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准确、流畅,一直是衡量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三个基本维度,也是普通话测试考查的基本项。清晰和准确侧重于表达者语音和词语层面的要求和评价,而流畅则是对语言表达者语言材料的组织和有声语言快速转换能力的考察,因而直接体现了一个人语言表达的真实水平。普通话测试中的“命题说话”项,要求应试者在给定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并在规定的三分钟内完成“即兴”式的命题说话,正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流畅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的考察。本文从 2014 年春季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三峡大学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 100 名被试,其中一级乙等 4 人,二级甲等 32 人,二级乙等49 人,三级甲等 15 人。以其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的录音资料为研究样本进行了整理,发现无声停顿过多、冗赘语滥用、无意义重复等语言现象极大影响了应试者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本论文试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具体描写分析,探讨当下大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一、无声停顿的不当使用。
无声停顿是指语音的顿歇,是语言表达过程中一种自然的生理需求,我们称之为自然停顿。自然停顿必须服从语言结构和语义表达的需要,也就是说要和语言表达中的结构停顿、逻辑停顿和情感停顿相一致。非自然的停顿往往是为了表达语言的特殊含义,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其中结构停顿是为了区别语言层次和单位而做的停顿,如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主谓之间、定中之间的停顿等等; 逻辑停顿是为了突出某些特殊的语义在结构停顿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停顿处理; 情感停顿则是出于情绪情感的表达需要而做的停顿,不受结构和逻辑制约。通过对 100 个语音样本进行的分析,我们发现无声停顿的不当使用成为影响应试者表达流畅性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无意义停顿过多过长。
口语表达中的结构停顿、逻辑停顿和感情停顿属于一种对节奏的特殊处理。这些停顿或者是为了凸显语言的结构关系,或者是为了突出某些特定的语义和情感,都有着极强的语言意义,有着特定的位置或规律。语言表达过程中,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停顿处理就变得毫无意义。如果无意义停顿过多过长,则语言表达的信息量会降低,同时也会因此肢解词语或句子,造成对语义表达和理解的迟滞。这种无意义停顿通常被理解为说话者内部语言思维受阻,言思不能同步,从而影响表达的流畅性。
通过对 100 个应试者语音样本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67 个样本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多无意义停顿。尤其是结构停顿时长的混乱,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层次感。一般说来,结构停顿时长因语言单位之间结构关系的疏密而不同,其一般规律为: 段落之间停顿 > 句子之间停顿 > 分句之间停顿 > 词语之间停顿。但除了 4 名一级应试者和 9 名二级甲等高分应试者外,其余 87 名应试者在处理停顿时都出现随意延长停顿时间的情况,部分应试者 3 分钟内多次出现词语之间停顿超过 5 秒的现象。
( 1) 我最喜欢的地方……( 停顿 6 秒) 是新疆。( 23 号应试者)( 2) 他……( 停顿 5 秒) 一直很包容我。( 30 号应试者)( 3) 我们是……( 停顿 3 秒) 那种……( 停顿 3秒) 无话不谈的朋友。( 33 号应试者)例( 1) 、( 2) 属于结构停顿中的主谓停顿,是语言表达停顿中最短暂的停顿,以中速来说,此处停顿不应超过半秒,但两名应试者在此处停顿都超过 5秒,明显表现出表达者思维的中断。例( 3) 则是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两处较长停顿,是语言表达者言思不能同步的典型表征。
第二, 停顿位置不当。
口语表达中的停顿除了感情停顿可以不遵循语言结构规律外,其余停顿都不能肢解语言的结构。
语句中结构停顿的位置比较固定,通常出现在词以上的各语言单位之间,而排比或对仗的句子又因为节奏的需要,停顿位置更加固定。但通过分析,100个应试者中有 67 个出现了停顿位置不当的现象,有51 位出现停顿肢解词语的情况。
( 4) 我妈妈非常良……( 停顿 1 秒) 善。( 45 号应试者)( 5) 那是我第……( 停顿 2 秒) 一次吃饺子。( 32 号应试者)( 6) 我要是不这……( 停顿 1 秒) 么说,他一定不会来的。( 30 号应试者)例( 4) 、( 6) 的停顿肢解了结构最紧密的词,例( 5) 则肢解了短语,都是属于停顿处理不当。
在提升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评分性能,改进系统评分机制这项研究工作中,语音识别是关键技术,而声学特征的提取与选择是语音识别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在文献[1]中,笔者提出了一种依据噪声污染情况自适应选取不同策略滤波的算法.首先判断噪声点,然后对轻度噪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普通话测试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对于普通话测试的实际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普通话测试的优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影响普通话测试质量的几个因素的总结研究,总结出恰当的解决对策方法,促进普通话测试质量的提升,...
在当下的推广普通话工作上,要做到继承过去的优秀传统,总结并发扬实践积累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推普模式,通过强化测前培训、改革测评方式、加快信息化推普进程,更好地完成推广普通话的目标和任务。坚持普通话培训测试的社会公益性,构建多层次、广覆...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机辅测试)是指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部分代替人工测评,通过考生上机方式参加测试。机辅测试主要由数字化信息采集、计算机辅助网络评测、评测过程网络监控3个环节组成,让考生在计算机前完成测试,对考生测试...
一引言人们谈论语体差异的时候,多数情况下说的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对立,或者文言和白话的对立。文言和白话的区别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判断,因为文言里一些特有的词汇和句法格式与我们的日常表达很不相同。可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却不容易说清楚。冯胜利(201...
2001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十几年来,随着普通话测试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应试者规模不断扩大,测试工作已自上而下形成一个从国家、各省测试中心到各地区、各市、各高校普通话测试站的工...
引言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重要的资格测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检测普通话的准确性,并逐步推动普通话的应用、推广以及普及。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这四类是普通话测试的主要内容,其中命题说话主要是对考生普通话运用能力和程度的考核,是...
自199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在我国开展以来,二十年间,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事业的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普通话推广工作不断深入和计算机辅助测试全面应用的今天,测试工作的改进和创新都对测试员的综合素质和测试员队伍的管理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