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文献检索论文 >

文献检索课多维教学及其所处环境的多维教学情境

来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作者:彭正玲
发布于:2018-08-01 共7758字

  摘要:文献检索课教学环境已是大数据环境, 授课对象是习惯于使用电子资源的90后。然而目前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课时设置、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情境却没有针对授课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变化适时调整, 势必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文章通过分析课程课教学现状, 找出制约因素, 提出合理对策, 从而建立符合授课对象及其所处环境的多维教学情境, 切实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 文献检索课; 教学改革; 教学情境;

  Research on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Situation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 in Big Data Environment

  PENG Zhengl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 is now in big data environment, and the object is the generation after 90 s who used to using electronic resource. However, the course sett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has not been adjusted with the change of teaching object and its environment timely, which is bound to affect the teaching effect.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course teaching, this paper tried to find out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put forward th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establish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situation conforming to the teaching object and environment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

  big data environment;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situation;

  1 研究背景提出

  图书馆已经进入了Web3.0时代, 这个时代文献资源的产生、发布、检索、获取等方式都已发生了深远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社交网络的繁荣, 使用户高度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和共享, 网络积累了的数据已完全满足大数据4V (Variety, Velocity, Volume, Value) 的特点[1]。90后已是当今大学生的主体也是文献检索课教授对象的主体, 柯平、陈雅茜 (2011) 称他们为Y一代[2], Y一代已习惯于使用数字设备, 已具备了一定的检索能力, 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已发生了改变。面对文献检索课程所处的环境变化, 以及授课对象的改变, 以往的课程教学情境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就业工作、学科学习、科研活动等过程中的多维度多层次信息需求。现阶段的文献检索课程的重点还是放在了文献的获取, 这与大数据环境极不相符,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并非以单一文献形式呈现, 所以有必要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加入知识单元的检索。另外现阶段的文献检索课程的重点还是放在了文献的获取, 对于文献的分析、获取、利用则相对较少, 也就是对分析工具介绍的较少。随着Coursera、Udacity、ed X[3]等在线教育平台的迅猛发展, 构建面向大学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信息素养模型, 以培养大学生掌握与实际需要密切相关的多维度信息能力, 从而实现教学情境的最优化。

  2 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情境均以教师为中心开展, 淡化了学生的作用,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仅能被动式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学生所思所想无从谈起, 结果只能是教师的高可控性、学生的低活跃性, 无法提升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绩效。通过CNKI检索相关文献结合笔者多年从事文献检索教学经验发现:虽然此种课程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 但是这种以“讲授→练习→考核”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与大数据环境要求相距甚远[4]。

  课程教学缺乏课堂讨论、专题作业、分组报告等形式的辅助, 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形不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机制[5]。新环境下, 这种教学情境已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环境对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需求, 文献检索课教学需要把尊重学生发展、学习个性化需求以及课程总体目标相结合,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为出发点, 以对信息资源的“知源、知取、知用”为归宿。虽然大数据环境为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但由于整体教学情境没有发生本质改变, 使学生对课程厌倦, 抑制了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和发展。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的出现为信息检索课的网络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应充分利用该平台不断提升学生信息检索课的能力和课程的教学质量,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6], 提升课程教学情境水平。Mahraj指出, 馆员介入MOOC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开设自己的MOOC课程[7]。MOOC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 潘燕桃、廖昀赟[8]认为:MOOC的交互性能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效果, 文献检索课程嵌入MOOC不仅必要, 而且已经是大势所趋, 可以丰富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情境, 扩大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实际影响力。

  3 制约课程情境分析

  3.1 毫无差别的教学模式

  授课对象类别不同, 如专科学生、本科学生和研究生, 由于不同类别学生前期的计算机教育基础不同。面对此种情况, 如果文献检索课程还是采取不分层次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会使文献检索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对于那些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和层次高的学生更应该注重检索技巧的传授, 重点放在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各种学术资源检索, 改变授课对象把谷歌、百度、必应等搜索引擎认为是万能检索工具的认识。文献检索课教学必须在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素质的差异, 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重点掌握CNKI、万方、电子图书和搜索引擎,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尽可能使用使用本专业的国内外学术网站和学术型数据库, 使其在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掌握不同资源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技巧, 并学会收集资料、分析资源、利用资源, 增强科学研究及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9]。

