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采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代替传统的家庭和土地养老的模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2008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之时提出扩大内需战略,创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提升农村的消费需求成为该目标的重点工作。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提升农村消费需求的关键因素,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会对加大消费产生积极的影响。推行新型农村保险制度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自愿参保的原则,各地政府合理的加以补助和引导,促进农村养老保险的普遍运行。文中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工作原则入手,介绍了新农保对扩大农村内需,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帮助。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工作原则
新农保高举中国特色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快速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需求,致力于解决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问题。新农保坚持尊重农民自己参加保险的意愿,确保政府的财政补贴可以发挥最佳的效果。
(一)采取政府财政承担缴费责任
旧农保面临失败的重要因素是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让农民个人缴费占据主导位置,加大了农民的负担。没有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旧农保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致使农民参保率不高,不能保障农民缴费的可持续性。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有一定的能力为收入较低的农村承担缴费的责任。目前,我国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重心是提升农民参与保险的比例,政府采用补助缴费的形式来吸引农民参与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二)采取中央和地方分权管理的办法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与农村的经济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全国性的采用相同的标准不够合理,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新农保的试点工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应加以区分,中央政府可以为新农保制定政策和原则,地方政府在确保合理兼顾的同时,落实新农保的各项制度。当然,中央政府要承担起收入较少地区的财政补贴,及时对养老保险出现的待遇差问题加以协调,在保证总体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满足各个群体农民养老保险的需求。地方政府按照中央的政策,才有保险精算法则,计算出适应本地区新型养老保险的给付准则,确保新农保的支出补贴可以落到实处,保障新农保制度适应当地农民养老保险的需求。
(三)采用农民自愿参保与政府指导相互结合的方法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保险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在短期内想要全国农民普遍参与到养老保险中有些困难。不能采取强迫农民参与保险的办法,杜绝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出现,强制性的办法会增加农民经济和心理负担,不能长久的发展。只有坚持自愿参保的原则,才有集体补助、政府财政补贴等形式进行正确的引导,确保该工作可以健康持续的发展。有些比较贫困的地区,普遍开展养老保险的条件受到限制,但有些农民有参保的意识,在自愿的前提下,开展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二、新农保对扩大农村内需,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帮助
(一)新农保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生产技术水平
根据有关法则得出,个人与家庭的不确定风险会分担给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个体风险,替代了以家庭和土地为养老保障的传统模式。采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促进农村土地的规模化使用,改变粗放式的增长模式,有效地推广便于生产的农业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产业等级,确保农民增加收入,为扩大内需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新农保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模式,促进了由农民向市民身份的快速转变。农民收入普遍偏低,最主要的因素是因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从土地之中解放出来,加快其由收益比较低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快速转移,加大农民收入,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
(三)合理投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投资,可以保障其基金的稳固增值或保值,满足消费人员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稳定消费。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财政补贴相互结合的筹资策略,各地政府对农民的缴费进行财政补贴。个人缴费的方式有较大的灵活性,推行参保人员自主选择参保档次的方法,多缴多得。集体补助采用以村为单位的经济主体对农民进行扶持,政府财政补贴有效的改善了地域之间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平。农村养老保险采用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现收现付制度造成的弊端。想要落实个人账户不能只依赖国家的财政补贴,也要想办法让其增值,采用投资带来巨大的收益,这种办法更有益于养老保险健康持续的发展,消减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忧虑,促进农村消费,扩大农村内需,从而有效减轻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矛盾。
(四)新农保制度的应用,促进农民增加当期消费
如果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收入有很乐观的估计值,就会适当增加当期的消费和投资。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有效改变农民对未来预期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加大农民当期的消费。由费里德曼的永久性收入理论得出,永久性收入影响消费需求,这里的永久性消费就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出来的长期收入,而消费者的需求会随着永久性收入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当然,未来消费支出也是居民在消费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内容,由于人的消费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所进行的消费支出也有所不同。理性的消费群体不仅会依据目前的收入,也会把未来预期的收入考虑其中来选择其消费方式。所以,人通常会在整个生命周期之内对其消费情况做一个科学安排,就是在劳动时期减少消费以便于退休时期可以正常消费。时期不同,其消费需求的周期性变化也有一定的差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相互联系的。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采用合理的引导办法,促进新农保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在推行新农保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自愿和引导相互结合的形式,让农民自愿、积极参与农村养老保险,扩大该地区的内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远风.新农保扩大内需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2).
[2]薛惠元.新农保个人筹资能力可持续性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02).
[3]华黎,唐小静.新农保地方财政补贴方式探讨[J].开放导报,2013(06).
[4]刘冰,赵子乐.农村社会养老风险与“新农保”防控能力研究[J].农村经济,2012(12).
[5]薛惠元.新农保能否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居民自愿参加,按照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补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实行门诊统筹与住院统筹相结合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它的实施对于切实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多,总体的老龄化趋势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养老问题也渐渐的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关注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长期以来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价值观...
"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目标....
回顾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无论从其早期的理论渊源还是从现代社会保障实践的实施方式来看,都离不开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如早期的宗教社会思想、大同社会思想以及社会互助论等,还有现代社会保障实施的互助共济原则,都体现的是社会保障实施的风险和责任共担...
一、引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国家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底至2012年三年来,中央财政基础养老金已投入1100亿元,地方财政投入缴费补贴...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其含义为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大量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经济效率、维护集体和农民利益、保护土地生产...
6完善我国农村新型家庭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6.1完善我国农村新型家庭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随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及价值观念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家庭养老的这种传统模式将不能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肯定是无法再适应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这是我国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以委托代理形式经办社会医疗保险,...
第三章农村低保制度的主要内容3.1相关概念解析3.1.1最低生活标准最低生活标准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由国家通过一定的计算和统计方法而制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维持一个人基本生活条件的最低标准。最低生活标准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相应的进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