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求助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献求助

我需要一篇关于舞蹈源于生活艺术的论文

发布于:2022-12-13  发布者:学术堂

求助主题我需要一篇关于舞蹈源于生活艺术的论文

需求说明关于舞蹈和艺术生活的,并且有包含舞蹈源于生活的例子和文献

求助时间2022-12-13 14:32

浅析舞蹈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邵声声

常熟市文化馆

  摘要:本文在创作过程中对舞蹈源于生活到高于生活的认识,从生活素材到编导再到作品这三者的关系入手,浅析舞蹈创作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说明舞蹈创作主体如何把握舞蹈素材及运用。

  关键词:舞蹈创作;生活;

  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生产、战斗操练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等活动来表现情感、思想、意识等内在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舞蹈种类和形式也渐渐繁多和成熟, 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需要由编导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某种情感、场景的强烈感染后, 产生想法进而运用舞蹈的手段进行创作, 以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的感性材料为基础, 通过加工, 提炼, 发展等, 将感性材料整理变成一个个舞蹈动作, 直到塑造成一部完整有意义的作品。不管是过去, 还是现在, 相同的都是舞蹈和生活挂钩, 都源于生活。

  一、舞蹈创作源于生活

  每一门艺术的创作都和人的社会性有关系, 任何艺术家创作的素材均来自生活, 许多动作的形态是对喜爱的动物、植物的模仿, 有些是对图腾崇拜的遗存, 但是更多的是生活习惯、劳动方式和当地风俗的表现, 而舞蹈创作不仅素材来源于生活, 还需要舞蹈编导在对生活的细节和发生的真实故事再进行联想、改造, 从而可以把感知到的舞蹈素材提炼成舞蹈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 《毛诗序》中有段十分有名的关于人的情志与舞蹈关系的论述:“诗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所以, 舞蹈是人的情感最高也是最强烈的表达方式之一。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的塑造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来的, 并且表现着现实生活, 因为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影响, 各地方人民对同一事物的模仿也会有着不同, 产生自己独有的见解, 中国有56个民族, 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 汉族不同地区的“秧歌”就有着不同的风格,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秧歌有东北秧歌、陕北秧歌、山东秧歌、河北秧歌, 这些秧歌除了表现的形式不同, 也反映着各个地区人民的性格特征, 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东北秧歌要“浪”, 陕北秧歌要“溜”, 山东秧歌要“拧”, 河北秧歌要“哏儿”, 如今这些秧歌已经成为各地节假日重要的活动。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舞蹈, 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图腾崇拜及信仰也发展出自己的舞蹈, 像藏族舞蹈因为地处高原, 气候寒冷, 接受的是农牧文化, 藏族人民总是穿着厚厚的藏袍, 劳作时把衣袖系在腰间, 休息或者节日时围在篝火旁对唱对歌, 围圈而动, “锅庄”正是由此产生, 藏族舞蹈也多以“踢踏”为主, 而傣族舞蹈却有不同的美, 傣族人民地处在祖国的西南, 气候常年温暖湿润, 那里的傣乡有着“孔雀之乡”的美称, 在傣族文化中, 孔雀是吉祥、美丽、善良的象征, 所以傣族舞里多以模仿孔雀为主。

  除了已有的舞蹈, 舞种积累着丰富的舞蹈形态、内涵及自身原创意义的形态, 语言是舞蹈编导作为创作的材料外, 那么生活, 可能就是直接要面对舞蹈作品表达及舞蹈形式和语言的对象。但生活中的现象还不能直接变成舞蹈语言, 构成舞蹈语言的是编创主体对生活现象有所感悟引发创作灵感, 并且将这种灵感转化为可以传情达意的舞蹈动作, 这时, 它才能转变为艺术创作的生活素材。

