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期刊范文8篇)之第三篇
摘要:大学生恋爱经费主要由家长提供,多花费在娱乐休闲和购物等方面,消费方式上存在着过度消费、结构失衡、跟风攀比、缺乏理性等问题。家长和学校思想教育应形成家校教育合力,通过科学的消费心理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及正确恋爱消费观的宣传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念,确立共同奋斗目标,自觉抵制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攀比心理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恋爱消费,教育
一、前言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从青年期向成年期过渡,高考结束后学习压力大大减轻。进入大学,随着交际圈的扩展,大学生通过班级和学校活动认识许多新同伴,普遍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生活方式逐渐成人化。与高中校园严禁恋爱不同,大学生恋爱现象屡见不鲜,恋爱消费成为了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一部分,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容小觑。
二、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现状
(一)大学生恋爱经费来源及去向。
大学生由于主要任务是学习,没有正式工作收入,绝大部分恋爱经费主要来源于家长,少部分同学的费用来源于奖助学金、助学贷款、校外兼职等。也有极少数同学使用网络校园贷款,这最终也是由父母承担。刘斌对衡阳几所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一半大学生的恋爱经费全部来源自父母,不到10%的学生恋爱经费完全靠自己获得,45%左右的学生会通过兼职、奖助学金等方式争取部分恋爱经费[1]。《中国青年研究》的调查也显示,大学生的爱情支出,除了一部分是从生活费里省出的,以及极少数的同学靠自己出外打工或勤工俭学而补贴外,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2]。
大学生恋爱经费支出占比较高的是餐费、购买礼物的花费和通讯费,其他方面包括逛街、看电源、旅游等娱乐性支出;如果是异地恋,恋爱经费主要用于通信费、交通费、餐费和住宿费。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接受网恋,如果网恋对象存在欺诈行为,则会陷入网络诈骗的陷阱,导致金钱和安全的重大损失[3]。恋爱经费去向的性别差异方面,女生购物支出高于男生,男生餐费和通讯费支出高于女生,娱乐和旅游支出男女相当。
(二)大学生恋爱消费金额。
周光福、李敏基于江西财经大学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为600元至900元,而恋爱经费600元以下的占22%,600元至900元占38%,900元以上占40%。郝夏基于山西省六所高校的研究显示大部分学生生活费在800元至1000元,300元以下占41%,300元至500元占34%,500元以上占25%。渠东玲基于山东菏泽学院的调查显示84%的学生生活费在600元至1000元之间,其中25%的学生恋爱花费超过生活费的40%。王涛基于成都市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平均生活费为842元,其中恋爱消费平均金额为458元。由此可见,约四份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少同学存在着高恋爱花费的情况,恋爱的同学每月恋爱支出占据着生活消费支出的重要部分。
(三)大学生恋爱消费支付主体。
传统社会文化习俗中,恋爱消费后一般由男生买单,大学生恋爱消费的支付主体仍然维持着男生作为主要支付方的格局,男生承担恋爱消费的情况约占半数。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意识的深入,支付主体发生了变化,女生越来越积极的承担恋爱消费。恋爱消费支付主体出现了两者共同分担,看情况其中一方随意分担的情形,也有极少数情况下女生在恋爱消费支付金额上高于男生。其次,恋爱消费有着明显“节假日”经济的特点,男生在送礼物的数量、次数、价格上均高于女生。
三、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非理性消费、缺乏计划性。
和高中时代生活用品由家长采购,外出就餐或旅游费用由家长支付,学生本人仅有小额零花钱的情况相比,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脱离父母的管制,拥有了数倍于高中时代的生活费。首先,从计划管制的消费心理到基本自由支配的突变让大学生在消费心理上放松过度却忽略了理性消费意识的培养。其次,恋爱成为了激发学生情侣旺盛消费需求的刺激条件,情侣一同外出享受性消费后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更加强烈。与不恋爱的学生相比,恋爱期间学生情侣往往需要支付相对高额和高频的外出餐饮费用,交通费用,购物和旅游消费等。最后,在移动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大团购消费平台、购物网站和游戏网站的手机客户端功能完善使用快捷,网络购物和移动支付非常便捷,不限于时间和地点的网络购物只要拥有手机和网络即可完成。与此同时,移动支付使得消费行为弱化成为数字的变动,非理性花钱的负罪感大大降低。网购层出不穷的广告和折扣信息,也在诱惑学生消费。加上便捷的大学生分期付款,大学生出于恋爱的中深化感情的心理需求,在网络购物和移动支付如此便捷的环境下,恋爱消费行为更加缺乏理性和计划性。
(二)恋爱消费支出超出个人合理消费水平。
大部分大学生恋爱出于两性之间的性格和个人特质吸引,恋爱的目的是寻找合适的精神伴侣,获得精神陪伴等,并非出于功利性物质需求[4]。但约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将一半的生活费用于恋爱消费,恋爱中不消费或低消费的情况与高消费的情况都约占四分之一左右。第一,恋爱消费中除了饮食消费可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外,看电影、听演唱会、逛街购物、旅游等大部分消费并不是出于个人现实生存需要。而且,恋爱时学生情侣常常倾向于选择高级餐饮消费场所,注重优质餐厅环境和服务带来的心理舒适感,因此其消费的金额普遍高于大学生日常生活所需的金额支出。恋爱消费出于感知和体验餐厅背后的环境和文化,形成了高消费的情况。第二,在恋爱消费中,假日消费支出大幅增长,男生会在一年中的多个节日向女生赠送礼物表示爱意。此时消费也不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通过商家营造的浪漫节日氛围,追求形式上的浪漫主义,即使男生已经感受到了经济压力,仍然会为了虚荣心,受到社会文化的驱使而购买礼物赠送给女友[5]。总体上,大学生恋爱消费支出占个人所有现金的比例较高,超出了个人合理消费水平。
