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框架、问题及趋向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27 共3994字
摘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审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体系结构,不仅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实践的迫切要求。社会心理既有普通心理层面,也有社会潜意识。社会普通心理又可区分为社会时尚心理、社会正统心理与社会传统心理三个基本层次,社会潜意识又可区分为社会前意识、社会自觉潜意识与社会自发无意识三个层次,由此拓展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引起了研究方法的变革、以及体系结构的充实与更新。社会心理学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关键词:社会;社会心理学;心理学
一、前言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而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根据着名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家卡伦报告,这方面的研究性论文绝大多数也仅仅集中在教练员的领导心理和运动队凝聚力方面。
心理学家墨菲等在《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中曾说:“今天的时代,社会心理学一只脚是站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而另一只脚则处于社会变革的波涛起伏之中。它描述和对付那些错综复杂力量的任务是十分繁难的,即使这些力量是在一个远古社会中起作用的也同样;当科学家的显微镜集中到他自己所处的瞬息万变的社会细微结构时,那就可能使人望而生畏了。”这不仅说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也说明这一研究的困难和艰巨。传统的社会心理学,特别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存在着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实验的方法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脱离社会的复杂联系和深层动因而孤立地考察人的心理活动;二是至多考察了人的普通心理层面,至于深层的社会心理, 即社会潜意识,则要么给忽视了,要么只作了肤浅的说明。弗洛姆开展了对社会无意识问题的研究, 但其思想主要是运用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考察社会问题,因而仍带有明显的弗洛伊德主义色彩和严重的唯心主义倾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联系我国社会变革的实际,全面审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体系结构,不仅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实践的迫切要求。
二、研究课题的框架
1、社会潜能 社会潜能是与人的潜能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是指一定社会中以人的体育活动为主体的诸种社会因素或力量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潜在能力或能量。社会潜能的构成,既包括一定社会生产的“要素”和资源层面,也包括社会生活的体制和制度层面,还包括社会精神生活的知识和文化层面。社会潜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演化不断地累积和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竞争机制的增强、人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是发展社会潜能的必要条件。当社会转型时期,人性发生急剧地裂变,社会潜能也发生剧烈地膨胀、突变,从而对社会的深层变革与发展产生强烈的冲击社会潜能的发展变化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因而必须对其多侧面地调控和引导,才能得以合理地发挥和充分地利用。
2、社会欲望 社会欲望是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某种目标的渴望与追求。社会欲望作为社会的前需要,与社会需要具有相似性但又不同。社会欲望作为问题提出,是因为在一定时期,社会欲望的存在与发展已构成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甚至是负面的)作用,需要对其深刻地反思与剖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换言之,社会欲望之成为研究的课题,是由于社会欲望的存在和发展已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差或畸形。社会欲望如果是在社会的规范和引导下成为合理的社会需要,可以对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若超越于社会规范,过分地压抑或放纵,就会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如何加强对社会欲望的调控、引导和规范,是摆在每一个社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3、社会异常心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里,而且又处在深刻的转型期,来自社会的压力和封闭式的自我抑制交汇融合,往往会造成心理的扭曲和畸形。关注社会异常心理并及时加以引导和矫治,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中的每个人随时都会遇到各种社会威胁,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应对现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生存方式和成功的处世常规,由于外部环境和机体内部心理活动的变化, 对付威胁的传统模式被破坏, 在这个人身上就会产生障碍或压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对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作了大规模的调查。统计表明, 有烦恼和压抑的青少年占40.3% 。社会心理障碍已成为社会犯罪增多的重要精神因素。与此紧密相联系的是社会焦虑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新旧秩序的交替、新旧范式的转换和 社会变动速率的加快,社会成员往往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产生不适、焦虑、烦躁、紧张等心理。严重的社会焦虑会酿成群体情绪、群体行为。
4、民族潜意识 民族潜意识是一种群体潜意识。它主要由三种因素构成:其一、由本民族形成与发展进程中某些思想文化积淀而成的各种习惯、传统、定势、认知结构等, 即“文化—心理”结构部分。其二、由本民族内部的社会矛盾和其他社会因素而造成的受压抑和抑制的民族心理。其三、由异族压迫、威胁、歧视而造成的受压抑和抑制的民族心理。民族潜意识对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日常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联结该民族全体成员的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并制约着民族性格的形成与重塑。一定的民族潜意识能够为民族文化的孕育和形成提供原始的动机、激情及其他感性材料;该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化—心理”结构部分,将直接或间接地左右着民族思想家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定势。在民族交往和跨文化交流中,民族潜意识的误解和磨擦,往往是造成民族隔阂与冲突的重要原因。