  3.2 缺乏互动的教学方法

  目前文献检索课程授课方式仍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参与力度不够。只有学生参与了教学, 才能明白授课老师的教学理念, 能够发现课程教学的不足加以反馈, 而学生反馈正是教学需要加强的环节和内容。文献检索课只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才能受到学生的青睐, 才能更加显示其存在的必要和其开设的意义。作为文献检索课授课教师, 应主动探索大数据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 使课程教学更具有互动性, 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更具开拓创造性思维。要发挥学生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环节采取学生自主选题的实习方式, 在每一节课后展开讨论, 不断调整检索策略, 实现检索最优化, 也让学生明白检索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检索策略, 在一定程度内既要保证检全率又要保证检准率, 使得整体检索结果符合实际需求。文献检索课教学就是要听取学生意见, 如实际教学中由学生选择检索课题, 通过检索可以发现课题选择的是否恰当、检索策略运用是否正确, 通过课堂讨论, 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 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打下基础, 为老师下一阶段教学提供参考, 实现了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3.3 呆板僵化的教学环节

  文献检索课上机实训是课程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脱离开实践环节, 理论环节的学习不能切实巩固, 在一些高校, 由于资源种类制约问题, 网络访问问题, 使得在实践环节讲授受到制约, 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有的学校甚至在课时分配上偏重于基础理论, 随意减少课时, 这都是非常片面的, 应该加以纠正。实践环节可以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而得到巩固和完善[10]。在传授如何检索利用信息的同时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针对Y一代信息检索能力强, 结合社会影响力事件与学生检索兴趣, 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把实训作为重中之重。只要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 教学效果必然大为提高。在实践环节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可以进行课程总结、学位论文选题、虚拟课题研究等方面的训练, 真正达到“知源、知取、知用”。

  3.4 非最佳开课时段开设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将文献检索课程列为选修课、必选课和必修课三个层次, 但是这些高校文献检索课程开设的共同点是时间较晚, 一般都设置在大学三年级。之所以这样设置高校也有考虑, 其一是想为大四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提供及时的辅助支持[11];二是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程目的明确, 部分教师认为文献检索课开设过早, 会受到学生专业知识积累的限制、专业外语水平限制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限制, 效果可能不是很好。但是经过笔者多年的实践发现, 文献检索课程实践是技能很强的一门课程, 具体专业知识的积累并不会影响检索方法的掌握。课程最佳开设时间应该为大一下学期, 因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 已对整个大学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英语和计算机能力也有所提高, 此时开设文献检索课可以让学生尽早掌握检索技能和检索技巧[12], 可以使学生能尽早利用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 并后续课程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也可在学习中挖掘毕业论文写作方向, 为毕业论文做准备。

  3.5 欠及时拓展教学内容

  目前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重点还是检索, 包括:如何分析课题、抽取检索词、制定检索策略、检索结果评价等。当今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程的需求并非如此简单, 他们不仅需要进行准确的检索, 更需要准确分析检索结果, 筛选对课题有价值的文献, 高效管理文献, 快速利用文献解决科研问题。所以文献检索课程面临着教学重点的改变和推进。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课时应用于文献管理工具 (如:End Note、Note Express、Notefirst、CNKI下的E-learning) 、数据分析工具 (如:SPSS、AMOS、UCIENT) 、知识图谱 (Cite Spce II、Bib Execl、INSPIRE) 等, 这样可以使检索和工具很好地结合, 拓展了检索课程的范围, 在讲解各数据资源时, 辅之以这些工具, 将会激发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程的兴趣, 达到互为基础, 相互促进的目的。

