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摄影观念的主要来源——以“抓拍”为例(4)
来源:新闻记者 作者:梁君健
发布于:2017-06-03 共12255字
(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公式化摆拍
上世纪 80 年代,在反思“文革”浩劫、推进改革开放的总体工作目标下,中国共产党从自身传统中重新发掘并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作为当时统领性的社会思潮,这八字方针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众多领域的政治资源和观念资源。在新闻传播行业,“实事求是”直接地推动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确立和舆论监督功能的正常化 ;从蒋铎的个案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抓拍观念形成的促进效果。
首先,蒋铎多次提到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于自己和整个新闻摄影界带来的创作上的鼓舞。他在谈到拍摄工业题材图片时,几次将自己的抓拍实践归结为时代语境的鼓励。例如,在讲述《青工》这幅图片的时候他提到,“文革”时期拍摄生产场面常常会被扣上“用生产压革命”的帽子,但1972 年邓小平复出后又可以拍摄了,正好遇到其他人跟图片中的这个工人说话,于是抓拍到了生动的表情和舒适的自然光线 ;在阐述 1979 年初拍摄图片《技术讲座》时蒋铎提到“,粉碎四人帮,自己也要改,不能沿用老路,这是压抑了多年的情绪上的反应”.当时工厂问,老蒋,放在哪里拍,要不要组织几个人过来 ;但蒋铎选择蹲点在北京内燃机总厂,充分观察了好几天,终于遇到了技术讲座的热闹场景,捕捉到工人们在现场非常专注的表情。另外,在构图上,虽然教师不在画面中,但是观众能够透过抓拍到的表情去想象画面外的老师,因此实现了画框内外的互动。
其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所包含的反对官僚主义、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鼓励了新闻记者的现场抓拍工作。蒋铎多次提到,抓拍要求摄影记者能够主动地深入生活,用实际生活中的客观现实来规范自己的主观想象 ;由于抓拍对于时间和空间上有严格的规定性,新闻摄影一定要自觉地赶赴新闻现场采访,必须与表现对象见面。蒋铎还借用 1983年的一封读者来信说明 :“我们部队在引滦入津工地担负施工任务,有不少报刊的记者前来工地采访和拍新闻照片 ;记者在拍新闻照片时,不是抓拍,而是来回摆布,叫我们做这样的动作、那样的姿势。我们如果拒绝吧,觉得不太礼貌,不拒绝吧,确实又影响施工,完不成我们的任务。这使我们左右为难。”
最后,在“实事求是”的政治气氛下,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得到强化,在弘扬新闻的舆论监督和反映民生的过程中,抓拍体现出独特的优势,图片记者可以专注于捕捉真实生活。蒋铎以实事求是作为抓拍的美学观念的基础,认为“为了真实,宁可不完整,不完整反而更可信”;相反,旧的观念由于讲究画面赏心悦目,结果导致照片的理想化、完美化,千篇一律,最终失掉真实。
在谈起抓拍到的一些真实情况是否“有损社会主义形象”时,蒋铎反思了改革开放之前对新闻摄影功能认识上的片面性 ;认为消极、丑恶现象才是真正的“阴暗面”,有选择地揭露某些老百姓普遍厌恶的丑恶现象,目的在于促进“阴暗”向“光明”转变,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这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敢于在报纸上揭露这类丑恶现象,正是党报坚持党性原则的体现。
上述的这些论述,在“实事求是”的思想体系下,成功地消解了对于“抓拍”到的所谓阴暗面在宣传导向上的危机,“抓拍”在观念上反而成为确保新闻真实性、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积极因素。
(二)“按新闻规律办事”弘扬新闻摄影的主体性
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更多探讨如何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但“规律”这个提法背后体现了知识分子政策和对于专业性的尊重,影响到各个行业中。例如,在 1981年初的一篇探讨农村广播事业的文章中,就已经出现了“按照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办事”的提法;1982 年解放军报社对于记者和编辑的业务培训也包括了“怎样按新闻规律办事”的内容。
和“ 实 事 求 是 ”一样,按新闻规律办事的意识同样被运用到抵制与反思摆拍带来的形象虚假的问题。传统的报纸编辑将新闻摄影看作版面的装饰品和填充物,最多是插图 ;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往往是编辑先画好版样,根据所空形状、削足适履。这显然不符合新闻摄影的基本规律。在讨论抓拍的时候,蒋铎多次提到他对于新闻摄影“形象性”的认识,认为“瞬间的可视形象”是新闻摄影的本质特征,因而在报道过程中要多选择适合形象表现的题材,用摄影语言来表现新闻,不应当用“配图”的观念和方式将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等同起来。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 1990 年银川会议上提出倡议,报纸应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此后,蒋铎等有影响的图片记者、编辑和专家常常呼吁总编辑们不应当简单地以“有好照片就发”和版北京内燃机总厂技术讲座面平衡的方式来被动处理“图文并重”的关系,而是要将对摄影报道的重视其贯彻到报社的“生产过程”中,至少应当“在谋划可能产生有影响的宣传战役时也把新闻摄影这个武器考虑进去”;同时,总编辑要懂一点新闻摄影,了解它的特殊性,这样才能主动运用好新闻摄影这个武器。
(三)纪实摄影和“人本主义”文艺思潮强调人的生动丰富性。
除了整体的政治氛围和新闻宣传领域对于新闻规律的重视之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启蒙思想,特别是人本主义思潮,也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了抓拍摄影观念的形成。在论述抓拍的具体手法时,蒋铎特别重视对于人的表现,多次提到“新闻摄影是关于人的摄影”,反对照片像产品介绍、着重表现设备、表现技术过程、见物不见人 ;另外一些时候,虽然照片中不乏人物,但仍然是“摆设”,大多采取简单的“机器加人”“设备加人”“产品加人”“庄稼加人”的方式,图片中的人物大都是为拍照片而故作的虚假表情,像一个个无生命的符号。
在蒋铎的抓拍观念中,图片里不仅要有人物,还要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特别强调人物要有“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他认为,在拍摄过程中的最高级要求是能够通过图片表现人的动态、情绪、心理特征,以及人与环境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让新闻摄影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抓拍活生生的人,不仅是蒋铎自己在摄影实践中的主动追求,而且也体现在他的摄影评论中。在担任华赛奖评委期间,蒋铎注意到,来自各个国家的评委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是一致的,主要强调新闻摄影对人物命运的关怀、关注;进入最佳奖备选的几幅照片,评委的目光几乎都集中在表现灾难中人的命运的照片上。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梁君健. 当代中国新闻摄影观念的形成——以“抓拍”为个案[J]. 新闻记者,2017,(04):76-85
相关内容推荐
-
如何在舞台摄影中抓拍动态
舞台摄影中对动态抓拍的需求很高,要求同样也很高,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实时新闻的转播,动态抓拍的应用都是很广泛的。摄像师在拥有良好的拍摄设备的同时,应该对设备的多种使用方式有透彻的了解,在合适的时间使用最合适的拍摄手段。...