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论文优选范文10篇之第六篇: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实施策略
摘要:伴随农业产业格局的不断调整,农业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尽快调整能源结构,促进种、养结合的循环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当代的热点。要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就要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环保意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计划,扩大健康农业种植的知识宣传面,整合现有资源落实技术指导工作,加快污染源治理,恢复农村生态环境。
关键词:农业; 生态环境; 存在问题; 实施对策;
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迫使人们不得不开始反思发展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意识到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确保质量和产量、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保障,还要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循环功能。在这种环境下,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我国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但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少、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决定了必须探索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之路。
1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是造成我国现有耕地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城镇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工业产业所造成的废水、废气、废渣也加重了土壤污染,形势越来越严重,呈快速蔓延趋势。一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钢铁、建材、矿产等产业,所以"三废"问题较为突出,有很大一部分的土壤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或粉尘污染,破坏原有土壤营养结构,最终导致作物安全生产问题。再者,为了提高作物生产总量,大量使用化肥、激素、抗生素、农药等产品,不仅增加了农产品内的有害物质含量,还加大了耕地污染力度。还有地膜等无法降解的"白色污染"也是造成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就目前的科技能力来说,还无法彻底对土壤污染进行治理恢复,危害也将长期存在,耕地土壤的肥力将逐渐降低,养分失调,无法有效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1].
1.2 农业污染
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污染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为水体营养化的关键所在。大量的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被直接排放到湖泊河流中,生活垃圾随意抛洒堆放,经过地表水的携带作用进入水体,水产养殖大量使用饵料、鱼药、繁殖密度过大等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水体污染都是继工业污染后的一大难以解决的问题。
1.3 废弃物污染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受资金、制度、人力的限制,在废弃物的处理上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卫生安全状况堪忧。不管是农作物种植,还是畜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废弃物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也会不断恶化,并且还会使有害病菌肆意传播,成为流行疾病产生的根源之一,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危害。
2 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策略
2.1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为打造集效益、质量、生态为一体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需要基于"合理布局、完善配套、凸显特色、改善村容"的角度,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废料的"四清"为行动指南,以改路、改水的"两改"为重点,集中整治城中村、集镇,科学规划并指导新农村建设,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公益事业,引导群众提高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村内的清洁。建立污水集中处理站,确保沟渠流畅、干净。推进科学化养殖体系,认真推广禽兽圈养、住宅与圈舍分离的养殖方法,确保农业生产的卫生与安全。
2.2 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
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综合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控制病虫害污染,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全面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以实现农民增收为出发点,改革地方经济作物生产格局,打破散乱的农田种植结构,促使主要农业产品向着优势产业集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地区农业部门要健全农药管理条例,明确用量与标准,积极建设无公害、健康绿色和有机蔬菜的生产示范园,让更多农户意识到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定期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活动,向农户展示如何科学使用有机肥料和作物生产剂,在确保高效、无毒、低残留的情况下,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确保产品食用安全。加大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知识培训,着力减少污染源,提高质量管理标准,为农户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与此同时,各地都要根据区域经济实施生态区划,结合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的结构体系合理布局,优化技术体系。促进立体化、机械化农业生产,与养殖业联合解决废料废渣问题,多层次、多级利用农副产品,最终达到增产增值、控制污染面、促进农业生态与经济效益良性发展的目标。例如,沼气工程对于解决畜牧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和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秸秆等废物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优化农村生活能源结构,还能切实减少对林木的砍伐,消除农业经济与林业保护之间的矛盾。地方科研部门可以向广大农户推行沼气综合利用的生态循坏种养模式,将沼气、沼渣作为下一级生产活动的原料,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目标,加快农村清洁和文明进程,实现治理与发展的双赢目标。
2.3 全面发展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较为先进的一种生产模式,覆盖面较广。主要是利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措施,根据作物的最佳生产习性来改变光照、温湿度、通风条件等,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极大地提高了作物质量与产量。应用最为广泛的便是温室大棚,采用保温性能高的聚烯烃薄膜便可以让作物达到最优的生产效率,还能减少外界病虫害的干扰,降低生长期间的化肥量,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以外还有设施养殖技术,如日光温室、小拱棚等。
3 结论
总之,农业是生存之本,它的稳定性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秩序。想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立足新兴生存模式的建立,积极发展无污染、绿色作物栽培技术,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科学布局农业生产格局,严格控制农业污染,逐步推广新能源。
参考文献
[1]金建鹏,和银鹰,杨宵,等。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及治理路径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7):101.
蔬菜大棚土壤生态环境安全是大棚持续安全利用和提高蔬菜品质的重要保证。在长期连续使用中,由于不断施用化肥、农药,使土壤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出现土壤板结、酸碱化、盐渍化、营养成分失衡、土传病虫害严重等现象,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
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振兴不该走城市化的老路,而农业生态园兼具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定位准确,因地制宜,符合国家战略。...
阿勒泰地区由于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业生产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是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与使用,推动阿勒泰地区的农业发展,给农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可根据森林病虫害形成的机理,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等不同的类型。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病虫害的繁殖速度和传播速度较快,增加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容易爆发大面积病虫害。...
生态农业亦称生态循环农业,是生态学原理与经济学规律在农业中的运用,生态农业根据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结合自身需求设计、整合、管理农业生产,降低农业废弃物产出量的同时达到生态循环利用与经济效益增强的绿色发展需求。...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活动开展的根本,只有依据因地制宜、重点突出等原则,彻底治理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才能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及农业产品的供应及质量安全,才能更好的实现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现代生态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技术装备为支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效益的统一,使农业走上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道路。安徽作为...
近年来,我国农业逐渐向工业化趋势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但也加剧了土壤、空气、水体、大气等污染程度,导致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健康发展。...
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资源, 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电/水电是全球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 消费比例约为37%、24%、27%和12%[1],...
在经济新常态的有效推进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在新常态理念中,农业生产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实质性的要求是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有效提升土地资源使用率和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