5、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反映,是特定背景下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矛盾冲突的产物和表现。当一种社会面临重大转轨时期,社会的信息反馈机制相对失调旧的意识形态来不及吸收和处理来自基层的社会信息,势必造成社会潜意识的大量产生和郁积一些思想敏锐的思想家或一定阶层的代言人以“弄潮儿”的身份出现,将潜隐的意识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在社会上传播,引起广泛的共鸣,对群众性的思想倾向推波助澜,从而形成社会思潮。社会潜意识不仅是社会思潮的主要感性思想来源,而且还决定着社会思潮的一些基本特点。社会思潮一经形成 便在社会心理(社会潜意识)与意识形态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6、区域文化心理 常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文化传统诸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本区域特有的文化心理。区域文化心理就是指一定区域的人们由本土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历史积淀而成的特定文化态度、情感、观念、习惯等,以及在与异域文化接触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心态结构和认知倾向。区域文化心理与区域认识心理、区域社会心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共同起作用。区域文化心理是对特定区域历史文化生活的反映,又给予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制约和影响。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与趋向。
体育社会心理学是讲求团体和个体的,1978年,鲍艾思在其中一篇《没有团体人类照样能做好事情》中阐述到,团体具有消极的破坏的作用,人处于团体情境中时,有理性和逻辑性的人的行为会向反面转化。
他的这一观点受到许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批评。他们认为,不是团体对人的破坏性行为负责任,而是个体对自己的破坏性行为负责任。在运动情境中,个体和团体是互相制约的,研究最多的是归因及态度和态度改变,论文达50篇以上;其次是社会和人格发展以及认知过程,达40篇以上。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把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分为5个部分:①总论:包括对象、任务、方法论、历史。②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包括人际知觉、人际沟通、人际吸引、人际相互作用等。③群体社会心理学:包括大群体和小群体、集体、 群体过程等。④个性社会心理学:从社会关系系统角度研究个性、涉及社会化和态度与态度改变。⑤应用社会心理学:主要包括工业、宣传、犯罪、婚姻家庭方面。 随着社会心理学的日益发展,研究课题也日益丰富和扩大。从早期的社会促进研究发展到社会惰化的研究,从顺从的研究发展到反顺从和独立性的研究,从侵犯的研究发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从吸引的研究发展到爱情的研究,从人际知觉的研究发展到归因的研究,等等。显示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正日益广阔和深入。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认识到实验方法的局限性,重视现场研究,重视应用研究,重视以现场应用研究去检验实验室研究所得的理论,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今天的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或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往复循环、相互论证。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进步。
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参考文献
1、G·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35
2、王家忠.社会意识的构成新探[J].山东社会科学,1992,(4).
3、龚浩然、王小章.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社会心理学研究,1994,(3).
4、杨中芳.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中译本序)[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7.
相关内容推荐
-
O2O商业模式下从众行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5.1研究结论。5.1.1受众的个人特性对o2o购买从众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假设1成立。对受测者个人特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o2o受众都很在乎自己的表现,同时也很在意他人的意见,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将受众个人特性的18项归为四...
-
网络共识的形成原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本文从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集体行动事件入手,着重对网络集体行动实现的前提--网络共识的类型划分和达成过程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运用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对选择出的三个经典案例进行文字上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并试图从...
-
唐山地震所致截瘫患者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主观幸福感(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一种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不同疾病...
-
基于社会心理学探讨辰州教案爆发原因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地处湖南偏远西部山区的辰州府发生严重教案。教案发生过程中,两位内地会①的英国传教士胡绍祖(J.R.Bruce)②、罗国荃(R.H.Lewis)③被殴毙,教堂被捣毁,酿成严重的中外交涉。结果,所有涉案文武官员均受到严...
-
社会心理学角度夫妻双方对乳腺癌疾病的不同反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对2008年癌症发病和死亡人数统计分析,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乳腺癌患者作为社会特殊人群拥有较低的社会地位,其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更低[2]。当已婚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时...
-
不同人群社会心理变迁的特点与对策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成就卓着,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的同时,人们的心理状况也可能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即心理随时代发生变迁。...
-
人际沟通障碍的产生与克服(本科)
题目:人际沟通障碍的产生与克服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人际沟通障碍的产生(一)人际沟通中的常见障碍(二)组织中有效管理沟通的组织降碍二、人际沟通障碍的克服(一)主动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和前提(二)简化语言是有效沟通的主要手段(三)...
-
国外媒体暴力研究领域的进展、热点及前沿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媒体不断地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伴随而来的是,媒体中的暴力内容大量显现于电视、电影、新闻、影像、音乐、视频游戏以及网络之中,这些隐含的暴力内容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儿童和青少年造成的危害已经成为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
基于社会心理学探讨腐败行为
腐败行为的诱发因素多种多样, 从心理分析视角来探究腐败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对于分析腐败心理、研究腐败行为进而找寻预防和减少腐败的应对之策, 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社会公众的合法性预期获得
政治合法性体现了社会公众对现存政治权威的认同、支持和服从,实际上反映了政府行动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政府绩效对社会公众心理预期的迎合程度。迈克尔罗斯金在其专着《政治科学》中认为,政治合法性体现出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认为政府...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