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设备管理论文 >

病房医疗设备风险防控中“6S”管理的运用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作者:刘萍;李雪娇;虎亚光;
发布于:2020-08-27 共4716字

  摘    要: 目的 将“6S”管理用于医疗设备管理实践,探讨其对医疗安全的影响。方法 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筛选儿童重症救护中心医疗设备安全评价指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间的关系,计算各指标权重,比较实施“6S”管理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6S”管理后,医疗设备安全评价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操作技能、安全意识、日常保养、日常监测、可靠性、安全性、规范性、高效性、消毒隔离、环境秩序指标的改善率大于20%。结论 “6S”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增强护士安全意识,提高医疗安全水平,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从而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关键词: “6S”管理; 儿童重症救护中心; 医疗设备管理; 效果评价;

  护理设备作为医疗设备的重要分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据调查,在我国,护士承担大部分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和管理工作,若设备使用不当或缺乏维护管理将会导致严重不良事件,成为重要的护理安全隐患[1]。“6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一项精益管理活动,主要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ion)、清扫(Seic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安全(Safaty)6项内容,简称“6S”管理[2]。“6S”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即管理者对现场进行有效管理,制定管理流程与制度,使工作场所清洁有序,达到提高效率与人员素质,确保安全和降低成本的目的。自2016年6月起,我院将“6S”管理引入病房医疗设备风险防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儿童重症救护中心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名,女34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1名,护士16名;均为本科学历。儿童重症救护中心共有监护仪36台、输液泵40台、呼吸机8台、CPAP 5台、CRRT 2台、NO治疗仪1台、血气分析仪1台、ACT 1台、除颤仪1台、吸痰机1台、拍背机1台、暖床4台、辅温床3台。

  1.2 、管理方法

  1.2.1 、成立“6S”管理小组

  由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推选总务护士并成立“6S”管理小组进行四级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在科室主任与护士长的带领下,进行科室“6S”管理活动的组织计划、实施、检查以及效果评价。四级质量控制员为科室主任,每季度抽查一次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情况;三级质量控制员为科室护士长,每月检查医疗设备使用、维护、管理情况;二级质量控制员为医疗设备管理员即总务护士,每日检查登记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并及时解决问题;一级质量控制员为科室质量控制组长(5名)及质量控制委员会成员、积极分子。遵循“6S”管理原则,对科室医疗设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有计划地对耗材进行“6S”管理,制定检查和评价标准、实施方案并定期进行检查。

  1.2.2 、人员培训

  对科室所有人员均进行“6S”管理理论培训,使其了解应用“6S”管理理论对科室医疗设备进行管理的意义及“6S”管理的基本知识、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
 

病房医疗设备风险防控中“6S”管理的运用
 

  2、“6S”管理的实施

  2.1、 整理

  根据医疗设备的性能、存放条件、使用频率分别摆放,每个区域设置醒目的名称及颜色标识,定数量、定品种,不得随意更改物品的位置及数量。科室急救设备分为3种类型:使用频率高、使用频率低和不再使用,将使用频率高的放在方便拿取的位置,使用频率低的放在次要位置,清理不再使用的,腾出空间,放置需要维修或校准的设备,并粘贴标志,以防误用,营造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3]。整理前后进行现场拍照,要求每个班次均对医疗设备进行整理和交接。将不常使用的设备放在仪器设备间下层区域,使用频率高的设备放在较易拿取的中层区域,数量要充足,以患儿数量多的月份为标准,设定设备及耗材基数,当天使用量超过基数时应及时从医院配送中心领取、补齐,防止设备与耗材不足而影响使用。

  2.2 、整顿

  坚持“三定”原则,即固定人员管理、定点安置和定期检查消毒。总务护士统一管理医疗设备,定期清洁、整理、消毒和登记,使用者登记设备开始使用时间、结束时间、使用人,责任到人,便于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的数据统计与收集[3]。总务护士将所有医疗设备分类编号,明确基数,做到标志醒目,方便医务人员尽快获取所需物品。儿童重症救护中心的急救或突发事件较多,往往由低年资人员拿取仪器设备,因此要站在新入职医生或护士角度摆放设备。通过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2.3 、清扫

  使用医疗设备后,需立即清洁和消毒,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总务护士制订日常维护清洁计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制度。每周彻底清洁一次仪器和设备,不留死角,消除污染源,保证清洁后的设备均处于备用状态,并悬挂醒目标识。

  2.4 、清洁

  对“6S”管理法加以提炼,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立和完善医疗设备管理、维修及保养制度,明确管理员职责等[4],建立奖惩制度,将其与绩效、评优等挂钩,定期进行内部检查,使用仪器设备使用登记与交接本,保证管理效果。

  2.5、 素养

  制定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及标准,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维护保养知识,及时排除常见故障[5]。引导新进护士进行“6S”管理实践,强调团队协作,要求全体医护人员执行该制度并将其纳入科室二次绩效考核。

  2.6 、安全

  注重医务人员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学习医疗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仪器设备损耗并确保其正常运行[6]。定期组织学习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停水停电、呼吸机与监护仪故障等应急演练并进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快速反应能力,避免意外事故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科室实行四级质量控制,做好检查和登记工作,明确分工、检查方法及维护标准,值班质量控制组长密切观察仪器设备运转情况,每个班次均交接仪器设备的数量与性能,确保数量齐全、性能完好。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有效减少医疗事故,防患于未然。