  二、舞蹈创作高于生活

  (一) 舞蹈创作是对生活的提炼

  现实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 但生活中的事物林林总总。怎样用舞蹈的思维去发现身边的美好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编导不能以个人习惯性或常人的角度去看待身边的事物, 要看到背后的故事或对其进行联想。如果一个舞蹈编导自己所掌握的生活材料很贫乏, 说明创作时机还不成熟, 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必须深入生活, 因为生活的触动是最好的创作灵感激发的源地, 但这并不意味着把生活中的东西照搬到舞蹈当中, 我们应该观察生活时做到细致入微地透过现象去看本质。这也需要舞蹈编导有着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 舞蹈是一种造型艺术, 是可视性的, 舞蹈编导应该以生活为出发点, 把感受到的事物进行提炼加工, 创作的形象才是美的。而美的形象不是千篇一律的, 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也是不同的, 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舞蹈编导要把握住自己的个性, 又要体现着共性, 要思考什么是美, 要在众多生活素材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美, 让舞蹈的美更加具有生命力。

  例如:舞蹈《进城》, 这一舞蹈表现的是中国农民工进到城里的一副多姿多彩的景象。人物是农民工, 是生活中最常见的, 也是最不起眼的, 而编导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对其风格了解, 使用夸张的动作, 诙谐的音乐, 搞笑的服装来感染观众, 真真正正的反映出社会的农民工形象。简简单单的动作却很新颖, 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不是生活中自然形怎和原貌的简单再现, 而是经过编导真实再现生活的具象, 再进行夸张, 放大, 变形, 对其提炼和艺术化。他没有花哨的动作, 没有绚烂的技术技巧, 没有华的服饰和妆容, 有的只是朴实二字, 为什么视觉冲击力很强, 给人一种震撼呢?因为他用自己独有的风格和艺术来表现现实生活。他所舞的不是舞蹈, 舞的是我们的心声。其次, 对生活的提炼是在日常生活积累上形成的, 舞蹈编导在创作中的生活积累和日常观察是密不可分的, 如何选取生活中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就必须对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才可以。对生活的提炼, 要求舞编导不单单是表现生活事物的表象, 还要从社会历史环境中找到单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从而使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然后再通过理解做出正确的判断, 并运用舞蹈思维加以处理。作为舞蹈编导, 不仅要深入生活还要理解生活, 在原有的生活基础上, 进行加工, 才能进入艺术创作的一个层面一种境界。

  (二) 舞蹈创作是对生活的升华

  艺术升华是一种发现, 是一种创造, 艺术想象是必要的。艺术想象的中心便是塑造人物形象。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生活, 但不能照搬生活, 舞蹈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舞蹈编导应该带着舞蹈的思维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事物, 生活愈丰富, 感情愈充实, 思维就也愈活跃, 视野更开阔, 可以观古今于须奥, 扶四海于一瞬。我们在舞蹈创作中表现什么, 即从生活中选取什么样的题材进行创作, 是受编创者对生活情感体验、感受的影响。对于选取的题材进行适合舞蹈手段的表现, 经过提取, 改造, 整合从而创造出崭新的舞蹈形象来, 根据舞蹈艺术的规律特点在无限广阔浩瀚的生活海洋中, 以舞蹈的视角和舞的思维来进行舞蹈创作, 对其表现的题材进行选择、加工和提炼, 这是舞蹈创作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 舞蹈创作就很自然地进入舞蹈现象的艺术构思升华阶段。

  例如:舞剧《雷和南》, 这是对曹禺先生文学作品的改编, 而舞剧《雷和雨》的全过程并没有把文学作品的内容照搬到舞台上, 而是挑出了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加上编导个人对作品的全新认识而进行编创。整部作品你能感受到的是一个编导的心声, 看到的是一个编导的态度。所以说“创作的核心就在于个人认识”从生活中的感性上升到作品的理性再回归到感性中来, 我们最终想表达的不是为了表现生活状态而舞蹈, 而是借用舞蹈来抒发我们自己的内心, 将自己的看法和联想用舞蹈动作传达出来, 我们尊重的是个人感受, 舞蹈创作归于生活, 表现生活。

  综上所述, 舞蹈创作的全过程都离不开社会现实生活, 舞蹈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舞蹈创作的土壤, 舞蹈创作要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 发现生活中的美, 感受生活, 表现生活, 进而实现对生活现象的艺术升华。任何一个优秀的舞蹈创作最终都要回归到生活当中, 接受观众的检验, 接受实际生活的检验, 只有与生活紧紧相连的舞蹈创作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7.