  4 多维教学情境构建

  4.1 培养文献利用意识

  大数据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 他们面临着学习信息获取的需求, 就业信息获取需求, 毕业论文写作需求, 考硕考博信息需求, 公务员考试信息需求等, 这些需求都需要相关信息辅助决策和支持。所以, 目前学生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急需提高, 掌握多种信息获取渠道, 以及高效的检索方法和技巧, 学会不同方法的比较[13]。虽然各高校都会针对学校专业设置、重点学科设置配置相关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 然而对于具体都有哪些资源?因为宣传普及的力度不够, 资源并没有被很好的利用。目前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是大数据环境, 在发挥好学生学生更愿意使用电子资源和诸如谷歌、百度、必应等的搜索引擎的同时, 更要注意对学生的文献搜集、文献分析、文献获取和文献利用意识和利用能力的培育。

  4.2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文献检索课的课时普遍较少, 一般为20学时左右。在授课内容方面, 以理论知识和检索工具、实习相结合。在仅有的20学时中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互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 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应该彻底的翻转, 首先应该讲授数据库基础知识, 然后进行上机实习, 最后再返回头来系统讲授信息检索的理论基础知识, 这样的效果会更好。有条件的学校前一阶段可以在检索实习室讲授和实习操作。对于那些受可利用的检索资源种类少、网络速度慢、可供学生实习机位少等因素制约的高校, 可克服现有条件不足, 综合利用现代技术进行讲授, 分批实习, 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文献检索课所涉及的检索工具种类繁多[14],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巧性较强, 如果能辅之以学生上讲台实际操作,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克服单纯靠教师课上使用PPT课件演示的不足。因此,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 应该以学生实习尤其是上机实习为主, 教师讲授为辅,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实训室。但是当前很多高校所安排的文献检索课的上机时间远远不够, 另外学校要目前不能切实保障文献检索课讲课和实训的网络环境, 这就极大地影响了该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4.3 推进互动教学发展

  互动式教学情境注重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利用和改造现有的教学设施, 采用自主选题、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 最大程度[15]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只需要发现问题适当引导和指导。现在网络流行的MOOC课程就是在这方面的尝试, 如: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就开设了文献检索的MOOC课程, MOOC课程的开设增加了与读者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具有学生对教师提问平台、教师答疑平台等, MOOC课程以虚拟信息共享空间[16]的形式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反复学习。MOOC在课程中还插入了当堂课程的相关问题的试题, 还有每个小节都要进行相关问题的测试, 对于问题的测试没有标准答案, 只是用来更好的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堂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弱化老师起主导作用, 在二者之间达到最佳平衡[17]。

  4.4 不同专业不同模式

  文献检索课是为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或必修课, 不同专业的信息主体和信息研究工具不同, 这就要求改变以前的统一教学模式, 分重点对检索工具进行讲授, 特别是对于综合性高校而言, 要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 既要讲授通用数据库, 也要讲授专业数据库, 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专业数据库上。文献检索课实际教学中, 通用检索及基本检索知识和方法是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 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 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各专业的专用检索工具、电子资源和网上开放获取资源[18]。一般来讲, 文科专业的学生多查阅国内的资料, 重点可放在常用的综合性的数据库上。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 除了学会国内专业数据库使用方法外, 应把重点放在国外数据库上, 因为理工科方面最尖端的研究成果还是集中在外文文献上。所以, 要了解某专业、某学科的最新最高成果, 必须学会利用外文专业电子资源。专业网站对于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应全面掌握和了解专业网站, 熟练使用专业网站, 掌握相关技巧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

  4.5 实用促进学生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和检索实习的过程中, 提倡结合当前时事问题、热点问题, 针对授课对象关注的问题, 使整个课程寓教于乐, 更加生动有趣, 容易引起关注。比如某地发生某些重大事件, 在事发那段时间, 学生们本来就一直在关注这些事件, 上课时引导他们进行系统查询,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19], 学生间还可互相比较查出的答案是否全面。在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搜索相关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检索平台, 在检索中学会调整检索策略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 同时将优秀检索结果及检索思路展示给大家, 引导正确的检索方法。此外, 还可以把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作为文献检索的素材, 如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等进行讲授, 使文献检索课成为理论结合实际、书本结合社会、充满时代气息的课程。