(三)跟风攀比追求高价商品。
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环境中,喜欢独特的文化,拥有更为丰厚的物质成长环境。他们对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注重享受,产品价格的高低并不是其首要考虑因素。恋爱的学生出于博得对方欢心的目的,常会赠送恋爱对象精致礼物。大学阶段的女生偏爱服饰、护肤品和化妆品等礼物,男生偏爱电子产品、品牌服装和鞋类制品等。这些礼物对于学生的消费能力而言,价值不菲。如果接受礼物的一方对恋爱礼物满意常常会在网络社交平台展示给其他同伴,赠送礼物的一方也会为炫耀自己的能力而购买高价礼物赠送,恋爱中的学生受互联网文化氛围和同伴行为影响,消费高价商品的次数常高于其他同学。随着恋爱关系的稳定,由于家长提供经济支持,学生本人经济压力小时倾向选择质量好和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奢侈品等不必要的支出会增加;恋爱后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心理趋于成熟装扮,需要出席注重着装的正式场合,倾向于购买名气大质量好的服饰,在氛围良好格调优雅的环境中消费[6]。原有的消费观念、恋爱中高频次的消费需求、社会文化和同伴行为的影响、炫耀行为都导致了大学生恋爱消费存在跟风攀比追求高价商品的行为。
(四)消费结构失衡,缺乏发展性支出。
大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人格,学习文化知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家长在给予学生日常在校的生活费用时,也将学习方面的消费计入了日常消费之中,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校努力学习,不因经济原因耽误学业。大学生恋爱消费的结构上,用于逛街购物、看电影演出、出外旅行等娱乐性支出占了较大比例,用于两人购买学习用品、学习用书、参加教育培训类的消费支出因比例过小而没有显示。虽然大学生的学杂费已经包括了学费和书本费,成为了大学生教育费用的最大支出项,但学生个人仍存在着诸如考取专业相关证书等个性化的教育消费需求。很少恋爱中的学生将学习消费列入两个共同重要消费之中,学生情侣主要是在学校周边饮食店、礼品店、电影院和购物广场等场所进行消费。由此可见,在恋爱过程中,双方沉溺在金钱营造的形式浪漫氛围中,花费大把时间在享受轻松课余生活和娱乐上,感情建立在消费行为带来的感官快乐之上。恋爱消费主要目的是追求快乐和放松,双方缺乏长远的发展性目标和共同规划,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考量和经历,毕业后因承受就业和经济独立的生活压力,校园恋爱因为缺乏坚定的感情基础和共同的奋斗目标而最终难以成功。
四、大学生恋爱新消费行为问题对策
(一)加强正确恋爱消费观的教育宣传力度。
通过校园文化的创设,如在校内宣传栏和校园景观等校园基础设置的建设和布置中增加科学恋爱消费观的宣传,在校园广播、校内文化读物、校内网络宣传平台的选择上有针对性的增加科学恋爱消费观的教育内容,让大学生潜移默化的认识到爱情坚实基础在于为崇高目标共同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可以代代相传,经历过困苦考验的感情更能持久。
(二)增设大学生科学恋爱消费观的课程教学学时。
将大学生恋爱消费观教育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中增加消费心理的教育学时。具体而言,从对恋爱消费的不良认知入手,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恋爱中的消费行为,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攀比心理的不良影响,仔细甄别商家的诱惑性信息,理智对待高消费维持爱情亲密度的作用。
(三)完善大学生科学恋爱消费观教育活动体系建设。
作为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认知教育的重要补充,高校应丰富大学生科学恋爱消费观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增强教育机制创新,避免教育形式政治化和理想化,争取贴近学生实际,增强教育效果。教育活动既可以举办主题讲座,开展校园展览,举办以“科学消费、美好恋爱”为主题的微电影、海报制作、舞台剧、征文比赛,也可以组织校外研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四)促进家长对家风教育的重视。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家庭文化,是家庭教育内容、思想作风、生活习惯、人生追求的集中体现[7]。良好家风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尚的道德品质,例如女子当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生活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对待感情相互爱护信任忠诚专一等。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大学生消费观和恋爱观的形成与发展都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家长一方面应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在工作上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为子女作榜样,生活中勤俭节约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侵蚀、理性消费恰当理财,另一方面要教育子女理性对待大学阶段的恋爱关系,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拒绝冲动消费量入为出,珍惜大学阶段宝贵的学习时光,树立共同奋斗、刻苦学习、增长能力、为祖国服务的长远目标。
