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所大学的名片,因此,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和大学的发展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大学校长要实现何种价值及其途径”的人生价值观论文。
原标题:论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摘要:大学校长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所大学的名片,因此,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和大学的发展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长期以来,学界对大学校长的价值的期待主要是工具论层面,从而遮蔽了大学校长首先是作为人的一面。反思并批判当前对大学校长这一角色的认知,显然是更新大学校长角色认知及其价值实现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校长;人生价值;价值实现
近日,中央明确提出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大学显然离不开大学校长。众所周知,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掌舵者”,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显然扮演着核心角色。甚至可以说,一个大学校长怎么样,一个大学就怎么样。即是说大学校长和大学的发展是互依互存的关系。因此,关注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成了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1 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的再认识
在讨论大学校长人生价值实现的路径或方式时,我们需要对什么是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作一前提性思考。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显然属于人生价值这个大的范围的讨论。一般认为,人生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以及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1]这样一种看法,如果将其移用到大学校长这一个人或群体身上,那就变成了大学校长对社会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这种人生价值的界定,实际上,并没有看到人。确切地说,是将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混为一谈。虽然在这样的界定中加入了人、社会等字眼,但实际上人却是不在场的,因为衡量物的价值就是看该物满足主体的需要及程度。不难发现,这里的主体虽然说的是人,客体是社会,但很难发现这里所说的人和物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区别。
由于将大学校长的价值看成了某一物的价值,实质上是抹杀或者取消了大学校长作为人的地位,于是对大学校长的考核就很容易陷入功利主义,甚至比功利主义还要功利。功利主义一般还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比功利主义还功利就是为了最大多数而最大多数。大学校长作为工具,考核的标准就是按工具的效用来定指标。这对高呼着大学校长人生价值的提倡者来说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在沦为工具性价值之后,大学校长一方面失去了其目的性 , 另一方面则失去了主体性。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两种倾向:一方面是高呼大学校长是大学得以又好又快发展的定海神针,这种呼声强调大学校长要具有奉献精神;另一方面,则是令人反讽与深思的大学校长独断专权,极为功利,为了自己的升迁不惜大搞学术泡沫、学术 GDP工程、基金项目工程等,甚至闹出腐化丑闻,如前不久东华理工大学校长刘庆成受赂通奸就是典型。实际上,这两个方面都共享着一个逻辑,即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都是按照“物的价值”去判断,评判一个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变成了评判一个大学校长的身价。这不得不令人反思,到底什么才是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
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价值概念使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物化,对校长来说是一种严重的伤害。更要命的是,大学校长的价值受到了这种物化的人际关系所支配。我们知道,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的常态应该是使物人化,从而使大学校长能够全面支配物以及全面支配自身价值。只有如此,大学校长的主观的内在丰富性和个人本质力量的完整性才能得以展现出来。
要科学认识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首先就要明确到大学校长的人身价值在哪里。实际上,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不在别处,就在其自身。所谓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在其自身,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在或隐蔽于大学校长个体人中的共性或人格。大学校长本身指的是存在于每个大学校长之中和之上的共性。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从大学校长这一群体可看出端倪。二是每一个大学校长又都有其特质,这种特质集中表现于每个大学校长的境界与眼界,以及其人性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校长的人性能力是办好一流大学的关键,因为只有具有一流的人性能力,大学校长才可能更新大学中有价值事物。
2 大学校长要实现何种价值
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既是其个人的价值实现,即大学校长成为校长的过程,同时又是大学价值得以体现和重要保障。我们知道,正是因为一方面大学校长不满足于是其所是的规定,或者说他要以不是其所是为特征,因为他对自己领导下的大学发展现状不满意。在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自己的人生需要通过在推动大学改革、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有所作为。
一般认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校长应该具有较强的决策与管理能力、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对于自身的理想能够坚持,处事灵活而又不失原则等。其实这些看法用于一名优秀的企业家身上同样适用。其实,作为大学校长最重要的角色认知应该是他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出场的,进一步说,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出场。这种优秀,人们一般用教育家这个标签来将其与其他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区分开来。在笔者看来,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实现的就是教育家,或者说在致力于成为一名教育家的路上。这个定位应该说是和大学精神及大学职能分不开的。虽然大学精神是什么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但大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人才,这一点应该说已经形成了共识。对于大学校长来说,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善于发现人才、积极地使用人才,同时还要爱护人才。对人才的鉴别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大学校长的人生价值。因为大学校长理应具有辨识人才的能力。大学除了人才培养这一重要职能之外,还得做好社会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校长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不能只盯着学校里面的一亩三分地,还要放眼全局,洞察社会,只有建立在对社会有足够的深入认识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引领社会发展。
3 大学校长价值实现的路径
大学校长致力于教育家的目标,他的实践路径有哪些?这个问题显然是要力争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校长们的首要思考的问题。不得不承认,每个大学校长的先天禀赋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不能因为先天的差异就构成某些大学校长停滞不前的理由。常言说得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因此,作为一句大学校长,需要始终保持对教育工作的挚爱。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大学校长几乎清一色的双肩挑的类型,致使大学千校一面,这从当前诸多大学几乎雷同的校训中就可看出端倪。因此,中国绝大多数的大学校长需要转型。这种转型,体现在路径 上,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大学校长要补课,特别是理工农医类的校长更要补课。首当其冲的课程就是教育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大学校长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因为现代高等教育起源于西方,因此,补上西方的教育经典名着这一课就显得特别重要。不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夸美钮斯的《大教学论》;无论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论》,还是同为英国数学家兼教育家的怀特海的《教育目的》。除此之外,诸如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康德的《教育论》,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个教育学的实验》,卢梭的《爱弥尔》,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等,都应该成为当前我国大学校长需要恶补的内容。通过恶补,来快速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变已有的对教育的错误认知,甚至因这一认知闹出的笑话。
二是努力并大胆地进行教育实践。教育学不只是一门纸上谈兵的学问,还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个教育家只懂理论,不懂实践,这样的教育家很容易被人们称之为空头教育家。实际上,许多西方哲人早就大胆地进行了教育实践探索。如众所周知的“柏拉图学园”,就是柏拉图一手创办的。杜威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大胆地试用的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探索。其实,这种实验不仅在西方,近代中国教育家也进行过大胆的教育改革。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在 1927 年创立的乡村试验学校晓庄师范。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