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文献计量学论文 >

公共管理领域多中心治理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2-04 共6686字
论文摘要

  前言

  在公共管理领域,公共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曾掀起了无数次改革浪潮,并逐渐由传统官僚统治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这种改革实践又同时促进了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其中多中心治理就是众多理论成果中的一个。“多中心治理”是一种直接对立于一元或单中心权威秩序的思维,它意味着地方组织为了有效地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持续发展的绩效目标,由社会中多元的独立行为主体(个人、商业组织、公民组织、政党组织、利益团体、政府组织),基于一定的集体行动规则,通过相互博弈、相互调适、共同参与合作等互动关系,形成多样化的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或组织模式。

  多中心治理的核心是引入市场、企业、社会和非盈利组织参与治理,打破政府对公共管理的垄断,使治理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权力由集权走向权力分散。

  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治理主体多元化,方式法治化,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国家治理展示了全新的视野,而且多中心治理目前在我国具有很大的需求性。因为随着多元社会的发展,公众的需求越来越高,单一的治理方式本身具有局限性,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时难以满足公众高品质、多数量的需求,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这种矛盾,以致社会矛盾突出,政府公信力下降。在诸多社会问题面前,多中心治理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至此多中心治理理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多中心治理作为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涵盖了行政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引发了众多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已有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多中心治理进行了研究,并有大量文章发表。但从已刊载的关于多中心治理的文章来看,大部分文献是从定性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缺乏定量的分析方法。所以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公共管理领域多中心治理研究现状与趋势进行定量分析,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研究依据,以此科学客观地了解公共管理领域多中心治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文献综述

  多中心治理兴起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新公共管理的发展,多中心治理理论越来越受到国内相关学者的青睐,所做的研究涉及到多中心治理的内涵、多中心治理的主体、多中心治理的公共服务、多中心治理的机制和多中心治理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理论发展逐渐趋向成熟。

  首先,多中心治理的内涵。王兴伦对出现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多中心治理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多中心是指多个权力中心和组织体制治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多中心意味着无中心,对应着单中心,反对权力的垄断和集中化。

  杨志军在波兰尼《自由逻辑:反思与辩驳》一书中提出的多中心秩序的基础上,认为多中心治理理论指向的是政府向社会分权、权力回归于民众、民间社会的兴起和国家政府权力的相对弱化,并鼓励公民参与地方或社区的公共事务管理的全过程,倡导培育和提升公民的自主管理能力。

  治理也是理解多中心治理内涵的核心词汇,龙献忠认为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打破政府作为唯一管理主体和单一权力中心的现状,实现管理主体和权力中心的多元化,形成多中心治理体制。

  正确把握多中心治理的内涵是进行公共管理的基础,学者们所提出关于多中心治理的概念通俗易懂,共同之处都是打破传统的政府垄断、分权,由多个参与主体共同进行治理。

  其次,多中心治理的主体。多中心治理的主体强调的是多元主体,已不在局限于政府的垄断。在公共服务领域邓悦从多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的角度,提出各级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群众和社会主体这三种治理主体协同治理的模式。在教育领域吕淑芳、龙献忠、胡颖从对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对多心治理的参与主体进行探讨。龙献忠、胡颖指出运用在高等教育领域,即管理主体并不只有政府一个公共权力中心;除政府外,社会上还有一些志愿性的或属于第三部门的机构,如志愿组织、非政府机构、教育中介组织等,都与政府一道维持治理秩序、参加合作与竞争。

  在公共政策产出方面,刘东杰认为在多中心治理下,公共政策产出的多元主体,既有个人,也有组织,且个人也已不再局限于执掌公共权力的法权机关工作人员;组织也不再局限于公共权力机关,甚至公共组织。

  最后,多中心治理的机制。不同的学者从从多中心治理的供给机制、运行机制、合作协商机制对公共管理的各领域的治理进行研究。韩峰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认为既然只能由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神话”已经被打破,政策分析学家们则开始论证由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能性,事实证明,随着新的政策工具的不断发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由市场和非营利组织来供给公共物品是完全可行的。

  而何明升、高献忠是从网络秩序供给的角度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进行分析,指出供给机制要民主化。网络秩序供给应当是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模式与业界、公众主导自下而上模式的统一,生成于多种相互发生影响的行为者的互动过程,所以要求政府部门与网络业界及网民要一起解决问题,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多中心治理供给机制走向多元,并分析了单元供给机制的一些困境。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对2003—2014年间公开发表在CNKI数据库的多中心治理研究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文献计量分析法是以文献信息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计量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年发文数量、内容、文献来源、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从特定的角度了解我国12年来多中心治理研究发展水平与动向。

