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
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两个分支,两者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发展基础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传播学的发展衍生了社会心理学的变化,社会心理学是在传播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产生的。
社会心理学以1908年罗斯和麦独孤两人同时发表的《心理学》为诞生标志,社会心理学正式的成了一门学科,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不断地完善。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来讲,社会心理学可以定义为“致力于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认识他人、影响他人以及在社会环境中人际关系的一门社会学科”。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播学主要的研究范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关于传播和发生传播行为及其过程的发展规律,以及传播社会人和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社会科学。
显而易见,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具有更加广泛化、内涵化的特征。态度理论是伴随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而兴起的一门学科,其是社会心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态度的转变是权衡整个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和指标,是衡量社会传播效果的一个有效标杆。态度理论在整个社会心理学和传播理论发面扮演者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沟通者
在态度说服理论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到的是沟通者,即向我们传递信息的人。泰勒的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沟通者身上的一些特性直接决定了后来的效果。受到可信度等因素的影响,传播效果又可以分为专业性和可靠性不同的方面。应用到传播学,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如果你在沟通的过程中,想获得更多真实和可靠的信息,就一定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顺利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三、沟通过程
(1)信息中包含的差距因素。在一般情况下,沟通中产生的传递信息和当事人本身的立场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要想消除这种信息鸿沟和差距,就要借助于态度改变。
信息鸿沟和态度改变之间存在着曲线关系,这种曲线表现为 U 形曲线形状。从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出,U 形曲线不发生改变的阶段存在曲线两侧,也就是沟通中的信息要素和态度转变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和基本不存在差距这两种情况。曲线产生最大值是在信息沟通和态度改变在中等差距之间。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例外的情况。例如,在信息沟通者具有极大的可信赖程度的情况下,即使我们和信息沟通者之间存在很大的意见和信息差距的情况下,我们也可能被说服和接受信息沟通者的意见。所以,信息沟通者不仅要考虑到是否能够说服受众,还要对因为信息的差距带来的受众的改变是否在受众的接受范围之内进行全面的衡量和权衡。在某些情况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于信息的传播有更加具体有效的作用。
(2)信息中包含的情绪特性。在一般情况下,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信息进行传播,达到传播的效果。其具体的形式包括感性说服、理性说服、情绪唤醒等。
在所有情绪感染的方法中,情绪唤醒是最有效的方法。信息中因为包含有受众感兴趣的内容而引起的受众情绪、情感、表情、心理方面的变化时,容易引起受众的情绪波动,受众的情感态度也因为其本身产生的共鸣而容易发生改变。在传播的过程中,对待这样的受众,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使受众更容易接受我们的传播信息。
(3)信息的论证力度。“信息的论证力度”中信息的含义指的是信息传播者传授给受众的理论和信息,是经过了特殊的选择和遴选的。社会心理学对信息的选择也有具体的概念,这两个具体的概念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这两个概念主要是对信息的传递顺序和传播次序进行了详细的概述。传播者传播的最先信息和最后信息是最可能对受众产生重大影响的。甄选适合受众本身情绪的信息,对受众态度的改变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在组织信息的时候,尽量把重要的内容放在首先和最后,这样在无形中就加强了信息的强调。
四、沟通对象
(1)恐惧的唤醒。有关的调研和实验数据表明,受众恐惧感的增加将有助于增加说服力。在受众提供的所有信息中。受众对能够缓解其恐惧心理的信息将会有更多的关注。举一个明显的例子。例如,我们在传播的过程中,想要对世界性环境污染和世界和平问题的报道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眼球,就要在报道中尽可能多地体现环境污染和世界和平隐患给公众带来的恐慌,这样加大受众的恐惧程度,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播。
(2)自我卷入。受众能否被说服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自我卷入理论。自我卷入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具体包括承诺、反应卷入和议题卷入。其中承诺是信息传播者很难介入的部分,主要是因为承诺本身具有强烈的主体性,是受众本身的经历。但是反应卷入和议题卷入则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用以增强说服力,加大说服效果的重要途径。“反应卷入”是指我们的态度将受到公众的审视时,我们会看重自己的态度反应。“议题卷入”也可以称为“个人相关”,即当我们被牵涉到事件中,并且事件的后果对我们个人来说比较重要时,我们就会倾向于接受说服力较强的观点。自我卷入可以结合“参照群体效应”和“恐惧唤醒”,以增强传播效果。增强受众的自我卷入感,会更容易实现态度改变。
五、结语
说服过程收到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过程、传播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说服过程可能会对受众态度改变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要想更好地控制舆论,影响受众的态度需要传播者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增强传播效果。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联系日益紧密,需要我们以更加深入研究态度研究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以寻找更多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参考文献:
[1] 张斯琦 . 微博文化研究[D]. 吉林大学,2012.
[2]张曼缔 .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与创新[D]. 暨南大学,2012.
[3]熊伟 . 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偏见研究:批评性话语分析路径[D]. 武汉大学,2010.
随着微博的兴起,网络传播又迎来了一次高峰,传统媒体单向直线型的传播状态,以及传播资源无法共享的缺点充分解决。如今,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又为网络传播在问政、监督等方面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微博爆料、不雅照、不雅视频将房姐表叔揭露无疑,网络传播在...
在养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综合而成的行为倾向[1].刘晋红[2]认为父母经常采用理解、给予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发展成为外向、活泼、情绪稳定等的个性特征,倪保臻等[3]也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
1、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矛盾日渐突出,群体性事件备受社会关注,引发了大量相关研究,重点集中于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处置和事后干预(Palen,Leysia,Anderson,Mark,Martin,Sicker,Dirk,2010;Palen,Leysia,Vieweg,Liu,Hughes,2009)。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