  [2]金秋.《舞蹈编导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李北达.《民间舞蹈》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引用格式:邵声声.浅析舞蹈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8(23):144-145.

舞蹈与生活

谈独舞创作过程

邹娜

大连市西岗区文化馆

  一、独舞源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独舞作为众多舞蹈品类中的一种,需要将生活中的点滴完美地融入到艺术中,在独舞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用艺术的手法,优美的舞姿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展现给台下的观众,这就需要舞者在平日的生活中用心去感受和领悟。

  (一)感受生活

  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舞蹈是生活的另一种真实反映。让观众从舞蹈中体会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需要在设计舞蹈动作的时候做到形神兼备,打动人的内心。因此在独舞中,想塑造一个能反映真实生活的艺术形象,就需要对想要描述的故事进行艺术加工,将故事人物的个性和对自身境遇流露出的情感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不能仅仅直白地表现生活原本的风貌。生活是独舞创作者最好的老师,我们需要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可以在生活中查阅,在独舞的创作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真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是独舞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不断的积累最终可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巨大的独舞数据库,无论哪种舞蹈,无论舞蹈要表现哪种情感,独舞创作者都可以轻易地找到表现的动作。而除了有动作,要想创作出好作品,更需要的是打动人心的感情。

  (二)寄予情感

  舞蹈是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独舞将情感倾注在优美的舞姿上,一个人撑起整个舞台,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一点,可以让舞蹈演员更好的表现感情。独舞相较于群舞,更考验舞者的情感表达,优美的舞姿让观众欣赏美,丰富的表情变化能带动舞台的气氛,表情和舞姿的完美结合,让舞者无声地讲述一段故事,才能充分表达这场独舞所内涵的情感。创作有情感的独舞,需要创作者真正的去理解舞蹈需要表达的情感,这其中的感情可能是爱情,也可能是亲情、友情,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两面性需要充分地表达,就需要创作者懂得这种感情,并将这种感情寄予在舞蹈中,将这段独舞赋予灵魂,活灵活现的将情感表达给观众,这样才能引发观众灵魂深处的共鸣。舞蹈来自于生活,生活的表现也需要舞蹈,独舞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向人们传递感情,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让人们的情感得到了寄托。

  (三)独舞精神

  每一个惊世之作都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独舞的创作同样需要一种不可泯灭的精神来引导。时代精神是当世价值观的体现,为人们建立正确方向,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乐观生活,积极生活。而传统精神则不断提醒人们勿忘前人留给我们的珍宝。因此,独舞的创作可以运用这两种精神来使整个舞蹈得到升华。

  1、独舞的时代精神

  一段舞蹈成为传世经典,往往是因为它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每个年代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精神,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思想开放,在中外文化的熏陶下,唐朝乐舞应时而生,这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最高峰,并流传至今;革命时期的舞蹈,将革命精神融入其中,优美的舞姿中也体现出刚强的一面,激励着人们开拓新的时代。好的舞蹈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能够表达当今社会的风貌和诉求,好的舞蹈创作者也能想民之所想,抓住时代的主题,优秀的独舞,是能够扣人心弦,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时代赋予舞蹈的任务不仅仅是表现美,更是需要起到教育人民和激励人民的作用。

  2、独舞的传统精神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为华夏儿女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中国传统精神,而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文化是这个时代赋予当代人民的任务。舞蹈是传统文化与精神很好的载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英雄儿女和凄美爱情的经典故事,这大大丰富了我们创作独舞作品时的选择。我们在创作舞蹈动作时,需要创作者充分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其背后的寓意,如荷花意欲出淤泥而不染、兰花意欲君子之品、牡丹意欲女子之贵,还有龙凤之意等,都为独舞的创作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如何理解并运用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精神,是当今独舞创作需要担起的责任,运用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故事来进行舞蹈演出才能引起台下观众的共鸣。