  2.7 、安全评价指标

  查阅相关文献,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分析“6S”管理对儿童重症救护中心护理安全产生的影响,采用德尔菲法[7]与Likert 5级评分法评分,5=最重要、4=很重要、3=中等重要、2=不重要、1=最不重要,请专家对各级指标进行评分。确定护理安全评价指标的二级指标,共18项,建立完整的评价模型,第一层为目标层(A),第二层为准则层(B),第三层为指标层(C)(见表1)。

  表1 医疗设备安全评价指标

  2.8 、医疗设备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邀请10名专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估问题的阶梯评价指标体系,以0.1~0.9标度表示数量,构建模糊判断矩阵[8]。

  将模糊判断矩阵改造成模糊一致矩阵,运用

  计算各评估指标对目标层的总权重[9]。经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得到各判断矩阵的值为0.059、0.064、0.056、0.061、0.050,均小于0.1,说明该判断矩阵是有效的,因此本文得到的各指标权重是比较科学的。

  2.9、 测量方法

  随机抽取科内40名护士为一级指标“人”的研究对象,针对二级指标C14(安全意识)进行问卷调查,一级指标中的其他指标则采取考试方式进行测验,机、法、环、料4个一级指标则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测评,比较实施“6S”管理前后的测评成绩,了解改善效果。

  3 、效果评价

  将实施“6S”管理前后各二级指标的得分结合各自权重进行计算,得出每项指标的最后得分,了解改善效果(见表2)。

  表2 医疗设备安全指标权重及改善率

  4 、讨论

  儿童重症救护中心是集中收治急危重症患儿的场所,患儿病情复杂,需要通过各种仪器设备监测其生理功能及病情变化,这就要求在短时间内使用大量急救设备,而如何管理各种仪器设备,使其始终处于备用状态,减少意外损坏,确保患儿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10]。本研究结果显示,C13、C14、C21、C22、C23、C24、C41、C42、C51、C5210项指标改善率均大于20%;C12、C25、C32、C434项指标改善率为10%~20%,C11、C15、C31、C444项指标改善率小于10%。

  4.1、 基于“6S”管理选取医疗设备安全评价指标的意义

  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舒适安全的就诊环境和完善的医疗保障,是各科室发展的基本目标,任何微小的疏忽和失误,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11]。儿童重症救护中心患儿多、病情重、变化快,加上科室进修生、实习生多,容易造成现场混乱;平时抢救患儿较多,抢救设备、药品等种类繁多,使用频率高;科室护士少,再加上夜班、轮休、休假等原因导致人员明显不足,护士每日只能将主要精力用于重症患儿的治疗与护理上,无暇顾及科室管理,也容易造成抢救现场混乱,所需物品不能及时找到,仪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等。以上这些因素均可耽误抢救时机,导致医疗纠纷和护理差错。研究结果表明,实施“6S”管理后,医疗设备安全评价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操作技能、日常监测、安全意识等指标的改善效果最明显。因此,本研究对于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2、 效果评价

  4.2.1、 医护人员医疗设备操作能力得以提高

  科室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重症医学科工作压力及强度大,不合理的管理会导致医护人员产生负面情绪。本科室采用“6S”管理,通过对科室进行整理、整顿、清扫、合理布局等,明显提高了医疗安全质量。医护人员医疗设备操作能力提升最为明显,为65.43%。护士掌握了常用物品、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能够正确使用医疗设备、识别与处理故障,有效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医疗成本,最终实现设备效率最大化的目标。

  4.2.2 、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得到增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6S”管理使护士的安全意识与职业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能够及时发现医疗设备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6S”管理的实施改变了医护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提高了科室成员的素养,降低了管理成本。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管理对象是医疗设备,但最终目的是提高医护人员个人素养和工作效率,借此达到全面提高科室管理水平的目的。

  4.2.3、 医疗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得以提升

  “6S”管理中所有医疗设备均由专人管理,各类仪器设备及物品定点、分类摆放,标志明显,由专人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消除各种隐患,使其处于备用状态。每次使用均有记录,保证医疗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患儿赢得抢救时间,避免差错、事故发生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管理不是一项简单的物品管理和科室财产管理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技术水平,扭转传统以维修为主的观念,使医疗设备管理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为临床保驾护航,为促进医院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士华.浅谈6S管理在医院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6):736-738.
  [2]马小芳,邓春艳,杨春霞,等.6S管理法在ICU仪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8):101-104.
  [3]张剑波.5S管理法在后勤库房管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527-528.
  [4]王锦佳,谢宝缘,郭萍,等.6S管理联合PDCA循环在病区医疗护理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9):80-82.
  [5]林丰,张锦辉,吴林静.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4):53-55.
  [6]徐小雅,刘瑜霞,宋瑞润,等.6S管理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7):1376-1378.
  [7]徐倩茹,梁爱婷,赖敏贞,等.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临床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6):586-588.
  [8]崔妙玲,李敏燕,杨连招.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1):76-78.
  [9]苏永波.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工程项目合作伙伴的选择[J].价值工程,2012(8):31-33.
  [10]朱志云,吴清李,钟丽丽.“5S”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与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5):720-722.
  [11] 赵艳萍,贡文伟.企业设备管理指标体系的设置[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2(11):51-52.

作者单位: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原文出处:刘萍,李雪娇,虎亚光,徐荣妮,赵爱娟,苏彩琴.“6S”管理在儿童重症救护中心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7):138-14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设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