  4.6 虚拟辅导平台值守

  建立文献检索课教学辅导平台, 平台中应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日历, 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开设的目的, 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需要掌握的要领。学生通过辅导平台, 与其它同学互动, 针对问题进行相关解答, 学生可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 老师也可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文献检索常见问题可以通过在平台中设置FAQ解决。学生可以利用平台中的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数字化的教材多次学习和有重点的学习。教师通过平台对学生布置作业, 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业, 对于客观题可以通过系统阅卷, 对于主观试题则需要人工阅卷, 最后给出综合成绩[20]。辅导平台还可以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对学生优秀作业进行点评, 让学生明白各个单元测试的重点, 针对重点做到有的放矢[21]。创建课程辅导平台, 学生可以获取相关信息,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很好地结合, 使课程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

  4.7 注重反馈改革创新

  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授课对象的真实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借助大数据的特性, 通过教学平台、教务平台挖掘学生对于课程的教学综合评价, 通过多年的数据积累和挖掘可了解学生对于此课程建设的不足的地方和不满意的地方, 从而加以改进, 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只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才能真正提高整个学校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如建立学生教学评价平台[22], 对于教师讲授的各个章节分别设置相关评价指标, 通过学生对于教师讲课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也是获取和挖掘学生对于课程的评价和学生对于具体老师的评价。对于课程建设不足的改进课程, 对于教师个体不足的教师进行改进, 从而提升整个教学水平。

  5 结语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情境的构建, 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课程情境和授课对象情境两个视角出发, 揭示文检课面对大数据环境所应产生的情境变化, 既突出了课程情境的作用, 又强调了授课对象情境的作用, 也强化了文献检索课教学创新型情境的意义。除了文中提到的解决改革具体措施外, 还可以考虑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搭配, 授课教师选择条件之一必须具有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文献检索课程的生存在于随着环境和授课对象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改革, 也在于正确的定位, 更需要充分挖掘授课教师的隐性教学潜力, 及时把课程升级为资源精品共享课程等措施。只有善于思考总结, 勇于思考和创新改革, 才能使这门课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福, 康健.基于可信第三方的图书情报机构个性化信息推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5, (3) :85-89.
  [2]柯平, 陈雅茜.面向Y一代的大学图书馆用户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 (4) :5-10, 17.
  [3]李志民.“慕课”的兴起应引起中国大学的觉醒[J].中国高等教育, 2014, (7) :30-33.
  [4]杨光武, 郭向勇.基于项目课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3) :70-73, 81.
  [5]王福.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功能适配性机理模型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 (9) :61-66.
  [6]杨晓秋.我国信息检索课网络教学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7, (1) :61-63.
  [7]刘恩涛, 等.MOOCs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14, (2) :67-71.
  [8]潘燕桃, 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 (4) :21-27.
  [9]王佳.高校文献检索课现存问题与对策浅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 (2) :60-61.
  [10]熊伟华.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四个结合[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2, (4) :83-85.
  [11]王福, 郭红.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多模式构建研究[J].图书馆, 2017, (9) :31-38.
  [12]张曾昱, 王丹.高校公共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2, (5) :73-76.
  [13]朱强, 陈江义.机械工程“文献检索课”教学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0) :177-179.
  [14]孙丽芳.从信息素质教育角度谈信息检索课教学的改革[J].现代情报, 2006, (4) :199-200, 203.
  [15]王福.指派问题在图书馆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J].晋图学刊, 2010, (6) :69-72.
  [16]王福.图书馆IC构建的探索和思考--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10, 40 (1) :94-96.
  [17]王福.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计算模式及其细化研究[J].图书馆, 2017, (7) :99-105, 111.
  [18]王福, 彭正玲.基于情境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搜索特征及其规律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17, (8) :62-68, 73.
  [19]王福, 李晋瑞, 闫利霞.基于Asterisk的高校图书馆Vo IP语音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2, 56 (17) :72-76.
  [20]朱永武.浅析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J].现代情报, 2007, (8) :206-208.
  [21]王福, 成琳, 彭正玲.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要素及其场景化关系构建[J].现代情报, 2017, (9) :61-67.
  [22]王福.NAT技术在图书馆网络建设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2010, (12) :49-53.

原文出处:彭正玲.大数据环境下文献检索课多维教学情境构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05):115-11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文献检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