(五)形成家校合作的教育合力。
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费用由家庭提供,校园恋爱的过程和结果也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学生消费观和婚恋观的出发点,是学生人格形成发展与传承的根基。高校是大学生主要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但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家庭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和生活情况知之甚少,促进家庭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协同发展,构建家庭与高校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家长、辅导员和高校教师的教育共同体,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教育的育人实效。首先,家长可以通过关注学生所在系部的学生工作网络宣传平台,加入家校交流QQ群和微信群等途径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情况。其次,高校应畅通教育评价和反馈渠道,通过网络问卷、校园开放日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三,高校可以开发恋爱婚姻观和金钱观系列教育网络微视频,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念,加强教育实效。
结语
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中存在问题既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约束不力,也受到社会上享乐主义、形式主义、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不良影响,将大学生恋爱消费观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不仅仅需要高校完善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创设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改革教育评价反馈机制,也需要家校互动加强育人实效,家长重视家风教育对学生的重要影响、教导子女自立自制自强、约束其恋爱不良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 刘斌.当代大学生恋爱消费的伦理审视[D].南华大学,2013:(23)
[2] 位焕弟.对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思考通化师范学院学报[J].2010,(6):88
[3] 渠东玲.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8(6):113
[4] 魏姝.新时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20)
[5] 刘斌.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消费伦理审视[D].南华大学,2013:(26-27)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象征,是中国社会未来的栋梁,他们敢于创新,观念与时俱进。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能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奠定基础。...
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合理消费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本文汇总了8篇“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消费者行为分析》在工商管理和营销专业等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是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和前提。营销大师史玉柱曾说过:营销界没有专家,唯一的专家就是消费者,你要搞好策划方案,你就要去了解消费者。《消费者行为分析》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均非常强的课程,...
【摘要】与其他消费者一样,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要经历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而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
网络推荐社区引发的消费潮流在大学生中颇为显着。本文将着重研究这种新型的电商模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本文以蚂蚁花呗为例,在研究蚂蚁花呗现行机制的条件下,具体深入地探讨了市场的相关数据分析,并根据调研与实证分析从不同方面对使用蚂蚁花呗一类的借贷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本文从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消费行为、消费选择三个方面剖析网红经济的热潮下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本论文将围绕高端消费进行经济学的分析,对中国将来高端消费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校园贷是这几年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校园贷赖以发展的平台日益壮大, 校园贷日渐增多。...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互联网为校园贷提供了可依赖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