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的问世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科研人员以及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之下,临床生物化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检验中的成熟、专业性学科,并能够满足现代临床需要,为病情监测、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价、疾病预防等工作提供了质量较高的实验室信息。
一、我国临床生物化学取得的发展成果。
在生命科学技术发展较快的时代背景下,“分子化”和“自动化”已经成为生物化学检验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并不断引领检验工作的方法的改进和完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检验已经贯穿到整个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过程中,标本前处理系统在检验工作中不断得以应用,不仅规范了整个检验工作的流程,也大大减少了差错率,保证了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1]全自动化的实验室让现代临床检验工作更加准确、更加快速、更加微量。
分子生物学以生物化学为发展基础,在现代医学检验中作为检测技术被广为流传使用,并进一步提升了医院和患者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在近几年,生物芯片、质谱等先进技术在激素水平测定、婴幼儿疾病筛查、药物浓度筛选、疾病表达谱分析以及其他医学检测工作中应用,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在病理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新标志物,不仅提升了医学检测工作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也给靶向治疗医学活动提供了实际的平台,推动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活动的不断进步。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三者之间的不断融合和发展,也让我们对分子遗传学的标志、各种疾病的产生、发展之间的联系、个体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如何选择个体化治疗药物等活动进行了更加深入和系统的认识。[2]近几年,我国个体化医疗所涉及的范围开始不断扩宽,在家族连锁分析、基因表达分析等各种技术的引导下,对于慢性肾脏疾病易感性分析、肿瘤靶向治疗、预测心血管疾病等工作的所用方法和技术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从根本上优化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案,提升诊断效能,并降低各种治疗药物对患者产生的毒副作用,进一步对我国现代医疗资源实现合理配置。
二、提升我国临床生物化学检测工作质量的实际措施。
1.规范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现代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要想不断提升生物化学检测工作的质量,就要保障整个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随着CAP认证以及ISO 15189医学实验室的认可,我国的临床生物化学检测工作的管理体系开始不断实现完善,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实际检测工作的能力,保证我国检验工作的管理水平以及质量技术得到了世界其他先进国家的认可。临床生物化学检测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医学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主要作用体现在能够对各种疾病的机制和原因进行揭示,指导患者接受各种合理的治疗、协助各种疾病诊断工作的进行等,新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检验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检验工作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精确的结果,并提供较为系统的咨询服务和指导建议。[3]临床检测管理措施强调不同的学科能够互相进行沟通,作为检测管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工作的路径化发展能够保证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检验工作与临床工作的互相碰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临床应用于各项指南的更新和出台,从而保证检验工作更加规范、科学的为我国临床医学提高更多系统科学的信息,满足临床应用和现代医学的发展。
2.用标准化的检验手段来推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准确以及统一的参考区间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结果科学准确的必要条件,标准化的检验工作能够提升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随着人们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的逐渐认识,国家和地方也开始加大基金支持力度,并制定了具体的参考体体系,保证糖化血红蛋白、酶学、睾酮、皮质醇、孕酮等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国际社会更加关注跨地域、多中心、大规模的生物参考区间。[4]我国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就是能够在使用的参考区间和范围内顺利进行,从而为人群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工作提供更加详实的资料和数据。
结语。
在信息技术可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受到科研理论、检测技术以及管理观念的影响,我国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通过对我国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热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关注转换医学以及临床治疗活动的互动交流,只有通过新技术和新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现代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捷,杨硕。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1)。
[2]张慧,王晓瑞,刘成侠。医学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
[3]杜鸿,朱雪明,张萍等。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思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3)。
[4]谢志鹏。自动化临床生物测试分析仪上位机应用软件设计[D].2013.
生物化学是轻工业院校酿酒工程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多且抽象,各种代谢反应繁杂。生物化学是生物、农业、医学等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酿酒与生化的联系,突出专业特色,对于增强...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紧密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其中实验课不仅是学生加深理解生化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连续参加了几年的实验课教学,有一些体会与同...
茶叶生物化学是研究茶树生命化学的科学,在生物化学与分子水平探讨茶树生命的本质,研究茶树特别是茶树新梢中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研究茶树新梢的化学分子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以及对茶叶品质及茶叶健康功能...
0引言数字化在化学和生物学中是指自然系统相应某种信号在不连续的状态之间切换的现象(例如结合或不结合凝结或不凝结、激活或不激活、分化或不分化),导致切换的信号可能是多种生物分子,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自身诱导物,也可能是氧化还原电位梯...
近年来,相关的学者和专家不断的提出研究性学习,尤其是在生物化学教学方面。所谓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针,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书本理论知识掌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一定要在老师的知道...
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一半的学时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满足行业的用人需求,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训练至关重要。训练的初期主要是在相关实验课中进行,以后在进入临床实习来加强。...
教师是教学行为的主体,课堂是教学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1],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弗兰德斯认为,研究者不可能也没必要把课堂中所发生的...
目前,在社会各科学领域中,生命科学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门学科,而它的基础性课程就是生物化学。它对免疫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其他的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均具有十分显着的促进和辐射作用。生物化学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验性,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1]。随着近几十年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生物化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拓展和延伸,作为基础学科的生物化学,其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也越来越重要。然...
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领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生理学、微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等学科有深刻影响。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学习方式,提倡主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这一方式符合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