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危机论文 >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本科论文)(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28 共5933字
   3.2.2. 对投资的影响  金融危机一经爆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全球蔓延,更为严重的是,人们预期金融危机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这种金融传染机制和预期传染机制的影响使投资者们对市场严重缺乏信心,直接导致投资规模的锐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面对当前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的经济形势,企业对经济增长信心普遍不足,加上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明显不足和国内银行放贷更趋谨慎等因素,企业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减弱。2008 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累计增长15.1 %(扣除物价因素) ,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10 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4 % ,比前三季度下降3.2个百分点。
  
  3.2.3. 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国际需求疲软,我国的外贸出口增幅明显回落。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当高,进出口总额已相当于GDP 的2/ 3 左右,其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对象。这次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经济走向衰退或增速放缓,从而对外需求降低,进口萎缩。同时,国内需求不旺和预期收入降低等因素超过了价格效应的影响,国内进口也开始下降。2008 年11 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急转直下,月度进出口总值增速由上个月的增长17.5 %逆转为下降9 % ,是自2001 年10 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月度进、出口增速则为1998 年10 月来首次同时呈现下降走势(除春节影响的月份之外) 。出口方面, 11 月出口增速由上个月增长19.1 %逆转为下降2.2 %; 进口增速由上个月增长15.5%逆转为下降17.9%。
  
  3.2.4. 对消费的影响  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景气、股市低迷、企业效益下滑、失业增加等因素,降低了居民收入预期,消费增速开始放缓,一些消费热点明显降温,消费者信心逐渐下降。 2008 年9~12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了23.2 %、22 %、20.8 %和19 % ,呈逐月下滑态势。汽车和住房等消费热点销售额大幅降低。2008 年,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7 % ,比2007 年增幅回落15.1个百分点。1~11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呈现负增长态势,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累计增幅分别下降18.3 %和19.8%,住房消费处于2000 年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走低。前三个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94.8、94.1和93.8 , 10月和11月份又连创新低,分别为92.4和90.2 。
  
  3.2.5. 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受贸易传染机制、产业联动传染机制及预期传染机制的影响,加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全国工业生产增速迅速回落,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 %,增速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工业增速呈阶梯状下降, 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别为16.4%、15.9%、12.9%和6.4%.其中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2007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增速是为1998 年公布该指标以来月度增速最低值(剔除春节因素) 。从对不同地区的传染程度来看,对沿海地区影响时间早,对中西部地区影响速度快。下半年以来,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6个月下滑,平均每个月回落1.3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四季度才出现明显回落,平均每个月下滑3.5个和2.8个百分点。
  
  3.2.6. 对主要行业和企业的影响  2008 年下半年以来,受产业联动传染机制影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领域由外向型行业正在向内向型行业扩散,多数工业行业的生产增速开始放缓,特别是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大。1~11 月份,电力、石化、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医药和烟草等11个大类的工业行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从企业层面来看,受国际国内需求萎缩、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不少企业订单明显减少,库存大幅增加,资金严重短缺,一些企业不得不限产半停产或停产。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9 %。增幅比1~8 月回落14.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31.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8倍。 
  
  4.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选择     
  
  危机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危机,但可能对另外一部分来说就是转机。就像这次金融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都是一场危机,但它对我国是危机的同时也是一场转机。虽然中国不可能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彻底免疫,但拥有丰厚外汇储备和巨额贸易顺差的中国会进一步加强国际地位,通过这次亚欧峰会,中国以至冒升中的发展中国家有望在参与国际事务上获得全新的空间和发言权,甚至参加主导建立全球金融新秩序。 要有效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们应当汲取以前“短期波动冲击发展战略”的历史教训,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既要注重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努力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传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又要着眼长远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经济转型,从而为我国经济提高金融危机防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要依靠国家统筹资源促进实体经济的调整,同时扩大内需。坚持投资与消费两手抓,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重大项目建设,整合壮大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命脉的战略性大产业,构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装备制造业、航天制造业、物流产业、信息产业、资源产业等现代工业体系,并发展资源性大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另一方面积极着手促进国内消费,采取措施扩大内需。这是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最有效、最可能的途径,也是国家发展壮大的根基。  其次,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自有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体系、科学有效的资本/资产估值定价体系,以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合理定价机制。从而达到避免价值虚高和估值不足,发挥资本/资产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更重要地是避免经济发展过多地受到国际定价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牵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国际层面上积极参与构建全球多极化制衡体系。过去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制度的被动接受者,然而金融危机后的重建,恰恰给我们一个积极参与规则制定的重大机遇。现在是中国参与并积极主导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改革的最佳时机,应当谋求与我国经济实力相称的经济话语权。随着全球由失衡到再平衡的演进,未来改革的最终目标将是改变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以及单一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结算机制,积极推动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国际贸易交易货币的多元化、国际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的多元化,中国加强与欧元区、拉美、东北亚、金砖四国的区域协调,广泛建立自由贸易区,努力推动建立一个多极化的制衡体系将是可以预期的。 
  
  5. 结论 
  
  通过上文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希望引起我们的反思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对我国造成负面的影响,阻碍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这次金融危机,作为银行应该强化它的贷款制度,提高法律监管,防止发生次贷危机;政府应该加大对市场的管理,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作为群众应该积极支持政府的有关政策,以保证政策可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高辉清,熊亦智,胡少维. 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 国际 金融研究,   2008 (11) : 20226. 
  [2] 徐明棋.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J] . 新金融,2008  (11) : 20226.
  [3] 林璐,万玉琳. 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综述[J] . 金融经济, 2008(10) :  52253. 
  [4] 范爱军.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探析[J] . 世界经济, 2001(6) : 31236.
  [5] 周才云. 金融危机的生成、传导及治理[J] . 理论探索, 2007 (4) :6726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金融危机论文
返回:经济危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