音样本有不少鼻韵尾都较短的事实有关。
  
  图5 日本被试“an/ang”对感知结果
  
  比较图4和5的中日被试听辨结果不难发现,日语母语者不能像汉语母语者一样很好地区分前后鼻韵母,他们还没能形成如汉语母语者一样的前后鼻音范畴化。
  
原文出处:张劲松,王祖燕. 元音部分对中日被试汉语普通话鼻韵母知觉的影响[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2):164-16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普通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