  CNKI数据库收录了期刊、硕博士、会议、报纸等大量文章,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选择该数据库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具有代表性。以多中心治理为主题进行检索,最早的论文出现在1989年,但是与多中心治理主题不相关,与之相关的第一篇论文出现在2003年,因此将2003年作为文献检索起点。

  本文以CNKI收录的以“多中心治理”为主题词的2003—2014年的研究论文为文献源。共检索文献921篇,操作时间为2014年5月4日。删除重复冗余的数据文献后,共获取文献样本851篇。

  三、多中心治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一)多中心治理研究文献的年载量分析

  研究多中心治理的年度发文量能够直观的反应出该领域的研究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近十二年来多中心治理研究文献分布状况及趋势,2003年发文数量最少,只有5篇;在2008年首次出现下降的现象,但2009年到2013年一直呈大幅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多中心治理的研究总体上稳定上升。2012年达到高峰,文章数量达到148篇,说明在2012年是多中心治理研究的热潮。由于CNKI数据库的更新具有滞后性,2014年的数据尚不齐全,实际的研究数量还没法统计,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2014年的研究数量会高于2013年的发文数量。

 论文摘要

  总体而言,我国以多中心治理为主题的研究已经悄然兴起,并且研究呈稳定上升趋势。从2003年到2013年的发文量,可以明显的从数量上感受到研究者对多中心治理的关注逐渐增强。这与我国的社会发展动态是分不开的,从传统的官僚统治走向现代的治理方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现今,我国的社会矛盾十分突出,如资源分配不公现象明显、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政府官僚垄断等现象不断,以致迫切需要新的治理方式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多中心治理将逐步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二)多中心治理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1.多中心治理研究文献学科类别分析

  学科类别分析结果显示,文献大量集中在“行政学与国家行政管理”,其次是“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宏观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也有很大的发文量,这说明从行政学、政治学、经济学角度来研究多中心治理的文献较多。从学科类别分析也可以看出公共管理邻域多中心治理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行政领域和政治领域,它的研究领域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方面的研究,研究领域之广泛。总体而言,多中心治理的研究涉及的学科类别体系繁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多中心治理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以行政学学科为研究中心以及其它交叉学科之间的研究,为我国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发展和运用奠定了基础。(见表1)

  2.多中心治理研究文献研究层次分析

  在中国知网数据总库中,每篇文献按研究层次分为基础论研究、政策研究、行业指导等多种类型。通过研究层次分组,可以对相关的国家政策研究、工程技术应用成果、行业技术指导等信息进行了解。从表2中显示,多中心治理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社科)和政策研究(社科)方面。基础研究(社科)的年载量达到401篇,占总样本一半的比重,这说明多中心治理的研究目前停留在基本治理问题的研究上,而且因学科的自然属性使多中心治理的研究在自然科学这方面的年载量比较缺乏。(见表2)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3.多中心治理研究文献关键词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以多中心治理为关键词的文章达329篇,以治理为关键词的文章达84篇。从这些词可以看出多中心治理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治理理论研究、公共服务、地方政府、社区、乡村治理、公共产品提供和公共政策等这些方面。提供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从关键词的词频来看学者们认为这些方面的主题具体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是具有实行多中心治理可行性的热门主题。(见表3)
 

  (三)多中心治理研究文献被引频次分析

  一篇论文被引次数与该论文学术价值息息相关。同时,也从科研成果被引用的角度反映了该作者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和地位,说明其研究成果有学术和实践价值,所以,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其质量越高,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影响力也越大。(见表4)

  针对本文统计的851篇文章,利用CNKI中国知网检索其被引频次,这851篇文章总被引用次数为3163次,其中390篇文章的被引次数为0次,占45.82%,这说明大部分的文献还没有被引用。被引在10次之内的为378篇,占44.41%,11—20次的为49篇占5.75%。说明以多中心治理为主题的研究文献被引用率集中在10次以内。可以看出我国在多中心治理研究邻域内有影响力的论文相对缺乏,将近一半的文章未被利用,许多文献的价值尚未被挖掘。(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被引频次排在前十的文章主题主要集中在多中心治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社区治理等几个问题上,这与关键词出现频率息息相关。在这十篇文章中,被引频次代表了他们在多中心治理研究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被引次数最高的是《多中心治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高达179次,其次是《多中心体制: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合理选择》,被引次数达到138次,其他几篇文章的被引次数相对这两篇文章来说不是很高。说明这两篇文章在这一研究领域非常具有代表性。

  论文摘要

  (四)多中心治理研究文献的来源分析

  1.多中心治理文献机构来源分析

  高校是承担各项课题、从事研究的主力军,所以本文从作者单位即所属高校来进行分析,分别从期刊、学位发表的数量来进行统计发文量。在851篇文献样本中,去除报纸和杂志75篇,选取发文量较多的6所作者单位进行分析。

