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危机论文 >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激励策略

来源:现代营销 作者:李雯雯
发布于:2018-12-26 共1958字

  摘    要: 中国的就业市场受到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波及, 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学生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对金融危机下我国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一系列的探究, 提供相应的对策, 并且希望能对中国的大学生有所启发。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应的就业政策;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激励策略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

  金融危机在2008年于美国爆发, 原因是美国次贷债券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 美国出现的问题也相应地出现在了别国。比如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 由于美国的债券, 而承受了一系列的后果。其中中国也没能幸免, 中国的经济市场也受到了波及。市场的动荡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也影响了中国的债券、中国的经济平衡。生活在中国的人多多少少也受到了影响, 也引起了国民的关注与重视。

  二、问题及背后的原因

  自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后, 我国的经济出现了波动, 受到的影响较大。而大学生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也没有避免受到波及。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以及经济结构的改善, 对大学生的需求日益增长。其中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人多职位少, 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 让不少大学生头疼。导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社会矛盾更加激烈。

  大学生作为我国主要的劳动力, 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毕业要进入社会, 薪水会较低, 导致大学生会眼高手低, 最后失业。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社会, 国家政府对其的关注。

  三、应对的就业政策

  (一) 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

  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严重的职位空缺没人就职和有人想就业但没有职位的并存矛盾。对于此,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快速有效的政策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以致让市场逐渐恢复均衡。比如说, 大学生下乡当村长, 既可以解决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又可以带动村镇的发展, 一举两得。这些政策值得进一步的推广。通过相应成果的支持, 政府可以在今后多出台一些可以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的政策, 鼓励大学生到贫困山区, 偏远山村里去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 激励大学生创业

  我国每年毕业大学生创业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这让人不禁深思问题的所在。创业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超越自我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在自己就业的同时, 还能为社会作贡献, 增多就业岗位。我国市场庞大, 其中有许多大学生可以抓住的机会。新时代、新要求, 习主席在多次的会议中都十分鼓励年轻人创业。因此, 学校应该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将创业教育当作一门大学课程也不失为一个良策, 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经历的社会实践越多, 自己的专业、知识面都会越强、越广。在自己找不到就业岗位的时候, 可以考虑和同学们一起创业、一起开公司。

  (三) 树立乐观积极的就业观

  如果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过于追求一些待遇, 在很大程度上会为自己目前的就业增加了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责任感与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许多大学毕业生还比较缺乏的。所以, 大学生需要改变自己原先的观念,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大学毕业生的角度来说, 大学生最好遵从自己的意愿, 可以听从内心, 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无论在哪儿, 你都是最优秀的, 最棒的。同时也不要从“钱”出发, 以工资为唯一标准, 去找工作。这都是错误的, 不正确的, 不应该被提倡的。希望人们打破原本的价值观念, 不要以类似于“铁饭碗”的思想对待职位。

  (四) 激发就业者就业的兴趣

  在秦腔的推广中, 由于部分群众对传统文化没有十分的重视, 再加上秦腔的技巧也是比较复杂的。因此以往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观众的兴奋中枢兴奋起来, 导致观众的注意力不能被很好地集中, 这样就使群众对秦腔产生了一定的厌恶之感。所以, 在公司招揽人才之时, 要注重对人才兴趣的提升。

  (五) 高校提高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校在解决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时, 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应该被关注的。首先, 高校应对大学生做好教育改革的工作, 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 可以去寻找一些当地的文化特色, 再加强本学校优势专业, 加强劣势学科。重视外国文化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 学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加强导师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指导就业, 将其纳入高校培养制度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最后要增加学生的自信, 增加就职的概率。在寒暑假期间, 大学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杰出人才, 应更加注重个人理想与抱负的实现, 而并不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在就业过程中应坚定信念, 避免盲目跟风, 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张刚.我国非全日制就业问题研究[M].上海: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2]王传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3]石美遐.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作者单位:河北省固安县第一中学
原文出处:李雯雯.论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12):4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危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