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话论文 >

当下大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存在的问题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2-14 共4598字
摘要

  清晰、准确、流畅,一直是衡量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三个基本维度,也是普通话测试考查的基本项。清晰和准确侧重于表达者语音和词语层面的要求和评价,而流畅则是对语言表达者语言材料的组织和有声语言快速转换能力的考察,因而直接体现了一个人语言表达的真实水平。普通话测试中的“命题说话”项,要求应试者在给定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并在规定的三分钟内完成“即兴”式的命题说话,正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流畅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的考察。本文从 2014 年春季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三峡大学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 100 名被试,其中一级乙等 4 人,二级甲等 32 人,二级乙等49 人,三级甲等 15 人。以其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的录音资料为研究样本进行了整理,发现无声停顿过多、冗赘语滥用、无意义重复等语言现象极大影响了应试者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本论文试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具体描写分析,探讨当下大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一、无声停顿的不当使用。

  无声停顿是指语音的顿歇,是语言表达过程中一种自然的生理需求,我们称之为自然停顿。自然停顿必须服从语言结构和语义表达的需要,也就是说要和语言表达中的结构停顿、逻辑停顿和情感停顿相一致。非自然的停顿往往是为了表达语言的特殊含义,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其中结构停顿是为了区别语言层次和单位而做的停顿,如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主谓之间、定中之间的停顿等等; 逻辑停顿是为了突出某些特殊的语义在结构停顿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停顿处理; 情感停顿则是出于情绪情感的表达需要而做的停顿,不受结构和逻辑制约。通过对 100 个语音样本进行的分析,我们发现无声停顿的不当使用成为影响应试者表达流畅性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无意义停顿过多过长。

  口语表达中的结构停顿、逻辑停顿和感情停顿属于一种对节奏的特殊处理。这些停顿或者是为了凸显语言的结构关系,或者是为了突出某些特定的语义和情感,都有着极强的语言意义,有着特定的位置或规律。语言表达过程中,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停顿处理就变得毫无意义。如果无意义停顿过多过长,则语言表达的信息量会降低,同时也会因此肢解词语或句子,造成对语义表达和理解的迟滞。这种无意义停顿通常被理解为说话者内部语言思维受阻,言思不能同步,从而影响表达的流畅性。

  通过对 100 个应试者语音样本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67 个样本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多无意义停顿。尤其是结构停顿时长的混乱,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层次感。一般说来,结构停顿时长因语言单位之间结构关系的疏密而不同,其一般规律为: 段落之间停顿 > 句子之间停顿 > 分句之间停顿 > 词语之间停顿。但除了 4 名一级应试者和 9 名二级甲等高分应试者外,其余 87 名应试者在处理停顿时都出现随意延长停顿时间的情况,部分应试者 3 分钟内多次出现词语之间停顿超过 5 秒的现象。

  ( 1) 我最喜欢的地方……( 停顿 6 秒) 是新疆。( 23 号应试者)( 2) 他……( 停顿 5 秒) 一直很包容我。( 30 号应试者)( 3) 我们是……( 停顿 3 秒) 那种……( 停顿 3秒) 无话不谈的朋友。( 33 号应试者)例( 1) 、( 2) 属于结构停顿中的主谓停顿,是语言表达停顿中最短暂的停顿,以中速来说,此处停顿不应超过半秒,但两名应试者在此处停顿都超过 5秒,明显表现出表达者思维的中断。例( 3) 则是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两处较长停顿,是语言表达者言思不能同步的典型表征。

  第二, 停顿位置不当。

  口语表达中的停顿除了感情停顿可以不遵循语言结构规律外,其余停顿都不能肢解语言的结构。

  语句中结构停顿的位置比较固定,通常出现在词以上的各语言单位之间,而排比或对仗的句子又因为节奏的需要,停顿位置更加固定。但通过分析,100个应试者中有 67 个出现了停顿位置不当的现象,有51 位出现停顿肢解词语的情况。

  ( 4) 我妈妈非常良……( 停顿 1 秒) 善。( 45 号应试者)( 5) 那是我第……( 停顿 2 秒) 一次吃饺子。( 32 号应试者)( 6) 我要是不这……( 停顿 1 秒) 么说,他一定不会来的。( 30 号应试者)例( 4) 、( 6) 的停顿肢解了结构最紧密的词,例( 5) 则肢解了短语,都是属于停顿处理不当。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普通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