  论文摘要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评定博士、硕士学位时提出的论文,它是经过一定审查的原始研究成果,一般都带有独创性和学术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图2中可以看出,辽宁大学是多中心治理学位论文发表的主力,高达42篇,占总学位发文量的13%;南京大学在期刊上的发文量排在6所之首,达25篇,占总期刊发文量的5.5%。在25篇期刊中,核心期刊18篇,被CSSCI数据库收录13篇,这说明南京大学多中心治理的研究在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质量比较高,其文章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南京大学孔繁斌教授也是多中心治理研究领域很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所以,目前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是多中心治理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

  2.多中心治理研究文献的资助来源分析

  近12年来共有23个类别的基金资助了多中心治理的研究。表中显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多中心治理研究的支持力度最大,有68篇文献获得支持;其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多中心治理研究有17篇,可见国家对多中心治理的高度重视,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其他国家级基金和省部级基金项目也给予多中心治理研究较大的支持,资助项目种类之多而且稳定。

  论文摘要

  四、公共管理领域多中心治理研究的相关问题

  (一)多中心治理研究现状

  第一,多中心治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年载量上可以看出研究者对多中心治理的关注度不减,总体上成稳步上升的态势;从资助来源可以看出国家对多中心治理这一主题非常重视;从关键词的分析可以看出多中心治理的研究紧跟社会热点问题,这与国家的背景环境息息相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理念的推动,将会引发更多学者、政府和个人等对治理问题的关注,提供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第二,多中心治理的研究平台已经建立。首先,研究机构相对稳定。从已经发表的文献来看,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这几所高校。高校中具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这为多中心治理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多中心治理研究领域已有影响力的学者。孔繁斌、张洪武、龙献忠等几位教授是多中心治理研究中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他们所发表的论文较多而且质量也很高。最后,核心期刊对多心治理研究的支持。《农村经济》和《理论与改革》这两本核心期刊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支持最多,还有其他期刊的鼎力相助。所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多中心治理的研究平台已经建立。

  (二)多中心治理研究存在的局限

  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发展来源于西方,起步相对较晚,与西方国家相比还不处于成熟阶段。近几年多中心治理的研究关注度成稳定上升的趋势,在研究方法上既有规范研究也有实证研究,研究内容集中在多中心治理、治理、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公共政策等方面。但公共管理领域多中心治理研究还是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多中心治理理论存在困境的研究相对欠缺。多中心治理理论由西方引进,面临中国文化差异和体制不同的问题,是否存在水土不服还有待研究。多中心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单中心意味着无中心,与单中心相对应,这时治理面临着多种主体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协调不好,共同进行治理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情况是相互争抢着治理,而另一种情况是主体间谁也不管,相互推诿,这两种极端情况对公众来说都会损害公众的正当利益。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激励市场和第三部门积极参与到治理中来。市场的主要价值取向是追寻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第三部门是长期被边缘化的组织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激励、整合不同的主体参与治理也是多中心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后是多中心治理评价体系的问题。评价体系的构建是衡量多中心治理有效性的关键,但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多中心治理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还非常欠缺,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大研究力度。

  第二,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我国多中心治理这一理论的运作还不成熟,仅处于探索阶段。改革好似摸着石头过河,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多中心治理的发展也是由基本的理论阐释向解决具体领域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但相对来说国外的多中心治理思想比较成熟,如,盖伊·彼得斯在《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提出的四种治理模式,即市场市政府、参与式国家、弹性化政府和解制型政府;以及哈马贝斯《公共领域结构的转型》中治理的观点也为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怎样进行结构转型提供了借鉴。在我国,官本位的思想深入人心,对政府的不满很多但对其依赖性还是很大,传统体制的这一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多中心治理的实际运作。然而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运用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理论要在实践中具有更多的可行性和指导性,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更深层次的研究力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基本问题的研究上泛泛而谈。

  参考文献:
  〔1〕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上海三联书店,2000:69-75.
  〔2〕王兴伦.多中心治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
  〔3〕杨志军.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研究:基于三项内容的考察〔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03).
  〔4〕龙献忠.论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的参与协商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05).
  〔5〕龙献忠,胡颖.论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视野下的政府责任〔J〕.现代大学教育,2007,(01).
  〔6〕刘东杰.基于多中心治理的公共政策产出机制研究〔J〕.理论建设,2013,(01).
  〔7〕韩锋.公共物品多中心合作供给机制的构建———基于公共选择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9,5(03).
  〔8〕何明升,高献忠.基于公共物品供给理论的网络秩序供给机制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03).
  〔9〕邱均平,王日芬,等.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0):1.
  〔10〕司晓悦,王颖.我国政府形象研究进展(2002-2012)文献计量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14):49-5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文献计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