  独舞的创作过程十分复杂,台上几分钟的演出,考验的是演员十几年的舞蹈功底,更是考验创作者对整个舞蹈动作的排练和对舞蹈配乐的理解。作为艺术的载体,舞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前期的创作离不开有序的编排,音乐中的每一个节拍都要搭配好特定的舞步记在心中,每一个舞步的创作,都包含着创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对专业的运用和对生活的感悟,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需要创作者将各方面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完美的结合,因此这需要创作者以一个整体的眼光看待整个创作过程。独舞是一个人的舞蹈,这需要表演者将舞台、灯光和观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表演展现出人物的快乐与悲伤,通过肢体语言打动观众。

  独舞创作过程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种美被个人肢体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或是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或是看到缓缓而流的溪水,这些都是不同的创作者在不同世界观下以有形塑造的无形之美。当然,在整个独舞的创作过程中,舞蹈创作的客观规律是不可以破坏的,客观地的原则是保证舞蹈创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再通过艺术的眼光,加以创新的特点终能创作出经典的独舞作品。

  二、如何提升独舞创作的质量

  (一)以创新的眼光创作独舞

  独舞创作者在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养分之外,还要对舞蹈动作进行大胆的创新。创新并不意味着另类,而是要跳出死板的思维和规律,用独特的视角来设计有想象力的舞蹈动作,带观众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曾经耳熟能详的故事,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呈现一场视觉盛宴。独舞创新并不是要创作出人们不能接受的作品,在遵循舞蹈规律的条件下,通过借鉴、筛选等过程,也能创造出动人的舞蹈。

  打动人心的舞台动作需要充分的想象力,浪漫的舞蹈动作加上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能带给观众直达内心的冲击,有的舞蹈要表现出少女如水一般的灵动与温柔,就用长发少女在河水中的曼妙的舞姿来展现给观众,随河水飘动的长发既能体现出少女之美,又能感受到河水的流动。有的舞蹈想要展现鸟儿的灵活,就需要用灵活的指尖来展示,由指尖至脚尖,与舞台融为一体,伴随着音乐更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二)学会对逐个动作进行分析

  了解舞蹈动作,掌握舞蹈词汇是提升独舞创作质量的关键,舞蹈动作和词汇都是在日常生活经验和学习中不断积累的,只有不断地熟悉这些动作,才能在编排独舞时能做到得心应手。想要熟悉这些动作,就要对这些动作进行解析,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学到一些舞蹈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动作也有所感悟,会发现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舞蹈动作已经千变万化,但是在编排独舞的时候,仍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作者需要分析舞蹈动作的规律、节奏和形态,然后将这些动作连贯起来并能向观众传达信息,这是独舞创作的重要阶段,创作者必须要将每一个动作亲自跳出来,感受整段舞蹈的连贯性及舞台效果。

  (三)培养艺术情操

  独舞想要达到艺术效果,使得整个舞蹈有艺术感,需要在创作独舞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艺术情操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其中要对创作者有三点要求。第一,独舞的创作离不开音乐的衬托,这就需要创作者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正确的理解,根据不同的旋律和节奏来编排舞蹈,令舞蹈和音乐融为一体;第二,为了带动观众的情绪,灯光也是必不可少的,独舞创作时加入合适的灯光烘托气氛更能打动观众;第三,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合适的服装做搭配,傣族姑娘的服饰加上孔雀舞,就能够在舞台上活灵活现的表演出孔雀的形象。

  丰富的艺术知识是独舞编排过程中的重点,独舞的创作需要想象力、创造力,但绝非乱想连篇,而是结合艺术知识发挥想象力。缺乏艺术感的去创造和想象,不可能创造出贴切主题美感的舞蹈。因此,在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培养艺术情操,不仅能够提高创作者的自身素质,更能使得独舞本身得到升华。

  独舞源于生活,它的创作过程是以对生活的感触为基础,融入生活情感的过程。文章通过对独舞创作过程的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独舞创作质量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对独舞的创作能够有所帮助。

  引用格式:邹娜.谈独舞创作过程[J].音乐生活,2020(07):95-9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文献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